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载着领导的嘱托,怀着求学的渴望,我踏上了北上的列车,走进了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在该校点对点地跟班学习了两周。两周的“浸润式”学习,给了我一种全新的生活和体验:北京小学花城分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优秀教师团队建设的经验、“实”与“活”的教学思想、上善若水的校园文化、精彩的自主课堂……无不对我产生着影响和冲击。可学的东西太多了,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一、北京小学花城分校的教学理念
两周的“浸润式”学习,让我对花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变革学习方式”,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他们注重团队的力量,追求各学科的通力合作,利用集体的智慧,且不说其他学科,单说语、数、英三科任教老师对学校“造就自主发展的人”教学理念的认同,并应用于教学中,使得一个班的学生,在这三科的每一节课上都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学习,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和空间。他们“变教为学”的教学方式不但给人以大气灵活的感觉,还让人感觉特别“实”,真正做到了:突出本质,渗透文化,实现关联;每个学生都受到关注,每个学生都有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
二、北京小学花城分校的课堂模式
花城的课堂流程:独学—互学—展讲—提升。
他们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对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独学”变成了“互学”,“单座”变成了“双座”,以利于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组与组之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这样有利于形成各组学习过程中的“公平竞争”,也便于教师辅导。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充分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
花城的课堂,第一个字就是“活”,活在学生的课堂生成。学生能根据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一张张学习活动记录单,完成一个个任务,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在全班展示中争论、辨析,老师退在一边,只在学生争论不清或表达不到位时适时地引导点拨,丝毫没有走教案的痕迹,学生就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没有情境,没有导入,没有课件,没有精心设计的过渡语,完全颠覆了我们传统的课堂模式。这种看似简单的课堂,其实最能考验老师的教学功底和教育机智,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的课堂最好地践行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句话。
三、北京小学花城分校的教学实践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在这次的学习中,我有幸走上讲台,与北小的孩子们共同学习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这既是机会,又是压力,更是自我挑战。
1.集体备课
因为有之前几天的听课学习,我们对他们学校“变教为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确定好课题后,我们于都来的数学老师坐在一起凝智聚力设计好了教案。整节课安排了4个活动(活动一: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填写表格;活动二:想办法验证长方体的特征;活动三:用你手中的学具,同桌共同搭一个长方体框架,你发现了什么?活动四:完成下面的练习。)当我把教案给张静老师审阅时,她出乎意料地把最后一个练习活动全删了,看到我很疑惑,张老师耐心细致地跟我解释说:“看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得到自主发展,这些练习可以放到下节课学习。”张老师还说:“每个活动的题目语句尽量不要啰嗦,应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的语言。”
2.调整设计
经过两次的试教、评课以及与指导老师的多次交流,我根据活动目标,删减了部分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设计,将教学设计改为以下四个活动:
活动一:举起你手中的长方体,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活动目的: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活动二: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拼一个长方体,与自己已有的长方体实物相比较,说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活动目的:在操作中,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
活动三:通过以上活动,你认为长方体有哪些特征?请你有条理地试着总结出来。(活动目的:让学生自己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活動四:请将你手中的长方体变为正方体,你又发现了什么?(活动目的:知识延伸,总结出正方体的特征。)
教案在几番修改后,觉得自己对每一个活动目标更明确了,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清爽”了许多。
经过这次的亲身体验,我深深地感觉到花城不仅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更是教师自主发展的伊甸园,这里给了老师宽松的工作环境;更准确地说是实践变革的环境,是包容、创新的环境,老师应根据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执着地探索实践,有各自的风格,有各自的途径,最终完成共同的目标:成就学生的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短短的两周学习已经结束,然而思考的脚步却永不停止,花城分校别具一格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模式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传统的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课堂是我们教师耕耘的田地,我愿做一棵“会思想的芦苇”,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参考文献:
王淑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几个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1(6).
编辑 李建军
一、北京小学花城分校的教学理念
两周的“浸润式”学习,让我对花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变革学习方式”,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他们注重团队的力量,追求各学科的通力合作,利用集体的智慧,且不说其他学科,单说语、数、英三科任教老师对学校“造就自主发展的人”教学理念的认同,并应用于教学中,使得一个班的学生,在这三科的每一节课上都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学习,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和空间。他们“变教为学”的教学方式不但给人以大气灵活的感觉,还让人感觉特别“实”,真正做到了:突出本质,渗透文化,实现关联;每个学生都受到关注,每个学生都有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
二、北京小学花城分校的课堂模式
花城的课堂流程:独学—互学—展讲—提升。
他们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对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独学”变成了“互学”,“单座”变成了“双座”,以利于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组与组之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这样有利于形成各组学习过程中的“公平竞争”,也便于教师辅导。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充分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
花城的课堂,第一个字就是“活”,活在学生的课堂生成。学生能根据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一张张学习活动记录单,完成一个个任务,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在全班展示中争论、辨析,老师退在一边,只在学生争论不清或表达不到位时适时地引导点拨,丝毫没有走教案的痕迹,学生就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没有情境,没有导入,没有课件,没有精心设计的过渡语,完全颠覆了我们传统的课堂模式。这种看似简单的课堂,其实最能考验老师的教学功底和教育机智,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的课堂最好地践行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句话。
三、北京小学花城分校的教学实践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在这次的学习中,我有幸走上讲台,与北小的孩子们共同学习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这既是机会,又是压力,更是自我挑战。
1.集体备课
因为有之前几天的听课学习,我们对他们学校“变教为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确定好课题后,我们于都来的数学老师坐在一起凝智聚力设计好了教案。整节课安排了4个活动(活动一: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填写表格;活动二:想办法验证长方体的特征;活动三:用你手中的学具,同桌共同搭一个长方体框架,你发现了什么?活动四:完成下面的练习。)当我把教案给张静老师审阅时,她出乎意料地把最后一个练习活动全删了,看到我很疑惑,张老师耐心细致地跟我解释说:“看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得到自主发展,这些练习可以放到下节课学习。”张老师还说:“每个活动的题目语句尽量不要啰嗦,应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的语言。”
2.调整设计
经过两次的试教、评课以及与指导老师的多次交流,我根据活动目标,删减了部分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设计,将教学设计改为以下四个活动:
活动一:举起你手中的长方体,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活动目的: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活动二: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拼一个长方体,与自己已有的长方体实物相比较,说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活动目的:在操作中,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
活动三:通过以上活动,你认为长方体有哪些特征?请你有条理地试着总结出来。(活动目的:让学生自己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活動四:请将你手中的长方体变为正方体,你又发现了什么?(活动目的:知识延伸,总结出正方体的特征。)
教案在几番修改后,觉得自己对每一个活动目标更明确了,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清爽”了许多。
经过这次的亲身体验,我深深地感觉到花城不仅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更是教师自主发展的伊甸园,这里给了老师宽松的工作环境;更准确地说是实践变革的环境,是包容、创新的环境,老师应根据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执着地探索实践,有各自的风格,有各自的途径,最终完成共同的目标:成就学生的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短短的两周学习已经结束,然而思考的脚步却永不停止,花城分校别具一格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模式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传统的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课堂是我们教师耕耘的田地,我愿做一棵“会思想的芦苇”,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参考文献:
王淑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几个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1(6).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