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大家所熟悉的一句话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它告诉人们失败不可怕,只要不断努力就能成功。而我们所倡导的是“赏识是成功之母”,即用成功的体验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激励学生继续走向成功,这对学生主体成长、主体发展的作用无疑有着重要功用。无怪乎智者说:“失败不是不能成功,只是尚未成功。”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成功的干果。
赏识教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有利于我们教育教学取得更大的成功。您不妨试试。
一、实施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成功体验是学习效果的一种正反馈,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核心要素,也是学习成功的形成与增强的最主要条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成功体验,是维持和增强学习动机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美国学者查尔斯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查尔斯12岁的时候,他画了一幅菲力猫,当查尔斯忐忑不安甚至战战兢兢地把画拿给他父亲时,他父亲非常认真地看着这幅画:“棒极了,查尔斯,这是你的徒手画吗?”“是的。”查尔斯答道。父亲仔细打量着画,点头表示赞赏:“你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坚持下去。”查尔斯在一边激动得全身发抖。从此,查尔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总是把练习本画得满满的。父亲的那句“棒极了”“你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的激励和激趣,使小查尔斯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并以积极地心态投身到绘画中,不断走向成功。试想如果查尔斯的“菲力猫”起初就遭到父亲的否定甚至嘲笑、责骂,他也许永远都不会在绘画方面有所建树,更不能成为著名的学者。
二、赏识教育的实际运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不断地激励和激趣有利于学生主体成长和主动发展。因为激励是向别人提供积极性,或以积极性影响别人的一种正向动力。如果通过这种激励帮助学生建立了积极的心态,建立了自己对潜能开发的强烈自信心,外力就变成动力,学生就会永远向前。“积极的心态是潜能永恒的开拓者和催化剂。”赏识成功教育的“航标灯”是照亮我们教育走向成功的成功之路。但要成为现实,还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切实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笔者从以下几方面阐释。
1.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这是前提。“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提高和发展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使学生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主动得到发展的前提。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让学生能够“复制”知识,而是使学习知识成为学生主体的能力,运用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譬如学生学习祖国语言,不是为了记住几个词汇或一些语法规则,而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进行创造。
2.重视并发挥学生的潜能,这是关键。我们既然承认学生是主体,我们就要让学生主体的潜能得到挖掘,个性得到张扬。安东尼.罗宾的《潜能成功学》用整页大字号写着:“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比,价值无比,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可限量的前程,他们都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3.关心并赏识每一个学生,是重要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天赋为每一个正常的头脑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每个人都能成为创造者。”教师既不能代替学生成长,也不能拔苗助长,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习主体,平等施教,善于赏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情感偏颇。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殊关注。常言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可以说我们每个教学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弱势群体,但就是这些“弱势群体”中他们都会有闪光的地方,都会有他们的长处。
爱迪生小的时候,曾被学校老师认为“愚笨生”而失去了在正规学校受教育的机会。可是他在父母的帮助下,这样的“愚笨生”竟成为世界著名的“发明大王”,一生拥有2000多种发明创造。爱迪生的成功昭示着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低估这些“弱势群体”。在一个优秀教师眼中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而他们更需要特别的关爱和赏识。著名的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以一次成败论英雄。教师面带微笑走进课堂,不论学生是否答对,要让学生体面坐下;要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和喜悦。
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成功的鼓励,都会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学生的进步、成长需要的不也是这种动力吗?因此,教师要善于拿起赏识这把“金钥匙”,通过表扬、激励等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
当然,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对于智慧作出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赏识不是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接纳。
总之,赏识学生,必须重视学生的每一步发展,时刻关注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只有走进学生心灵,教师的行动、语言对学生才有震撼力。 所以老师应从心理因素的研究入手,力图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开启学生的心理围城。换个心态,去赏识自己根本就不喜欢的学生,你会发现这些学生同样可爱;赏识学生,就要将学生看成一个有着自己思想的和自己平等的人。如果老师以平等的态度去理解学生,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是具体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无论采用什么具体的教育方式,都要记住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多称赞、及时称赞,少批评,即使批评,也要才用非常慎重的方式,要使得批评方式艺术化。 这样我们教育的百花园一定会绽开万朵奇葩!
参考文献:
[1]《我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 谢树平等编著 河海大学出版社
[3]《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 刘芳总主编 河海大学出版社
[4]《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刘芳总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
赏识教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有利于我们教育教学取得更大的成功。您不妨试试。
一、实施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成功体验是学习效果的一种正反馈,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核心要素,也是学习成功的形成与增强的最主要条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成功体验,是维持和增强学习动机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美国学者查尔斯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查尔斯12岁的时候,他画了一幅菲力猫,当查尔斯忐忑不安甚至战战兢兢地把画拿给他父亲时,他父亲非常认真地看着这幅画:“棒极了,查尔斯,这是你的徒手画吗?”“是的。”查尔斯答道。父亲仔细打量着画,点头表示赞赏:“你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坚持下去。”查尔斯在一边激动得全身发抖。从此,查尔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总是把练习本画得满满的。父亲的那句“棒极了”“你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的激励和激趣,使小查尔斯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并以积极地心态投身到绘画中,不断走向成功。试想如果查尔斯的“菲力猫”起初就遭到父亲的否定甚至嘲笑、责骂,他也许永远都不会在绘画方面有所建树,更不能成为著名的学者。
二、赏识教育的实际运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不断地激励和激趣有利于学生主体成长和主动发展。因为激励是向别人提供积极性,或以积极性影响别人的一种正向动力。如果通过这种激励帮助学生建立了积极的心态,建立了自己对潜能开发的强烈自信心,外力就变成动力,学生就会永远向前。“积极的心态是潜能永恒的开拓者和催化剂。”赏识成功教育的“航标灯”是照亮我们教育走向成功的成功之路。但要成为现实,还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切实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笔者从以下几方面阐释。
1.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这是前提。“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提高和发展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使学生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主动得到发展的前提。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让学生能够“复制”知识,而是使学习知识成为学生主体的能力,运用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譬如学生学习祖国语言,不是为了记住几个词汇或一些语法规则,而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进行创造。
2.重视并发挥学生的潜能,这是关键。我们既然承认学生是主体,我们就要让学生主体的潜能得到挖掘,个性得到张扬。安东尼.罗宾的《潜能成功学》用整页大字号写着:“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比,价值无比,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可限量的前程,他们都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3.关心并赏识每一个学生,是重要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天赋为每一个正常的头脑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每个人都能成为创造者。”教师既不能代替学生成长,也不能拔苗助长,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习主体,平等施教,善于赏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情感偏颇。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殊关注。常言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可以说我们每个教学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弱势群体,但就是这些“弱势群体”中他们都会有闪光的地方,都会有他们的长处。
爱迪生小的时候,曾被学校老师认为“愚笨生”而失去了在正规学校受教育的机会。可是他在父母的帮助下,这样的“愚笨生”竟成为世界著名的“发明大王”,一生拥有2000多种发明创造。爱迪生的成功昭示着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低估这些“弱势群体”。在一个优秀教师眼中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而他们更需要特别的关爱和赏识。著名的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以一次成败论英雄。教师面带微笑走进课堂,不论学生是否答对,要让学生体面坐下;要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和喜悦。
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成功的鼓励,都会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学生的进步、成长需要的不也是这种动力吗?因此,教师要善于拿起赏识这把“金钥匙”,通过表扬、激励等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
当然,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对于智慧作出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赏识不是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接纳。
总之,赏识学生,必须重视学生的每一步发展,时刻关注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只有走进学生心灵,教师的行动、语言对学生才有震撼力。 所以老师应从心理因素的研究入手,力图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开启学生的心理围城。换个心态,去赏识自己根本就不喜欢的学生,你会发现这些学生同样可爱;赏识学生,就要将学生看成一个有着自己思想的和自己平等的人。如果老师以平等的态度去理解学生,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是具体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无论采用什么具体的教育方式,都要记住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多称赞、及时称赞,少批评,即使批评,也要才用非常慎重的方式,要使得批评方式艺术化。 这样我们教育的百花园一定会绽开万朵奇葩!
参考文献:
[1]《我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 谢树平等编著 河海大学出版社
[3]《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 刘芳总主编 河海大学出版社
[4]《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刘芳总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