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三导四学·智慧课堂”研学模式以“目标导向、问题导思、师者导学”为原则,学生积极进行“自学、合学、展学、悟学”,师生智慧地运用“教”与“学”的方法和策略,获得知识,习得规律,发展智慧,实现了从教知识到发展智慧、从传授到唤醒、从个体到共生的转变。
【关键词】研学后教;三导四学;智慧课堂;研学模式
一、模式内涵
“三导四学·智慧课堂”研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贯彻“目标导向、问题导思、师者导学”的原则,学生积极进行“自学、合学、展学、悟学”,师生智慧地运用“教”与“学”的方法和策略,获得知识,习得规律,发展智慧。
三导:目标导向、问题导思、师者导学。“目标导向”指在研究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方向;“问题导思”指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师者导学”是指学科教师以点拨、精讲形式导学,学习中“先知先觉”的学生以互助形式导学,合作学习的“师者”——小组长以引领形式导学,阅读文本中古今中外的名人以对话形式导学。其中目标导向是基点,问题导向是落脚点,师者导向是支撑点。
四学:自学、合学、展学和悟学。“自学”是指学生依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完成课后相关练习和教师安排的练习;“合学”是指小组根据问题进行组内或组外互助解决;“展学”是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或学习疑问;“悟学”是指学生自我小结与反思,教师自我教学诊断。其中自学是原点,合学是关键,展学是核心,悟学是升华。
智慧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学生巧学善思,教师画龙点睛,师生智慧地运用教与学的方法和策略,共同发展智慧的课堂。
本模式突出“真研真教,互动互助”的理念:“真研”中的“真”指精、细、深,“研”指研学生,研教材,研背景。强调教学前,教师以及年级备课组要对学生的学情、个性特点、学习氛围、学习教材、学习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真教”中的“真”是指减、简、兼,“教”是指自教,互教,导教。强调教学时,教师要减少自己的讲课时间,简化教学内容,兼容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转变学习与教学理念,让导学成为常态。“互助”是指补充,融合,支撑,强调在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到考试课程与非考试课程的融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补充,生本课程与师本课程的支撑。“互动”是指灵活、动态、弹性,强调在课程实施时,要考虑到时间弹性、形式灵活、模式动态的课程实施模式。
二、模式目标
1. 落实学校“真人教育”办学理念,构建充满活力、绿色高效的课堂文化,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人”。
2. 改变教师教学理念,优化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智慧。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方式,提升智慧素养。
三、模式理论依据
1. 多元智能论。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2.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估按24个目标单元进行分类,构成了72种分类结果。该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必须回答如下三个问题:第一,你把学生带到哪里(教学目标);第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三,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学习结果评估)。
3. 大成智慧学。该理论为中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首创,它以科学的哲学为指导,把理、工、文、艺结合起来,使人们面对浩瀚的宇宙和神秘的微观世界,面对新世纪各种飞速发展、变幻莫测而又错综复杂的事物时,能够迅速做出科学、准确而又灵活、明智的判断与决策,并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走向大成智慧。
4.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构建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
5. 教学反思理论。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博士认为充满智慧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实践智慧,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能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四、模式内容简介
1. 模式价值取向
促进教师工作观念与工作方式的转变,变备教材、教法为备学生、学法,变教师的自讲自教为学生的自学共教。
2. 模式结构:“三模块五环节”
三模块为:自学(课前预习8分钟 课堂对学或小组讨论10分钟,约18分钟)、师导(组内分享 组长引导、组间展示 共同指导、启发点拔 训导拓展,约20分钟)、检测(当堂小测 梳理通关,约10分钟)。
五环节为:①预习交流,探究学案;②组内分享,组长引导;③组间展示,共同指导;④启发点拨,训导拓展;⑤当堂小测,梳理通关。
3. 课型模式基本环节
(1)导学定向,点燃智慧。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告诉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定向、具体化学校内容,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智慧,产生学习期待。
(2)自主探究,生成智慧。学生在研学案的引导下,借助已有的知识积累,与文本对话,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感悟中生成智慧。
(3)合作对话,共享智慧。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切磋,共享彼此的见解,产生思维共振,从而实现超越文本,超越个体,共享智慧。 (4)点拨提升,发展智慧。精彩的点拨犹如“画龙点睛”,师生对所学内容共同进行梳理,对学习方法进行小结,让智慧理性化。
(5)当堂测试,巩固智慧。在课堂结束时当堂测试,巩固课堂生成的智慧,反思学习存在的问题,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
五、模式操作程序
1. 科组备课:教学有效的保障
科组备课时,共同研究下一周各课时的后教方案,思考学生在自学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预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编制好研学案。研学案的编写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先由主备人提前一周开始“个备”,再返回学科组“群备”。主备人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完善、修订。任课教师拿到导学案后再根据本班具体学情进行“复备”,最后由科组主管行政把关、签字、印刷。
2. 研学案设计:夯实课堂的基础
(1)分层设计。研学案所涉及的学习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通常A层次为“识记类”,B层次为“理解类”,C层为“应用类”,D层次为“拓展类”。“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
(2)研学案的组成。至少应设置研学目标、研学重点难点、自主研学、合作研学、研学导思、拓展研学等五个板块,还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同时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3.“两习”安排:保证自主的时间
(1)保证8分钟的自习。各科教师依据课堂内容实际,提前下发研学案,学生在课前用8分钟左右自主学习,完成研学案。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2)后延15分钟的研习。每节课结束前教师都要提出对下节课预习的要求,布置好任务,指导好方法。
4. 合学交流:提升合作的效率
小组展示时,学生要遵守相关的秩序,按照小组内的分工,运用规范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示交流。提倡富有创意的展示,诸如:一板(书),两读(朗读、诵读),三歌(唱歌),四演(表演),五画(图、画),六舞(舞蹈),七作(文),八操(操作实验)等。
5. 适时点评:发展智慧的关键
师生在点评中既要关注个人的表现,也要关注小组合作的状况,更要关注合作效果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提倡激励性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中,要做到即时评价和延迟评价相结合。
六、模式特色、创新
1. 从“知识”到“智慧”
智慧源于知识,基于能力。本模式倡导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必须以此为起点,让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让能力发酵提炼成智慧。重视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但又不止于知识和能力,从培养“知识人”转向为培养“智慧者”。
2. 从“传授”到“唤醒”
本模式认为,教学不是堆积知识,而是要唤醒学生心中的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以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启迪和唤醒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感悟知识,增强能力,生成智慧。
3. 从“个体”到“共生”
本模式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生命。学生的生命价值,教师的生命价值都是一种活力的存在。智慧课堂是关注师生共同生命价值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教学中,师生通过知识的分享、思想的对话、智慧的共享、视界的融合和心灵的召唤,实现师生共同进步,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
七、模式评价
1. 建立了课堂评价标准
本模式从“面向全体、激发兴趣、思维深度、创造生成、实践运用、教学效益”六个维度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从“基于教的角度观课评教”转变为“基于学的角度观课评教”。
2. 构建了工作评价体系
学校制定了《全面推广三导四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实施了“比学赶帮、以研带赛、领导带动、绩效考核、奖励先进”等策略推动本模式的运行。
八、模式的应用价值与效益
1. 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本模式的实施改变教师原有的知识观、学生观、发展观,形成新的智慧课堂教学观。
2. 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本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课堂教学的基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肯定学生的自主发现,倡导合作学习,完善学生个性,开启和丰富学生智慧,使学生的智慧与教师的智慧同构相融。
3. 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本模式符合学校的实际,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激发了师生的创造力,较大面积提升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研学后教;三导四学;智慧课堂;研学模式
一、模式内涵
“三导四学·智慧课堂”研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贯彻“目标导向、问题导思、师者导学”的原则,学生积极进行“自学、合学、展学、悟学”,师生智慧地运用“教”与“学”的方法和策略,获得知识,习得规律,发展智慧。
三导:目标导向、问题导思、师者导学。“目标导向”指在研究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方向;“问题导思”指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师者导学”是指学科教师以点拨、精讲形式导学,学习中“先知先觉”的学生以互助形式导学,合作学习的“师者”——小组长以引领形式导学,阅读文本中古今中外的名人以对话形式导学。其中目标导向是基点,问题导向是落脚点,师者导向是支撑点。
四学:自学、合学、展学和悟学。“自学”是指学生依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完成课后相关练习和教师安排的练习;“合学”是指小组根据问题进行组内或组外互助解决;“展学”是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或学习疑问;“悟学”是指学生自我小结与反思,教师自我教学诊断。其中自学是原点,合学是关键,展学是核心,悟学是升华。
智慧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学生巧学善思,教师画龙点睛,师生智慧地运用教与学的方法和策略,共同发展智慧的课堂。
本模式突出“真研真教,互动互助”的理念:“真研”中的“真”指精、细、深,“研”指研学生,研教材,研背景。强调教学前,教师以及年级备课组要对学生的学情、个性特点、学习氛围、学习教材、学习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真教”中的“真”是指减、简、兼,“教”是指自教,互教,导教。强调教学时,教师要减少自己的讲课时间,简化教学内容,兼容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转变学习与教学理念,让导学成为常态。“互助”是指补充,融合,支撑,强调在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到考试课程与非考试课程的融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补充,生本课程与师本课程的支撑。“互动”是指灵活、动态、弹性,强调在课程实施时,要考虑到时间弹性、形式灵活、模式动态的课程实施模式。
二、模式目标
1. 落实学校“真人教育”办学理念,构建充满活力、绿色高效的课堂文化,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人”。
2. 改变教师教学理念,优化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智慧。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方式,提升智慧素养。
三、模式理论依据
1. 多元智能论。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2.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估按24个目标单元进行分类,构成了72种分类结果。该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必须回答如下三个问题:第一,你把学生带到哪里(教学目标);第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三,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学习结果评估)。
3. 大成智慧学。该理论为中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首创,它以科学的哲学为指导,把理、工、文、艺结合起来,使人们面对浩瀚的宇宙和神秘的微观世界,面对新世纪各种飞速发展、变幻莫测而又错综复杂的事物时,能够迅速做出科学、准确而又灵活、明智的判断与决策,并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走向大成智慧。
4.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构建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
5. 教学反思理论。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博士认为充满智慧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实践智慧,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能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四、模式内容简介
1. 模式价值取向
促进教师工作观念与工作方式的转变,变备教材、教法为备学生、学法,变教师的自讲自教为学生的自学共教。
2. 模式结构:“三模块五环节”
三模块为:自学(课前预习8分钟 课堂对学或小组讨论10分钟,约18分钟)、师导(组内分享 组长引导、组间展示 共同指导、启发点拔 训导拓展,约20分钟)、检测(当堂小测 梳理通关,约10分钟)。
五环节为:①预习交流,探究学案;②组内分享,组长引导;③组间展示,共同指导;④启发点拨,训导拓展;⑤当堂小测,梳理通关。
3. 课型模式基本环节
(1)导学定向,点燃智慧。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告诉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定向、具体化学校内容,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智慧,产生学习期待。
(2)自主探究,生成智慧。学生在研学案的引导下,借助已有的知识积累,与文本对话,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感悟中生成智慧。
(3)合作对话,共享智慧。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切磋,共享彼此的见解,产生思维共振,从而实现超越文本,超越个体,共享智慧。 (4)点拨提升,发展智慧。精彩的点拨犹如“画龙点睛”,师生对所学内容共同进行梳理,对学习方法进行小结,让智慧理性化。
(5)当堂测试,巩固智慧。在课堂结束时当堂测试,巩固课堂生成的智慧,反思学习存在的问题,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
五、模式操作程序
1. 科组备课:教学有效的保障
科组备课时,共同研究下一周各课时的后教方案,思考学生在自学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预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编制好研学案。研学案的编写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先由主备人提前一周开始“个备”,再返回学科组“群备”。主备人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完善、修订。任课教师拿到导学案后再根据本班具体学情进行“复备”,最后由科组主管行政把关、签字、印刷。
2. 研学案设计:夯实课堂的基础
(1)分层设计。研学案所涉及的学习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通常A层次为“识记类”,B层次为“理解类”,C层为“应用类”,D层次为“拓展类”。“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
(2)研学案的组成。至少应设置研学目标、研学重点难点、自主研学、合作研学、研学导思、拓展研学等五个板块,还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同时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3.“两习”安排:保证自主的时间
(1)保证8分钟的自习。各科教师依据课堂内容实际,提前下发研学案,学生在课前用8分钟左右自主学习,完成研学案。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2)后延15分钟的研习。每节课结束前教师都要提出对下节课预习的要求,布置好任务,指导好方法。
4. 合学交流:提升合作的效率
小组展示时,学生要遵守相关的秩序,按照小组内的分工,运用规范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示交流。提倡富有创意的展示,诸如:一板(书),两读(朗读、诵读),三歌(唱歌),四演(表演),五画(图、画),六舞(舞蹈),七作(文),八操(操作实验)等。
5. 适时点评:发展智慧的关键
师生在点评中既要关注个人的表现,也要关注小组合作的状况,更要关注合作效果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提倡激励性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中,要做到即时评价和延迟评价相结合。
六、模式特色、创新
1. 从“知识”到“智慧”
智慧源于知识,基于能力。本模式倡导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必须以此为起点,让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让能力发酵提炼成智慧。重视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但又不止于知识和能力,从培养“知识人”转向为培养“智慧者”。
2. 从“传授”到“唤醒”
本模式认为,教学不是堆积知识,而是要唤醒学生心中的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以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启迪和唤醒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感悟知识,增强能力,生成智慧。
3. 从“个体”到“共生”
本模式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生命。学生的生命价值,教师的生命价值都是一种活力的存在。智慧课堂是关注师生共同生命价值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教学中,师生通过知识的分享、思想的对话、智慧的共享、视界的融合和心灵的召唤,实现师生共同进步,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
七、模式评价
1. 建立了课堂评价标准
本模式从“面向全体、激发兴趣、思维深度、创造生成、实践运用、教学效益”六个维度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从“基于教的角度观课评教”转变为“基于学的角度观课评教”。
2. 构建了工作评价体系
学校制定了《全面推广三导四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实施了“比学赶帮、以研带赛、领导带动、绩效考核、奖励先进”等策略推动本模式的运行。
八、模式的应用价值与效益
1. 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本模式的实施改变教师原有的知识观、学生观、发展观,形成新的智慧课堂教学观。
2. 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本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课堂教学的基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肯定学生的自主发现,倡导合作学习,完善学生个性,开启和丰富学生智慧,使学生的智慧与教师的智慧同构相融。
3. 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本模式符合学校的实际,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激发了师生的创造力,较大面积提升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