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回溯与启示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p9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2002-2011年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立项数据,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从立项课程数量,参与立项院校数量,个体院校立项数以及立项课程专业类别分布等四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形成四点启示:(1)进一步加大课程资源建设力度;(2)进一步加快课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3)进一步加大对弱势高职院校的扶持;(4)进一步均衡专业类别的覆盖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数据;河北省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省级精品课程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影响与启示研究”(项目编号:13020046)
  作者简介:池云霞,女,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教务处处长、高职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学管理;唐振华,男,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课程、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22-0010-06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1]2002年《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高等学校首批精品省级优秀课程名单的通知》(冀教高[2003]2号)公布了河北省首批省级精品课程名单。自此以后,一直到2011年的10年时间里,河北省教育厅每年组织一次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管理工作。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立项大大激发了河北省高校教师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作为全国高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缩影,回溯河北省高校2002-2011年省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情况,能一定程度反映10间年全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面貌。此外,通过对省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情况的分析,以期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一、数据采集与处理
  本文采集了2002-2011年河北省高职院校①省级精品课程所有立项数据,包括立项数量、立项学校、立项课程分布专业,并进行数量化处理。主要使用的数量化处理工具为Microsoft Excel(2010版)。
  数量化处理的领域包括:(1)河北省高校每年省级精品课程立项数,及10年间立项总数;(2)河北省高职院校每年的省级精品课程数量,及10年间数量总和;(3)参与立项的河北省高职院校数,及参与立项高职院校数量排名;(4)河北省高职院校省级精品课程分布专业种类数。
  二、河北省高职院校省级精品课程分类统计分析
  从时间划分上看,2002-2011年,河北省共进行了两轮省级精品课程评选,第一轮从2002年到2006年,共确定省级精品课程581门;第二轮从2007年到2011年,共确定省级精品课程422门。同时还完成了对2002-2006年立项的581门省级精品课程的评估工作,评估优秀课程58门,评估良好课程175门,评估通过课程293门,限期整改课程8门,评估淘汰课程47门(其中高职院校淘汰的15门中,有10门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所在学校升格为本科学校)。2002-2011年10年间,河北省高校省级精品课程共计948门,其中,本科高校共立项省级精品课程676门,高职院校共立项省级精品课程272门。
  本文将从四个维度对2002-2011年河北省高职院校立项的省级精品课程进行统计分析:(1)高职院校省级精品课程数量;(2)参与省级精品课程立项的高职院校;(3)高职院校省级精品课程立项数排名;(4)基于不同专业类别的省级精品课程统计。
  (一)高职院校省级精品课程数量分析
  2002-2011年,河北省高职院校共立项省级精品课程291门,淘汰19门,现有精品课程272门。
  第一轮(2002-2006年),共评出精品课程113门,评估淘汰课程19门。分别是2002年为13门,2007年评估淘汰5门;2003年为8门,2008年评估淘汰4门;2004年为18门,2009年评估淘汰5门;2005年为30门,2010年评估淘汰3门;2006年为44门,2011年评估淘汰2门。
  第二轮(2007-2011年),共评出精品课程178门。2007年为19门,2008年为26门,2009年为35门,2010年为42门,2011年为56门。2002-2011年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数量表如表1所示。2002-2011年河北省高职院校(专科)省级精品课程数量对比图如图1所示。
  (二)参与省级精品课程立项的高职院校数量分析(见表2)
  统计发现,参与省级精品课程立项的总高校数由2002年的25所增加到2011年的78所,高职院校也由最初的9所增加到45所,高职院校参与省级精品课程立项的比率由2002年的34.62%提升到2011年的57.69%,增长了2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随着参与省级精品课程立项总高校数的增加,高职院校数占总高校数比值的持续上升(中间个别年份有所反弹),这表明,随着时间迁移,河北省高职院校省级精品课程立项的参与度越来越大,超过河北省参与立项高校的50%。这也表明,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越来越显著,成果越来越丰富。
  (三)高职院校省级精品课程数排名分析
  为便于统计及分类研究河北省高职院校省级精品课程情况,将参与省级精品课程立项的高职院校分为国家级示范(骨干)院校、省级示范院校、一般院校(公办)、一般院校(民办)以及其他院校5类。
  1.国家级示范(骨干)院校。国家从2006年开始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2010年启动国家骨干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河北省前后共有8所高职院校位列这两个计划中。统计发现(见表3),省级精品课程数量最多的是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共22门,其次是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是18门、17门、15门。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精品课程数分别为11门、8门、6门、4门。8所国家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省级精品课程总量为101门,占高职院校10年省级精品课程总量的37.13%。   2.省级示范院校。截至2010年,河北省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共11所(不包含国家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8所)。省级示范校中立项课程数排名前3的是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12门、10门、9门。立项课程数最少的是河北旅游职业学院(5门)、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2门)。11所省级示范院校省级精品课程总量为83门,占高职院校10年省级精品课程总量的30.51%。(见表4)
  3.一般院校(公办)。河北省一般高职院校(公办)数量较为庞大,从分类数据统计看,加上原来未升本的师专,共有28所学校。10年间省级精品课程数量最多且唯一超过10门的是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为11门。排名第二及以后的学校数量均在5门以下。其中5门的学校有5所;4门的学校有4所;3门的学校有4所;2门的学校有10所;1门的学校有7所。虽涉及高职院校众多,但由于分布零散,总量却较少。
  根据教育部2011年具有招生资格名单高职院校名单数据统计,河北省当年有57所高职院校具备招生资格。经过数据筛查,2002-2011年没有省级精品课程的一般高职院校(公办)共有8所。
  4.一般院校(民办)。河北省民办高职院校参与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无论是从学校数量,还是从省级精品课程数量来看都较少。加之,由于实力较为雄厚的民办高职院校陆续升本,数量变得更少。10年间省级精品课程数量最多的是原石家庄东方美术职业学院(已升格为河北美术学院)、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已升格为河北外国语学院),分别为3门和2门。对照教育部2011年具有招生资格名单高职院校名单,经过筛选,河北省民办高职院校未参与省级精品课程立项的学校共有12所。
  (四)基于不同专业类别的省级精品课程统计分析
  如表5所示,河北省高职院校省级精品课程数量分布最多的专业类别是电子信息和制造类,均为39门,公共基础类30门。在20个专业类别中,省级精品课程大于10门的有12个,省级精品课程小于或等于10门的专业类别为8个,其中公安类为0,水利类仅1门,轻纺食品类2门,法律类3门。
  三、对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思考
  (一)进一步加大课程资源建设力度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提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形成了一批优质课程,这些课程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目标定位准确,教学内容对接岗位需求,开展教学模式创新,提升了河北省高职院校课程整体水平。精品资源共享课是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主要是要加强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面向不同的学习者,起到辅教辅学的作用。由于设计理念及平台条件限制,原有精品课程的支撑资源及成果资源不能满足当下高校教学需要,“转型升级”既是要转变课程的设计理念,同时,为适应精品资源共享课共建共享的要求,还要升级课程建设的支撑资源,进一步加大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下的课程资源建设力度,以期更广泛、更有效的传播。
  (二)进一步加快课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强调要“加紧用信息技术改造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信息技术素养。”[3]这两个文件对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以及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职业教育课程资源都做了详细规定。精品资源共享课较精品课程而言,除资源更加丰富外,其课程资源传播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更大,依赖方式更加多元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教育”将成为教育领域中影响非常广泛的创举。据腾讯科技企鹅智酷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的用户对传统教育服务的满意度为“一般”,“不满意”用户占比超过40%。[4]这为“互联网+教育”提供了机会。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进一步加快课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合作,基于O2O互补共存,将优质的线下教育资源最大化在线上进行分享传播,同时,针对在线教育特征进行资源整合[4],依靠现代信息化媒体,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利用微博、微信、QQ、facebook等进行传播,开发专属学习APP,适应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趋向个性化、网络化、移动化、碎片化的特征。在未来,从高职院校学生需求出发,积极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管理平台、资源平台的建设,实现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授课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有机结合,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授课,并促进学生养成数字化学习的习惯。
  (三)进一步加大对弱势高职院校的扶持
  弱势高职院校包含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以及一般性和民办高职院校。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受制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课程建设需要的人、物、财等诸方面相较经济发达地区都存有一定差距,课程建设质量不高成为必然现实。比较河北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域间院校发现,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省级精品课程立项数远高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众所周知,课程建设是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在未来,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扶持力度,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此外,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发展已经逐渐出现“马太效应”,越是办得好的院校,其所获得的外部资源支持可能会越多,相反,越是办得一般的院校,其所获得的外部资源支持可能会越少。上文数据显示,约占河北省高职院校总数1/3的示范校省级精品课程立项数占比超过3/5,出现整体失衡,一般性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渠道受到阻碍。与之相对应的是民办高职院校,从上文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民办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处于极为弱势的地位。为充分发挥一般性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在“量”与“类”上的广泛影响力,推进更大规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在后期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一般性高职院校与民办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   (四)进一步均衡专业类别的覆盖面
  2015年7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动会议,就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安排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区域整体定位和三省市功能定位做了明确规定。有专家指出,“教育必须要充分发挥自主性,主动适应新的城市和区域功能定位。在当前新形势下,应尽快完善京津冀区域教育治理结构和发展模式,构建高效畅通的教育协同机制,树立一盘棋的思想”。[5]课程建设专业类别覆盖面能一定程度反映课程建设与地区产业结构的契合程度,契合度越高,课程建设专业类别覆盖面越均衡,反之亦然。上文中表5数据显示,面向河北省重点发展的生化与药品、材料与能源类、现代服务业类、环保与气象安全类、交通运输类等专业群的课程数量与电子信息专业群,制造专业群的课程数量差距较大。未来河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在课程专业类别覆盖面上除了要全面考虑本省重点发展产业外,还要均衡考虑京津冀三省市产业布局调整,在服务好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基础上,综合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区域定位。[6]这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改革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相衔接的原则一致。
  注释:
  ①本文统计中所指高职院校包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专科层次的干部管理学院等。
  参考文献:
  [1] 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91-93.
  [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05.
  [3] 教育部等六部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 2020年)[Z].2014-06.
  [4] 腾讯科技企鹅智酷.互联网+九大传统行业转型报 告[R].2015(30):51,54.
  [5] 孟繁华.教育要主动适应新的城市和区域功能定位[N].中国教育报,2015-08-31(06).
  [6] 新华社.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N].中国青年报,2015-08-24(03).
  [责任编辑 曹 稳]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充分认识“计算机基础”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采用“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并基于该模式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建设思路进行了阐述。教学实践证明,“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及操作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课证融合  基金项目: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教研基金重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KJ2015-05)  作者简介:童强,男,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
期刊
摘 要:在科学的理念支持下,利用Moodle平台建设课程资源是一种便捷的途径。基于传播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理论基础,利用Moodle平台对教学资源的结构化设计进行探讨,归纳出Moodle平台下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结构,对校本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结构化设计;Moodle平台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5-2016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
期刊
摘 要:针对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中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现状及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结合“互联网+”教学新技术,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等五方面,对如何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与本科分段;高等数学;“互联网+”  基金项目: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社科类课题“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中学生高等数学学习现状调查
期刊
摘 要: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是基层开放大学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目前,基层开放大学依然存在着重学历教育轻社会培训的情况,在自身的办学定位、师资配备、实训设施的建设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宜兴开放大学紧紧抓住电大转型升级为开放大学的契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积极开拓社会培训市场、创新新的培训机制,在社会培训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宜兴开放大学成为了当地主要的社会培训基地。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技能的形成几乎必然涉及到学习者对身体的运用,然而过往的研究较少关注职业教育中的身体维度,而身体社会学的理论则能揭示出一些过去关于职业教育及技能学习的难以发现的现实。在身体研究的诸多理论之中,福柯关于权力关系对身体的控制和干预的论述对于分析劳动中的身体及技能形成非常有用。不同种类的工作中劳动者运用和支配身体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且这些差异受到对应工作场所的权力关系的影响。在学校场域中,身体则常
期刊
摘 要:产教融合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阐述了目前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指出加快高职院校快速发展,走产教融合之路的必要性;结合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走产教融合之路的案例,以及“五融入一平台”产教融合模式的具体实践,为其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徐叶军,男,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讲师/工程师,主要
期刊
摘 要: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中,高端技能型人才尤为抢手。当前,我国就业准入制度日趋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必将成为劳动力就业的门槛,对于高职院校确定新的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改革重点,改进教学方法,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资格证制度;职业能力;制度融通  作者简介:饶玉婕,女,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教师,主要研
期刊
摘 要:高职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社区的良性发展,志愿服务意义深远。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缺乏志愿精神、沟通渠道单一、资金设备短缺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从培养志愿精神,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管理培训,打造志愿团队;利用网络平台,加强舆论宣传;加强校社合作,争取社会支持等策略,建立起高职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烹饪专业  基金项
期刊
摘 要:酒店行业的发展和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催生了对酒店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现有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环节存在教学不够系统、教学内容与酒店实际工作需求脱节、缺乏科学健全的考评机制等问题,难以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系统分析了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具备的构建要素,提出了该体系构建的保障因素。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创新创业
期刊
摘 要:能否及时解决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遭遇的认识偏差及实践困境,决定着课程改革的进度及成效。为此,从课程改革的目的、课程改革的可行性、教师对课程文本资料的认同与驾驭、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自信等方面深入了解和剖析教师遭遇的困境及影响因素,对此,从课改的目的、课改的设计、教师培训、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师;项目课程改革;困境;影响因素;A校;课程改革实践  基金项目:2013年度江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