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理解是个筐,所有题目都能往里装。看拼音写词语,从文中找近义词,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给分好的段落写段意,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给短文加个题目……跟出题的人斗题型,你永远斗不过;跟出题的人捉迷藏,他在暗处,你在明处,输的永远是你。若果能练就扎实的阅读理解基本功,拥有火眼金睛,就不怕他频繁换马甲。概括力是阅读理解基本功的核心,下面浅谈概括力培养的几种方法。
一、概括段意常见的几种方法
(一)摘录法
1、摘录总起句、总述句、中心句
例: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2、摘录过渡句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二)合并法
例: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段意:这段写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神奇秀美。
(三)取舍法
例: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一只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風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zuàn)住丝带。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
段意: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揭开了天火之谜。
(四)综合法
例: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美国发明家爱迪(dí)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zī)孜不倦,竟拥有白炽(chì)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段意:这段讲述作者举三个正面例子正面自己的观点成立。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常见的几种方法
(一)题目拓展法
例:《林冲棒打洪教头》
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林冲在发配沧州途中,来到柴进庄上,被洪教头逼迫比武,最后取胜的故事,表现了林冲的谦虚、隐忍、知礼。
(二)段意合并法
例:《莫高窟》
第一段:写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概貌
第二段: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第三段:写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我国西北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三)关键句拓展法
例:《滴水穿石的启示》 ——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主要内容:本文是说明事理的文章,通过写“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引出本文的观点,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并希望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习这种目标专一、坚持不懈的可贵精神。
(四)对“体”入座法
1、写人类
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事
例:《诺贝尔》
本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以及诺贝尔奖的设立及颁奖时间、地点的由来,赞美了他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为人类造福的美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概括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须持之以恒,落实在每堂语文课中,落实在每一次的阅读实践中。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二小学 福建 宁德 355114
一、概括段意常见的几种方法
(一)摘录法
1、摘录总起句、总述句、中心句
例: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2、摘录过渡句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二)合并法
例: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段意:这段写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神奇秀美。
(三)取舍法
例: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一只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風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zuàn)住丝带。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
段意: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揭开了天火之谜。
(四)综合法
例: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美国发明家爱迪(dí)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zī)孜不倦,竟拥有白炽(chì)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段意:这段讲述作者举三个正面例子正面自己的观点成立。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常见的几种方法
(一)题目拓展法
例:《林冲棒打洪教头》
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林冲在发配沧州途中,来到柴进庄上,被洪教头逼迫比武,最后取胜的故事,表现了林冲的谦虚、隐忍、知礼。
(二)段意合并法
例:《莫高窟》
第一段:写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概貌
第二段: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第三段:写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我国西北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三)关键句拓展法
例:《滴水穿石的启示》 ——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主要内容:本文是说明事理的文章,通过写“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引出本文的观点,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并希望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习这种目标专一、坚持不懈的可贵精神。
(四)对“体”入座法
1、写人类
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事
例:《诺贝尔》
本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以及诺贝尔奖的设立及颁奖时间、地点的由来,赞美了他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为人类造福的美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概括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须持之以恒,落实在每堂语文课中,落实在每一次的阅读实践中。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二小学 福建 宁德 35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