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作为一门发展学生思维的基础学科,在整个的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施;创新教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证明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解放出来,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才能改革落后教学方法,改变陈旧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教师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2、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引导学生的创新兴趣。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好奇心。如,正数与负数的引出。可以结合实例提问:如何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时欧洲的商人在装好货物的搪子上画个"+"号表示物重超过规定重量,画个"-"来表示小于规定重量;在数学上最早采用用"+""-"来表示,德国数学家魏德曼,由于这两个符号简捷方便,后来就使用了,于是产生了带符号的数--"正数与负数"。这样引出学生感到很自然而又有趣味,体会到数学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可引导学生去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2、利用数学图形的结合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数学教育中,有大量的几何图形,而生活中也有大量的图形都是几何图形,它们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或由几个几何图形的组合,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如:矩形图形中是最合理和最美的图形,矩形的长和宽是用黄金分割来组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线条美和图案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我们带来的美,如:房屋装修中装饰大部分都是几何图案。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创选图形美的欲望,使他们去创新,并激发他们创新。
3、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等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良好的法宝。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导入新课是教学的起始点,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会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把学生的兴趣开始就牢牢抓住,使学生在整堂课中能精神饱满的投入学习中。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历程,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这样都可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学习思维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有意识的培养中形成,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和职责,是指导学生后继行为的重要认知策略,也是学生智慧技能学习的最高阶段。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观察、实验、模拟、推断、计算、交流等活动的综合过程,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七年级数学第一册(人教版)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中对于公式的推导中就渗透了归纳思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分析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使学生的学生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思维领域,也使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习惯的解法,而且还学到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总之,创新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项宏伟的工程。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创造性地挖掘、研究、使用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应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创新性的活动,去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使学生能够创新、敢于创新、并充分运用激励评价的手段,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创新过程,感受创新的乐趣,激发创新的欲望,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课堂教学绽放出创新的火花。
参考文献
[1] 张巧红,论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2].新课程 2011年09期
[2] 张立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推进创新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04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施;创新教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证明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解放出来,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才能改革落后教学方法,改变陈旧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教师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2、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引导学生的创新兴趣。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好奇心。如,正数与负数的引出。可以结合实例提问:如何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时欧洲的商人在装好货物的搪子上画个"+"号表示物重超过规定重量,画个"-"来表示小于规定重量;在数学上最早采用用"+""-"来表示,德国数学家魏德曼,由于这两个符号简捷方便,后来就使用了,于是产生了带符号的数--"正数与负数"。这样引出学生感到很自然而又有趣味,体会到数学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可引导学生去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2、利用数学图形的结合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数学教育中,有大量的几何图形,而生活中也有大量的图形都是几何图形,它们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或由几个几何图形的组合,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如:矩形图形中是最合理和最美的图形,矩形的长和宽是用黄金分割来组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线条美和图案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我们带来的美,如:房屋装修中装饰大部分都是几何图案。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创选图形美的欲望,使他们去创新,并激发他们创新。
3、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等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良好的法宝。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导入新课是教学的起始点,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会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把学生的兴趣开始就牢牢抓住,使学生在整堂课中能精神饱满的投入学习中。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历程,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这样都可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学习思维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有意识的培养中形成,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和职责,是指导学生后继行为的重要认知策略,也是学生智慧技能学习的最高阶段。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观察、实验、模拟、推断、计算、交流等活动的综合过程,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七年级数学第一册(人教版)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中对于公式的推导中就渗透了归纳思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分析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使学生的学生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思维领域,也使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习惯的解法,而且还学到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总之,创新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项宏伟的工程。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创造性地挖掘、研究、使用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应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创新性的活动,去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使学生能够创新、敢于创新、并充分运用激励评价的手段,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创新过程,感受创新的乐趣,激发创新的欲望,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课堂教学绽放出创新的火花。
参考文献
[1] 张巧红,论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2].新课程 2011年09期
[2] 张立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推进创新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