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每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增长点都得益于学者之间的合作。让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搭起展示才华的舞台。科学合理、灵活地采用“合作学习”,促进师与生、生与生、组与组的多向互动,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集体教育功效的最大化。
关键词 合作学习 自主能力 调控策略
“合作精神”是未来人的基本素养之一。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互动的过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使合作成员间互教、互启,互学、互惠,可以使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培养学生交往、协作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目前,这种学习方式已被广泛采用,随之也带来一定的问题,其可以归结为一个字:虚。表现在有些课是运用了“合作学习”,但止于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师让学生讨论的内容杂,没有抓住“主题”,学生讨论时目标不明确,一连提了好多个问题,但没有一个能切中“要害”(即重点、难点)。其次,教师采用小组合作次数过频,而不深入,课前缺少应有的知识储备,导致结果只能“草草收兵”,耗时低效。鉴于此,教学中我们实践了以下一些调控策略:
一 精当分组
1,合作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美国一项合作学习实验表明:一般以2人~4人为宜,其中2人组在参与水平上,明显高于4人组,且能让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充分表现。
2,小组内成员的构成要考虑性别、兴趣、爱好等,做到优势互补。以学习成绩高低、动手能力强弱进行适当搭配。如果学习小组有3人或4人,应让弱者坐在中间,保证他们在小组内的地位,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小组内要选配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管理、协调、讨论等,使讨论有次序,说的内容有小结,集体反馈时承担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的任务。小组长可采用轮换制,或竞争上岗。
4,小组的构建要有向心力,凝聚力,做到协调、合作。组员间互帮互助、民主平等,每个成员都敢想、敢说,在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敢于存同求异,强帮弱。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合作目标。
二 瞄准契机
在个体解决问题处于“愤”“悱”之时,限于苦求不得之际,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有成效。因此学生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发展的“合作需要”基础上,方可见效。我认为下列时机可灵活选择“合作学习”方式:
1,适时进行小组合作,突破重点难点。一课的重点,往往又是难点所在,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时,要运用“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助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研究、去讨论、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解答学生有价值的质疑问难时组织小组讨论。把学生的问题交给学生去解决,充分调动其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
3,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引导学习小组去探究。
4,有意识地安排“合作学习”,巧解开放性题。练习中如遇到开放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创新能力。
三 安排得法
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的组织安排非常重要,安排精当、得法可使合作效益最大化。
1,“合作学习”前,教师先行。教师要吃透教材,重组教材,超越教材。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拟定切实可行的精当议题和讨论目标,下放到小组讨论。这样,讨论时才会有的放矢。议题要切合学生的口味,学生乐于讨论,发言热烈,使小组研讨学习达到合作的预期目标。
2,正确处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之间的矛盾。一般独立学习在前,合作交流在后。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己先认真读、想、画、写,然后再小组议、辩、问、结。
3,讲清合作原则。①能围绕中心展开讨论。②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见解。③能倾听他人发言,学会博采众长。④会判别他人意见正误。⑤争辩讲和气,合作要和谐。
4,实行“亮牌制”。“黄牌”表示正在进行,“红牌”表示有异议或有困难不能自行解决,需要老师或其他组帮助,“绿牌”表示讨论或实践操作已顺利完成。
5,发言有秩序,机会要均等。首先小组推荐的代表先发言时,不仅要汇报自己的想法、观点,还要概括小组意见,不仅汇报学习内容,还要大胆提出组内困惑不解的问题,不仅汇报学习成果,还要汇报学习过程,尤其是新见解、新方法(汇报时,组内代表根据本组讨论情况,能作具体介绍)。在代表发言的基础上,留出时间让其他的组员畅所欲言。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搭建了各自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每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增长点都得益于学者之间的合作。教师只有科学合理、灵活地采用“合作学习”,才能促进师与生、生与生、组与组的多向互动,实现课堂交往的开放,再现课本的活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集体教育功效的最大化。
关键词 合作学习 自主能力 调控策略
“合作精神”是未来人的基本素养之一。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互动的过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使合作成员间互教、互启,互学、互惠,可以使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培养学生交往、协作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目前,这种学习方式已被广泛采用,随之也带来一定的问题,其可以归结为一个字:虚。表现在有些课是运用了“合作学习”,但止于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师让学生讨论的内容杂,没有抓住“主题”,学生讨论时目标不明确,一连提了好多个问题,但没有一个能切中“要害”(即重点、难点)。其次,教师采用小组合作次数过频,而不深入,课前缺少应有的知识储备,导致结果只能“草草收兵”,耗时低效。鉴于此,教学中我们实践了以下一些调控策略:
一 精当分组
1,合作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美国一项合作学习实验表明:一般以2人~4人为宜,其中2人组在参与水平上,明显高于4人组,且能让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充分表现。
2,小组内成员的构成要考虑性别、兴趣、爱好等,做到优势互补。以学习成绩高低、动手能力强弱进行适当搭配。如果学习小组有3人或4人,应让弱者坐在中间,保证他们在小组内的地位,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小组内要选配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管理、协调、讨论等,使讨论有次序,说的内容有小结,集体反馈时承担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的任务。小组长可采用轮换制,或竞争上岗。
4,小组的构建要有向心力,凝聚力,做到协调、合作。组员间互帮互助、民主平等,每个成员都敢想、敢说,在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敢于存同求异,强帮弱。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合作目标。
二 瞄准契机
在个体解决问题处于“愤”“悱”之时,限于苦求不得之际,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有成效。因此学生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发展的“合作需要”基础上,方可见效。我认为下列时机可灵活选择“合作学习”方式:
1,适时进行小组合作,突破重点难点。一课的重点,往往又是难点所在,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时,要运用“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助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研究、去讨论、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解答学生有价值的质疑问难时组织小组讨论。把学生的问题交给学生去解决,充分调动其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
3,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引导学习小组去探究。
4,有意识地安排“合作学习”,巧解开放性题。练习中如遇到开放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创新能力。
三 安排得法
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的组织安排非常重要,安排精当、得法可使合作效益最大化。
1,“合作学习”前,教师先行。教师要吃透教材,重组教材,超越教材。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拟定切实可行的精当议题和讨论目标,下放到小组讨论。这样,讨论时才会有的放矢。议题要切合学生的口味,学生乐于讨论,发言热烈,使小组研讨学习达到合作的预期目标。
2,正确处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之间的矛盾。一般独立学习在前,合作交流在后。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己先认真读、想、画、写,然后再小组议、辩、问、结。
3,讲清合作原则。①能围绕中心展开讨论。②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见解。③能倾听他人发言,学会博采众长。④会判别他人意见正误。⑤争辩讲和气,合作要和谐。
4,实行“亮牌制”。“黄牌”表示正在进行,“红牌”表示有异议或有困难不能自行解决,需要老师或其他组帮助,“绿牌”表示讨论或实践操作已顺利完成。
5,发言有秩序,机会要均等。首先小组推荐的代表先发言时,不仅要汇报自己的想法、观点,还要概括小组意见,不仅汇报学习内容,还要大胆提出组内困惑不解的问题,不仅汇报学习成果,还要汇报学习过程,尤其是新见解、新方法(汇报时,组内代表根据本组讨论情况,能作具体介绍)。在代表发言的基础上,留出时间让其他的组员畅所欲言。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搭建了各自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每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增长点都得益于学者之间的合作。教师只有科学合理、灵活地采用“合作学习”,才能促进师与生、生与生、组与组的多向互动,实现课堂交往的开放,再现课本的活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集体教育功效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