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世界里的大精彩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当今社会无“微”不至: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微”积成海……社会已经迈入了“微时代”。可见,“微作文”已是时代的需要,短小精练的写作能力也备受青少年的推崇。基于这样的考量,尝试将微作文引进高段语文习作课堂,意在培养学生微文学创作能力,用较少的字数、以最快的速度做到“我笔写我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整体的写作水平有了提升,并渐渐爱上了写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微作文;针对性训练;完成率;分享面
  什么是微作文呢?笔者认为:“微”即小,和传统作文相比,字数上少,篇幅短。网络定义为:“微作文指的是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和普通作文一样写,但贵在“精练”,对用词造句要求更高。培养学生微文学创作能力,用较少的字数、以最快的速度做到“我笔写我心”,将微作文引进高段语文习作课堂,是我们一线语文老师习作教学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如今,笔者在微作文探索的道路上已经过了摸索的阶段,整理点点滴滴的感触与心得,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创作欲更强——互动关注,蠢蠢欲动
  写作文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件头疼的事,学生谈其色变,望而却步。究其原因,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原因:(1)没兴趣、没欲望。(2)字数多,任务重。(3)积累少、缺方法。那么,要激发学生习作的创作欲望,首当其冲地要调动他们创作的欲望。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很多方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但是效果甚微,进而不断地追问自己:习作的价值在哪?成就感在哪?我们是否应站在学生角度思考他们的习作需要?老师的引导是否能够真正地给予学生正向的习作驱动力?
  反思过后,我顿悟:在我们的习作课堂中,老师的角色不是指引方向,而是居高临下地“指使”,这样抑或那样,有些学生迷失于文字迷宫中,于是畏难情绪不断滋生出来,此时老师的理解很重要。于是,我走近学生,站在他们的角度一起写:《我的童年》里我们回忆小时候的欢乐时光;《课间十分钟》中我们一起捕捉走廊、操场上活跃的镜头;《明天,你好!》我们勇于认识自己,拥抱美好未来……一篇篇美文配上素雅插画,装扮着教室,也走进了每个孩子的心中,习作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他们在文字王国中自由遨游,创作欲极高,大有不吐不快之感。
  二、针对性更强——主题聚焦,以小见大
  “微作文”根植于微博,字数少,可以天天写,但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它的课堂教学价值。其实,只要“微作文”训练得法,与阅读教学有效结合,就能起到相得益彰之效果。
  1.以教材语言为据,巧妙迁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针对课文精彩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表达方式,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把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优化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为学生的自由表达提供保障。如:《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两课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入木三分,结合具体段落、片段研读赏析后,学生深深地被文学大师的遣词造句功力所折服,主动要求自己动笔写一写。
  2.以单元主题为纲,侧重训练
  笔者执教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感受自然”时,选编的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三、使效率更高——实力认证,开足马力
  1.体现在完成率的升值
  针对班级学生习作完成率,笔者做了一个测试:30分钟内独立完成一篇规定题目的微作文。从以下统计数据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人数越来越多,学生基本上能够完成一篇结构完整的作文。
  五年级上學期完成率:43.4%,五年级下学期完成率:61.8%,六年级上学期完成率:87.2%。
  2.体现在分享面的扩展
  自评、他评和师评多向多重互动,传阅次数多,互评互赏,人人有责。学生有了较强的主人翁意识,认真批阅,虚心学习,在取长补短中提高习作能力。
  3.体现在应用率的延伸
  推荐优秀习作到《晨晖》校报、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参加各类征文比赛,学生不断品尝到习作带来的甜蜜,增强习作自信。
  我们常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没错,《论语》式的语录、《世说新语》式的杂论,金圣叹式的评点……谁说不能涌现出好文章?微作文倡导真实的写作,倡导自主作文,自由作文。学生应为需要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为表达思想而写作。实践证明,微作文对于选取素材、精练作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作文的正确认识——即作文不是作业,而是自己的情感表达。所以,微作文——作文教学的轻骑兵,前景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黄瑞夷.粘连作文教学[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
  [2]刘彦译.优质提问教学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3]朱家珑.2011年版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语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大家都熟知的故事:王羲之的儿子在向父亲请教练好字的诀窍时,王羲之指着地上的十几个缸水说道:“你把这些大缸水写完,就知道了。”这就涉及一个素质问题。  什么是素质呢?素质不仅仅是教育的一个口头禅,就我个人理解,素质其实就是一种过硬功夫,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经过了长期的磨炼和积累,逐渐形成的一种过硬功力,而这种功力光靠传授是学不来的。《庄子》中有个《能力不能言传》的故事,其中木匠轮扁对齐桓公说的一番话很有
摘 要:农村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同时也是影响十分严重的问题。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和管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以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为视角,对当前农村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探究了解决农村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以期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教育管理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
摘 要:音乐图谱是用最简单的图画方式来表现音乐。作为一种媒介,以图文形式形象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结构、节奏、情感等,良好适宜的图谱设计,能够促进幼儿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发展,有更多的机会用他们所喜欢的游戏方式来理解、享受、感受与表现音乐,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活动状况,调节自己的身体活动,便于幼儿学习音乐作品。  關键词:幼儿;音乐活动;图谱设计  音乐活动不仅要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生本理念提出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为小组组建的合理性、科学性提供了更好的依据。基于生本理念研究背景下,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为实践背景,对学习小组的组建、组长的选拔及使用、小组的评价机制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打造更高效、更和谐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生本理念;英语课堂;小组组建;评价机制  经调查发现,现在大部分英语课堂小组的分配不均是影响现在英语课堂
摘 要:好的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幼儿从第一步迈入幼儿园,就是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步入社会的开始。此阶段的幼儿好奇心强,爱模仿,愿尝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在这一时期效果最好,即常规培养的关键期是小班,建立良好的常规习惯尤为重要,要使幼儿在幼儿园里生活得充实、愉快,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效地发挥作用。幼儿教师只有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抓好常规教育,才能正常有序地开展常规教育。  关键词:小班幼儿;常规培
摘 要: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重视制度管理的同时,还要关注人文管理。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体恤教师疾苦,学会换位思考,尊重理解、鼓励信任他们,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严于律己、率先垂范、顾全大局,引领教师实现自身价值。  关键词:人文管理;制度管理;换位思考;有机融合  七月流火,一年一度的小升初考试如期举行。2015年7月2日下午,清脆的铃声响过,考生们无一缺席,紧张的英语考
摘 要:“生活化”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对习作教学的要求。中年级学生,刚刚从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过渡到缀文成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攫取素材,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抒发内心真挚的情感。  关键词:中年级习作;课堂教学;生活化  生活是进行文学创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就如生活的必需品一样,跟平时生活完全一个样。而新课程改革后的习作教学特别注重倡导“生活本源”这
学校《培智课堂环节优化策略探究》课题组成员对各自承担的子课题上了一堂探究课,成员相互听课点评。这次主要对培智课堂的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唱游与律动、运动与保健、手工与绘画、康复训练、信息技术等集中时间开展上课、听课、评课等“三课”活动,说明我们的课题研究已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课题组主要以“培智课堂新五环节教学模式”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究,“新五环节”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导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北方的冬天是富有诗情画意的,是梅花与雪花点缀的纯洁世界。而对于甘肃省靖远县来说,近些年来冬天能有一场大雪似乎已是一种奢望。“堆雪人”“打雪仗”等冬天的这些乐趣不仅离我们这些曾经小时候玩过的人渐行渐远,而且对于现在生活在靖远的小孩来说一年也难遇上一两回。  去年,利用放寒假的空闲,陪老公带着孩子到乡下去看望老家的亲人,正巧赶上下了一场雪。虽说
摘 要: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每天让学生做一道数学发展题,这是以新课标精神为导向的,也是我校数学学科的课程实施作战略性的规划。从发展题形式、训练方式、实施策略来试论这个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育;作业改革;发展题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学科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数学作业改革势在必行,历年来我校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的数学竞赛在同级学校中领先。在现今“减负”的背景下,教育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