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平和 突出主干 考查能力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li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20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部分试题的分布、特点等,并就理综模式下的生物复习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生物高考 生物复习 试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2007年的高考,全国共有12个省份使用全国理科综合Ⅰ卷,下面具体谈谈笔者在研读这套试卷生物试题时的几点感悟。
  
  1 试题分布
  
  1.1 试题覆盖面广
  2007年统一考试大纲的理科综合中规定的生物考试范围共9个部分: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与发育;遗传、变异与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生物与环境;实验等。今年的全国理科综合I卷涉及到的考点有10处,几乎涵盖了高中生物全部知识内容,见表1,知识覆盖面广。每一道考题都是以考查章节内知识为主,甚至是一道题只考查一个知识点。第30题虽然考查了生物的新陈代谢与生命活动的调节两部分的知识,但第1小题与第Ⅱ小题考查的内容是独立的,几乎不存在联系。
  
  
  2.2 体现人文关怀
  选择题、非选择题部分的编排,都是由易到难,难度梯度明显,符合认知规律,考生做题能循序渐进,人文关怀显而易见。
  
  2.3 对实验的考查方式有所创新
  没有延续近几年的长篇大论的答题模式,而是改为填空和简述的形式考查。据统计2006年全国理综I卷生物试题标准答案有624个字。而2007年全国理综I卷生物试题标准答案只有236个字,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
  
  2.4 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考题涉及的内容虽然几乎涵盖了高中生物全部知识内容,而考查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与变异等部分的试题共计54分,占75%,其中生命活动的调节部分考了27分,占37.5%,高中生物的主干内容得到重点考查。
  
  2.5 突出对能力的考查
  注重对学科能力的测试是历年高考卷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在今年的全国理科综合Ⅰ卷生物题中,考试大纲中所要求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和探究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都得到考查。
  第1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中的传导过程的理解能力。结合课本知识分析题干后可获取如下信息:兴奋在细胞内即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其传导实质是局部电流的扩布过程,细胞膜内、细胞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分析理解后再结合图解中“箭头”的指向可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2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及相互关系的理解能力。从“病菌侵入细胞内”、“靶细胞”,可知该题考查的是细胞免疫,研读选择项可知该题同时又考查了体液免疫。这类病菌侵入细胞后首先引发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随靶细胞裂解而释放的抗原与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发生凝集反应。
  第3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种群增长“S”型曲线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动因素的理解能力。该题信息主要蕴含在“S”型曲线图和各选择项中,要求考生在识记图形的基础上,分析、推理并做出判断。自然界中随种群密度增大,环境阻力增大,种群数量存在最大值即K值,最终呈“S”型,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率最大,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增长率为零。
  第4题中的谷氨酸发酵是发酵工程的应用实例,综合考查了多项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虽属于识记水平的考查,但若从题干中的信息出发,分析推理后亦可得出正确结论:乳酸是无氧呼吸产物,从“好氧”可推知“溶氧不足”时不利于乳酸累积;“谷氨酸”为含氮化合物,培养基中“氮源”含量提高,有利于谷氨酸生成;菌体中谷氨酸若及时排出,能促进反应进行,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累积。
  第5题重点考查考生对实验方法和原理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识图能力。同位素示踪法使分泌蛋白颗粒在内质网→小泡→高尔基体→小泡→细胞膜的转运过程显性化,要求考生及时准确地实现图文转换,再分析图解中3条曲线的含义可做出正确判断。
  第30题Ⅰ主要考查考生的推理判断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小麦是C3植物,光合作用的全过程都在小麦叶片叶肉细胞中进行,玉米是C4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中形成,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因此被碘液染成蓝色的分别是小麦叶片叶肉细胞和玉米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据此可以推论叶肉细胞被染色的是C3植物,维管束鞘细胞被染色的是C4植物,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同时被染色则具备C3和C4植物的特点。Ⅱ部分主要考查实验设计与探究能力,属于实验评价型,要求熟悉实验程序,正确运用实验原理,得出正确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第31题的设问巧妙,构思新颖,凸现了高考的创新性,很好地考查了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考查了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这道题虽然还是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题,但突破了常规的伴X遗传,上升到伴Y遗传。高中教材中关于伴性遗传的知识,只要求掌握伴X遗传,对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一般不作考虑,但该题在Y染色体上也标出了相关基因,不过对于审题认真灵活,有应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不会造成解题障碍。最后要求考生用画图解的方法将推理结果表达出来,不需长篇大论的文字描述而用图解概述,这样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大大延长。
  
  2.6 巧用图形、图解
  考试大纲对生物部分的能力要求中要求考生“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在今年理综生物试题中巧借生物图形、图解,使这一能力目标得以成功的考查。
  2.6.1 手法一:改图
  第1题考查的是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4个选项用图解表示,它们是以必修一第89页图4—1l为原型修改而成的,将描述兴奋的传导方向、膜内、膜外的 电流方向等的繁琐的文字叙述浓缩为简单的图解,减少了阅读量。
  2.6.2 手法二:借图
  第2题要求考生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应用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题中没有直接呈现曲线图解,而是借用了必修二第76页的图8—9,使得卷面更简洁,又完成了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
  2.6.3 手法三:图文转换
  第5题考查的是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命题者以教材中“分泌型蛋白质的合成、运输、加工与分泌”过程为素材,巧妙设计,借助同位素示踪法使实验现象显性化,通过图文转换,以曲线的方式呈现出实验的结果。
  2.6.4手法四:藏图
  第30题的第Ⅱ题看似与图解无关,实际上是将图藏匿起来。相关的图在必修一的第81页上。在解题时。若能借助隐含的图解,就能轻松自如。
  2.6.5 手法五:画图
  31题的第Ⅱ小题要求考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并将自己的结论用画遗传图解的方式表达出来。3几点思考
  对第30题(Ⅱ)小题题干中“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的理解应有3种可能:一是两种浓度都过高;二是两种浓度都过低;三是一种浓度过高,另一种浓度过低,那么解题时答案并非惟一。
  第31题(I)、(Ⅱ)两小题,虽然考查形式不同,但考的都是伴性遗传,内容有重复之嫌。
  考试大纲中将C3和C4途径列为“不作考试范围”,以此看来,30(Ⅰ)当属考了“擦边”内容。
  有人认为,第5题应选A。理由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等以小泡的形式相互转变,放射性标记的蛋白颗粒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随即进入内质网腔内加工、运输,再以小泡的形式转运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最后还以小泡的形式与细胞膜结合,分泌到细胞外,随着内质网放射性降低,小泡内放射性强度增加后并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高尔基体放射性强度则增加到某一水平。
  小泡在教材中被称为具膜小泡,其中由高尔基体产生的才称为分泌小泡。这样便可选出正确答案C。
  
  4 备考建议
  
  2007年高考全国理综Ⅰ卷生物试题,对于我们进行高中生物学教学,特别是高三后期的临考复习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
  
  4.1 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
  备考复习时教师不能过多占据课堂时间作“炒剩饭”式的重复讲解,而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关注知识的灌输”转向“关注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尝试,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和自主构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由学生自主搭建每章的知识网络,要求学生经常对照考纲,熟悉考试要求,对照教材,认真反思对教材的知识脉络及主干知识的把握程度,查缺补漏,强化记忆,融会贯通地掌握重点及知识的联系点。
  
  4.2 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
  “以能力测试为主”是高考永恒的主题,能力测试是目标,知识的正确理解、掌握和应用是实现能力的基础。复习时,教师在完成大纲上的各个知识点的逐个讲解并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后,适当的训练是必需的。习题应该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复习进度自己编写,而不能用别人的成套测试题。习题讲评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研读文字、分析图解、结合典型的错误分析错误原因,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使各项能力不断提升。
  
  4.3 关注图表题
  图解、曲线是生物学考试中考查能力的重要形式,应给与高度关注。复习时。教师可将教材中的文字“翻译”成图表,将图表“还原”成文字,做到图文结合,教会学生识图、析图和用图。如复习细胞结构图形,达到升华能力的结果。
其他文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和进化》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包括“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三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要达成这两个目标,学生首先要知道基因的位置和基因的定义。但基因看不见摸不着,十分抽象,所以学生会感到非常困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图
“学生所需,即教之所在。”学生有疑惑、想知道的知识,就是课堂中教师应该加倍关注、讲细讲透的地方。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是,有时课堂上也会出现“疑惑”层出不穷,教师应接不暇的情况。“人的生殖”这一课笔者就遇到了此种情况,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有关“生殖”的问题,他们太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太想知道人为什么可以生生不息。这些问题是他们平时想过,但羞于问人,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  教师要怎么办
生物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理解概念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并能够利用生命观念来认识生命世界和解释生命现象。动物的行为作为一种生命现象,在其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渗透有结构与功能、进化与适应、稳态与平衡和物质与能量等生命观念,笔者以“动物的行为”一课为例,浅谈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  1 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的第四节内容,前面几节内容都涉及生物的行为。但对于行为没有
摘要:诗人济慈出生于1795年的伦敦,是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之一,与拜伦和雪莱齐名。1821年,济慈身患重病不幸离世,年仅26岁。年少逝世的他却为世人留下宝贵的作品。其代表作有《恩底弥翁》《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等,诗歌风格真挚、浪漫,细腻的表述下蕴含人间真性情。早在20世纪,济慈的诗歌就流传到中国。通过简述济慈诗作在中国的译介,介绍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理论,并采用斯坦纳的阐释学理论对济慈诗歌的中译
摘 要 阐述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基于这四个维度,以“光合作用”一节为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巧妙结合生物学科知识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积极尝试了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生物学科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应注重培养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现今大学教育的关键,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养。学位论文是大学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创新素养的综合体现。为了揭示和分析现今大学生创新素养的现状,对近五年某高校优秀学位论文进行分析,从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三个方面對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大学生创新素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学位论文 创新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
摘 要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本节复习课中,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完成对本章所学知识的回顾,将零散的知识融会贯通在一起,进而形成知识网络。  关键词 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教材分析  “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文件编号:1003-7586(2018)11-0033-03  摘要 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的实验装置的进行改进,特别是从保温、安全操作方面进行探究设计,从而引导学生用相对简单易操作的材料和装置来开展实验,以期达到更佳的实验效果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关键词 科学探究 实验装置 实验改进 食物能量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
1 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为了提高我国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的理念之一是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实际上更加注重了教育公平在教学中的实践。“学困生”是限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制约国民素质全面提升的瓶颈,如何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是亟待关注的一个问题。情感的影响对“学困生”的
摘要 通过“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与合作”一节的教学,将其教学过程分为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小组讨论、结果评价等过程,研究基于任务驱动模式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任务驱动 小组学习 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任务驱动是指在教学中,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目标巧妙地转化为一个个真实可行的具体任务,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