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策略分析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r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对具有深厚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研究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承接古今文化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与传承者,对历史文化研究具有深刻意义,因此,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责任的文化馆要求更高。基于此,本文对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甘肃省舟曲县文化馆为例,分析文化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策略,意在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特定时期、特定地区的文化集中体现,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可以打破时空壁垒,让群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时代的发展背景、经济水平、民间信仰、社会风尚。相较于文字记载的客观性,其更能带给人们直接的主观感受。文化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主要机构,承担着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因此,文化馆应该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向世界。
  一、文化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缺失
  据调查,我国文化馆普遍存在管理体制缺失问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上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传承机制。这种工作机制的长期运行,直接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项传承工作的部署和开展,致使各项工作无法落地。同时,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文化馆工作人员对自身传承责任意识不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重视程度不足,也会阻碍文化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进度,甚至可能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的资源损失。
  2.经费匮乏
  非物质文化传承本身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以负担文化传承中需要的物料与技术。但是多数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传承工作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仅够维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相关地方政府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的信息掌握不足,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不够重视,导致长期缺乏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方面的资金投入。在此背景下,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经费匮乏,相应的技术设备严重落后。
  3.工作不严谨
  目前,我国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形式化、表面化问题严重,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没有落到实处,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措施不完善,传承工作漏洞频出。根据调查发现,文化馆工作人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敷衍的工作态度、不规范的工作行为、不严谨的工作意识是阻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因素。
  (二)对策
  1.优化管理体制
  合理、科学、高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传承的重要措施之一[1]。文化馆在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中,需要完善管理体制,制定详细的工作细则,工作人员要根据工作细则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杜绝一切形式主义,从务实出发,针对每一件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不同的、专一的,适用于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案和保护办法,进而规范各项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提高民俗非物质文化遺产管理工作人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意识。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资金需求量较大,财政部门需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特性,加大经费支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提供充足的运作资金。文化馆属于社会组织,为非营利性机构,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针对文化馆经费紧缺的现状,当地政府需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资金投入,大力支持文化产业。
  3.专业化队伍建设
  为适应新时期、新阶段、新要求,文化馆经营模式需要由单一化特性向多元化特性转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将单一型人才转变为多样型人才,创建一支专业、多元的人才队伍。文化馆应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实际发展需求,为队伍内的每一个人制定针对性培养方案,使队伍内的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专业技能,将队伍打造成高水平、高质量、高技能的综合性团队,从而提升文化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力。
  二、文化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的见证与传承,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一种文化的缩影,因此,文化馆需要充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下文将以甘肃省舟曲县文化馆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地舞的传承为例进行策略分析[2]。
  (一)完善多地舞保存与传承机制
  在新时期背景下,多地舞在传承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后继无人与资源流失。甘肃省舟曲县文化馆作为多地舞的保护与传承机构,必须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需要做好多地舞保护与传承工作,根据甘肃省颁布的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范来完善多地舞的保存与传承机制。文化馆要与高校进行合作,将多地舞列为高校研究课题,鼓励高校舞蹈专业师生进行多地舞的学习与表演。同时,甘肃省舟曲县文化馆也可组建专业的多地舞表演团队,培养多地舞传承人,更好地进行多地舞传承[3]。
  (二)媒体传承
  我国已经迈入互联网时代,各种新兴媒体层出不穷,信息文化传播途径日益丰富,因此,甘肃省舟曲县文化馆可以通过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多种新媒体手段传播多地舞文化,引起当地媒体对多地舞的重视,从而加强多地舞的媒体宣传。此外,甘肃省舟曲县文化馆也可以邀请多地舞传承者参加各种舞蹈表演、非物质文化宣传活动以及在各种节日进行汇报演出,如五四青年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为进一步加强多地舞传承,文化馆还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全民参与式的多地舞传承人选拔活动,激发人民群众对多地舞非物质文化的兴趣,从而提高多地舞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促进对甘肃省舟曲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地舞的传承。
  (三)教育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在时间长河中的积淀,是不同时期思想文化与历史背景的承载体,因此,甘肃省舟曲县文化馆可以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教育意义,组织学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地舞的教育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甘肃省舟曲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增强自身民俗文化保护意识,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能力。甘肃省舟曲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管理人员也可以在“教、学、做”的教育理念下,组织学生学习多地舞,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培养多地舞的传承人。
  (四)商业传承
  在新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外国游客数量逐年递增,而外国游客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兴趣,各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馆是国外游客必定会参观的场所。基于此,甘肃省舟曲县文化馆可以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在周边成立多地舞的工作室,专门为游客提供学习多地舞的机会。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地舞开发相关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利于促进甘肃省舟曲县文化馆的多地舞传承工作。
  参考文献
  [1]贾美柳.文化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探究[J].卷宗,2020(17):381.
  [2]李建丽.论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29-30.
  [3]张晓薇.文化馆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J].艺术品鉴,2018(5):13-14.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吉祥图案的基本内容和运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祥禽瑞兽、植物花卉以及神仙人物等吉祥图案在山西古建筑中的具体运用加以阐述,希望能为当下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吉祥图案;山西古建筑;装饰设计  吉祥图案作为建筑物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既能丰富建筑美感,提升空间层次,也能充分体现吉祥图案的鲜明寓意,满足人们的物质及精神需求,其精湛的装饰工艺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对于山
期刊
摘要:春秋以后,日常使用的文字逐渐简化,结字比较复杂的文字形体逐渐被取代,这符合文字简化运动的规律。草写简化是为了省事,这必然会对文字的结构和书写方式造成影响,时间一长,原来的文字根基就会动摇,因此,草写简化状态下的文字是不稳定的。文字简化无疑对后世书体演变造成了不小影响,这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草率简省的书写方式破坏了文字原有的构形理据,异体繁多,书体杂乱,秦篆与古隶兼行,致使秦始皇初兼天
期刊
摘要:狮子纹样发源于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的两个古代文明。关于狮子传入东方,东汉文献记载狮子通过朝贡进入中原。从此以后,狮纹被纳入中原文化的各个装饰体系中,经过不断的发展流变,逐渐本土化。文章从狮子纹样的起源到传入中原后的流变,分层次进行解读与探究。  关键词:狮纹;印度;两河流域;中原;流变  一、起源  狮子是較为凶猛的动物,四肢强壮,有钩爪,《潜研堂类书》也称“狮子为兽中之王,可镇百兽”。佛教
期刊
中国明清城墙是指最终建成于中国明清时期的,兼具军事防御、抗洪防灾和空间规划等功能的体系性构筑物,包括南京城墙、西安城墙、荆州城墙、襄阳城墙、临海台州府城墙、寿县城墙、兴城城墙、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①等。“中国明清城墙”的价值体系丰富多样,包含了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思想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使用价值等。  南京城墙是“中国明清城墙”文化遗产价值体系中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在现存长度、存在规模方面,还是
期刊
摘要:潇贺古道处于湘、桂两省之间,穿过富川县,留下了珍贵的物质文化遗存。富川瑶族自治县是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富川境内潇贺古道周边传统村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村寨特色产品不突出、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任务”[1]。文章提出加强资源整合,发展第二、三产业等对策,这
期刊
摘要:200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实施后,我国博物馆的展览交流工作快速升温,很多博物馆(尤其是省级以上博物馆)依托自身馆藏推出了文物巡展。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晋国霸业—山西出土两周时期文物精华展”即在此背景下推出,并取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对晋文化的传播和弘扬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以总结本次展览项目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对展览的整体策划、合作模式、展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以期为未来的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阶梯法对漆器的纹样特点进行了分析,使人们从阶梯法的角度认识纹样的美学理念,体会工匠艺人的设计灵感,了解漆器装饰纹样的发展脉络与制作工艺。  关键词:阶梯法;漆器;纹样;特征;艺术  漆器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其纹样体现了漆器艺术品的价值,漆器纹样常被运用于多种器皿中,对漆器起到装饰作用,纹样构成是漆器纹样设计中十分关键的步骤。本文从阶梯法的角度看待漆器纹样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分析纹样所
期刊
摘要:女官制度是中原王朝一项传统的宫廷制度,中国古代女官制度同男官制度一样机构完备、职掌明确、体系独立,是古代君王强化君权的措施之一,但具体制度内容同男官制度又有极大区别。我国古代关于女官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周礼》中,例如“女祝,女奴晓祝事者”等。但是,女性官员真正意义上开始出现,是在东汉末年。北魏王朝作为依靠汉化取得统治权的少数民族政权,以《周礼》为基础正式确立了女官制度,此后对于女官职务系统的
期刊
2021年1月26日,山西博物院(山西青铜博物馆)推出了迎新春特展“如银岁月·美意延年—山西传统银饰展”。展览汇集了各时期山西民间传统银饰600余件,展品主要来自山西博物院,一件件历经岁月打磨,依然熠熠生辉的银饰,精彩地诠释了“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这一理念。  展览内容围绕明清至民国时期来自山西民间各地的传统银饰,是山西本土传统文化的代表,且与民间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本
期刊
摘要:海上画派是中国艺术史上重要的流派之一,它并不是只包含一种风格的流派,而是由一群敢于打破传统并整合西方艺术手法的画家共同创造的名为海派艺术的新风格。为了进一步分析海派绘画的世俗性特征,本文结合具体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分析了该画派的各个分支,剖析了海上画派世俗性作品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海上画派;世俗性作品;绘画;艺术风格  一、清末海派花鸟画的世俗性  生活在二十世纪的画家吴昌硕,是晚清最后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