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活动形式,它能反映儿童世界的思维,充满着愉悦和快乐,能够激发幼儿参与热情和兴趣。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同样能在科学现象、知识和幼儿需要之间构建起桥梁,让幼儿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充满无穷乐趣。“教是为了不教”,是随风潜入夜的默默,是无声胜有声的了然。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价值追求不仅是物理的,更是心理的。我园“‘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指引下幼儿园科学游戏创新实施的研究”自2016年底被批准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专项课题后,课题组聚焦幼儿园科学游戏创新实施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提出了实施“三适”原则,即:适切的师幼关系形态建立、适宜的本土资源挖掘利用、适时的家园合作互动联盟。努力践行着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促进幼儿科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创新实施,如一把密钥,打开了科学教育的大门,它不仅能给幼儿带来一个快乐的童年,也给幼儿带来一个学习与成长的童年。
一、适切的师幼关系形态建立
幼儿科学教育的實质是幼儿快乐的探究,即幼儿在游戏化的的愉快情境中自主观察、操作、思考、发现的过程。因此,要体现科学教育的游戏化的实质,必须建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师幼关系,即“幼儿是活动探究主体,教师做活动推进主体”的形态。
1.幼儿是探究主体——“幼儿在前”
“学习主体没有任何问题的科学活动是没有生命力的”。纵观目前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仍有一些教师还在受传统常识教育中重知识、轻探究的思想影响,倾向于“告诉”幼儿科学知识,导致幼儿被动跟着教师的预定计划走的现象。因此,幼儿园科学教育需要教师遵循“幼儿在前”的原则,把探索、发现、思考的权利交还给幼儿,让幼儿在愉快的轻松的游戏中,大胆探索、交流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为探究主体。
案例:梅雨季节的到来,幼儿的户外游戏常常不能“如期如愿”。琳琳:“我们能出去玩吗?能玩雨吗?”东东:“可以啊,我们可以撑伞、穿雨衣去玩雨啊!”丁丁:“不能弄湿衣服。”得到老师的同意后,幼儿撑起伞、穿上雨衣,三两结伴来到户外。“雨落在戏水池中会有水纹哎!” “雨落在沙池里有一个一个的小坑出来呢!” “雨水流向操场边的下水道里啦!”有的幼儿发现雨打在户外音乐区的不锈钢盘、桶、罐子上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他们边倾听雨,边自由模仿……老师在一旁“静听花开的声音”。
分析:
江南梅雨季节降雨是常见的天气,理解降雨的形成对幼儿来说是困难的。但是借助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观察落雨的样子、倾听雨的声音,感受雨滴落在不同物体上的情形,尝试在雨中进行不同的游戏,却是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实现的。对雨的关注,使幼儿得以感知雨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雨天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不方便,但也可以进行许多有趣的活动,发现天气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案例中幼儿自发的活动使得梅雨季节的户外游戏变得精彩生动。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他们掌握着游戏的发生发展进程。这既符合幼儿游戏的需要,又不断地拓展幼儿对多领域发展的需求。教师则以尊重的态度、支持的身份观察和维护着游戏的进展,这是一种美好的师幼游戏形态。
2.教师做推进主体——“教师在后”
幼儿自发产生推进的游戏是符合幼儿游戏需要的。但在游戏中教师助推幼儿的游戏更为常见。从幼儿游戏行为中发现某些教育干预确实需要时,教师应该在保证幼儿正常游戏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方式,助推游戏的进程。
案例:清明节期间,柏庐园推出自制昆山特产“青团”,幼儿忙着打浆麦草汁、揉米粉、做青团,在保育员老师的帮助下做成了好吃的青团,深受大家喜爱。可是今天的青团遭到了顾客嫌弃,都说青团闻起来有股怪味道。教师观察后发现,原来浆麦草汁打得太多后装在了瓶子里,今天用的青汁都是昨天剩下的,天气变暖,浆麦草汁变质了。为此,教师和幼儿讨论商议,随即组织了关于温度变化、食品保鲜的教育活动。
分析:
案例中,教师发现了对于幼儿探索发现与健康生活来说必须及时引导的问题,于是适时地组织活动来丰富幼儿相关的科学健康知识,担负起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推进的主体。既践行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又明确了“教师在后”不等于“教师放任不管”,相反,教师适时地观察判断活动中发生、发现的一些问题,及时予以相助解决,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真正做幼儿游戏发展的积极推进主体。
二、适宜的本土资源少挖掘利用
本土资源作为一种隐性文化,存在于当地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之中,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更容易实现教育的融合性、创新性。我们通过专家引领、家园携手、社区联动、团队协作等,在环境设置、课程内容优化上,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挖掘利用,以丰润幼儿的科学精神底色。
1.优化人文科技特色环境,让科学活动“有温床”
环境是最重要的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既能清晰表达指向“教是为了不教” 的幼儿自主发展理念,又能准确定位“勤于动脑、乐于动手”的办园目标。我园作为昆山市首家获得苏州市级“科技特色幼儿园”殊荣的幼儿园,一直以来以构建和谐的人文科技校园环境为着眼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播撒科学创新的种子,唤醒幼儿的科学创新意识。我们巧妙利用活动走廊、过道、楼梯,布置科普教育主题的环境:走廊墙面有播撒创新种子的科学图文故事;楼梯转角有亲子科学阅读屋;楼梯连廊有科学幻想画展示、科技小制作作品陈列;校园每一棵树木都有图文介绍;园内设立的“小天才创意活动室”,幼儿可以与中大型科学仪器互动,在体验活动中感受科学现象的奇妙;班级设立的科学探究区、自然实验角、种植实践园,让幼儿可以与自然材料、实验小工具等亲密互动,在“不期而遇”中发现体验科学奥秘。这种“不说而教”的环境氛围,激发师幼“奇思妙想”滚滚来,“打破常规”看世界。 2.丰富拓展主题实施内涵,让科学游戏“接地气”
科学游戏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反映生活的现象,让幼儿遇物而思,遇思而诲。为此,我们结合主题活动开展,着眼于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挖掘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经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内容。如在“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中,选择“香香的浆麦草大变身”“蚕宝宝养成记”等系列探索游戏融入到生活区、养植区;如在“人们怎样工作”主题活动中,选择“筛沙子小能手”“弹珠对对碰”“神奇的双桥”等游戏融入到沙水区、建构区、运动区等;如在“我爱家乡美”主题活动中开展“纸船过双桥”“盛开的并蒂莲”等融入沙、水的游戏,使幼儿够获得有关水的流动、沉浮、渗透等感性知识经验。各活动区游戏材料也为本地所独有:接水的竹筒、挖泥沙的竹竿、筛沙的竹筐、竹篮,四季不同的落叶、花瓣,稻草、麦秆,青砖、瓦片等,都是大自然、大社会赐予我们的珍品,可以信手拈来,成为幼儿进行科学游戏的好材料。幼儿在与教师共同收集游戏材料的过程中激发了游戏的乐趣,材料的品种也因此越来越丰富多样,持续地激发了幼儿动手操作、交流学习的兴趣。
课题实施过程中,各年龄段教师坚持“深挖”与“广积”,搜集并整理了一系列具有本地特色的适合幼儿进行的科学探索游戏,不但充实了主题活动内容,更让科学游戏体现本土特色。幼儿园科学游戏集锦已整理成册。
三、适时的家园合作互动联盟
1.加强宣传,让家长成为科学游戏活动的“助力者”
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游戏创新活动中,家长是有效、丰富的资源,且家长的支持、协助能使活动达到“出最小的力做最大的功”的效果。为了让家长深度感受幼儿园科学游戏的魅力,实现家园合作,促进科学教育的创新开展,我们通过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建立家长志愿者团队及利用幼儿园网站、微信公众号、智慧教育平台等,向家长大力宣传科学活动的重要性和科學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有效地取得家长的认同、理解和支持。幼儿园、班级日常开展的科学游戏材料的搜集、经验的丰富等均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不仅如此,家长的支持也有效弥补了幼儿园开展科学游戏时人力、材料、场地、经验、时间等的不足。“科学博士”妈妈、“智慧超人”爸爸不断涌现,成为幼儿园科学游戏活动的优质创新资源。而今,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幼儿外出参观科博馆、动物园、植物园、科技馆,和幼儿参加各类科技活动等,在园内已“蔚然成风”。
2.开展活动,让家长成为科学游戏活动的“同盟军”
为了稳扎科学游戏的根基,拓展科学活动的影响力,我园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让家长们“感同身受”,使家长自觉成为科学游戏活动的同盟军。每年的5月是幼儿园“科普宣传月”,11月为幼儿园“科技创新月”,这已成为幼儿园科技特色创新实施的展示舞台。许多活动经过多年的实施修正已成为了“经典永流传”。如:亲子“科幻经典”阅读:请家长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每月亲子阅读一本科学绘本、画报或看一部科幻(普)电影,从阅读观看经典的内容开始,循序渐进,让亲子爱上科学;亲子“科幻之旅”:请家长每学期至少带幼儿进行一次探究之旅,可选择科博馆、动植物园等,共同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奥秘,了解现代科技的创新与神奇。亲子环保“创意制作”:以“关注生活,变废为宝”为主题,家长与幼儿利用自然或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各种玩具,变废为宝,动手动脑;人文科技“创想舞台”:邀请家长来园观赏或协同家人、亲友参与表演科普创想节目。我园的幼儿科普剧曾获苏州市青少年创意科普剧幼儿园组金奖,多个家庭的“科技创意制作”在昆山、上海举办的科技活动中获展。此外,我们借助微信等媒体平台,由课题组教师录制,以音频、视频及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定期推送节日科普内容、科普小故事、科学小游戏,让家长和幼儿共同融入科学活动的海洋。家长从活动的“观望者”成长为活动的“同盟军”。
在“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创新实施,如一把密钥,打开了科学教育的大门,它不仅能给幼儿带来一个快乐的童年,也给幼儿带来一个学习与成长的童年。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也正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立场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