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背景下课程资源越来越受到学校、老师的重视,也都深切感受到丰富的课程资源对提高教学效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教材是我们教学的重要资源,怎样才能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把课上得有滋有味,去彰显新课程教学特色呢?
有效地利用课本资源,首先教师要有这方面的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资源,教师是关键,因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通过老师去组织。教师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应多关注依据课本引导学生自学,比如可以采用激疑——读书式教学。例如在讲九年级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首先问学生:大家想了解一战的哪方面知识?大家七嘴八舌的提出问题后,教师进行补充归纳。因为是学生自己迫切想了解的知识,自然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很高,极大地提起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这样有的放矢去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能够在单位教学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学有所依,学有痕迹,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学习。
二、有效地利用课本资源,要善于挖掘资源信息。 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本资源的利用上不够充分,没有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值。有的课甚至没有看书环节,一些学生课本一学期下来仍像新发的一样,这些课本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实在可惜。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材内容丰富多彩,除了正文部分外,新教材还增加了一些新颖的栏目,如“想一想”、“每课一得”、“材料阅读”等,还配有图片、地图、示意图及其说明。有悠久的传说、生动翔实的资料、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它们对增强历史对象的直观感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有一定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进一步深化,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例如九年级上册第2课有一幅《哥伦布在海地岛登陆》图,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去观察,那么这幅图在教学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教材编写的意图也就失去了意义。讲课时我把这幅图运用在对新航路评价上。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图中正在安装的十字架、三艘帆船、持枪的欧洲殖民者及迎接的印第安人跃入同学们的眼中,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看近景“持枪的盛气凌人的殖民者和端水的善良热情的印第安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说明了什么?这样既解决了本课的难点有实现了课程目标。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很深的印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地利用课本资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树立新的教材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尽可能地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教材的创造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对自己使用的教材做出适当的裁剪、整合和补充,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我们努力使历史教学成为活的教学,将枯燥的历史知识转化为鲜活生动的教学活动,将死的文本文件转换为活的动态的课堂,就要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结构性和生成性特点的学习内容,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在讲《探险者的梦想》时,对于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用传统的讲述法,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课堂上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多媒体课件把静止的课本内容用动态的丰富多彩的文字、地图、路线、声音等展现出来,学生的视觉神经和感官神经受到强烈的刺激,情绪显现出了兴奋状态。在这种既有可见性又有可感性的教学氛围中,我没有费更多的口舌,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清晰、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总之,教师有效地使用课本资源是一种极富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从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体会教学的真正价值。使教材成为真正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材。
有效地利用课本资源,首先教师要有这方面的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资源,教师是关键,因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通过老师去组织。教师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应多关注依据课本引导学生自学,比如可以采用激疑——读书式教学。例如在讲九年级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首先问学生:大家想了解一战的哪方面知识?大家七嘴八舌的提出问题后,教师进行补充归纳。因为是学生自己迫切想了解的知识,自然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很高,极大地提起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这样有的放矢去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能够在单位教学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学有所依,学有痕迹,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学习。
二、有效地利用课本资源,要善于挖掘资源信息。 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本资源的利用上不够充分,没有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值。有的课甚至没有看书环节,一些学生课本一学期下来仍像新发的一样,这些课本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实在可惜。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材内容丰富多彩,除了正文部分外,新教材还增加了一些新颖的栏目,如“想一想”、“每课一得”、“材料阅读”等,还配有图片、地图、示意图及其说明。有悠久的传说、生动翔实的资料、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它们对增强历史对象的直观感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有一定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进一步深化,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例如九年级上册第2课有一幅《哥伦布在海地岛登陆》图,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去观察,那么这幅图在教学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教材编写的意图也就失去了意义。讲课时我把这幅图运用在对新航路评价上。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图中正在安装的十字架、三艘帆船、持枪的欧洲殖民者及迎接的印第安人跃入同学们的眼中,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看近景“持枪的盛气凌人的殖民者和端水的善良热情的印第安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说明了什么?这样既解决了本课的难点有实现了课程目标。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很深的印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地利用课本资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树立新的教材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尽可能地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教材的创造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对自己使用的教材做出适当的裁剪、整合和补充,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我们努力使历史教学成为活的教学,将枯燥的历史知识转化为鲜活生动的教学活动,将死的文本文件转换为活的动态的课堂,就要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结构性和生成性特点的学习内容,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在讲《探险者的梦想》时,对于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用传统的讲述法,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课堂上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多媒体课件把静止的课本内容用动态的丰富多彩的文字、地图、路线、声音等展现出来,学生的视觉神经和感官神经受到强烈的刺激,情绪显现出了兴奋状态。在这种既有可见性又有可感性的教学氛围中,我没有费更多的口舌,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清晰、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总之,教师有效地使用课本资源是一种极富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从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体会教学的真正价值。使教材成为真正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