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哲学家卢梭曾说:“上帝创造了我,之后将模子打碎。”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独特性,事物之间的千差万别。对于两个英语单词来说也是如此,也许它们的意思相同,但是它们的用法却大相径庭。但是对于这一点,学生总是不以为然,他们想出千万种方式对经常出现词汇的音、形、意进行重复的记忆,甚至是花上大量的时间将相同意思的单词归纳到一起进行记忆,但却忽视了这些单词之间的不同点进行记忆,于是,当真正面对一道英语题的时候,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当初背得滚瓜烂熟的单词在这里却毫无用处。所以,基于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办法,引导学生在记忆同义单词的同时,也要进行单词间的辨析,以避免用错、用混。
一、两词放两句,翻译找差别
将一个个词汇连成句,传达出一定的意思,实现一种交流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语言生成,一个个词汇变得有意义。可以说,通常情况下,我们学习词是为了更好地说话交流、学习文化等等。词和句具有一种解不开也化不开的依存关系,由词,我们得知句子的意思;由句,我们又清楚地辨析出词的类别和用法。因此,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割裂词与句的联系,而去单方面地学习词或者单方面的学习句子。这样会让词与句被置于两个空间,学生的学习只着重一方面,不能对英语的学习形成全面的认识。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经常出现的同类词汇进行辨析。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可以列举两个句子,并让具有相同词义的词汇分别处在这两个看起来句意相同的句子中,然后让学生对这两个句子进行翻译,通过正确的翻译,两个句子的差异以及两个单词的差异都会呈现。多数情况下,句子总会因词汇之间的差异性而变得不同,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由两句话意思的变化,分析两个同类词汇之间的用法差别。
一般来说,在英语当中高频出现的词汇都是生活中的常用词,例如表示吃、穿、住、行的这些词,生活离不开,在学习当中亦离不开。但是,由于对这些词的熟悉,我们就会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把握应用和驾驭它们。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忽略了对这些词本质上的认识。正所谓:“淹死都是会水的”,学生常常会在自己最熟悉的知识点上丢分,马虎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还没有深入到知识的本质,只认识到知识的皮毛。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应指导学生摆脱针对单词而反复背诵单词这样的学习方式,要利用句子,去辨析同类词汇、同形词,从而实现词汇本质上的认识。以dress、wear、put on 这三个表示“穿”之意的词为例,dress通常表示“给……穿衣”,常与up、oneself相搭配,有时也写成:be dressed in +颜色,表示“穿……颜色的衣服”;而wear所表示的是穿着的状态;对于put on 来说也与前两者不同,其所要表示的是穿的动作。这三个都关于穿的词有很大的差异性,单纯地进行理论辨析并不能使学生清楚明了,所以教师要将其分别放在句子当中,通过翻译来找出三个词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差异。以这三个词当中的其中两个词为例:She is wearing a shirt.(她穿着一件衬衫)。She put her shoes on.(她穿上了她的鞋)。前者表示穿的状态,后者表示穿的动作。两个与穿有关的动词之间的差别通过句子完美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清晰记忆。
二、两词造两句,比比谈用法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通过对比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别,分析出事物的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孰短孰长。而且,通过对比,事物的自身特点也都会呈现出来,再经我们的比对、辨析,相互对比的两者或多者就会被区别开来。这种对比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到英语学习当中,对英语中出现的高频同类词汇或同形词进行比对、辨析,有效探究这些词在用法上和词义上的不同。但是从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来看,教师通常是让学生针对一个词造句,仅是单方面地对学生的单词造句能力进行锻炼、考查,而忽视了该单词之外与其差别甚微单词的辨析。这样一来,每个单词都走向了封闭的状态,学生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习,常常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遇到与熟悉单词相差无几,但却不会用的单词,往往“指鹿为马”,习惯按照熟悉的单词来分析不熟悉的单词。这就需要教师权衡利弊,让学生针对单词造句的同时,还应让其了解到与这一单词同类的其他单词的造句,通过学生自主地造句,探析词汇之间隐蔽起来的不同点,并且对不同点进行比照,辨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用法。
“造句”不仅是语文课上的专有词,它也是英语教学中的金盾。可以说,一切的语言类学习都将这一活动作为杀手锏,教师不得忽视。对于造句本身来说,它不仅仅是对学生词汇运用能力的检验,它的作用还在于对词汇之间的用法、词义进行比对、区分。以sometimes、sometime、some time、some times这几个单词、词组为例,它们在形上相差无几,学生常常会将它们弄混,所以为了有效地进行辨析,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它们的意思去造句,通过造句这一过程,对它们进行比对、区别。对于sometimes来说,它所表示的意思是“有时”;sometime所表示的意思是“在某个时候”,这两个词都为副词,学生很容易将其弄混。所以在学习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对这两个词进行造句,一方面为了记忆,另一方面为了区分。对于sometimes,学生可以造这样的句子:Sometimes she comes by bus and sometimes by bike(她有时候乘公共汽车来,有时候骑自行车来);对于sometime,学生也可造句:You can come sometime before Friday.(你可以在周五之前的某个时候来)。而some time 和some times这两个都为名词短语,前者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段时间”,后者所表示的意思是“几次”,教师也可按照上述的方法,让学生依据此去造句,辨明意思和用法。
三、中文译英文,同类求辨析
语言的学习是为了交流,破除人与人之间空间上的隔膜,所以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需要将自己從呱呱坠地起就接触的母语与所学的英语形成一次对接,这也为今后的国际化奠定了交流基础。同时,经过中英的互译,学生更加强了对英语词汇形和义的记忆,另外,也由此对形相似,义相似的词做了一次清楚的辨析。
以some time 和 some times 这两个名词短语的辨析为例,教师可以拟两个暗含这两个短语的中文句子,让学生将其译成英文。对于some time,教师可拟:我打算离开一段时间。即:I’ll be away for some time.对于some times,教师可拟:我去过北京几次。即:I have been to Beijing some times.经过对两句中文的翻译,学生会去找与其意思相符合的英语短语,在找的过程中,就实现了一次清楚的辨析。
记忆单词是必要的,但更不能忽视对同类单词词义和词形相类同单词的辨析,这关乎单词记忆的有效性。所以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要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学生对高频出现的同类词汇进行辨析。
一、两词放两句,翻译找差别
将一个个词汇连成句,传达出一定的意思,实现一种交流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语言生成,一个个词汇变得有意义。可以说,通常情况下,我们学习词是为了更好地说话交流、学习文化等等。词和句具有一种解不开也化不开的依存关系,由词,我们得知句子的意思;由句,我们又清楚地辨析出词的类别和用法。因此,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割裂词与句的联系,而去单方面地学习词或者单方面的学习句子。这样会让词与句被置于两个空间,学生的学习只着重一方面,不能对英语的学习形成全面的认识。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经常出现的同类词汇进行辨析。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可以列举两个句子,并让具有相同词义的词汇分别处在这两个看起来句意相同的句子中,然后让学生对这两个句子进行翻译,通过正确的翻译,两个句子的差异以及两个单词的差异都会呈现。多数情况下,句子总会因词汇之间的差异性而变得不同,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由两句话意思的变化,分析两个同类词汇之间的用法差别。
一般来说,在英语当中高频出现的词汇都是生活中的常用词,例如表示吃、穿、住、行的这些词,生活离不开,在学习当中亦离不开。但是,由于对这些词的熟悉,我们就会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把握应用和驾驭它们。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忽略了对这些词本质上的认识。正所谓:“淹死都是会水的”,学生常常会在自己最熟悉的知识点上丢分,马虎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还没有深入到知识的本质,只认识到知识的皮毛。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应指导学生摆脱针对单词而反复背诵单词这样的学习方式,要利用句子,去辨析同类词汇、同形词,从而实现词汇本质上的认识。以dress、wear、put on 这三个表示“穿”之意的词为例,dress通常表示“给……穿衣”,常与up、oneself相搭配,有时也写成:be dressed in +颜色,表示“穿……颜色的衣服”;而wear所表示的是穿着的状态;对于put on 来说也与前两者不同,其所要表示的是穿的动作。这三个都关于穿的词有很大的差异性,单纯地进行理论辨析并不能使学生清楚明了,所以教师要将其分别放在句子当中,通过翻译来找出三个词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差异。以这三个词当中的其中两个词为例:She is wearing a shirt.(她穿着一件衬衫)。She put her shoes on.(她穿上了她的鞋)。前者表示穿的状态,后者表示穿的动作。两个与穿有关的动词之间的差别通过句子完美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清晰记忆。
二、两词造两句,比比谈用法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通过对比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别,分析出事物的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孰短孰长。而且,通过对比,事物的自身特点也都会呈现出来,再经我们的比对、辨析,相互对比的两者或多者就会被区别开来。这种对比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到英语学习当中,对英语中出现的高频同类词汇或同形词进行比对、辨析,有效探究这些词在用法上和词义上的不同。但是从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来看,教师通常是让学生针对一个词造句,仅是单方面地对学生的单词造句能力进行锻炼、考查,而忽视了该单词之外与其差别甚微单词的辨析。这样一来,每个单词都走向了封闭的状态,学生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习,常常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遇到与熟悉单词相差无几,但却不会用的单词,往往“指鹿为马”,习惯按照熟悉的单词来分析不熟悉的单词。这就需要教师权衡利弊,让学生针对单词造句的同时,还应让其了解到与这一单词同类的其他单词的造句,通过学生自主地造句,探析词汇之间隐蔽起来的不同点,并且对不同点进行比照,辨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用法。
“造句”不仅是语文课上的专有词,它也是英语教学中的金盾。可以说,一切的语言类学习都将这一活动作为杀手锏,教师不得忽视。对于造句本身来说,它不仅仅是对学生词汇运用能力的检验,它的作用还在于对词汇之间的用法、词义进行比对、区分。以sometimes、sometime、some time、some times这几个单词、词组为例,它们在形上相差无几,学生常常会将它们弄混,所以为了有效地进行辨析,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它们的意思去造句,通过造句这一过程,对它们进行比对、区别。对于sometimes来说,它所表示的意思是“有时”;sometime所表示的意思是“在某个时候”,这两个词都为副词,学生很容易将其弄混。所以在学习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对这两个词进行造句,一方面为了记忆,另一方面为了区分。对于sometimes,学生可以造这样的句子:Sometimes she comes by bus and sometimes by bike(她有时候乘公共汽车来,有时候骑自行车来);对于sometime,学生也可造句:You can come sometime before Friday.(你可以在周五之前的某个时候来)。而some time 和some times这两个都为名词短语,前者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段时间”,后者所表示的意思是“几次”,教师也可按照上述的方法,让学生依据此去造句,辨明意思和用法。
三、中文译英文,同类求辨析
语言的学习是为了交流,破除人与人之间空间上的隔膜,所以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需要将自己從呱呱坠地起就接触的母语与所学的英语形成一次对接,这也为今后的国际化奠定了交流基础。同时,经过中英的互译,学生更加强了对英语词汇形和义的记忆,另外,也由此对形相似,义相似的词做了一次清楚的辨析。
以some time 和 some times 这两个名词短语的辨析为例,教师可以拟两个暗含这两个短语的中文句子,让学生将其译成英文。对于some time,教师可拟:我打算离开一段时间。即:I’ll be away for some time.对于some times,教师可拟:我去过北京几次。即:I have been to Beijing some times.经过对两句中文的翻译,学生会去找与其意思相符合的英语短语,在找的过程中,就实现了一次清楚的辨析。
记忆单词是必要的,但更不能忽视对同类单词词义和词形相类同单词的辨析,这关乎单词记忆的有效性。所以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要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学生对高频出现的同类词汇进行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