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产生正向的心理动因,他心理内质就会萌生学习驱动力,从而倾心刻磨获得自我心理预期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诱导学生学数学的心理层面而发生思维推理的正迁移,并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在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率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并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呢?
1.教师从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
首先应对自己的学生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交流,分析,我发现我所教的部分差生学习兴趣不浓,对数学学习有诸多方面的心理障碍:消极、厌卷心理,自悲心理,懒惰心理,天生畏惧心理,依赖心理等,有这种心理障碍的人大多数是数学学习方面的差生。主要由于智力较差或者学习方法不当,或刻苦努力不够,考试屡考屡败,形成严重的失落心理,从而产生颓废、畏惧、伤感和焦虑、困惑等情绪,这样天长日久在他们心里上形成了“学习数学是痛苦”的条件反射,忧虑、畏惧心里自然产生。在学习的失败总结中,总能发现他们对自己考试中由于对数学的天生“恐惧症”。即使平时能做好的,但由于缺乏信心,心情紧张最终失败,最终产生严重的自责心理,自卑心理。他们表现为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最好是不动任何脑筋便能统统地“被动接受”在作业中总是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摸仿,生搬硬套,这样一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抑制,钻研精神被压抑,长久下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丧失,学习兴趣也丧失殆尽,剩下的只有完成任务,迫于升学无奈而被动学习数学。
2.动之以情,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
学习状况差的高中生,普遍存在着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部分学生还紧锁心扉,不善言谈,不愿交流。针对这一情况,作为教师应当主动地关爱他们,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正如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冰心说的:“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互相亲爱的朋友”,课堂上要饱含真情,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比如:用“回答得很好”、“考虑得周到”、“问得好”、“现在会了吗”等激励、唤醒、鼓舞、亲切的话语使学生在一种温暖、祥和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老师下达的知识目标指令,心情舒畅地探求知识,感受着学习的快乐,感受着慈爱的温馨。特别是针对中差生,由于他们基础差而导致自卑,当老师提出问题时,而他们又不会的情况下,教学中最常见的场面就是要么“默默无闻”,要么回答“不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多加鼓励,解除他们心中的紧张感。对他们讲:“没关系,知道多少,就讲多少”并给予适应的表扬,尽量使差生重新参与到课堂中来和教师的思维发生共鸣,使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切忌采取不理不睬,或者动不动就大发雷霆,这样一来容易削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加重了学生失败的归因感,学生厌学便自然而然产生了。当然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太难的留给差生,太简单的留给优生。优生应适当适时地提一些难“啃”的问题,以免让他们觉得太过于简单了而产生骄傲不屑一顾的情绪。总之,课堂气氛轻松、心情愉快,使差生从失败的“愧疚”中挣脱出来,优生知难而进,使他们和老师的思维发生共鸣,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形成良性的循环。而情感教育理论认为,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使学生更喜欢老师,有不同寻常的感觉,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老师会说学生是数学天才,学数学有天赋,精彩、精辟、有创建性,让全班同学为我鼓掌,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都有所体现,而人体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真实的情感,精心的数学问题设计,适宜的教学情景,容易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对学生的认知学习起制导作用,并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
3.教师充分利用课堂,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心求通、口欲言”时才去启发。教师应该积极创造这种“愤”和“悱”的情境。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言语提示的方式,即由教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借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学习。另一种是活动的方式,即让学生参加一些活动而产生问题。比如从课外活动、实验活动、实践活动等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到有趣而又难以回答,学生从而产生了进一步了解有关知识的要求。比如,在学习椭圆的定义时,先布置学生画出各种各样的椭圆,量出长轴和椭圆上任一点与其两焦点的距离和,再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相等,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求知欲。又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面面垂直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墙角,再提出“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的关系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这样学生颇感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讨论、交流,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当然,每节课安排的内容不能繁杂,层次要清晰,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势,也应该注意正确熟练使用多媒体,比如,不用时及时关闭,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总之,尽可能排除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学习知识的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数学学科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结合数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以情趣导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教学心理学认为:教师应该设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前处于对知识的“饥饿状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热情。
4.以数学特有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美在于他的对称性、和谐性。正四面体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中心,它的任何一个面都是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四心合一(外心、内心、垂心、重心),它的任何一个面都可作为底面,此时它们仍然是一个三棱锥。圆锥曲线的分类以其离心率e的取值为标准,圆的离心率为0,反证法的难点在于无中生有,制造矛盾,否定假设,出现以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旁敲侧击,教育学生积极探索,逐步推敲。学习正四面体的随意性与适应性,更让我们感受到数学的奥妙与博大。数学的推理是严密的,数的计算是准确的。新学期伊始,大家都想排个新座位,一班50人,同学们无妨计算一下有多少种不同座次排法,50!这是一个天文数字,50!>1050,一天排几百次,一辈子也排不清,只能宏观调控,约定几条总的是有利于大家的原则排座次,从而培养学生大局观念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善于从教材中感受美,提炼美,将教材中美育因素融化在教案之中,创造出最佳的教学境界,使学生领略到数学中特有的美的风采,激发学生学习的无穷乐趣和欲望。
5.通过数学史及数学家的光辉事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学生对数学史中极感兴趣的。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史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刘微的割圆术,以及祖冲之的用分数近似地表示圆周率等。在讲祖恒原理时告诉学生,我国古代数学家祖恒,早在公元五世纪便得出祖恒原理,在欧洲直到十七世纪,才由意大利地卡发雷利提出来,前后相差一千多年。在教学教师通过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介绍,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实践还表明:学生对于数学家的事迹也非常感兴趣,因此我经常用数学家的光辉事迹激励学生。比如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教授,建国初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冲破层层封锁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在受到期“四人帮”迫害时仍在祖国各地推广优选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在国外的数学家中,著名数学家欧拉一生完成论文著八百多篇,且很多是在双目失明,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完成的。教师通过这些感人事迹的介绍,可使学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从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又将回指给人注入新的活力,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摸索学生心理底限,增加数学解析的条条通道,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即使学生偶尔回答还不够准确,解答还不完善,教师也不应有丝毫的责备,而应去发现他们的一丝丝亮立,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而以成就为动机的学生坚持学习的时间会更长些,即使遇到挫折,也往往会归结于自己不够努力,他们一心想获得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在学校里成就动机强的学生一般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另一方面,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学生往往会失去这方面的动机,把动机转向他们感兴趣的其它事情上去。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可能以两种方式来达到目的,试图获得成功和试图避免失败。试图获得成功者在遇到挫折后,动机增强,他们往往更加努力以还取得成功,而试图避免失败者在遇到挫折后动机水平降低。总而言之,适当的成功或失败都可以增强后续学习的动机,但成功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的体验。尤其是对中差生来况,进一步的失败会导致学习动机的下降,而一次或多次的成功则会成为学习动机的“激活剂”。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收稿日期:2011-05-26
1.教师从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
首先应对自己的学生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交流,分析,我发现我所教的部分差生学习兴趣不浓,对数学学习有诸多方面的心理障碍:消极、厌卷心理,自悲心理,懒惰心理,天生畏惧心理,依赖心理等,有这种心理障碍的人大多数是数学学习方面的差生。主要由于智力较差或者学习方法不当,或刻苦努力不够,考试屡考屡败,形成严重的失落心理,从而产生颓废、畏惧、伤感和焦虑、困惑等情绪,这样天长日久在他们心里上形成了“学习数学是痛苦”的条件反射,忧虑、畏惧心里自然产生。在学习的失败总结中,总能发现他们对自己考试中由于对数学的天生“恐惧症”。即使平时能做好的,但由于缺乏信心,心情紧张最终失败,最终产生严重的自责心理,自卑心理。他们表现为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最好是不动任何脑筋便能统统地“被动接受”在作业中总是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摸仿,生搬硬套,这样一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抑制,钻研精神被压抑,长久下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丧失,学习兴趣也丧失殆尽,剩下的只有完成任务,迫于升学无奈而被动学习数学。
2.动之以情,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
学习状况差的高中生,普遍存在着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部分学生还紧锁心扉,不善言谈,不愿交流。针对这一情况,作为教师应当主动地关爱他们,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正如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冰心说的:“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互相亲爱的朋友”,课堂上要饱含真情,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比如:用“回答得很好”、“考虑得周到”、“问得好”、“现在会了吗”等激励、唤醒、鼓舞、亲切的话语使学生在一种温暖、祥和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老师下达的知识目标指令,心情舒畅地探求知识,感受着学习的快乐,感受着慈爱的温馨。特别是针对中差生,由于他们基础差而导致自卑,当老师提出问题时,而他们又不会的情况下,教学中最常见的场面就是要么“默默无闻”,要么回答“不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多加鼓励,解除他们心中的紧张感。对他们讲:“没关系,知道多少,就讲多少”并给予适应的表扬,尽量使差生重新参与到课堂中来和教师的思维发生共鸣,使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切忌采取不理不睬,或者动不动就大发雷霆,这样一来容易削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加重了学生失败的归因感,学生厌学便自然而然产生了。当然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太难的留给差生,太简单的留给优生。优生应适当适时地提一些难“啃”的问题,以免让他们觉得太过于简单了而产生骄傲不屑一顾的情绪。总之,课堂气氛轻松、心情愉快,使差生从失败的“愧疚”中挣脱出来,优生知难而进,使他们和老师的思维发生共鸣,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形成良性的循环。而情感教育理论认为,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使学生更喜欢老师,有不同寻常的感觉,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老师会说学生是数学天才,学数学有天赋,精彩、精辟、有创建性,让全班同学为我鼓掌,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都有所体现,而人体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真实的情感,精心的数学问题设计,适宜的教学情景,容易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对学生的认知学习起制导作用,并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
3.教师充分利用课堂,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心求通、口欲言”时才去启发。教师应该积极创造这种“愤”和“悱”的情境。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言语提示的方式,即由教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借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学习。另一种是活动的方式,即让学生参加一些活动而产生问题。比如从课外活动、实验活动、实践活动等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到有趣而又难以回答,学生从而产生了进一步了解有关知识的要求。比如,在学习椭圆的定义时,先布置学生画出各种各样的椭圆,量出长轴和椭圆上任一点与其两焦点的距离和,再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相等,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求知欲。又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面面垂直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墙角,再提出“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的关系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这样学生颇感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讨论、交流,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当然,每节课安排的内容不能繁杂,层次要清晰,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势,也应该注意正确熟练使用多媒体,比如,不用时及时关闭,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总之,尽可能排除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学习知识的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数学学科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结合数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以情趣导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教学心理学认为:教师应该设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前处于对知识的“饥饿状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热情。
4.以数学特有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美在于他的对称性、和谐性。正四面体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中心,它的任何一个面都是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四心合一(外心、内心、垂心、重心),它的任何一个面都可作为底面,此时它们仍然是一个三棱锥。圆锥曲线的分类以其离心率e的取值为标准,圆的离心率为0,反证法的难点在于无中生有,制造矛盾,否定假设,出现以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旁敲侧击,教育学生积极探索,逐步推敲。学习正四面体的随意性与适应性,更让我们感受到数学的奥妙与博大。数学的推理是严密的,数的计算是准确的。新学期伊始,大家都想排个新座位,一班50人,同学们无妨计算一下有多少种不同座次排法,50!这是一个天文数字,50!>1050,一天排几百次,一辈子也排不清,只能宏观调控,约定几条总的是有利于大家的原则排座次,从而培养学生大局观念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善于从教材中感受美,提炼美,将教材中美育因素融化在教案之中,创造出最佳的教学境界,使学生领略到数学中特有的美的风采,激发学生学习的无穷乐趣和欲望。
5.通过数学史及数学家的光辉事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学生对数学史中极感兴趣的。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史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刘微的割圆术,以及祖冲之的用分数近似地表示圆周率等。在讲祖恒原理时告诉学生,我国古代数学家祖恒,早在公元五世纪便得出祖恒原理,在欧洲直到十七世纪,才由意大利地卡发雷利提出来,前后相差一千多年。在教学教师通过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介绍,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实践还表明:学生对于数学家的事迹也非常感兴趣,因此我经常用数学家的光辉事迹激励学生。比如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教授,建国初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冲破层层封锁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在受到期“四人帮”迫害时仍在祖国各地推广优选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在国外的数学家中,著名数学家欧拉一生完成论文著八百多篇,且很多是在双目失明,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完成的。教师通过这些感人事迹的介绍,可使学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从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又将回指给人注入新的活力,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摸索学生心理底限,增加数学解析的条条通道,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即使学生偶尔回答还不够准确,解答还不完善,教师也不应有丝毫的责备,而应去发现他们的一丝丝亮立,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而以成就为动机的学生坚持学习的时间会更长些,即使遇到挫折,也往往会归结于自己不够努力,他们一心想获得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在学校里成就动机强的学生一般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另一方面,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学生往往会失去这方面的动机,把动机转向他们感兴趣的其它事情上去。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可能以两种方式来达到目的,试图获得成功和试图避免失败。试图获得成功者在遇到挫折后,动机增强,他们往往更加努力以还取得成功,而试图避免失败者在遇到挫折后动机水平降低。总而言之,适当的成功或失败都可以增强后续学习的动机,但成功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的体验。尤其是对中差生来况,进一步的失败会导致学习动机的下降,而一次或多次的成功则会成为学习动机的“激活剂”。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收稿日期:201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