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da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它涉及到学生的成长、学业成绩的评定、综合素质的评价、人才的选拔等各个方面,我们很难驾驭,因而,我只从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这个角度来说。
  一、从教师的角色转换说起,明确评价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理念正是要求教师要由课程知识的施予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教师不再做教材的单一阐释者和习题答案的唯一宣判者,而是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潜心关注者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参谋人,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突出学生的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而且,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更是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和学生们在一个平台上互动,参与学生的争论,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索研究、共同成长。从这个角度来说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是为了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终点。这时评价就成为一种手段,是一种交流、一种导向、一种诊断、一种鉴别、一种监督与激励。
  二、从新课标三维目标说起,定位评价的角度
  所谓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名词,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明确了这三维目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就会做到有的放矢,正确评价、有效评价。当然,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找寻三者的契合点,创造和抓住正确、有效评价的契机,对学生活动及表现进行评价。
  三、从高效课堂评价标准说起,丰富评价的内容
  从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是由传统的评价教师为主转变为评价学生为主,即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我校的课堂督导检查标准来看,评价一堂课要从课堂常规、检查预习、学生展示、教师精讲、小组合作、布置作业这六个方面来评价,其中课堂常规出现问题一票否决,学生展示、教师精讲、小组合作三项都具备才算基本合格,而优质课评比更是关注学生的表现。这个课堂评价标准和优质课评比标准就是在引导我们丰富对学生评价的内容,迫使我们去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
  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
  以上所述都可以成为课堂评价的内容,当我们有意识的去关注这些并加以引导的时候,我们的目光与赞语就不只给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就会增强。具体评价涉及五个方面内容。
  第一是活动面积最大化:学生参与度高,最好是全员参与;
  第二是活动方式多样化:写、画、演、听、说、读、议等;
  第三是活动状态激情化:亢奋状态,情绪饱满;
  第四是活动质量高效化:问题有无价值,智力开发度、記忆度、拓展度;
  第五是活动结果达标化:达标率、达标程度。
  四、从课堂的实际操作说起,寻找评价的方法
  (一)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在以往的评价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局面,扮演一种被管理者的角色。他们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对评价本身也是持一种否定态度。实践证明,任何评价如果没有被评价者的积极参与,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我们在评价时要提倡多元化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也可以把小组互评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学生在评价时进行对照和比较,既看到优点也看到不足,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主动发展,起到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作用。
  (二)参与学生活动,融入而不游离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其实我觉得评价学生也似乎“无定法”。在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时大多有两种状态,一种是等待,或许还有短暂的思维游离;一种是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这两种做法孰优孰劣显而易见,因为你只有参与其中才能掌控进程,才能发现问题。我们对教材熟悉,精讲点拨时才能深入浅出,妙语连珠;同样,我们对学生的思维状况熟悉,进行评价时才能准确及时,富有个性。
  (三)给予个性化的鼓励与表扬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教师便无论学生表现如何,都一味给予表扬。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在学生发言时,不作倾向性评价是对的,但在总结时应作点评,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理解,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来,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与表扬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
  (四)用肢体语言进行评价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这种肯定不一定非得用语言来表达,可能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拥抱……
  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千万不能忽略自己的肢体语言,所以我对个别老师在学生展示时检查学生课本上是否预习的做法一直不太赞同,其实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忽视,我们要做的是倾听、思考,寻找精讲点拨切入点。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学习产生困难的原因,经过简单的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大多是由于小学基础差,自身兴趣不足,学习习惯差,学习思维能力弱以及易受环境影响造成。在这些成因中,男女生侧重点各有不同。女生大多集中在数学思维能力弱及自身兴趣不足,而男生主要集中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差及易受环境干扰。  第一,女生所谓自身兴趣不足,其实是因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人们对女生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能力期望比男生低。有些女生受到这
期刊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常用几种的资料类型  在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下,统治者一直很重视历史文献的编撰整理,历史文献的数量可谓浩如烟海,文献的记载不仅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缩影,也浓缩了大量的典型性的语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表现人物思想主张的资料  《荀子·富国篇》:“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属之民不劝;诛赏不类,则下疑俗俭而百姓不一。”这句话
期刊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地理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要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气,充满活力,我们首要的任务便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对教学方法、语言、行为的创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将哲学融入课堂,体会哲学地理的乐趣  笔者一向主
期刊
一、理论基础  2011版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任何积极的阅读都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所以,对话教育已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论题。  “对话并不在乎形式上是否是一问一答的言语形式,关键是拥有对话的品质,即有对话精神的语言、倾听,甚至沉默也是对话。”这种教学方式其实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至少在明代还有拥有这种精神的教育家。明代著名思想大家王阳明,在传授心学思想时
期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陶行知先生说:“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雾,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的宝库,便是活的书。”这活的书里面,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读不完、看不厌的知识。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
期刊
物流学科方面的校校合作,广西物资学校和广西水产学校共同创新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深化课程和教材的改革,通过教育实验法,在对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考证成绩和技能比赛成绩,以及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研究。  一、为什么要在中职物流专业校校合作中进行 “教育实验法”的探索研究  教育实验法,是指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有目的控制和操纵
期刊
一、当前小学德育所面临的几个问题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重德行、讲礼仪的优良传统,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1988年8月10日国家教委颁发了《小学德育纲要》;1994年8月31日党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接着于1998年3月16日国家教委又颁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以及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实
期刊
语文教材已经伴随各位语文教师多年,语文教材的使用与解读一直是个“雾里看花”的缺失科学性系统性指导的议题。如今,王荣生先生在论文《语文科课程论建构》中为我们作出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那么,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认为有必要依据先进的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语文教材的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和分析,以便今后工作中对教材更合理高效地利用。  一、理论回顾  王荣生在论文《语文科课程论建构》的第八章中指出
期刊
陶行知先生在倡行科学教育、生利教育、生活教育的同时,也极为重视对学生的做人教育。他认为,教人做人、做一个具有国民精神和崇高人格的人是所有教育永恒不变的宗旨。“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  作为学校教育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转变校风学风,是现行普通高中特别是农村普通高中(相对于重点高中来说)一直在探究的问题,这是一项量大而多的系统性工程,本文就我校的实际情况,试分析高中“差
期刊
一、书面表达的相关要求  (一)课标五级目标中“写”的要求  一是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二是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三是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四是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五是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二)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中“写”的相关要求  一是能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  二是能运用所学词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