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兴趣是激发孩子积极参与美术活动的重要心理动因。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和谐的审美环境,选择有趣的活动内容,运用孩子们可以理解和喜爱的方式,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从而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为未来的美术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幼儿 美术兴趣 培养
兴趣在人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兴趣对幼儿智能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使幼儿在积极的动机支配下获得良好素质的发展。兴趣也是学习美术的动力,它能不断地促使幼儿去实践、去探索,不断开辟智慧发展的道路。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呢?
一、创设和谐环境,提高幼儿感受美的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幼儿并不是对周围所有的环境都能表现出热情,他们对环境的选择有着自己的标准。
1.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新《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应以和谐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用自己积极的情绪去带动、感染幼儿,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能主动尝试各种活动,允许幼儿自由表达想法,学会耐心倾听幼儿的审美感受。尊重幼儿独特的表现手法,不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减少过多、过细的规定,不轻易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不使幼儿在过分地干涉、指责、嘲笑下产生恐惧感。
2.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探索活动。”在美术活动中应提供多种材料,为幼儿的自由表现、大胆创造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多方位地诱导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选择有趣内容,激发幼儿发现美的兴趣
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熟悉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和制作的兴趣,因此在选择美术活动内容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
1.选择能让幼儿获得成功的课程。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具有阶段性,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动手能力都有一定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如小班幼儿喜欢玩具,喜欢小动物,还喜欢各种好吃的食物。但是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选择美术活动内容时,应根据其特点,选择他们熟悉的人或喜爱的动物、玩具和食物为题材设计。在这些做做玩玩的活动中轻松获得成功,从而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
2.选择能满足幼儿兴趣需要的活动。幼儿的好奇心较强,他们对各种新奇的事物都能产生一定的兴趣和疑问,这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利时机,是教师选择美术活动内容的有效依据。幼儿往往会根据活动主题的变化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兴趣需要,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能满足幼儿当时兴趣需要的内容设计美术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不仅对美术有了进一步地认识,同时也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采用灵活形式,促进幼儿表现美的兴趣
新《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教师要冲破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美术教学价值观的束缚,追求美术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将目标锁定在促进幼儿个性、创造力、成功感、兴趣和习惯等关于幼儿终身发展的价值观上。美术活动中,应通过各种方式,关注幼儿个性的自由发挥,鼓励幼儿通过美术的艺术语言张扬个性。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设想,要欣赏幼儿的标新立异,赞赏幼儿的独到见解和创意。
1.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就是以游戏为手段,服务于特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它要求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后,采用情节化、探索式等手段来体现游戏氛围让活动变得有趣,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活动,可以使幼儿在自然、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
2.组织富有童趣的语言指导。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指导应适时适当,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孩子交流,进行指导,幼儿不仅能认真地参与活动,掌握一些基本技能,而且还能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如在让幼儿练习用“擦”的方法给小鱼涂底色时.可以说:“我们来用纸团给小鱼洗洗澡:上擦擦、下擦擦、左擦擦、右擦擦、擦呀擦,小鱼变漂亮了。”还要根据幼儿思维具体的特点,用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小儿歌来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绘画技能。
幼儿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就会抱以极大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甚至无师自通。所以在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研究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特点及发展规律,创设和谐的审美环境,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运用孩子们可以理解和喜爱的方式引导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美术教育,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观察并寻找孩子的兴趣点,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为未来的美术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幼儿 美术兴趣 培养
兴趣在人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兴趣对幼儿智能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使幼儿在积极的动机支配下获得良好素质的发展。兴趣也是学习美术的动力,它能不断地促使幼儿去实践、去探索,不断开辟智慧发展的道路。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呢?
一、创设和谐环境,提高幼儿感受美的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幼儿并不是对周围所有的环境都能表现出热情,他们对环境的选择有着自己的标准。
1.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新《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应以和谐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用自己积极的情绪去带动、感染幼儿,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能主动尝试各种活动,允许幼儿自由表达想法,学会耐心倾听幼儿的审美感受。尊重幼儿独特的表现手法,不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减少过多、过细的规定,不轻易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不使幼儿在过分地干涉、指责、嘲笑下产生恐惧感。
2.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探索活动。”在美术活动中应提供多种材料,为幼儿的自由表现、大胆创造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多方位地诱导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选择有趣内容,激发幼儿发现美的兴趣
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熟悉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和制作的兴趣,因此在选择美术活动内容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
1.选择能让幼儿获得成功的课程。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具有阶段性,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动手能力都有一定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如小班幼儿喜欢玩具,喜欢小动物,还喜欢各种好吃的食物。但是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选择美术活动内容时,应根据其特点,选择他们熟悉的人或喜爱的动物、玩具和食物为题材设计。在这些做做玩玩的活动中轻松获得成功,从而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
2.选择能满足幼儿兴趣需要的活动。幼儿的好奇心较强,他们对各种新奇的事物都能产生一定的兴趣和疑问,这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利时机,是教师选择美术活动内容的有效依据。幼儿往往会根据活动主题的变化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兴趣需要,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能满足幼儿当时兴趣需要的内容设计美术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不仅对美术有了进一步地认识,同时也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采用灵活形式,促进幼儿表现美的兴趣
新《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教师要冲破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美术教学价值观的束缚,追求美术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将目标锁定在促进幼儿个性、创造力、成功感、兴趣和习惯等关于幼儿终身发展的价值观上。美术活动中,应通过各种方式,关注幼儿个性的自由发挥,鼓励幼儿通过美术的艺术语言张扬个性。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设想,要欣赏幼儿的标新立异,赞赏幼儿的独到见解和创意。
1.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就是以游戏为手段,服务于特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它要求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后,采用情节化、探索式等手段来体现游戏氛围让活动变得有趣,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活动,可以使幼儿在自然、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
2.组织富有童趣的语言指导。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指导应适时适当,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孩子交流,进行指导,幼儿不仅能认真地参与活动,掌握一些基本技能,而且还能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如在让幼儿练习用“擦”的方法给小鱼涂底色时.可以说:“我们来用纸团给小鱼洗洗澡:上擦擦、下擦擦、左擦擦、右擦擦、擦呀擦,小鱼变漂亮了。”还要根据幼儿思维具体的特点,用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小儿歌来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绘画技能。
幼儿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就会抱以极大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甚至无师自通。所以在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研究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特点及发展规律,创设和谐的审美环境,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运用孩子们可以理解和喜爱的方式引导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美术教育,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观察并寻找孩子的兴趣点,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为未来的美术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