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63-01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教学现代化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它可以提高教学中知识传授与反馈的效率,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示直观形象的视听材料,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整体优势,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在于激发、唤醒、鼓舞。”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甚至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发挥寓教于乐的优势,使枯燥的讲解变得入情入境,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体验、语言表达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前不久,我参加了全区阅读教学优质课评比,执教了《梦想的力量》一课,荣获一等奖。这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7课,它充满了浓浓的人性美。为了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小瑞恩的善良无私、富有同情心,我在课始巧设悬念——一个年仅六岁的加拿大孩子为什么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呢?为此,我在课前精心自制了多媒体课件:不仅选择补充了非洲人民因缺水而导致生活悲惨的大量图片,同时配以低沉哀婉的大提琴独奏——《辛德勒的名单》。课上,看着非洲人民因貧穷和缺水而惨不忍睹的画面,听着如泣如诉的凄惨哀乐,不仅学生们完全沉浸在悲痛的情境中,连在场听课的领导、老师们也不觉进入了情境,所有人的情绪都深受感染,灵魂受到强烈的震撼,内心引起感情的共鸣。正如学生发言所说:“看到这些画面,我难过得想哭。我想,只要看过这些图片的人以后再也不会浪费水了吧。”还有的说:“此时我很震惊,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的生活难道不像天堂吗?而我们有时候却觉得学习很烦很累,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正因为巧用了多媒体,才有学生们这饱含深情、鲜活的语言诞生。因为短暂的几分钟突破时空的限制,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不可能接触到的事物,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课文情境中,从而使他们所有的注意力和教学内容构成一种最佳的组合状态。
二、提供直观材料,丰富感性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是人类认识过程要遵循的一般规律。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前人在实践中积累的间接经验,不是感性的。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解决这种直观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矛盾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在教学第四册教材《日月潭》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节,初步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来。再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并配乐朗读:“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让学生随着画面欣赏光华岛的美景。“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我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让学生一边听一边仔细观察日潭和月潭的形状,形象感受日月潭名字的来历。最后引导学生在纸上画出日月潭的样子。他们兴趣盎然,纷纷动手,有的在画面中央画小黑点表示光华岛,在北边用圆形画上日潭,在南边用弯月形画出月潭,一幅幅日月潭的简笔画生动地跃然纸上。
整个教学过程中,演示与讲解、观察与实践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低年级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真正“活”了起来。
三、突破重难点,发展求异思维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握好一篇课文的重难点,并在实际教学中巧妙地突破重难点,以实现和优化教学目标,电教媒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执教第四册教材《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针对低年级学生生活经历简单、课外知识贫乏的特点,我自制了声像并茂的课件:有闪烁着繁星的星空图,有位于高山与沟渠不同地方的积雪……当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完课文时我趁热打铁: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吗?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相继出示图片:随着太阳转的向日葵、石头上的青苔、翱翔的大雁……
正因为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知识过程的特点,帮助学生排除了思维障碍,达到了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所以从根本上突破了重难点,促进了知识的内化、能力的提高。
四、加大训练力度,提升综合能力
课堂练习是稳定学生认知结构的一种强化训练过程,也是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措施。此时,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发挥其信息量大、转换方便、反馈快捷的功能,便可以加强练习的针对性,丰富练习的形式,增加练习的密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效练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进行由易到难的综合训练,有效地组织课内的信息反馈,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灵活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们沉浸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乐读善思、能说会道,其综合的语文素养怎能不提升呢?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教学现代化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它可以提高教学中知识传授与反馈的效率,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示直观形象的视听材料,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整体优势,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在于激发、唤醒、鼓舞。”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甚至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发挥寓教于乐的优势,使枯燥的讲解变得入情入境,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体验、语言表达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前不久,我参加了全区阅读教学优质课评比,执教了《梦想的力量》一课,荣获一等奖。这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7课,它充满了浓浓的人性美。为了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小瑞恩的善良无私、富有同情心,我在课始巧设悬念——一个年仅六岁的加拿大孩子为什么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呢?为此,我在课前精心自制了多媒体课件:不仅选择补充了非洲人民因缺水而导致生活悲惨的大量图片,同时配以低沉哀婉的大提琴独奏——《辛德勒的名单》。课上,看着非洲人民因貧穷和缺水而惨不忍睹的画面,听着如泣如诉的凄惨哀乐,不仅学生们完全沉浸在悲痛的情境中,连在场听课的领导、老师们也不觉进入了情境,所有人的情绪都深受感染,灵魂受到强烈的震撼,内心引起感情的共鸣。正如学生发言所说:“看到这些画面,我难过得想哭。我想,只要看过这些图片的人以后再也不会浪费水了吧。”还有的说:“此时我很震惊,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的生活难道不像天堂吗?而我们有时候却觉得学习很烦很累,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正因为巧用了多媒体,才有学生们这饱含深情、鲜活的语言诞生。因为短暂的几分钟突破时空的限制,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不可能接触到的事物,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课文情境中,从而使他们所有的注意力和教学内容构成一种最佳的组合状态。
二、提供直观材料,丰富感性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是人类认识过程要遵循的一般规律。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前人在实践中积累的间接经验,不是感性的。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解决这种直观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矛盾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在教学第四册教材《日月潭》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节,初步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来。再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并配乐朗读:“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让学生随着画面欣赏光华岛的美景。“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我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让学生一边听一边仔细观察日潭和月潭的形状,形象感受日月潭名字的来历。最后引导学生在纸上画出日月潭的样子。他们兴趣盎然,纷纷动手,有的在画面中央画小黑点表示光华岛,在北边用圆形画上日潭,在南边用弯月形画出月潭,一幅幅日月潭的简笔画生动地跃然纸上。
整个教学过程中,演示与讲解、观察与实践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低年级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真正“活”了起来。
三、突破重难点,发展求异思维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握好一篇课文的重难点,并在实际教学中巧妙地突破重难点,以实现和优化教学目标,电教媒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执教第四册教材《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针对低年级学生生活经历简单、课外知识贫乏的特点,我自制了声像并茂的课件:有闪烁着繁星的星空图,有位于高山与沟渠不同地方的积雪……当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完课文时我趁热打铁: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吗?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相继出示图片:随着太阳转的向日葵、石头上的青苔、翱翔的大雁……
正因为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知识过程的特点,帮助学生排除了思维障碍,达到了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所以从根本上突破了重难点,促进了知识的内化、能力的提高。
四、加大训练力度,提升综合能力
课堂练习是稳定学生认知结构的一种强化训练过程,也是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措施。此时,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发挥其信息量大、转换方便、反馈快捷的功能,便可以加强练习的针对性,丰富练习的形式,增加练习的密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效练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进行由易到难的综合训练,有效地组织课内的信息反馈,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灵活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们沉浸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乐读善思、能说会道,其综合的语文素养怎能不提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