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应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调动,是实施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则主要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设计是否达到最优化。本文就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做如下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出发,层次分明,重点明确
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如何制定合适的课堂教学目标呢?
前苏联教育家维思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者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应满足不同层次的发展水平提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发展特长,让每个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物理课堂教学应着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建立自信心。因此,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应是一种分层目标。通过目标分层,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进步,从而达到最终目的。在具体实施中,可通过课前检测,收集课内、课后学生反馈的信息,综合各种因素,充分了解学生的潜意识、潜概念,从而制定出一个比较合适的教学目标。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那些知识是重点,难点?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如何培养?5.每个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才能按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活动。
二、合理设置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按时间顺序将一节课划分为课的开始、中心和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三、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如让学生带着这种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如在讲“动量”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通过创设合理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如:在组织“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时,可借助教室内垂手可得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的操作平台上,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并在水平地面上留下一痕迹。若用米尺,怎样才能求出粉笔头沿平台面飞出时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使我们用米尺也能测出速度?这个实验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
四、解决具体问题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应该是观众与演员的关系,应该是演员与导演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不但要启发性、点拨性地讲授,还应让学生充分地去“演”去练,使其在充分有效的练的过程中进入“角色”,领悟知识、理解原理和发展能力。在学习、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中最大限度地获得发展。因而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要注意互动性,要给学生留有进行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加强,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激发并强化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设计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以学生为主体。
五、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预示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再进行实验观察,例如:给导体带电,静电平衡的时候,电荷分布在哪里呢?问题一经提出,实验的目的也就很清楚了。如果再与学生共同讨论演示方案,观察和思考的主动权就交给了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在探究中得以提高,不但能掌握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能得到训练和提高。
六、恰当利用媒体,创设物理情境
学生学习抽象的物理概念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创设有意义的环境,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学习感到具体、形象、生动而乐意主动去学,就会事半功倍。多媒体课件恰恰能很好地创设这种环境。对那些学生难以理解、抽象复杂、教师用语言和常规方法不易讲清,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才能表达清楚的内容,例如惯性定律、带电粒子的运动、分子运动、磁感线等,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这里的实验尽管是虚拟的,但和前面的演示实验配合使
用,却能解决教学难点,这比单独用语言去说明实验的结论更具说服力,更能令学生印象深刻。
七、注重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的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一份好的板书,应有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板书设计要体现以下原则:①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本堂课的精髓;②体现教授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③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育活动视为他们自己真正乐意的生活。
由上可知,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探讨。物理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出发,层次分明,重点明确
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如何制定合适的课堂教学目标呢?
前苏联教育家维思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者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应满足不同层次的发展水平提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发展特长,让每个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物理课堂教学应着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建立自信心。因此,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应是一种分层目标。通过目标分层,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进步,从而达到最终目的。在具体实施中,可通过课前检测,收集课内、课后学生反馈的信息,综合各种因素,充分了解学生的潜意识、潜概念,从而制定出一个比较合适的教学目标。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那些知识是重点,难点?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如何培养?5.每个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才能按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活动。
二、合理设置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按时间顺序将一节课划分为课的开始、中心和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三、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如让学生带着这种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如在讲“动量”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通过创设合理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如:在组织“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时,可借助教室内垂手可得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的操作平台上,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并在水平地面上留下一痕迹。若用米尺,怎样才能求出粉笔头沿平台面飞出时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使我们用米尺也能测出速度?这个实验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
四、解决具体问题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应该是观众与演员的关系,应该是演员与导演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不但要启发性、点拨性地讲授,还应让学生充分地去“演”去练,使其在充分有效的练的过程中进入“角色”,领悟知识、理解原理和发展能力。在学习、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中最大限度地获得发展。因而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要注意互动性,要给学生留有进行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加强,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激发并强化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设计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以学生为主体。
五、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预示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再进行实验观察,例如:给导体带电,静电平衡的时候,电荷分布在哪里呢?问题一经提出,实验的目的也就很清楚了。如果再与学生共同讨论演示方案,观察和思考的主动权就交给了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在探究中得以提高,不但能掌握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能得到训练和提高。
六、恰当利用媒体,创设物理情境
学生学习抽象的物理概念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创设有意义的环境,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学习感到具体、形象、生动而乐意主动去学,就会事半功倍。多媒体课件恰恰能很好地创设这种环境。对那些学生难以理解、抽象复杂、教师用语言和常规方法不易讲清,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才能表达清楚的内容,例如惯性定律、带电粒子的运动、分子运动、磁感线等,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这里的实验尽管是虚拟的,但和前面的演示实验配合使
用,却能解决教学难点,这比单独用语言去说明实验的结论更具说服力,更能令学生印象深刻。
七、注重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的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一份好的板书,应有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板书设计要体现以下原则:①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本堂课的精髓;②体现教授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③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育活动视为他们自己真正乐意的生活。
由上可知,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探讨。物理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