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特点的分析,结合四个模块(以“学科基础实验”为基础,以“专业技能训练”为第二阶段,以“设计创新探索”为升级阶段,最终达到“职业能力养成”的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从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时装艺术学院的真实案例出发,探索了“工作室模式”的实践教学,形成了相对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培养了具有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应用型 实践教学体系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特点
1.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存在形式,强调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服务、管理、生产及建设等岗位,并且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重点是通过对学生的一定时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的职业素养。
2.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学生参加高考的分数低 , 文化基础差。近几年,因为高考升学的压力,许多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学习美术,认为有了美术成绩就更容易升学,近功急利的现象越来越重,高中老师也纷纷鼓励这部分同学通过美术的“捷径”去进入大学,所以越来越多的成绩不好的学生加入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队伍;另外部分高校也连年扩招,造成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文化基础差,美术基础也不好。二是实践性强。设计类的专业大多都是注重实践,包括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和环艺设计等,他们的特点就是技能为主。从课程看,时装画技法、服装平面制图、服装电脑设计、服装工业制版推板、形象设计、服装裁剪缝制工艺等都是注重动手能力的课程。三是人才的培养过程复杂。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习具有要求学习资料形象化;对知识的更新速度有要求;服装专业相关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创新特征;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产品与社会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四是就业前景好。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涵盖服装设计师、箱包设计师、鞋靴设计师、买手、制版师、形象设计师和服装搭配师等门类,它服务于人类基本的穿衣需求,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实践教学中“职业能力养成”模块的重要性
“职业能力养成”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中最高层次的环节,符合设计服务产业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的结构需求,注重工作的过程导向。根据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学生进入校园后,先进行 “学科基础实验”模块的学习。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主要开展的都是验证性实验,涉及的是基本的设计原理,另外还有造型方法的实验和基本的技能方面的训练。“学科基础实验”模块通过验证性实验,效果明显的验证基本的原理和结论,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理论部分的知识。另外,设计造型方法实验则是通过实验和实训,使学生能掌握并且熟练运用涉及到的设计造型基础技能,反复的训练使得学生将相关方法熟练运用。第二阶段,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称为“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和工艺,针对不同方向的学生,开展专项技能训练,加强基础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工艺实现能力。使学生更好拥有职业技能,更加适应社会,培养真正需要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专业技能训练”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不同方向的工作项目进行真题真做,对相关岗位的设计流程和具体的工艺要求有相当熟练的操作,从而能够逐步掌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设计方法和操作技能,有助于学生考取服装专业的职业等级证书,为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在第三阶段的“设计创新探索”模块中,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以可以参加一些校内外的专业竞赛项目,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参加大学生课外活动实验,开展综合设计项目的实践,从各个方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通过“设计创新探索”模块的学习,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综合设计项目、专业设计竞赛或企业真实项目的参与过程中,做出符合设计要求、有创意市场的产品。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课外创新性实验获得创新方面的学分。“职业能力养成”模块是四个模块中最后的部分,是针对有了前三个模块的培训经历后的高年级学生,主要将课程中的服装专题设计和服装毕业设计动态展和毕业实习融合到一起,让共建单位(企业)企业参与进来,更真实的环境,更对口的岗位环节,对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在与企业开展资源共享模式,用企业的管理模式,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协同育人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养成。通过第四个模块“职业能力养成”的学习,学生模拟企业工作环境,参与到工作室的项目中,在承接工作室项目的过程中,从设计、制版、图案到制作各个环节得到岗位技能的训练,职业素质得到培养,通过解决遇到的专题方面问题,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工作室”模式的案例教学
1.“娜娜工作室”。趁着国家“双创”新风,借助政府和学院的大力支持,服装设计与工程B1401班的武帅娜同学与她的伙伴成立了以私人订制和服装改版为特色娜娜服装工作室。私人订制、服装改版和团体服的制作。娜娜与她的伙伴通过私人订制服装,帮助消费者穿上能充分展现自己最美最帅最适合自己的服装。如果你购买的服装不合身,或者你认为它不够个性,娜娜与她的团队便可以对它进行改版,使你的服装更合体,更体现你的优美。当你的团队需要統一的服装,也可以找娜娜制定团体服,比如在衣服上印刷个性图案。娜娜与她的团队按照成本价,为师生定做属于他们自己风格的服装。经过他们的专业努力,可以让爱美爱时尚的追求个性的每位消费者穿上满意的服装。
2.“领袖服装工作室”。“领袖服装工作室”最早是由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B0901的学生任烨雨和他的团队组成的。 “领袖服装工作室”是在“三个结合”和“专业联动”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结合学校关于创新创业的教学改革精神,由当时的服装学院支持、学生自发组织的“模拟服装公司”的分支机构,所需资金全部由参与的学生和教师集资,组成人员不仅有服装专业的学生,还吸纳了市场营销和会计电算化两个专业的部分学生加入,该工作室由服装设计部、服装工艺部和服装营销部三大块构成,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开展一些实质性工作,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同学们的实际技能,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承接一些真实的项目,学生可以在学校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从而实现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四、结语
传统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适应陕西地区创意产业迅速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进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对服装及相关企业岗位需要的适应性,强调职业能力的养成,通过工作室模式,模拟企业的真实案例,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学生自己的创意工作室,重点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以适应陕西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董艳,柯应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定位研究 [J]. 江苏高教,2014.4.
[2] Dongfeng LIU,Study on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of Art Design Basic Courses [J]. Higher Education of Social Science, 2013, Vol.5 (1),35-38.
[3] 目标与特色,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2005.
[4] 孔丽.高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J]. 现代交际(下半月),2014.3.
[5] 孙丽.以工作室为依托适应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新常态[J].保山学院学报,2016年1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陕西新建本科院校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索”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JG201539 .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应用型 实践教学体系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特点
1.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存在形式,强调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服务、管理、生产及建设等岗位,并且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重点是通过对学生的一定时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的职业素养。
2.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学生参加高考的分数低 , 文化基础差。近几年,因为高考升学的压力,许多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学习美术,认为有了美术成绩就更容易升学,近功急利的现象越来越重,高中老师也纷纷鼓励这部分同学通过美术的“捷径”去进入大学,所以越来越多的成绩不好的学生加入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队伍;另外部分高校也连年扩招,造成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文化基础差,美术基础也不好。二是实践性强。设计类的专业大多都是注重实践,包括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和环艺设计等,他们的特点就是技能为主。从课程看,时装画技法、服装平面制图、服装电脑设计、服装工业制版推板、形象设计、服装裁剪缝制工艺等都是注重动手能力的课程。三是人才的培养过程复杂。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习具有要求学习资料形象化;对知识的更新速度有要求;服装专业相关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创新特征;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产品与社会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四是就业前景好。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涵盖服装设计师、箱包设计师、鞋靴设计师、买手、制版师、形象设计师和服装搭配师等门类,它服务于人类基本的穿衣需求,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实践教学中“职业能力养成”模块的重要性
“职业能力养成”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中最高层次的环节,符合设计服务产业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的结构需求,注重工作的过程导向。根据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学生进入校园后,先进行 “学科基础实验”模块的学习。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主要开展的都是验证性实验,涉及的是基本的设计原理,另外还有造型方法的实验和基本的技能方面的训练。“学科基础实验”模块通过验证性实验,效果明显的验证基本的原理和结论,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理论部分的知识。另外,设计造型方法实验则是通过实验和实训,使学生能掌握并且熟练运用涉及到的设计造型基础技能,反复的训练使得学生将相关方法熟练运用。第二阶段,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称为“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和工艺,针对不同方向的学生,开展专项技能训练,加强基础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工艺实现能力。使学生更好拥有职业技能,更加适应社会,培养真正需要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专业技能训练”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不同方向的工作项目进行真题真做,对相关岗位的设计流程和具体的工艺要求有相当熟练的操作,从而能够逐步掌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设计方法和操作技能,有助于学生考取服装专业的职业等级证书,为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在第三阶段的“设计创新探索”模块中,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以可以参加一些校内外的专业竞赛项目,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参加大学生课外活动实验,开展综合设计项目的实践,从各个方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通过“设计创新探索”模块的学习,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综合设计项目、专业设计竞赛或企业真实项目的参与过程中,做出符合设计要求、有创意市场的产品。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课外创新性实验获得创新方面的学分。“职业能力养成”模块是四个模块中最后的部分,是针对有了前三个模块的培训经历后的高年级学生,主要将课程中的服装专题设计和服装毕业设计动态展和毕业实习融合到一起,让共建单位(企业)企业参与进来,更真实的环境,更对口的岗位环节,对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在与企业开展资源共享模式,用企业的管理模式,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协同育人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养成。通过第四个模块“职业能力养成”的学习,学生模拟企业工作环境,参与到工作室的项目中,在承接工作室项目的过程中,从设计、制版、图案到制作各个环节得到岗位技能的训练,职业素质得到培养,通过解决遇到的专题方面问题,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工作室”模式的案例教学
1.“娜娜工作室”。趁着国家“双创”新风,借助政府和学院的大力支持,服装设计与工程B1401班的武帅娜同学与她的伙伴成立了以私人订制和服装改版为特色娜娜服装工作室。私人订制、服装改版和团体服的制作。娜娜与她的伙伴通过私人订制服装,帮助消费者穿上能充分展现自己最美最帅最适合自己的服装。如果你购买的服装不合身,或者你认为它不够个性,娜娜与她的团队便可以对它进行改版,使你的服装更合体,更体现你的优美。当你的团队需要統一的服装,也可以找娜娜制定团体服,比如在衣服上印刷个性图案。娜娜与她的团队按照成本价,为师生定做属于他们自己风格的服装。经过他们的专业努力,可以让爱美爱时尚的追求个性的每位消费者穿上满意的服装。
2.“领袖服装工作室”。“领袖服装工作室”最早是由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B0901的学生任烨雨和他的团队组成的。 “领袖服装工作室”是在“三个结合”和“专业联动”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结合学校关于创新创业的教学改革精神,由当时的服装学院支持、学生自发组织的“模拟服装公司”的分支机构,所需资金全部由参与的学生和教师集资,组成人员不仅有服装专业的学生,还吸纳了市场营销和会计电算化两个专业的部分学生加入,该工作室由服装设计部、服装工艺部和服装营销部三大块构成,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开展一些实质性工作,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同学们的实际技能,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承接一些真实的项目,学生可以在学校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从而实现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四、结语
传统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适应陕西地区创意产业迅速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进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对服装及相关企业岗位需要的适应性,强调职业能力的养成,通过工作室模式,模拟企业的真实案例,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学生自己的创意工作室,重点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以适应陕西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董艳,柯应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定位研究 [J]. 江苏高教,2014.4.
[2] Dongfeng LIU,Study on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of Art Design Basic Courses [J]. Higher Education of Social Science, 2013, Vol.5 (1),35-38.
[3] 目标与特色,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2005.
[4] 孔丽.高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J]. 现代交际(下半月),2014.3.
[5] 孙丽.以工作室为依托适应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新常态[J].保山学院学报,2016年1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陕西新建本科院校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索”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JG2015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