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观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智力水平、个性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分层教学就是针对这种差异现象而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一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学生的指导,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原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使学生的发展。而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速度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
分层教学的实质就是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这样,就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照顾了学生个体间差异,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分层教学“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当前素质教育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因此,分层教学是可行的。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处在探索阶段,随着“新课标”逐步实施,学生观和质量观都逐渐发生质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教育改革就得客观公正地给学生进行分层,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把课程按其功能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分层培养学生,指导学生。
(一)分析差异,把握学生实际情况
要使教学能“有的放矢”,首先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差异,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有利于分层教学的进行。
学生个体存在着以下差异:(1)知识技能基础的差异,主要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差异。(2)智力因素的差异,主要是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差异。(3)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动机、爱好、兴趣、情感和意志等认识心理因素的差异。
根据学生的成绩,结合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去评定学生的层次,将其分为三组:A组为优秀组,B组为中等组,C组为较差组,根据其层次的不同就可以进行分层教学。
(二)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且此教学目标要与最近发展区相吻合,能令各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达到该层次所要求达到的程度,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和评价功能。
教学目标可分为近期目标(主要是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期目标(主要是前半学期的教学目标)和远期目标(主要是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从内容上根据深浅要求还可分为基本目标、中等目标和较高目标。
例如初三化学“溶解度”这个知识点,对不同层次组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教学目标:A组学生的目标是能熟记溶解度的内容,理解其实质,能进行复杂综合应用;B组学生的目标是要记住内容,且能说明其实质,能进行一般的应用;C组学生的目标是记住其内容,大致了解其实质,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以上各层次的教学目标虽有差异,但是各目标之间却有着密切联系,低层次的学生也可以向高层次的目标递进。
(三)分层次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的立足点应该面向全体,面向大多数,着眼中层,根据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处理好同步讲授和分层个别教学的关系。讲授时要根据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教材的统一内容和知识系统在统一时间、进度内向全体学生进行同步教学,讲授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完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取分组教学及异步教学,上课时进行不同层次的设疑提问,设计的问题中有易有难,既照顾到差生又令较优秀的学生能学到深一层的知识,不同层次地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群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的和谐统一。
分层设问激疑,启发释疑是分层施教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所提问题是要先易后难。容易的题目一般提问差生,答对了要表扬,答错了不能嘲笑、讽刺学生,要一步一步启发,鼓励学生将问题答出,最后进行小结、释疑,令学生弄懂、听明白问题的来龙去脉。中等难度的问题则面向占大多数的中等学生,这样能顾及全面,铺展知识。在突破重点、难点中,则要提问尖子生,多问他们几个“为什么”,引导全体学生深刻理解,扩散知识,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讲解“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时提问:
差生:什么称为电离过程?
中等生:为什么干燥的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呢?
优等生:蔗糖和酒精的水溶液为什么不能导电?
心理学表明95%的人有自我贬低的倾向。差生更为严重。而分层次提问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被提问的机会,不会让差生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让全体学生在轻松、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另外,分组讨论也能提高教学质量,且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引导优等生启发帮助中等生和差生理解知识,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引发学生求知欲。对学生讨论的问题进行综合评议解答,共性问题集中评议,个别问题在巡视中个别指导。教育社会学认为,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有可能和地位与自己平等的人一起讨论,某些问题上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正是掌握信息、内化组织与观点的重要条件,而且只有当学习成为学生自主(而非自流)性活动时,师生之间才会产生真正的双向联系,产生有效的沟通。
(四)分层练习、作业
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要出一些课堂练习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这时,课堂练习也要分出层次来。一般每节课的课后练习大家一起来做,然后补充一些难度大一点的题目,扩展尖子生的知识面,从而充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于课后作业也要分层设计,分别要求。优等生可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中等生则要求完成适量的巩固型练习题,差生则做一些基础题,巩固其基础。对不同的作业需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批改。如对差生的作业可采用“激励性评语加评分”的方式,不断地鼓励他们进步。
(五)分层进行测验
每进行一单元的讲课后就进行一次测验,最好教师能自己编写测验题目。在测验题目难易的安排上基础题一般安排为70%左右,中等难度的题目大概为20%左右,还有10%的题目则为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深化题。如果题目都是难题的话,差生很难做出来,则会打击他们学习的信心,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难易适度,则不会发生这种现象。还有一种方法是编写三套不同层次的题目分别给各层次的学生进行检测,这样做也有不错的效果。
(六)分层进行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的作用是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一般的课后辅导主要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对于差生主要是耐心具体辅导,培养学习的兴趣;对于中等生则要教会他们学法;而对于尖子生则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个别点拨。
三、结束语
经过实践,分层教学对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及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通过分层教学,使差生乐于学习,提高了合格率,中等生也得到了更大的进步,而优生则发展了个性特长,从而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潘孟良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原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使学生的发展。而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速度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
分层教学的实质就是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这样,就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照顾了学生个体间差异,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分层教学“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当前素质教育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因此,分层教学是可行的。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处在探索阶段,随着“新课标”逐步实施,学生观和质量观都逐渐发生质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教育改革就得客观公正地给学生进行分层,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把课程按其功能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分层培养学生,指导学生。
(一)分析差异,把握学生实际情况
要使教学能“有的放矢”,首先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差异,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有利于分层教学的进行。
学生个体存在着以下差异:(1)知识技能基础的差异,主要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差异。(2)智力因素的差异,主要是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差异。(3)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动机、爱好、兴趣、情感和意志等认识心理因素的差异。
根据学生的成绩,结合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去评定学生的层次,将其分为三组:A组为优秀组,B组为中等组,C组为较差组,根据其层次的不同就可以进行分层教学。
(二)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且此教学目标要与最近发展区相吻合,能令各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达到该层次所要求达到的程度,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和评价功能。
教学目标可分为近期目标(主要是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期目标(主要是前半学期的教学目标)和远期目标(主要是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从内容上根据深浅要求还可分为基本目标、中等目标和较高目标。
例如初三化学“溶解度”这个知识点,对不同层次组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教学目标:A组学生的目标是能熟记溶解度的内容,理解其实质,能进行复杂综合应用;B组学生的目标是要记住内容,且能说明其实质,能进行一般的应用;C组学生的目标是记住其内容,大致了解其实质,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以上各层次的教学目标虽有差异,但是各目标之间却有着密切联系,低层次的学生也可以向高层次的目标递进。
(三)分层次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的立足点应该面向全体,面向大多数,着眼中层,根据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处理好同步讲授和分层个别教学的关系。讲授时要根据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教材的统一内容和知识系统在统一时间、进度内向全体学生进行同步教学,讲授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完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取分组教学及异步教学,上课时进行不同层次的设疑提问,设计的问题中有易有难,既照顾到差生又令较优秀的学生能学到深一层的知识,不同层次地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群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的和谐统一。
分层设问激疑,启发释疑是分层施教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所提问题是要先易后难。容易的题目一般提问差生,答对了要表扬,答错了不能嘲笑、讽刺学生,要一步一步启发,鼓励学生将问题答出,最后进行小结、释疑,令学生弄懂、听明白问题的来龙去脉。中等难度的问题则面向占大多数的中等学生,这样能顾及全面,铺展知识。在突破重点、难点中,则要提问尖子生,多问他们几个“为什么”,引导全体学生深刻理解,扩散知识,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讲解“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时提问:
差生:什么称为电离过程?
中等生:为什么干燥的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呢?
优等生:蔗糖和酒精的水溶液为什么不能导电?
心理学表明95%的人有自我贬低的倾向。差生更为严重。而分层次提问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被提问的机会,不会让差生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让全体学生在轻松、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另外,分组讨论也能提高教学质量,且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引导优等生启发帮助中等生和差生理解知识,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引发学生求知欲。对学生讨论的问题进行综合评议解答,共性问题集中评议,个别问题在巡视中个别指导。教育社会学认为,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有可能和地位与自己平等的人一起讨论,某些问题上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正是掌握信息、内化组织与观点的重要条件,而且只有当学习成为学生自主(而非自流)性活动时,师生之间才会产生真正的双向联系,产生有效的沟通。
(四)分层练习、作业
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要出一些课堂练习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这时,课堂练习也要分出层次来。一般每节课的课后练习大家一起来做,然后补充一些难度大一点的题目,扩展尖子生的知识面,从而充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于课后作业也要分层设计,分别要求。优等生可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中等生则要求完成适量的巩固型练习题,差生则做一些基础题,巩固其基础。对不同的作业需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批改。如对差生的作业可采用“激励性评语加评分”的方式,不断地鼓励他们进步。
(五)分层进行测验
每进行一单元的讲课后就进行一次测验,最好教师能自己编写测验题目。在测验题目难易的安排上基础题一般安排为70%左右,中等难度的题目大概为20%左右,还有10%的题目则为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深化题。如果题目都是难题的话,差生很难做出来,则会打击他们学习的信心,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难易适度,则不会发生这种现象。还有一种方法是编写三套不同层次的题目分别给各层次的学生进行检测,这样做也有不错的效果。
(六)分层进行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的作用是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一般的课后辅导主要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对于差生主要是耐心具体辅导,培养学习的兴趣;对于中等生则要教会他们学法;而对于尖子生则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个别点拨。
三、结束语
经过实践,分层教学对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及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通过分层教学,使差生乐于学习,提高了合格率,中等生也得到了更大的进步,而优生则发展了个性特长,从而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