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句群训练做起 夯实写作的基本功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p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无不困扰着每个语文教师。我们几经尝试,做法种种,还是不能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教学路子。翻阅学生的作文,常常令人感到头疼。经过几年的辛苦训练,我们虽然也培养出了不少出色的“小作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习作水平还处在语言表达不通顺的现状,不得不说,我们的作文教学不算成功。是练的量不够吗?不是。是学生的阅读量太少?也不是。学校和家庭一直很重视阅读引导,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追根究底,是我们在执教的过程中违背了教学的认知规律。锤炼基本功是很重要的一课,小学语文学习阶段作为习作阶段,写句、写段的训练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教师应该先训练学生写好一句话、一段话,做到语言表达规范,有一定的逻辑;进而再由段到篇,学习谋篇布局,力求生动表达。然而,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急于求成,早早就着手于篇,结果非但没有帮助学生练好语言表达的基本功,还把学生给教怕了。
  教改几年来,作文教学起步较早,学生们上一、二年级的时候,教师就已经训练他们写日记了,在进入三年级之前,学生已有两年的写话练习基础,有的学生的日记都已经写成篇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看到,没有经历从句过渡到段的训练,学生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尤其是中等生和学困生。因此,三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正式起步的一个阶段,首先必须训练学生如何从写句过渡到写段。写段训练扎实了,今后篇的训练、点拨也就容易了。学校文学社先做了尝试,进行句群的仿写指导,要领简要总结如下。
  句群训练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
  教材文质兼美,有很多值得学习的表达方式。阅读时,可以有意识地研读例句群,让学生在研读的过程中深入领会课文内容,同时体会其中的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做相应的仿写练习,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同时,训练语言结构的迁移,从而回到语文教学的本质上来,避免为内容而教。
  句群训练重在学习语言结构
  学生刚刚进入三年级,认识能力及阅读积累还很有限。在仿写的过程中,要写出像课文一样有内涵、有韵味的句群相当困难。因此,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是看学生的语言结构是否模仿上来了,如果模仿上来了,读起来文从字顺即可,要求不宜太高。但如果出现一些写得好的、比较有韵味的,可以拿出来讲评,多交流,多让学生体会,渗透语言表达的引导。
  逐渐加大句群,螺旋上升
  句群由两个以上的句子组成。开始,我们的训练可以简单些,如句子可以是简单的句子,不必用复句,句子的数量也可以要求两三句即可。随着练习的数量增加以及练习的不断深入,可以训练学生用复句,训练学生扩展句群。一个事物,我们可以用两句话来描述它 ,也可以用三四句来描述。慢慢拓展这样的训练,学生阐述一个事件就能做到娓娓道来,有头有尾,叙述完整。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如何操作,现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整理几个案例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
  模仿《金色的草地》最后一段:“从那时起,我们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因为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这是一个因果倒装句群,它比起一般的先“因”后“果”的表达来得更有韵味。学生仿写结果较好,有的甚至让我感到惊愕。
  仿寫出来的文章举例:
  杨xx:从那时起,我不再损坏旧玩具。因为,那是我小时候的最爱。洪x:从那时起,他不分昼夜地干。因为,他需要钱。苏xx:从那时起,我不再挑食。因为,长得强壮才不会生病。纪xx:从那天起,狐狸不再狡猾。因为,它知道,狡猾是斗不过机智的。曾x:从那时起,我刷牙完就洗脸。因为,我不想再像以前那样让大家笑话我。陈xx:从那时起,我不再随意浪费时间,时间成了我最珍惜的一种东西。因为,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出现迁移举例:
  康xx:在完成《同步训练》第2课中写《秋天来到校园里》时,末尾该同学这样写道:“秋姑娘告别了。因为,她知道冬天要来了。”
  收获与思考:一学期训练下来,发现学生不怕写作文了,而且下笔越来越快、越来越熟练。一次练笔,动作快的学生,写个五六分钟即可上交。布置学生练笔时,学生不叫苦了,甚至有的学生欢呼:“简单!”更令人欣慰的是,学生产生了自觉的模仿意识。才引导学生练习三次,学生一学完课文,就有意识仿写了,并且能自己寻找例句群。上完《喜欢音乐的白鲸》,就有学生指出可以模仿课文最后一段写一写。最后一段写道:“白鲸一边……一边……”虽然这是一个句子,不是一个句群,但由此可以发现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观察典型句群的能力。
其他文献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效设疑和释疑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必然。有效释疑的设计,使学生能带着疑问进行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或者教师的提示得到自己迫切想知道的答案,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下面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1课时)”为例,对数学课堂中有效设疑和释疑策略研究加以分析。  片段1:知识回顾  上课伊始,教师课件出示以下两个
期刊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社交以及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中各式各样的APP(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为人们解决了生活和工作中大大小小的事情。能否将手机中的应用程序带进课堂,提升课堂学习质量呢?我们尝试利用手机中金融、社交等各种应用程序与“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将中职《个人投资理财》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带到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再通过课上研讨、分享、完善任务而达到内化及拓展所学知识,提高
期刊
个案背景  小杰是我班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头脑灵活的男生,由于他父母对他自小管教过于宽松,导致他根本不听父母的话,放纵自己,不但自己不愿学习,还严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在班里很不受欢迎。  主诉问題  小杰上课自我约束能力差,上课铃敲响了,其他同学已经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而他还在教室里到处乱跑乱叫,对班长的批评充耳不闻,严重影响课前秩序。上课后,他好像精力过于旺盛,好久不能安定下来。课堂上的小动
期刊
纵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有关内容,其明确指出:学校是落实系统德育工作的主要场所。也就是说,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借助多样化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使学生在道德的熏陶下获得道德素养的提升。我国新课改核心部分的“回归生活”这一理念,其指引着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也就是说,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的时候,要树立生活教育理念,借助生活化的手段来引导学生感知道德事件、领悟道德,从而树立起良好的道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素材单一,大多采用教师范画方式教学,即幼儿们跟着教师画某个
期刊
区域资源的利用,教学“迫在眉睫”  时代之需求,发展之必要  农村幼儿园教育是众多农村孩子的启蒙教育,为了更好地挖掘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的兴趣所在,提高孩子的创造力,为孩子将来的成长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随着时代的更新,农村幼儿园一直在不断进行课改。农村环境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课堂上的教学始终有限,课外的实践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于是学校开始鼓励孩子们走出去。农村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致力于利用原有的自
期刊
陶行知先生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社会是课程的资源,美术教育应回归生活。本文将从阐述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间接性语言的重要性,从而找出教师间接性语言指导三步骤,以更好地指导幼儿的美术活动。  从生活出发,合理运用间接性指导语言  在一节美术课《绘画——我》中,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画自己。区别于小班的绘画要求,我们要求幼儿能够画出自己的全身以及一些自己
期刊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但是,在许多孩子的眼中,数学是一堆数字和公式,它抽象、深奥甚至神秘。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数学文明的发展推动了艺术前进的步伐。历史上许多著名的艺术创作都蕴含了丰富的数学价值,彰显了人类文明史上灿烂的数学文化。如达·芬奇的经典画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的微笑》都包含了数学中“黄金比”的
期刊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思考“教与学”的关系,或许这是很多青年教师刚走进课堂都思考过的问题。美术课的知识点和绘画技能的传授不仅仅只是为了有趣,也能仅用有趣的课来吸引学生,初中美术课中我们可以激趣,这是一种手段,却不是目的。在讲授要求必须掌握的美术会考知识点的时候,我无法保证都用有趣的方式来传授每个知识点,因为美术知识点也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但这个时候,我希望给学生塑造出一种内驱力,让学生想上美术课、爱上
期刊
观察要有序,表达才有条理  学生不善于观察,往往会东看一眼,西看一眼,感知事物的时候显得乱七八糟,所以写的时候也就不成体系,导致“东一榔头,西一棒”。因此在教学看图作文时,我注意训练学生按顺序地、有条理地、连贯地说。如果看的是单独的一幅图,我会让学生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再看看四周的人与环境,与这个人有没有联系?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图的意思。学生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