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技巧为载体的《英语泛读》教学模式改革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gver454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外语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学科建设和教学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的核心是依托于各种阅读技巧,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改革课程设计,建立更科学的现代泛读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判断、分析、推理、归纳等逻辑思维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阅读技巧;课程设计
  新世纪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社会各界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外语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许多传統教学的理念和模式也受到了挑战。英语人才培养的高标准,也对学科建设和课程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外语专业人应具有通过阅读以全面获取信息的能力。目前,泛读依然是我国专业英语教学的核心,但侧重于全盘理解的“精读”式教学理念却造成学生阅读速度慢、理解力差等许多问题。本文的核心是依托于各种阅读技巧,通过全面系统地阅读训练,改革课程设计,建立更科学的现代泛读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判断、分析、推理、归纳等逻辑思维的综合能力。
  一、 教学目标的重构与确定
  就泛读课程来说,其特点就是内容“广泛”,涉及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历史、宗教、风土人情以及科技发展等等领域;同时,文章的题材又具有多样化,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包含新闻、广告等不同语言风格的文章,这对学生阅读理解的程度提出很高的要求。但在许多高校专业英语泛读课堂上依然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内容陈旧的文章、局限的授课内容、单一的课堂练习、就较难的句子进行解释和其结构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缺乏思考的过程,单纯以寻找选择题答案为目的,忽略文章作者写作初衷和文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而阅读技巧的忽略也让学生更多关注生词和语法的作用,快译通的普及使用,让学生对查阅生词产生依赖心理,单词的掌握变得片面而又不扎实。这样的教学目标锁定在语言点上,也会使教学方法单一,久而久之,学生对课堂教学缺乏热情,课外阅读缺乏主动性,完成课堂阅读任务成了最终目标。
  语言学上,阅读被定义成一个认知和言语交际的过程,也是一种生理心理的过程[1],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接受信息的输入、引发思考的兴趣,从而达到语言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呢?在语言的学习中,不管是掌握生词的字面意思还是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阅读、获取一定的信息和文章的内涵。在教的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的知识目标,结合学生的情感目标,从而设定合适、科学的学习策略目标。这里,知识目标不是单纯的扩大词汇量、或是看懂某一个难句,而是了解西方文化下人们的行文方式和思想表达方式。情感目标是指学生应该带着情绪动力来进行阅读,以达到体验与认知上的契合。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触发吸引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的切入点,如作者写作的背景、生活的状态、要表达的情绪等等;同时更多的加入语篇分析的元素,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如对文章意义的讨论、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调查等,训练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逐步挖掘文章的内涵,将阅读提高到整体篇章理解的高度。这样的阅读课就不仅仅定位在语言上,同时,还加深了思维上的认识,来感受不同文化下不同语言想表达的思想。
  语言学家Vallette所说:“任何人并不会因为学了一千条语法规则、一千个动词形式和三千个单词,就能一跳而就地阅读、使用和理解这种语言。[2]”思维方式的理解和文化的沉淀更能帮助了解一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更好的把握阅读的意义,再加上遣词造句的基础,才能造就真正的语言人材。
  二、 多元化的泛读课程设计
  1.注重阅读技巧的实践
  学习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要想提高英文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就要有目的按步骤学习,并找机会来实践阅读技巧。众所周知,常见的阅读技巧包括略读、寻读、猜读等技能,利用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处理生词的词义,达到对文章意义的判断、推断和总结等阅读目的。这些阅读技巧几乎所有的英语教师都能全盘掌握,但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下去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
  首先,在明确泛读课的学习目标后,教师可以设计必要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按步骤实施实践教学。语言学家Nuttall曾指出[3],泛读课首先应该使学生能够感觉到读外语是一种享受,其次是让他们能够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以适当的速度、默默地、带着足够的理解去读懂不熟悉的正规文本。激发这样的目标性行为,可采用课堂讨论、背景引入、文化提问等课堂任务,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文章赋予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使用阅读策略一步步深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来找出答案,这样可以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了解文章中心思想后,教师要深挖主题,进一步设计文化意识目标,按难易程度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猜测词义、利用略读的技巧查找主旨,调整阅读速度,并利用头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通过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以及对语言的细致观察和语感来猜测推断、领会作者意图和文章思想。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找到成就感。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在考验教师的投入态度,如果只是按照教材上提供的客观练习题上课,学生的学习失去了新意,课堂教学变得刻板,阅读技巧得不到实践,更重要的是学生失去了思考的过程。没有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和作者的写作初衷,也就无法得到文化与价值观的理解升华。也就是说,不能单纯的训练技巧而实施阅读教学,而要通过设定具体的阅读任务和目标,在过程中实践阅读技巧,才能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技巧的重要性。
  2.侧重语篇分析能力的培养
  文章是作为整体结构来提供信息的,所以阅读不能断章取意。提高学生的篇章分析能力,不仅培养学生从上下文中找答案的习惯,还要引导学生注重把握文章主脉络、篇章的表层结构、文章连贯性的衔接方式等等。语篇的掌握是对文章的宏观把握,而文章的条理性、上下贯通、前后一致也是有章可循的,如掌握表达文章逻辑性结构的连接词,可以使篇章内容清晰,使学生可以快速全面理解全文;明了句子省略成分,可避免作者意图的误解;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则对叙事方式的前因后果和主题分析必不可少。这些技巧的实践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引导,例如通过相似的主题进行深化讨论,或是使用多媒体手段了解其文化背景,或在阅读过程中设定统领全局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最终的阅读目的。   事实上,语篇分析很大程度上还是依托于基本的阅读技巧,通过略读和跳读,才能快速准确定位中心思想和主旨;寻读的使用,可以抓住具体的细节信息,对有重要意义的词句理解至关重要;而通过上下文语境对生词进行猜读是对文章框架把握的最好驗证。中心思想掌握了、篇章结构清晰了、文章逻辑贯通了,阅读思考的权利就可以留给学生来开展自我阅读活动,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而阅读的基本目标就得到了实现。
  3.实施多样化的考核模式
  大多数高校的阅读考试依然沿用笔试形式,这种单一性使学生认为泛读没什么好学的,考试也无法有针对性的复习,也就忽略了平时阅读的重要性。
  考核是教学中最终要的环节之一,科学而必要的考核方式不仅是检测教学活动的手段,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泛读课也可采用多种多样的考核方式,在这里,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实施“调查研究+课堂参与+读书报告会+笔试成绩”的模式,前三项的内容各占20%,期末笔试占总成绩的40%。这里的调查研究是指课前针对文章背景和文化所做的资料查询。这并不是简单的资料堆积,而是针对教师给出的主题有所选择的收集,基于此在课堂上展开的相关内容讨论或是辩论;课堂参与是指教师实施教学提问时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提问不应仅局限课本上的练习题,应更多的针对篇章结构、作者写作意图等设计出深层次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读书报告会可根据学生程度的深浅规定阅读书目,完成书面报告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演示,可通过多媒体加入图示、音频视频、图片等,简要展示报告内容,而后的教师提问阶段可使学生的阅读深度和强度得到加强;最后的笔试也要形式多样,不能单单是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可设计图示图表来表示篇章结构,或是连线题地图题来考察知识文化背景,或是论述题阐述作者写作意图和阅读心得。这些模式可以最大调动学生的思考程度,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4.激发课外阅读动机
  专业英语教学所设计的泛读课程课时几乎都为一周一次,课时少,教学内容受限成了开展阅读能力培养的最大障碍。增加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进行主动阅读是对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列出重要英语报刊杂志的网址供学生选择,如美国时代周刊(The Times)、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等,或是印发最新出版的文学选文进行阅读扩充。一方面可以弥补教材实时性的不足,还可利用最新的阅读材料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三、 结语
  笔者在近年的泛读教学中发现,改革后的阅读课程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精心设计科学的、全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在既定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构建了多元性、开放性的阅读教学模式,建立集知识、技能、实践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以及对外语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Neil J Anderson. Active Skills for Reading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黄兰.建构主义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黑河学刊[J]. 2006(11):83
  [3]Christine Nuttall.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M].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UK. , 1982.
其他文献
摘要:德莱塞长篇小说《珍妮姑娘》一经发表,便在文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本书在物质财富空前繁盛和男性话语仍处于强势的历史背景下横空出世,从而使得当时的人们对物质文明的价值意义产生了疑问,对精神文明的指归发出了质疑。德莱塞在小说中始终聚焦城市,关注农村的年轻女性,特别是苦命女子在城市文化圈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道德意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所引发的畸变。因此,本文试着从社会生态突变下的人物转变 、经济打压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湖南省城市居民体育服务性消费需求进行了研究分析。為人们如何建立更为合理的消费结构,以及我省体育健身娱乐业和社区体育建设的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湖南省;城市居民;消费需求  1.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活有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在这种形式下体育消费需求成为社会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社会消费总需求水平有积极作用。人们对体育
期刊
网络公民社会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正在中国日益兴起和发展,是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一种特殊形态。虽然目前学界对这一概念没有权威的界定,但是网络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发展却是公民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探究中国网络公民社会的兴起原因、对社会的影响等无疑将更有利于促进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和成熟。  一、 网络公民社会产生的背景  (一) 互联网络飞速发展  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
期刊
摘要:盘问、检查权是公安机关特有的一项权力,与老百姓的关系十分密切。目前我国警察在启动当场盘问、检查时所依据的法律不完善, 呈现很大的任意性和随意性。警察盘问、检查时因超越权力、滥用权力,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案(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在社会上引起很大争议。通过对比国外盘查启动制度的研究,借鉴其做法用于完善我国的警察法和相关法规,对规范行使盘问、检查权的启动和保障正常警务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年級、专业学生对医学职业素养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大二以上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550名作为调研对象。运用秩和检验方法比较和分析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在医学职业素养认知上的差异。 结果 学生较重视医学基本知识和临床技能,而对沟通能力、科学精神及人文素养重视度相对较低,将近一半的医学生对自己的医学职业素养预期不乐观,并且随着年级增长,医学生
期刊
摘要:以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发展的社会符号学关注符号系统的功能及其在社会语境中的意義。符号的变化与社会语境的变化是动态、辩证的关系。商业图画广告属于用社会符号学来研究“视觉语法”。 “视觉语法”区别于主流语言学所探究的语法在于它“不是形式的、独立于意义之外的语法,而是将语法视为解释人类经验以及社会交往形式的资源的功能语法(丁建新,2003,视觉的语法:通话插图中情态的社会符号学研究)
期刊
摘要:武警审计质量是武警审计工作流程中各个阶段所做质量贡献的综合体现。与武警审计活动有关的各类因素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武警审计质量。因此,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将为我们提高审计质量提供基本途径和方向。  对武警审计质量制约因素的如何分类在于我们对其如何理解和评价。本文中,笔者以武警审计工作流程为出发点,着重分析不同阶段的重点制约因素,并且结合了哲学中关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审计环境的重要
期刊
摘要:送別诗在大量创作中,交际功能逐渐加强,诗歌的功能得到了全面发挥,已不仅限于“传情言志”,充分发挥了“可以群”的社会交往功能。在集体送别的创作场合下,为了应酬的需要,文士们必须储存一套可供临时发挥、及时套用的模式。送别诗的模式化倾向在初盛唐已初露端倪,这为中晚唐送别诗创作走向模式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送别诗;模式化;岑参  一、形式的模式化  西方学者往往从结构的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范型进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到来,心理战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作为心理战的重要方法,感知操纵成为军事心理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研究了感知操纵的心理学原理及方法,并提出未来心理战的研究课题,展望了今后的心理战研究方向。  关键词:心理战;感知操纵;心理学;方法  1. 引言  科技的进步为人类带来了一场空前的信息革命。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人类的信息获取、传播、加工与利用技术正向着全方位
期刊
摘要:主要分析了从意识立场出发的一种思维状态模型,即BDI模型。该Agent模型的基本思维属性主要由信念、愿望和意图构成,通过两种方法的分析,如何使Agent达到理性的推理和理性的决策目标。  关键词:Agent;BDI;理论模型  Agent理论与技术研究最早源于分布式人工智能(DAI),但从80年代末开始,Agent理论技术研究从DAI领域中拓展开来,并与许多其他领域相互借鉴与融合,在许多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