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旅游地理学作为旅游学科的重要课程,更要融入传统文化。在旅游地理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旅游地理学变成了一门生动活泼的学科。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旅游地理学
一、概念的界定
(一)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二)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互相关系的一门学科。从旅游活动的行为性质来看,旅游被看作是部门经济地理学,因为它是一种文化活动,从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种新兴产业来看,旅游地理学被看作是部门经济地理学,因为旅游地理学是服务行业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科。
二、传统地域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传统地域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是形成文化旅游吸引力的核心。不同地域的文化,由于其形成环境、形成过程的不同,产生了文化的差异性。对旅游者而言,所处的居住地与旅游目的地的距离越远,文化差异越大,越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引发旅游者一的兴趣和动机。作为一种文化旅游资源,传统地域文化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文化、生态和精神等层面。
传统地域文化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每她域文化都是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并由此创造了富有特色的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由于不同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创造的文化景观也各有明显的特征。通过对特定地域景观的仔细观察和研究,可以了解许多关于该文化集团过去活动的重要知识,这是因为文化景观比较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最基本的要求:衣、食、住、行和娱乐,这对于异地旅游者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不仅文化景观可以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特定地域的民间传说、民俗风情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能体现传统地域文化的内涵,对文化旅游来说更具吸引力。
传统地域文化有较高的生态价值。Marc Antrop认为存在于地域的传统文化景观反映了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反映了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有助于维持景观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体系,使文化景观具有更好的识别性,这种可识别的景观对于游客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传统地域文化有丰富的精神价值。传统地域不仅保存了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传统习俗,保留了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更将人们的精神志趣追求融合到日常生活中。
三、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性
文化是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这一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以及他们在物质工具和制造物中的体现。
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已经从最开始的游山玩水向求知型旅游过度.近些年来,宗教文化游,绿洲文化游,学院文化游广受欢迎。因此不论是旅游从业人员,还是旅游规划与开发人员,具备传统文化知识才能迎合旅游者的要求。
四、旅游地理学教学中本土传统文化的独特性
旅游文化是旅游系统中的文化现象和事物,是构成旅游过程的物质的和精神文化现象和事物的总和。
独特性就是指与其他事物相比,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当地民间传统节庆文化及民间艺术资源等都是本土传统文化独特性的具体体现。旅游地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配合本地区的大型活动做一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如彝族的花脸节和火把节等,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璀璨。同时也推动了当地旅游发展。
五、加强理论知识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措施
(一)保护传统文化
祖先创造的具有继承活性的历史遗产可称为传统文化。首先在旅游地理学教学中,传授保护传统文化思想,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毋庸讳言,近些年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在现代人心目中所剩无几。让传统文化回归旅游地理学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
(二)进行国情教育
在旅游地理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是本学科的优势,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全面提高。第一抓好旅游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实国情教育。
任课老师要充分利用各个教学环节,渗透国情教育。比如讲到中国工业的发展,要求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课堂上可以结合家乡工业的变化,以现身说法从实教材内容,使國情教育更具时代感。
第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真实感受国情教育。
课内的国情教育是有限的,课外的国情教育是丰富多彩的。比如组织学生去息烽集中营和遵义会议遗址参观学习,大家的爱国热情,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普遍提高。大家说,没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这么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参考文献:
[1]郑朝贵.旅游地理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2]郑冬子. 旅游地理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郑冬子. 旅游地理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庄严.传统文化[J],兰州学刊,1997.
[5]陆敬山.发挥地理课堂优势融入渗透国情教育[J].科教导刊,2011.
作者简介:
刘振华,女,1985.7.8——,汉,贵州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旅游地理学
一、概念的界定
(一)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二)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互相关系的一门学科。从旅游活动的行为性质来看,旅游被看作是部门经济地理学,因为它是一种文化活动,从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种新兴产业来看,旅游地理学被看作是部门经济地理学,因为旅游地理学是服务行业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科。
二、传统地域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传统地域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是形成文化旅游吸引力的核心。不同地域的文化,由于其形成环境、形成过程的不同,产生了文化的差异性。对旅游者而言,所处的居住地与旅游目的地的距离越远,文化差异越大,越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引发旅游者一的兴趣和动机。作为一种文化旅游资源,传统地域文化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文化、生态和精神等层面。
传统地域文化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每她域文化都是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并由此创造了富有特色的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由于不同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创造的文化景观也各有明显的特征。通过对特定地域景观的仔细观察和研究,可以了解许多关于该文化集团过去活动的重要知识,这是因为文化景观比较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最基本的要求:衣、食、住、行和娱乐,这对于异地旅游者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不仅文化景观可以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特定地域的民间传说、民俗风情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能体现传统地域文化的内涵,对文化旅游来说更具吸引力。
传统地域文化有较高的生态价值。Marc Antrop认为存在于地域的传统文化景观反映了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反映了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有助于维持景观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体系,使文化景观具有更好的识别性,这种可识别的景观对于游客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传统地域文化有丰富的精神价值。传统地域不仅保存了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传统习俗,保留了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更将人们的精神志趣追求融合到日常生活中。
三、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性
文化是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这一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以及他们在物质工具和制造物中的体现。
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已经从最开始的游山玩水向求知型旅游过度.近些年来,宗教文化游,绿洲文化游,学院文化游广受欢迎。因此不论是旅游从业人员,还是旅游规划与开发人员,具备传统文化知识才能迎合旅游者的要求。
四、旅游地理学教学中本土传统文化的独特性
旅游文化是旅游系统中的文化现象和事物,是构成旅游过程的物质的和精神文化现象和事物的总和。
独特性就是指与其他事物相比,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当地民间传统节庆文化及民间艺术资源等都是本土传统文化独特性的具体体现。旅游地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配合本地区的大型活动做一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如彝族的花脸节和火把节等,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璀璨。同时也推动了当地旅游发展。
五、加强理论知识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措施
(一)保护传统文化
祖先创造的具有继承活性的历史遗产可称为传统文化。首先在旅游地理学教学中,传授保护传统文化思想,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毋庸讳言,近些年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在现代人心目中所剩无几。让传统文化回归旅游地理学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
(二)进行国情教育
在旅游地理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是本学科的优势,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全面提高。第一抓好旅游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实国情教育。
任课老师要充分利用各个教学环节,渗透国情教育。比如讲到中国工业的发展,要求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课堂上可以结合家乡工业的变化,以现身说法从实教材内容,使國情教育更具时代感。
第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真实感受国情教育。
课内的国情教育是有限的,课外的国情教育是丰富多彩的。比如组织学生去息烽集中营和遵义会议遗址参观学习,大家的爱国热情,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普遍提高。大家说,没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这么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参考文献:
[1]郑朝贵.旅游地理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2]郑冬子. 旅游地理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郑冬子. 旅游地理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庄严.传统文化[J],兰州学刊,1997.
[5]陆敬山.发挥地理课堂优势融入渗透国情教育[J].科教导刊,2011.
作者简介:
刘振华,女,1985.7.8——,汉,贵州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