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艺术类高职生学习性投入现状调查与分析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yuantu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民办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性投入进行实证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整体认知能力偏低导致应对学业挑战能力较差;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导致主动投入学习程度不高;专业课程关联程度较大促使合作学习程度整体较高;师生配比合理队伍年轻促使师生课外互动频率较高;当前市场就业形势严峻促使学生十分关注职业规划;文化艺术发展融合多元促使背景不同学生乐于沟通;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促使学生注重技能相关活动;学校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促使校园环境支撑程度较高;行政队伍精简事务繁杂导致学生行政人员关系一般。
  关键词:NSSE-China;学业挑战;主动合作学习;生师互动;教育体验;校园环境
  基金项目: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基于美国NSSE调查的我国民办艺术类高职院校‘生评教’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ZZDYYS13015)
  作者简介:吕智敏,女,上海科技管理学校教育研究与督导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比较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22-0021-08
  国家“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文化产业首次写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部分,凸显了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国家对文化产业战略地位和重大作用的准确把握,既对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重要发展机遇。作为为文化产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艺术类高职院校,在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办艺术类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紧密围绕市场发展,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方面积极寻求突破,旨在确定院校自身特色化办学定位,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民办艺术类高职院校19所。本文通过调查民办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的现状,发现其中问题,以促进民办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提升,从而提升学生个人能力,增加其社会竞争力,进而保持此类院校的生命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研究设计
  (一)样本及抽样方法
  本调查选取上海D学院为样本高校,D学院专业设置涵盖演艺类、美术类、艺术管理类三大类专业群,14个专业,在D学院全院2013级(一年级)、2011级(三年级)学生中进行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698份,回收问卷622份,其中有效问卷602份。有效回收率为86.25%,其中男生占247人,女生占355人。
  (二)研究工具:NSSE-China问卷
  本调查使用“全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问卷的汉化版(NSSE-China)作为调查工具,借鉴其核心理念与测量维度,根据艺术类高职学生特点适当调整相应题目,通过问卷中五大可比性指标分析刚入学一年的新生(一年级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三年级生)的学习性投入程度,并使用SPSS19.0对调查结果学习行为部分进行量化分析,对比一年级、三年级学生异同,了解现状,分析问题,提出建议。
  NSSE-China问卷的原型是全美高度教育管理中心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高度教育研究中心和印第安纳大学调查研究中心合作研发的“全国学生参与度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NSSE),从学生投入各项有效学习活动的程度来体现大学的教育质量。NSSE从学生在学习上面临的挑战、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师生互动的质量、丰富多彩的大学体验、校园环境的支持程度五项指标评价有效教学实践。[1]清华大学将NSSE引入,并进行汉化,经过多次修订,目前的调查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本调查将学生在学习上面临的挑战、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合作性两部分作为学生学习行为的调查维度。
  二、上海D学院学生学习性投入现状分析
  (一)学业挑战水平
  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对大学生认知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应提高课程的要求和标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调查中,学业挑战水平涵盖学生为达到任课教师要求的努力程度、学校对学生在学业中投入大量时间的强调程度及学生实际投入学习的时间量、学生的写作量、所学课程对学生分析、综合、判断、运用能力的强调程度等。通过统计调查结果(见表1)发现,民办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上面临的挑战具有如下特点。
  1.学生用功程度较高,阅读数量偏低。三年级(2011级)学生(2.93)本学年更加用功学习以达到课程要求的频率高于一年级(2013级)学生(2.85)。在阅读教师制定的教材或参考书方面,三年级学生的平均阅读量(2.65)也略高于一年级学生(2.56)。这说明,D学院学生在接受两年学校教育之后,会更加用功学习,且阅读量随之增长。
  2.学校比较强调在学业上投入大量时间,学生学习时间量不高。一年级学生(2.95)和三年级学生(2.96)都认为学校比较强调在学业方面投入大量时间。相对而言,一年级学生(4.93)和三年级学生(4.95)本学年一周7天花在学习(不包括上课,如预习、复习、读相关文献或专业期刊、做作业/实验等)(每周小时总数)上的时间量不高,且数据特别离散,标准差一年级达到1.976,三年级达到1.854,甚至有学生每周除了上课时间以外,没有把时间用于学习之上。
  3.学生写作量偏低。本学年学生写作课程论文/报告数量方面相对于取值范围1~5来看,两个年级写作量均值仅在1.96~2.58之间,总体写作量偏低,数据较为离散,标准差均超过1,且从短篇、中篇到长篇写作量依次走低。但三年级短篇、中篇、长篇写作量(2.58/2.41/2.28)均略高于一年级学生的写作量(2.36/2.13/1.96)。   4.课程比较强调学生分析、综合、判断、运用能力。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高级思维技能——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运用能力四个层次方面,课程均比较强调;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认为其课程在分析某个观点、经验或理论的基本要素,了解其构成(2.87/2.89),综合不同观点、信息或经验,形成新的或更复杂的解释(2.86/2.87),判断信息、论点或方法的价值(2.85/2.89)三个方面强调程度相差不大,但三年级均略高于一年级。而在运用理论或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或将其运用于新的情境方面,两个年级学生认为其课程的强调程度相对最高,且一年级(2.93)略高于三年级(2.91)。从标准差数据来看,一年级学生数据比三年级学生更离散,即选择“非常强调”和“不强调”的两极分化的学生较多。
  (二)主动合作学习水平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投入程度直接决定他们的学习成效;而合作学习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继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2]调查中,主动合作学习水平涵盖学生本学年在课堂上主动提问或参与讨论、做预先有准备的报告、与同学讨论与合作,和非本班同学、朋友讨论学习中的观点和问题、在课业上帮助其他同学等。通过统计调查结果(见表2)发现,民办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具有如下两方面特点。
  1.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程度一般。从表2中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2.76/2.68)比一年级学生(2.66/2.59)本学年在课堂上主动提问或参与讨论和就某一研究主题做有预先准备报告的频率略高,且相较于做预先有准备的报告(一年级2.59,三年级2.68)而言,两个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或参与讨论的频率均略高(一年级2.66,三年级2.76)。由此说明,D学院学生在接受两年学校教育之后,主动投入学习程度会增长,但整体投入程度只达到中等水平。
  2.学生合作学习程度整体较高。从表2中可以看出,一年级学生(3.18)本学年课堂上和同学完成老师布置任务的频率高于三年级学生(2.98)。与此相对,一年级学生(2.79/2.82)本学年课后和同学讨论作业/实验、在课业上帮助其他同学的频率均略低于三年级学生(2.83/2.92)。在本学年课余和非本班的同学、朋友讨论学习中的观点和问题的频率方面,三年级学生(2.86)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2.58)。
  (三)生师互动频度
  师生之间的亲密程度是决定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教师是学生行为的榜样,是他们今后继续学习的引导者。[2]调查中,生师互动涵盖任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两大类,问题包括任课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反馈、学生与任课教师讨论分数或作业、课堂或阅读中的问题、参加课程外的工作,以及学生与任课老师和辅导员/班主任讨论自己的职业计划、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通过统计调查结果(见表3)发现,民办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生师互动具有如下三方面特点。
  1.学生与任课老师讨论分数或作业、课外讨论课堂或阅读中问题的频率较高。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本学年和任课老师讨论分数或作业、课外和任课老师讨论课堂或阅读中的问题的频率方面,三年级学生(2.83/2.84)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2.56/2.60)。学生与任课老师讨论分数或作业、课外讨论课堂或阅读中问题的频率总体较高,而在学生接受两年学校教育后,会更加主动与任课老师互动。
  2.与辅导员/班主任相比,学生更乐于和任课老师讨论职业计划和人生观、价值观。从表3中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与任课老师讨论职业计划(2.84)、人生观和价值观(2.73)的频率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与任课教师(2.54/2.49)讨论的频率,三年级学生与辅导员/班主任讨论职业计划(2.78)、人生观和价值观(2.71)的频率也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与辅导员/班主任(2.48/2.48)讨论的频率。与讨论人生观和价值观相比(一年级2.49/2.48,三年级2.73/2.71),学生更乐于和任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讨论自己的职业计划(一年级2.54/2.48,三年级2.84/2.78)。与辅导员/班主任相比(一年级2.48/2.48,三年级2.78/2.71),学生更乐于和任课老师讨论职业计划和人生观、价值观(一年级2.54/2.49,三年级2.84/2.73)。
  3.学生与任课老师参与课程以外工作、一起做研究频率较高,学习表现得到反馈频率较高。从表4中可以看出,本学年和任课老师一起参与课程以外工作的频率三年级学生(2.83)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2.57)。在课程要求之外和老师一起做研究、学习表现得到任课老师口头或书面的反馈的频率方面,三年级学生(2.88/2.86)也高于一年级学生(2.84/2.73),但是差异不明显。两个年级学生对于在课程要求外和老师一起做研究都比较期待,或者已经在做,均值也较高(一年级2.84,三年级2.88)。
  (四)教育经历的丰富度
  多元化的大学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身以及不同的文化。[2]调查中,学生教育经历的丰富度涵盖大学生可能参加的主要学生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接触、参加课外活动时间、使用网络媒介完成作业、教学,以及参加实习、社会实践或田野调查、社区服务或志愿服务、参加社会团体、课程要求外的语言学习、辅修第二学位或专业、海外学习、报考专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参加各类学术、专业或设计竞赛等。调查结果(见表4)显示,民办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经历丰富度具有如下三方面特点。
  1.学校鼓励不同背景学生相互接触,学生比较乐于与此类同学深入交谈。从表4中可以看出,与一年级学生相比(2.71),三年级学生(2.80)认为学校更强调鼓励来自不同城乡、民族、家庭背景的学生相互接触,一年级学生的数据相对更加离散,标准差达到0.977。三年级学生(2.71/2.72)也更乐于与宗教观、人生观、政治观很不同,与城/乡背景、民族背景和自己不同的学生深入交谈(一年级2.55/2.68),一年级学生的数据离散程度相对较大,标准差达到0.973/0.910。由此可见,在学校鼓励不同背景学生相互接触的背景下,学生比较乐于与不同背景学生深入交谈,但是三年级学生表现更为突出。   2.学校强调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学生经常借用网络媒介完成作业。从表4中可以看出,学校强调在学业中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但三年级学生(2.91)认为学校强调程度更大(一年级2.82)。然而,一年级学生(2.91)却比三年级学生(2.78)更经常使用网络媒介讨论或完成作业。由此说明一年级学生更加依赖网络媒介。
  3.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时间偏少,课外活动倾向更多参加实习、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报考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课程以外学习偏少。从表4中可以看出,与取值范围1~8相比,学生一周7天参加课外活动时间偏少,而一年级学生(3.48)显著少于三年级学生(4.30),且数据离散程度较大。而学生已经或打算参加的课外活动中,实习、社会时间或田野调查(一年级3.02,三年级3.18)、社区服务或志愿者(一年级3.03,三年级3.04)、组织或参与某个社团或学习团体(一年级2.98,三年级3.05)的时间较多,且两个年级差异不显著。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已经或者打算报考专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的比例较高(一年级2.99,三年级3.07),也希望参加各类学术、专业或设计竞赛(一年级2.78,三年级2.91)。所有题项的课外活动中,三年级学生的倾向性都高于一年级学生。
  (五)校园环境的支持度
  校园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支持程度高的校园会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吸引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2]调查中,校园环境的支持度主要涵盖学校组织集体活动、帮助解决学业、经济、人际关系或情感问题的支持力度,以及学生与学校各类群体的关系,包括其他同学、任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办公室行政人员。通过统计调查结果(见表5)发现,民办艺术类高职院校校园环境的支持度具有如下两方面特点。
  1.学校强调组织集体活动并为学生学业提供支持与帮助,比较强调帮助学生应对经济问题、人际关系或情感问题。从表5中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2.99/2.89)比一年级学生(2.93/2.86)认为学校更加强调组织各类集体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和为学生学业提供支持与帮助,但是二者差异不明显。相较于前两个题项,表5中的均值显示学生认为学校比较强调帮助学生应对经济问题、完成学业和应对人际关系或情感问题,三年级学生(2.81/2.83)对此两种行为的认同程度仍高于一年级(2.73/2.75)。
  2.学生与学校各类群体关系总体较好,其中与其他学生、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关系好于与办公室行政人员关系。从表5可以看出,一年级学生(5.59/5.43/5.54)比三年级学生(5.27/5.30/5.38)与其他学生、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关系更好,但数据比较离散,最低标准差已达到1.529。学生与办公室行政人员(如教务处等)的关系值略低于与其他学生、任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的关系,其中三年级学生(5.15)高于一年级学生(4.79),离散范围达到1.628~1.870。
  三、上海D学院学习性投入现状总结及原因探析
  针对以上对上海D学院学生学业挑战水平、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频度、教育经历的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的调查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之后,结合D学院特点和学生特点,总结学习性投入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如下。
  (一)学生整体认知能力偏低导致应对学业挑战能力较差
  由调查可知,学校比较强调在学业上投入大量时间,且课程设置也比较强调学生分析、综合、判断、运用的能力,而学生除上课以外学习的时间量却整体偏低,甚至有很多学生每周除上课时间外,课外根本没有学习,学生的阅读量和写作量也偏低,这些现象将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业挑战能力较差。究其原因,与民办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特点相关,此类院校学生招生录取时文化课分数要求较低,入学后也多注重专业技能学习、忽视通识文化知识,因此其整体认知能力偏低。
  (二)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导致主动投入学习程度不高
  由调查可知,学生课堂上主动提问或参与讨论和就某一主题做预先准备的频率不高,只“有时”和“从未”参与或准备的占到5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的程度不高。究其背后原因,与民办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相关,此类院校学生多比较自由散漫,不愿意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而是花费在其他无关娱乐、游戏等事项上。
  (三)专业课程关联程度较大促使合作学习程度整体较高
  与主动学习水平不同,调查显示学生合作学习程度整体较高,学生经常与同学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并在课业上相互帮助、一起讨论。究其背后原因,与艺术类专业设置课程的关联性较强有关。以影视表演专业为例,此专业培养学生影视、舞台表演能力,而其课程设置围绕的关键技能为“声”“台”“形”“表”,即声音、台词、形体和表演,每个关键技能的培养都会集中应用于集体小品、舞台剧等相关集体性项目的表演上,这都要求学生合作完成,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因此学生合作学习程度整体较高,团队意识强。
  (四)师生配比合理队伍年轻促使师生课外互动频率较高
  由调查可知,学生与任课老师讨论分数或作业、课外讨论课堂或阅读中问题的频率较高,且学生已经或打算与任课老师参与课程外的工作,并与其一起做研究,学生的学习表现得到反馈的频率也较高。究其原因,与民办艺术类高职院校师生配比比较合理,且教师队伍整体比较年轻有关。艺术类专业要求培养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班级规模要求小班化,某些专业(如音乐表演)的课程甚至要求一教师对三、四名学生开展授课,D学院的师生比例为1∶13,配比合理。民办高校普遍存在师资队伍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年轻的师资队伍更易于与学生沟通,降低距离感,与学生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得到学生的信任,使师生互动频率增加。
  (五)当前市场就业形势严峻促使学生十分关注职业规划   由调查可知,学生经常与任课老师和辅导员/班主任讨论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但与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讨论职业规划的频率更高,这与当下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关,从2001年的114万到2015年的749万,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15年间增加了600多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和高校培养人才不符合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共存。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民办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学历背景不足的情况下,都急需根据个人特点,寻求符合个人特色的专业发展定位,为自己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提前打好基础。
  (六)文化艺术发展融合多元促使背景不同学生乐于沟通
  由调查可知,D学院强调鼓励来自不同城乡、民族、家庭背景的学生相互接触,学院学生也经常与宗教观、人生观、政治观和自己不同,城/乡背景、民族背景和自己不同的学生深入交谈。这与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目标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文化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文化艺术的发展注重融合,文化艺术的再创造需要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寻求灵感。因此艺术类院校强调学生与不同背景的人群进行沟通和接触,从中汲取艺术创作的灵感。
  (七)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促使学生注重技能相关活动
  由调查可知,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时间虽然总体偏少,但是所参加的课外活动更多集中于参加实习、实践,社区服务或志愿者,参与社会团体,报考专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和专业或设计竞赛等等,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升专业技能,这与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相关。近年来,国家更加注重发展职业教育,强调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因此,实习实践活动、相应资格证书的考取等都受到学生的极大关注。
  (八)学校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促使校园环境支撑程度较高
  由调查可知,学校强调组织集体活动并为学生学业提供支持与帮助,也比较强调帮助学生应对经济问题以帮助其完成学业,应对人际关系或情感问题,等等,学校对这些方面问题的关注体现出校园环境对学生学业和生活较高的支持程度,而这与学校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有关。D学院注重对接市场、融入产业、服务社会,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以合作育人共建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塑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九)行政队伍精简事务繁杂导致学生行政人员关系一般
  由调查可知,学生与学校各类群体的关系总体较好,其中与其他学生、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关系好于与办公室行政人员的关系。究其原因,在于普通学生与同学、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接触较多,对他们也更信任,而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与行政办公人员接触。此外,民办高校还存在的一个特点就是行政队伍普遍比较精简,每一位行政老师所负责的事务大多比较繁杂,在与部分学生沟通接触的过程中,也可能因此而与学生沟通不畅,使学生产生行政人员不甚友好的感觉。
  除以上九点以外,还可以从调查数据中看出,三年级学生的绝大部分平均指标值都高于一年级学生,这也说明,经过两年的学校教育以后,学生的学业挑战水平、主动合作学习水平、与教师的互动、教育经验的丰富度、对校园环境支持度的认知都有不同程度提升,也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民办艺术类高职院校上海D学院学生学习性投入的现状以及导致现状出现的原因,以促进民办艺术类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存问题,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取更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个人能力,增加社会竞争力,实现学业良好服务于就业的目的。在保持此类院校的生命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注释:
  ①本调查中“取值范围”指根据不同题项的选项强弱程度赋予的值的范围,例如“很经常、经常、有时、从未”四个选项,分别被赋予“4、3、2、1”四个依次递减的值;“均值”由各选项值之和除以全部有效值人数所得;“标准差”是样本平均数方差的开平方,受极值影响,表示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小,表明数据越聚集,标准差越大,表明数据越离散,标准差与正态分布有密切联系:在正态分布中,1个标准差等于正态分布下曲线的68.26%的面积,1.96个标准差等于95%的面积[3];“均值的标准误”在本调查中只做参考数据,不做专门分析。
  ②本调查中取值范围涉及1~4、1~5、1~7、1~8四类,在分析过程中将程度分为四级,如强调、比较强调、中等、不太强调。相对应的值的范围分别为:3.20/2.80/2.40/2.40以下(1~4),4.00/3.50/3.00/3.00以下(1~5),5.60/4.90/4.20/4.20以下(1~7),6.40/5.60/4.80/4.80以下(1~8)。
  参考文献:
  [1] 吕智敏.美国NSSE的核心理念和测量难度与我国高职评估的比较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54-58.
  [2] Benchmarks of Effective Educational Practice [EB/OL]. http://nsse.iub.edu/pdf/nsse -benchmarks.pdf. Html, 2008-03-17.
  [3] 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62-164.
  [责任编辑 曹 稳]
其他文献
摘 要: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是基层开放大学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目前,基层开放大学依然存在着重学历教育轻社会培训的情况,在自身的办学定位、师资配备、实训设施的建设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宜兴开放大学紧紧抓住电大转型升级为开放大学的契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积极开拓社会培训市场、创新新的培训机制,在社会培训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宜兴开放大学成为了当地主要的社会培训基地。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技能的形成几乎必然涉及到学习者对身体的运用,然而过往的研究较少关注职业教育中的身体维度,而身体社会学的理论则能揭示出一些过去关于职业教育及技能学习的难以发现的现实。在身体研究的诸多理论之中,福柯关于权力关系对身体的控制和干预的论述对于分析劳动中的身体及技能形成非常有用。不同种类的工作中劳动者运用和支配身体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且这些差异受到对应工作场所的权力关系的影响。在学校场域中,身体则常
期刊
摘 要:产教融合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阐述了目前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指出加快高职院校快速发展,走产教融合之路的必要性;结合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走产教融合之路的案例,以及“五融入一平台”产教融合模式的具体实践,为其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徐叶军,男,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讲师/工程师,主要
期刊
摘 要: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中,高端技能型人才尤为抢手。当前,我国就业准入制度日趋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必将成为劳动力就业的门槛,对于高职院校确定新的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改革重点,改进教学方法,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资格证制度;职业能力;制度融通  作者简介:饶玉婕,女,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教师,主要研
期刊
摘 要:高职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社区的良性发展,志愿服务意义深远。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缺乏志愿精神、沟通渠道单一、资金设备短缺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从培养志愿精神,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管理培训,打造志愿团队;利用网络平台,加强舆论宣传;加强校社合作,争取社会支持等策略,建立起高职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烹饪专业  基金项
期刊
摘 要:酒店行业的发展和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催生了对酒店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现有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环节存在教学不够系统、教学内容与酒店实际工作需求脱节、缺乏科学健全的考评机制等问题,难以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系统分析了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具备的构建要素,提出了该体系构建的保障因素。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创新创业
期刊
摘 要:能否及时解决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遭遇的认识偏差及实践困境,决定着课程改革的进度及成效。为此,从课程改革的目的、课程改革的可行性、教师对课程文本资料的认同与驾驭、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自信等方面深入了解和剖析教师遭遇的困境及影响因素,对此,从课改的目的、课改的设计、教师培训、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师;项目课程改革;困境;影响因素;A校;课程改革实践  基金项目:2013年度江苏
期刊
摘 要:基于2002-2011年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立项数据,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从立项课程数量,参与立项院校数量,个体院校立项数以及立项课程专业类别分布等四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形成四点启示:(1)进一步加大课程资源建设力度;(2)进一步加快课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3)进一步加大对弱势高职院校的扶持;(4)进一步均衡专业类别的覆盖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精
期刊
摘 要:生均标准培养成本是政府部门确定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的重要依据。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标准和成本监审办法,构建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标准培养成本模型,并结合物价水平、教师工资等进行实证分析,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教;生均培养成本;模型构建;免学费;江苏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免学费条件下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以江苏为例”(项目编号:2014
期刊
摘 要:从问题入手,指出我国对“科学主义”的批判与认识,仍处于“不及”阶段,这种状态导致了职业教育教学督导中存在对“过”的价值与“不及”认识的缺憾,指出“度”是通过“过”而不是“不及”才能把握到的。基于此,考虑职业教育教学督导的科学化问题,认为科学化思想要求教学督导工具是系统性的、过程性的、精细化的以及可操作的。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督导;“过”的价值;“不及”的缺憾;督导工具  基金项目: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