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中,高端技能型人才尤为抢手。当前,我国就业准入制度日趋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必将成为劳动力就业的门槛,对于高职院校确定新的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改革重点,改进教学方法,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资格证制度;职业能力;制度融通
作者简介:饶玉婕,女,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32-0035-02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的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通过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效地促进学校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创新改革。通过将职业资格证书理念引进校园、带进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完成了高职院校在教育领域的历史使命。
(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新的参考标准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对从事具体行业职业化标准的体现,确定了从业者从事具体工作的规范和具体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从事具体职业的基本工作要求建立在职业标准这个基础之上。学生培养根据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职业训练。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只有达到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或是超越这标准,才能达到适应相关岗位的要求。
(三)高职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向导
高职院校教学专业建设的原则应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并突出技术性与实用性特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从事具体职业有明确的要求,能引导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调整,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四)高职院校推进就业准入制度的助推器
只有让大部分劳动者尤其是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参加专业知识学习,掌握职业技能,通过科学规范的考核,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应用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充分保障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和推广。因此,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效果是建立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础之上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综合能力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开始自觉地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报考职业资格证书的热情正逐步高涨。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阻碍,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缺乏统一的职业认证部门
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当前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机构不统一。国家部委到各省市,行业协会到相关劳动部门,都开展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缺乏统一的认证机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繁多,重复交叉认证现象严重,最终导致职业资格证书缺乏权威性;同一个证书在不同的地方很难获得同样的认可;同一种职业培训的内容与要求也存在巨大的差别,同一职业重复考证;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难以衔接与沟通,等等。
(二)职业资格证书社会认可度低
据笔者调查了解,近两年到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招聘的企业中,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单位不多,在参与访谈中的20家企业,只有7家企业的个别岗位,要求毕业生具备职业资格证书。在校期间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学习成绩级排名、相关实习经历,是很多单位招聘毕业生时考虑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大力宣传职业资格证书,并花大力气加大对学生的考证培训力度,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准备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结果,用人单位对职业资格证书没有表现出相应的重视,社会对证书的认可度偏低。
(三)考证与常规教学脱节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没体现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上,而是独立于正常的教学之外。学校组织培训一般是安排在考试之前,培训时间短,考前突击强化,仅仅是为了考证而培训,目的只是为了获得一张职业资格证书,并不是真正获得相应的职业学识和技能,造成考证与常规教学脱节现象十分严重。
(四)考核方式落后
由于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的限制,导致职业证书培训的最终考核方式大多采取传统的纸笔问答的方式进行,此种模式的考试能够考查学生对书本的理论的掌握程度,但不能全面检测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1],必然导致证书和实际能力不相符的情况出现。为了深入了解职业证书的考试,笔者对近年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试卷进行了分析,发现职业证书的考试题目类型基本上由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问答题组成;主观题大约占20%的分值;客观题大约占80%的分值;题目类型的考核存在较大局限性,并不能起到全面检验参考人员的职业学识和技能。
三、促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的策略
(一)建立规范的宏观统筹管理机制
对现有的多重考核标准进行改革,每种职业确定一个统一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以免不同的认证部门或不同地区之间无法通用。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的制定,要结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只有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三方面共同协商,充分讨论,确定具体职业岗位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标准,才能得到各方面的承认。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相应标准还应结合未来的发展情况及国外的相关证书标准,为人才外输做好准备,并且对新兴职业要及时建立统一的考核标准。
此外,应严格治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机构。对不具备资格或违规操作的机构,执法部门要加强检查,对那些缺乏足够资质或违规操作的机构进行整顿。目前,普遍存在的培训和考证捆绑现象,出现了各种弊端,笔者认为,培训和考证相分离是未来发展方向,例如,深圳电工证实行考证与培训分开,严格考核,加强证件含金量,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高职院校应跟上时代,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强对受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大师资培训和校企合作力度,使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真正走上一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训和能力共同提升的道路。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证书培训质量,而建立科学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是保证职业证书培训质量的前提。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为保证培训质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1)企业课堂进校园。与江西共友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南昌鲁班软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将软件培训项目引入学校,把企业培训与学生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在学校就能参加企业组织的各种工程软件培训,成功实现了企业课堂在校园开设,三年累计培训2 000余人次;(2)校企互动合作。与九江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江西博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20余家相关行业企业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师互聘、实习实训、员工培训等众多项目合作,成果丰富;(3)开展“产学”合作。与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工程造价软件产学合作基地,企业参与工程造价实训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开展,并且,对外提供工程造价软件技术服务及技能鉴定;(4)校企共促就业。校企共建实习基地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实习结束时,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三年累计接收200余人次。
(三)根据需要调整培训内容
社会在不断发展,未来的经济形势千变万化,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不断地提高。在这种动态发展过程中,职业资格标准需要不断更新,如此才能保证一个行业的持续生命力。[2]这就要求我国职业资格标准制定部门能够及时掌握行业变化最新动态,定期开展调查,充分了解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情况,对招聘单位的招聘要求及时梳理、分析和总结,综合各方面反馈的信息,制定能够符合行业未来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能力要求的具
体职业标准。此外,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依据职业资格标准,进行相应改革,调整教学目标、专业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每当最新的职业资格标准产生后,各院校或培训机构应及时根据标准调整职业培训内容,从而使受训人员掌握行业最新动态,提前做好相关准备,真正提升职业能力。[3]
(四)教学管理改革与职业证书制度相融合
1.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课程体系。近年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构建并实施“岗课证训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江西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根据专业岗位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设置课程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步实现融“教、做、学”为一体,到达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例如,与杭州万霆仿真软件公司联合开发3D建筑仿真软件,学校建设了1:1的建筑半成品模型,让学生在“虚实结合”的职业工作环境和情景中完成相关岗位技能学习。
2.通过优化实训组织,改革考核方式。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将职业素养融入实训室建设中,开办高仿真实训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3.建立高职院校技能考核标准。本着公正、可靠、有效、灵活的原则,江西財经职业学院以能力测定代替以知识为本位的考核标准,在整个能力考核的过程中,始终贯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着重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解决具体的工作困难。
参考文献:
[1] 夏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改革[J].职业技术,2004(5):46.
[2] 潘望远,费重阳.对改革和完善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若干建言[J].职教论坛,2004(16):25-28.
[3] 宁广庆,王春生.试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职业教育的导向作用[J].职教论坛,2005(2):9-10.
[责任编辑 李 漪]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资格证制度;职业能力;制度融通
作者简介:饶玉婕,女,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32-0035-02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的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通过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效地促进学校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创新改革。通过将职业资格证书理念引进校园、带进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完成了高职院校在教育领域的历史使命。
(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新的参考标准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对从事具体行业职业化标准的体现,确定了从业者从事具体工作的规范和具体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从事具体职业的基本工作要求建立在职业标准这个基础之上。学生培养根据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职业训练。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只有达到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或是超越这标准,才能达到适应相关岗位的要求。
(三)高职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向导
高职院校教学专业建设的原则应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并突出技术性与实用性特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从事具体职业有明确的要求,能引导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调整,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四)高职院校推进就业准入制度的助推器
只有让大部分劳动者尤其是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参加专业知识学习,掌握职业技能,通过科学规范的考核,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应用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充分保障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和推广。因此,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效果是建立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础之上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综合能力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开始自觉地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报考职业资格证书的热情正逐步高涨。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阻碍,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缺乏统一的职业认证部门
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当前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机构不统一。国家部委到各省市,行业协会到相关劳动部门,都开展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缺乏统一的认证机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繁多,重复交叉认证现象严重,最终导致职业资格证书缺乏权威性;同一个证书在不同的地方很难获得同样的认可;同一种职业培训的内容与要求也存在巨大的差别,同一职业重复考证;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难以衔接与沟通,等等。
(二)职业资格证书社会认可度低
据笔者调查了解,近两年到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招聘的企业中,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单位不多,在参与访谈中的20家企业,只有7家企业的个别岗位,要求毕业生具备职业资格证书。在校期间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学习成绩级排名、相关实习经历,是很多单位招聘毕业生时考虑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大力宣传职业资格证书,并花大力气加大对学生的考证培训力度,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准备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结果,用人单位对职业资格证书没有表现出相应的重视,社会对证书的认可度偏低。
(三)考证与常规教学脱节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没体现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上,而是独立于正常的教学之外。学校组织培训一般是安排在考试之前,培训时间短,考前突击强化,仅仅是为了考证而培训,目的只是为了获得一张职业资格证书,并不是真正获得相应的职业学识和技能,造成考证与常规教学脱节现象十分严重。
(四)考核方式落后
由于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的限制,导致职业证书培训的最终考核方式大多采取传统的纸笔问答的方式进行,此种模式的考试能够考查学生对书本的理论的掌握程度,但不能全面检测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1],必然导致证书和实际能力不相符的情况出现。为了深入了解职业证书的考试,笔者对近年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试卷进行了分析,发现职业证书的考试题目类型基本上由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问答题组成;主观题大约占20%的分值;客观题大约占80%的分值;题目类型的考核存在较大局限性,并不能起到全面检验参考人员的职业学识和技能。
三、促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的策略
(一)建立规范的宏观统筹管理机制
对现有的多重考核标准进行改革,每种职业确定一个统一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以免不同的认证部门或不同地区之间无法通用。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的制定,要结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只有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三方面共同协商,充分讨论,确定具体职业岗位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标准,才能得到各方面的承认。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相应标准还应结合未来的发展情况及国外的相关证书标准,为人才外输做好准备,并且对新兴职业要及时建立统一的考核标准。
此外,应严格治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机构。对不具备资格或违规操作的机构,执法部门要加强检查,对那些缺乏足够资质或违规操作的机构进行整顿。目前,普遍存在的培训和考证捆绑现象,出现了各种弊端,笔者认为,培训和考证相分离是未来发展方向,例如,深圳电工证实行考证与培训分开,严格考核,加强证件含金量,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高职院校应跟上时代,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强对受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大师资培训和校企合作力度,使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真正走上一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训和能力共同提升的道路。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证书培训质量,而建立科学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是保证职业证书培训质量的前提。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为保证培训质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1)企业课堂进校园。与江西共友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南昌鲁班软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将软件培训项目引入学校,把企业培训与学生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在学校就能参加企业组织的各种工程软件培训,成功实现了企业课堂在校园开设,三年累计培训2 000余人次;(2)校企互动合作。与九江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江西博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20余家相关行业企业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师互聘、实习实训、员工培训等众多项目合作,成果丰富;(3)开展“产学”合作。与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工程造价软件产学合作基地,企业参与工程造价实训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开展,并且,对外提供工程造价软件技术服务及技能鉴定;(4)校企共促就业。校企共建实习基地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实习结束时,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三年累计接收200余人次。
(三)根据需要调整培训内容
社会在不断发展,未来的经济形势千变万化,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不断地提高。在这种动态发展过程中,职业资格标准需要不断更新,如此才能保证一个行业的持续生命力。[2]这就要求我国职业资格标准制定部门能够及时掌握行业变化最新动态,定期开展调查,充分了解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情况,对招聘单位的招聘要求及时梳理、分析和总结,综合各方面反馈的信息,制定能够符合行业未来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能力要求的具
体职业标准。此外,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依据职业资格标准,进行相应改革,调整教学目标、专业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每当最新的职业资格标准产生后,各院校或培训机构应及时根据标准调整职业培训内容,从而使受训人员掌握行业最新动态,提前做好相关准备,真正提升职业能力。[3]
(四)教学管理改革与职业证书制度相融合
1.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课程体系。近年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构建并实施“岗课证训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江西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根据专业岗位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设置课程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步实现融“教、做、学”为一体,到达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例如,与杭州万霆仿真软件公司联合开发3D建筑仿真软件,学校建设了1:1的建筑半成品模型,让学生在“虚实结合”的职业工作环境和情景中完成相关岗位技能学习。
2.通过优化实训组织,改革考核方式。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将职业素养融入实训室建设中,开办高仿真实训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3.建立高职院校技能考核标准。本着公正、可靠、有效、灵活的原则,江西財经职业学院以能力测定代替以知识为本位的考核标准,在整个能力考核的过程中,始终贯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着重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解决具体的工作困难。
参考文献:
[1] 夏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改革[J].职业技术,2004(5):46.
[2] 潘望远,费重阳.对改革和完善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若干建言[J].职教论坛,2004(16):25-28.
[3] 宁广庆,王春生.试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职业教育的导向作用[J].职教论坛,2005(2):9-10.
[责任编辑 李 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