针对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探究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kang3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把教育信息化列为国家“十五”期间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课程整合成了我国面向基础教育的新视点,也是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优势,使之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使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中心地位转变成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学习伙伴;学生由原来接受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参与者和知识建构者,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1.信息技术概念模糊。信息技术不等同于计算机,而且还包括承载信息进行传播所用的多媒体技术(视频、广播等)和网络技术。
  2.不少教师认为使用了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就是整合,信息技术仅仅作为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单纯的投影演示,只是用投影代替了黑板,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没有改变。整合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建构者。
  3.课程整合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削弱了传统教学中的语言和情感交流的优势。由于教师对信息技术不熟练和课件设计存在问题,导致课堂上出现教师忙于操作计算机,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情况。
  4.整合中否定了已有的教学模式。一个好的教学模式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积累、总结的,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已有的教学模式,逐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达到更好的整合效果。
  5.过于追求多媒体效果,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课件制过程作中,许多教师为了追求动画效果,结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整合的模式
  针对不同的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分为三种:
  1.信息技术课程,以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
  信息技术作为专门开设的学科,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然而又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整合到任务中去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或是社会性的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与其他学科整合,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整合任务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从而更好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究性课程,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
  学生作为主动的学习者,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
  四、整合的前提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条件。
  只有迅速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使之成为学习工具,并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学习,体会到自主学习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乐趣;让学生在网络和多媒体环境下合作交流,加强团队精神,展示研究成果,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五、整合的基础和关键
  丰富而高质量的、适应教学改革需要的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能满足教学与学习过程的多样化、社会化、主体化要求的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信息技术和网络在学校就无法普及和应用,更谈不上课程整合。
  “教改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与应用能力,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要使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其他文献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观念正由单纯强调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组织才能和交际能力等,“人人成才”已成为现代教育响亮的口号,学生能力的培养要班级活动中进行,其主要途径是通过任职班干部得到锻炼, 学生干部“终生制”不利于培养大多数学生,也不利于当干部的学生本人。要使更多的学生通过任职班干部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改革原有的班干部制度
期刊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同时也是教师检查学习效果,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凝聚学生精力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但是,在教学中,如何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真正做到启发学生思维,促进教学相长,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视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重视课堂提问,优化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问要有合理的对象  1.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之
期刊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我们的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古诗有的浅显易懂,琅琅上口。有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述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几年来,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小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
期刊
【课程标准】  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教材分析】  诚信,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道德品质,在人的品德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诚信不仅是个人的一种道德情操,也是孕育其他道德品质(诸如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等)的基础。加强诚信教育直接关系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学生分析】  1.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生机但又具有激烈竞争性的时代,一个充满希望但又具有危机的时代,这个时代以信息传播为特征,以创造性决定成败。因此,在这场竞争中,谁能最快的获得信息和利用信息,谁最具有创造力,谁就能赢得胜利,获得成功,否则将会被历史所淘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这种观念,同时还应尽快的运用并设计多种手段运用恰好为这种教学提供了保障,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使
期刊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以学生发展水平来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思想。  一、中职学校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情况分析  中等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公共课,这门课程不单是媒体技术和理论,而是需要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对教育教学整体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促进学生
期刊
一、基本概况  我市目前拥有初中学校273所,自然班级数5075个,在校初中学生人数232956人,平均班额数约为46人,在职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约400人,兼职教师约150人,约占我市全体初中教师总人数的2.5%。全市初中拥有微机室的学校243所,约占初中总学校数的89%;全市拥有微机室(间)数353间,全市班室比约14:1,微机室平均上网带宽为2M(拨号)以下;全市拥有计算机台数约21727台,全
期刊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我国中小学中并未普及,其所占的比重非常小,在全日制普通中小学中,有舞蹈课或形体课的学校占极少数,舞蹈教育大多只有在课外兴趣小组、文艺社团活动中出现,也即第二课堂中出现,其中大部分学校没有设置单独的舞蹈课。在中小学,舞蹈着实成了一个冷门的“教育产业”,可这与舞蹈艺术本身的价值与意义,具有较大的矛盾。而在美国,根据“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在整个中小学的12年中,舞蹈以之作为独立
期刊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现在我们结合任教的小学
期刊
《寻隐者不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所编选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中叙述了他去访问隐者而没有见到的情景。全诗紧扣“隐者”与“不遇”,把一个隐者的住处、活动环境、兴趣和劳动,写得很有情趣。诗句没有故意着色修饰,正如隐者的为人和环境一样,朴素清淡,但淡而有味。教学中,我采取“读—写—演—画—说—诵”的教学思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激情导入,自读自悟。  课前,我要求学生搜集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