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70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提到:创新能力是人类迎接未来挑战的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对人才的突出要求。在国际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教育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此,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下面我就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个人的见解。希望和同行们进行交流学习。
  一、体现学生主体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把过程与方法只视为手段,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整个音乐课教学都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及修养入手,让学生在自然的歌唱、舞蹈、表演和乐器演奏中接受创新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大大提高,进而在音乐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当代的音乐教师,我们更要去挖掘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领会、去感悟。新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教师要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设计师’、‘合作伙伴’,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为此教师应该想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在自信中进行,引导学生自信尝试,自信表达,自信探究,自信创造。
  例如:在《动物回家》一课中,为了激发同学的兴趣,了解动物的特点,我在课堂中首先让学生模仿歌词中小动物回家的动作和表情,孩子们都乐于表演和表现,孩子们通过模仿和创造已经喜欢上小动物,也喜欢上这首歌曲,通过这些作为铺垫,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学们利用自信的声音、自信的动作、自信的语言和自信的表演等方法来诠释对美的理解更是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孩子们的天真和活泼的特点。
  教学中也要时刻关注最近发展区,让孩子们知道“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道理,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本,从而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二、构建新型教育模式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创新因素。这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教学规律,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法上的编排、设计和加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新型教育模式。使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好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养,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与要求。因此,我们绝不能把学生看作是无知无能的被动者、看作是只能接受教师指令的工具,而要把学生看作是有着独特个性和鲜活生命力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着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教师所要做的不是从外部强制性地去灌输知识,而是从内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由内而外地引导他们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使他们最终成为知识真正的占有者、发现者、创造者。
  例如:前些年我们上欣赏课,先由教师过多介绍作品的曲名、作者、表现内容和音乐的基本要素等等,学生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他们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亲身感受,把音乐的多元化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新课标下的音乐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通过演唱、演奏或欣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不同体裁和内容及形象,给人的情感领域以无形的巨大的影响。通过思考,我们是否应当明确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格局,展示新的教学过程,形成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创造的主人,在课堂中通过引导、互动、探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品质人格、学科素养、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创设开放教学环境、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创造力
  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热爱、尊重、信任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巧妙应用激励性的语言、动作、神态,激励学生的创新欲望,提供学生想象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例如:学习《快乐的泼水节》时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傣族的自然风光和风俗人情,再以听与视的方法相结合,让学生联想到傣族青年身着盛装轻歌曼舞的欢乐场面,同学们不由自主地演唱起歌曲,歌曲唱会后,大屏幕再一次将青年人、老年人一起过“泼水节”的场景映入孩子们的眼前,引发了师生共同创编傣族民间舞蹈动作的欲望,这样,让学生体会到的不仅仅是歌唱的魅力还有创编的乐趣。这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灵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研究、提高学生创造力。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强调让学生会唱歌,而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们创设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机会,为同学们搭建一个创造的舞台。
  音乐学习的关键是学生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而“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恰恰在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上有悖于音乐学习思维过程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多样性。罗曼·罗兰说得好:“我创造,所以我生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新一轮课改的创新教育,作为当代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在教育教学中做到真正的“创新”。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又是广大教师的神圣使命。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强烈的求异创新愿望是学生创新性学习的内在动因。化学的历史是一部化学家创新的历史,结合化学史教学,鼓励学生以化学家为榜样,要有当“第一个”的求异精神。根
期刊
“学困生”的转化是个大工程。经过实践证明,“学困生”的转化是有窍门的,只要“学困生”愿意学习,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训练,是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转化的。“学困生”的“差”是暂时的,正因为他们现在的学习成绩不很理想,才更需要老师的帮助。更何况在一个学校里的“学困生”,到了另一个学校可能就是优秀学生,乃至尖子生。把“学困生”转变成优秀学生,正是一个教师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做好的关键一
期刊
教育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其特点在于它的对象不断改变,环境也不断地在改变,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在不断地改变,所以教育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地研究自己教育的自变量,才能推动因变量的正相关,否则可能停滞不前,甚至还可能像牛顿定律一样,你的作用力越大,其反作用力也越大,付出了无数汗水,收获的却是串串苦果。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很多父母为了
期刊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
期刊
数学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以形成技能、行为习惯和发展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是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一味注重反复地多练,认为反复多练的次数愈多,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就愈牢固。固然,这种练习对培养计算技能也有一定作用,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更新,就显得相形见绌了。一位美国教授曾说过:中国与美国的一个重要的
期刊
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性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在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高涨,精力集中,这是学习的最佳状态。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相整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成为人们最基本的文化水平。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一直以来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这一路走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许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深远历史意义的决策。其中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国家最为关注。小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信息技术课更加受到全国教育者的关心和思考。如今的小学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一堂简简单单40分钟的课。它被加入了许多所谓亮丽的元素,像游戏
期刊
初中数学复习的内容可分为基础知识和基础解题技能两部分。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最主要的是要通过对知识的系统复习,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不同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复习中,要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定律、法则的辨析比较和灵活运用,做到理解、综合、创
期刊
《劳动与技术》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劳技的活动设计和教学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注意激发学生的技术学习兴趣,在保证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态度的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同时,要把积极的劳动与技术态度和正确的劳动与技术价值观的形成渗透到整个活动中去。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趣激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劳动。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创新、发展个性
期刊
我认为,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才能使语文教学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使之发芽、开花、结果。本人在实践新课程理念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对生活教育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做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现谈一些自己的粗浅体会与感受。  一、创设情景,在生活中观察  语文来自于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要从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现实背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回忆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