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懂得欣赏别人,就容易和别人相处;懂得欣赏自己,就会提高自己的品格。教育欣赏就是要去欣赏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稚气,欣赏学生离奇的问题,欣赏学生无意的过失,欣赏学生点滴的进步,甚至欣赏学生可笑的“恶作剧”……让欣赏融于管理,从尊重个性差异开始,把握欣赏的有效边界,用欣赏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 欣赏学生 尊重个性 教育管理
欣赏、宽容、换位思考、相互理解、“蹲下来看孩子”等等教育术语对教育者来说已是耳熟能详。前不久,我赴扬中市实验小学,参加“教育就是欣赏”的学术研讨会,由此有很多收获,同时诱发了对“欣赏教育”的一些研究。
一 关于“欣赏”
欣赏:欣,喜欢。赏,赏识,认识才能,予以重视。欣赏就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个性)。
欣赏是生活的必需品。我们好多人整天忙碌奔波,不懂得欣赏!其实懂得欣赏别人,就容易和别人相处,懂得欣赏自己,就会提高自己的品格,懂得欣赏苍生,社会就会减却戾气。不懂得欣赏和我们一起生活在这地球上的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就会屠杀它们、践踏它们。不懂得欣赏自己,就会自卑、自闭、自怨,严重者作自我牺牲。不懂得欣赏别人,就会相互口角,相互打斗,甚至相互杀戮。
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所理解的欣赏就是重视不同学生、教师在群体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教师的独立意识、自信心、向权威挑战的精神以及其他多种能力的培养,让个体充分地发展这些精神品质,展示他们的个性,造就有活力的有创造性的个体。其实质就是发现人的价值,发展人的潜能,扶正人的个性,这样会更好地深入学生、教师的心扉,并达到成功的教育管理的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所有的情结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给予欣赏。
在《论语·先进篇》中面对不同学生的同一个问题“闻斯行诸”,孔夫子采用了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在这里,老夫子在个性差异中展开着不同的教育,其本质是尊重个体中的差异。作为老师就要这样。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在教学中要格外珍惜、爱护学生的异想天开,因为这可能蕴藏着稚嫩的创新萌芽。其实,当我们以欣赏的姿态与那些个性各异的学生平等对话的时候,真正的教育也就顺利地展开了,那蛰伏在人性中的美好得到了良好地召唤和引领,一个灿然的高尚的形象也便开始在我们教师面前逐渐站立起来。
对学生而言,他们渴望被父母重视,渴望被同学欣赏和喜爱,更渴望披老师认同。因此,教师应该是一个特别敏锐并善于把握学生动态的发现者。他能从平常中捕捉不寻常的潜质,从一般中发现教育价值,从普通中发现与众不同的美好,从“差生”身上发现其优点,这正像钟启泉先生在《差生心理与教育》一书中所说:“发现每一个差生的潜能是差生教育的始点。”
谁不渴望被重视、被关注、被肯定,被欣赏、被鼓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从强到弱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在校外的社会现实中,多的是锦上添花。少的是雪中送炭,但在学校内部,我们应该构建起良好的教育氛围。尽管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足的一面,但教师要欣赏他们不同的特长,让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展示个人不同的才情,使他们在群体中体面拥有学校生活,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摒弃负面的情感和思想,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
二 关于教育欣赏的几个观点
1,教育欣赏首先是欣赏学生。
为师者,需要研究“欣赏”的教与学。要懂得如何欣赏学生,去欣赏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稚气,欣赏学生离奇的问题,欣赏学生无意的过失,欣赏学生点滴的进步,甚至欣赏学生可笑的“恶作剧”,因此,孩子们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没有一点不值得欣赏。
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可惜的是,这些潜力往往被父母、老师恨铁不成钢的“爱心”给扼杀了。爱之深、责之切,常常适得其反。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一种暗示,反而可能使他成功。
教育是一项关注生命的工程,即将不完美的生命趋向完美,将不辉煌的生命铸造得更加辉煌。而我们过去对教育的理解是太浅太浅了,世界上并不缺少金子,缺少的是发现金子的眼睛,而欣赏就能帮你擦亮眼睛发现金子。
2,欣赏是一种力量。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缕温馨、一脉沟通和理解、一份信任与祝福。欣赏能使人具有成功感,可以起到点石成金、锦上添花的效果。
欣赏是一种力量。教育尤其需要欣赏。教师需要输出一种信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欣赏,这种信号就是鼓励。充满艺术性的鼓励是最高境界的教育,善于巧妙鼓励学生的老师是高明的、机智的。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需要我们教师细心去雕琢。
3,欣赏是一种方法。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滴水用放大镜来看,也是一个大世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人关注、被人欣赏,孩子们更是这样。一旦得到别人的肯定、赞赏,他们就会更加奋发向上,更渴望成功。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解释就是:只要你从心理上得到一种积极暗示,那么你的生命状态就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之中,从而不断成长。欣赏就是这种暗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从相信孩子到欣赏孩子就是教育的过程,欣赏自然成为教育的最佳方法之一。
4,欣赏是一种境界。
“德智体美劳”,德育为首。美育为最高境界。有人曾说过,每个人都有最美好的一面,欣赏一个人总是寻找到一个适合评价他的最美角度。这话是有道理的。有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善于抛弃自己固有的角度,而应该换一个全新的视角,然后从最佳角度去欣赏对方(学生)的美好,这是我们教育者需要追求的一种境界。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Rosenthal Effect)强调的就是让教师去欣赏学生,因为这是符合学生成长的心理规律的。
5,学会自我欣赏。
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欣赏就是“自我欣赏”,这主要是指欣赏自己的“创造成果”。欣赏它们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将在欣赏他人作品时得到更大的心理满足,是一种难得的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欣赏当时乃至过后的一段时间内,会产生一种满足感、愉悦感、轻松感和幸福感,这是其他任何一种休息方式所难以达到的。当然,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不是孤芳自赏,不是麻木自傲,而应该是一个心理调节器,一座前行加油站。
三 让欣赏融于管理
人无优劣,仅有差异,其实每一个职工都是人才,关键在于怎么使用。例如“冲动性”是指对情况的变化反应迅速、思维敏捷、行为及时。这种特点是优点还是缺点呢?不能一概而定,如果说对市场营销人员是优点,那么对财务人员则可能是个缺点。管理者要正视职工这种差异,发现这种差异,尊重这种差异。并恰如 其分地利用这种差异。只有这样,每一位职工的劳动价值才能够得到体现,他的尊严才能得到体现。
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中就总结得到很精辟:“明君之治,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内,唯息内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不患贱不知贵,惟患贵不知贱。故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企业、学校对人才的需求总是无止境的,但眼光不能总是盯着外部。很多校长在感叹人才匮乏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家里人”。毫无才能的人是没有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倒是大有人在。
管理中的教育欣赏基本策略可以归纳为三句话:一是孩子是发展中的人,孩子是有差异的发展中的人。孩子是处于特定阶段的有差异的发展中的人。要让儿童成为儿童,要基于儿童发展儿童,基于儿童个性培养儿童特长。要构建童心课堂,让孩子快乐地自由地成长。二是教师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教师工作需要得到重视和认可。三是要设定目标、创造条件,让教师在工作中获得“自我实现”。
四 教育欣赏中的有效边界
欣赏需要我们的爱心。我们应以赏识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以积极的方式去赞美、接纳和呵护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并注重随时随地进行引导,不失时机地为他们的点滴进步由衷地喝彩加油。但是,欣赏不能无边界漫游,它并不是无原则地说好话,一味地表扬也会导致学生产生无原则的言行和无收敛的表现。欣赏有时不能与批评分离,而是要与之艺术地捆绑。一些年轻教师在学生教育上的失策,在班级管理上的失范,就源自无分寸的批评或者赞扬。把握理性分寸,节制欣赏泛滥,掌控欣赏的应有边际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没有人会喜欢被批评。欣赏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主旋律,它能保护学生的的自尊心。为我们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让他们通过此岸直达美好心灵的彼岸。所以能用笑脸解决的,尽量不用铁面,而能用表扬解决的,尽量不用批评,能化小的,尽量不放大。如果教师一味地指责学生,除了让学生厌恶和怀恨外,将一无所获,这样就完全背离了教育的本意。我们的教育是要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有益地整合。我们批评孩子,是在他们做了不好的事情时,提醒他们注意,并制止这种行为·而我们表扬孩子,是在他们做了好事情时给予承认,以鼓励他们保持这种行为。所以,我们的批评是建立在有原则的范畴之内的,应该让学生感觉到我们是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是充满善意的,而不是仅仅来关注他们行为的漏洞和欠缺的。
关键词 欣赏学生 尊重个性 教育管理
欣赏、宽容、换位思考、相互理解、“蹲下来看孩子”等等教育术语对教育者来说已是耳熟能详。前不久,我赴扬中市实验小学,参加“教育就是欣赏”的学术研讨会,由此有很多收获,同时诱发了对“欣赏教育”的一些研究。
一 关于“欣赏”
欣赏:欣,喜欢。赏,赏识,认识才能,予以重视。欣赏就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个性)。
欣赏是生活的必需品。我们好多人整天忙碌奔波,不懂得欣赏!其实懂得欣赏别人,就容易和别人相处,懂得欣赏自己,就会提高自己的品格,懂得欣赏苍生,社会就会减却戾气。不懂得欣赏和我们一起生活在这地球上的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就会屠杀它们、践踏它们。不懂得欣赏自己,就会自卑、自闭、自怨,严重者作自我牺牲。不懂得欣赏别人,就会相互口角,相互打斗,甚至相互杀戮。
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所理解的欣赏就是重视不同学生、教师在群体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教师的独立意识、自信心、向权威挑战的精神以及其他多种能力的培养,让个体充分地发展这些精神品质,展示他们的个性,造就有活力的有创造性的个体。其实质就是发现人的价值,发展人的潜能,扶正人的个性,这样会更好地深入学生、教师的心扉,并达到成功的教育管理的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所有的情结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给予欣赏。
在《论语·先进篇》中面对不同学生的同一个问题“闻斯行诸”,孔夫子采用了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在这里,老夫子在个性差异中展开着不同的教育,其本质是尊重个体中的差异。作为老师就要这样。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在教学中要格外珍惜、爱护学生的异想天开,因为这可能蕴藏着稚嫩的创新萌芽。其实,当我们以欣赏的姿态与那些个性各异的学生平等对话的时候,真正的教育也就顺利地展开了,那蛰伏在人性中的美好得到了良好地召唤和引领,一个灿然的高尚的形象也便开始在我们教师面前逐渐站立起来。
对学生而言,他们渴望被父母重视,渴望被同学欣赏和喜爱,更渴望披老师认同。因此,教师应该是一个特别敏锐并善于把握学生动态的发现者。他能从平常中捕捉不寻常的潜质,从一般中发现教育价值,从普通中发现与众不同的美好,从“差生”身上发现其优点,这正像钟启泉先生在《差生心理与教育》一书中所说:“发现每一个差生的潜能是差生教育的始点。”
谁不渴望被重视、被关注、被肯定,被欣赏、被鼓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从强到弱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在校外的社会现实中,多的是锦上添花。少的是雪中送炭,但在学校内部,我们应该构建起良好的教育氛围。尽管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足的一面,但教师要欣赏他们不同的特长,让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展示个人不同的才情,使他们在群体中体面拥有学校生活,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摒弃负面的情感和思想,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
二 关于教育欣赏的几个观点
1,教育欣赏首先是欣赏学生。
为师者,需要研究“欣赏”的教与学。要懂得如何欣赏学生,去欣赏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稚气,欣赏学生离奇的问题,欣赏学生无意的过失,欣赏学生点滴的进步,甚至欣赏学生可笑的“恶作剧”,因此,孩子们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没有一点不值得欣赏。
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可惜的是,这些潜力往往被父母、老师恨铁不成钢的“爱心”给扼杀了。爱之深、责之切,常常适得其反。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一种暗示,反而可能使他成功。
教育是一项关注生命的工程,即将不完美的生命趋向完美,将不辉煌的生命铸造得更加辉煌。而我们过去对教育的理解是太浅太浅了,世界上并不缺少金子,缺少的是发现金子的眼睛,而欣赏就能帮你擦亮眼睛发现金子。
2,欣赏是一种力量。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缕温馨、一脉沟通和理解、一份信任与祝福。欣赏能使人具有成功感,可以起到点石成金、锦上添花的效果。
欣赏是一种力量。教育尤其需要欣赏。教师需要输出一种信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欣赏,这种信号就是鼓励。充满艺术性的鼓励是最高境界的教育,善于巧妙鼓励学生的老师是高明的、机智的。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需要我们教师细心去雕琢。
3,欣赏是一种方法。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滴水用放大镜来看,也是一个大世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人关注、被人欣赏,孩子们更是这样。一旦得到别人的肯定、赞赏,他们就会更加奋发向上,更渴望成功。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解释就是:只要你从心理上得到一种积极暗示,那么你的生命状态就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之中,从而不断成长。欣赏就是这种暗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从相信孩子到欣赏孩子就是教育的过程,欣赏自然成为教育的最佳方法之一。
4,欣赏是一种境界。
“德智体美劳”,德育为首。美育为最高境界。有人曾说过,每个人都有最美好的一面,欣赏一个人总是寻找到一个适合评价他的最美角度。这话是有道理的。有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善于抛弃自己固有的角度,而应该换一个全新的视角,然后从最佳角度去欣赏对方(学生)的美好,这是我们教育者需要追求的一种境界。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Rosenthal Effect)强调的就是让教师去欣赏学生,因为这是符合学生成长的心理规律的。
5,学会自我欣赏。
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欣赏就是“自我欣赏”,这主要是指欣赏自己的“创造成果”。欣赏它们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将在欣赏他人作品时得到更大的心理满足,是一种难得的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欣赏当时乃至过后的一段时间内,会产生一种满足感、愉悦感、轻松感和幸福感,这是其他任何一种休息方式所难以达到的。当然,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不是孤芳自赏,不是麻木自傲,而应该是一个心理调节器,一座前行加油站。
三 让欣赏融于管理
人无优劣,仅有差异,其实每一个职工都是人才,关键在于怎么使用。例如“冲动性”是指对情况的变化反应迅速、思维敏捷、行为及时。这种特点是优点还是缺点呢?不能一概而定,如果说对市场营销人员是优点,那么对财务人员则可能是个缺点。管理者要正视职工这种差异,发现这种差异,尊重这种差异。并恰如 其分地利用这种差异。只有这样,每一位职工的劳动价值才能够得到体现,他的尊严才能得到体现。
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中就总结得到很精辟:“明君之治,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内,唯息内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不患贱不知贵,惟患贵不知贱。故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企业、学校对人才的需求总是无止境的,但眼光不能总是盯着外部。很多校长在感叹人才匮乏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家里人”。毫无才能的人是没有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倒是大有人在。
管理中的教育欣赏基本策略可以归纳为三句话:一是孩子是发展中的人,孩子是有差异的发展中的人。孩子是处于特定阶段的有差异的发展中的人。要让儿童成为儿童,要基于儿童发展儿童,基于儿童个性培养儿童特长。要构建童心课堂,让孩子快乐地自由地成长。二是教师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教师工作需要得到重视和认可。三是要设定目标、创造条件,让教师在工作中获得“自我实现”。
四 教育欣赏中的有效边界
欣赏需要我们的爱心。我们应以赏识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以积极的方式去赞美、接纳和呵护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并注重随时随地进行引导,不失时机地为他们的点滴进步由衷地喝彩加油。但是,欣赏不能无边界漫游,它并不是无原则地说好话,一味地表扬也会导致学生产生无原则的言行和无收敛的表现。欣赏有时不能与批评分离,而是要与之艺术地捆绑。一些年轻教师在学生教育上的失策,在班级管理上的失范,就源自无分寸的批评或者赞扬。把握理性分寸,节制欣赏泛滥,掌控欣赏的应有边际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没有人会喜欢被批评。欣赏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主旋律,它能保护学生的的自尊心。为我们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让他们通过此岸直达美好心灵的彼岸。所以能用笑脸解决的,尽量不用铁面,而能用表扬解决的,尽量不用批评,能化小的,尽量不放大。如果教师一味地指责学生,除了让学生厌恶和怀恨外,将一无所获,这样就完全背离了教育的本意。我们的教育是要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有益地整合。我们批评孩子,是在他们做了不好的事情时,提醒他们注意,并制止这种行为·而我们表扬孩子,是在他们做了好事情时给予承认,以鼓励他们保持这种行为。所以,我们的批评是建立在有原则的范畴之内的,应该让学生感觉到我们是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是充满善意的,而不是仅仅来关注他们行为的漏洞和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