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提到:创新能力是人类迎接未来挑战的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对人才的突出要求。在国际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教育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此,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下面我就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个人的见解。希望和同行们进行交流学习。
一、体现学生主体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把过程与方法只视为手段,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整个音乐课教学都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及修养入手,让学生在自然的歌唱、舞蹈、表演和乐器演奏中接受创新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大大提高,进而在音乐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当代的音乐教师,我们更要去挖掘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领会、去感悟。新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教师要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设计师’、‘合作伙伴’,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为此教师应该想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在自信中进行,引导学生自信尝试,自信表达,自信探究,自信创造。
例如:在《动物回家》一课中,为了激发同学的兴趣,了解动物的特点,我在课堂中首先让学生模仿歌词中小动物回家的动作和表情,孩子们都乐于表演和表现,孩子们通过模仿和创造已经喜欢上小动物,也喜欢上这首歌曲,通过这些作为铺垫,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学们利用自信的声音、自信的动作、自信的语言和自信的表演等方法来诠释对美的理解更是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孩子们的天真和活泼的特点。
教学中也要时刻关注最近发展区,让孩子们知道“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道理,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本,从而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二、构建新型教育模式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创新因素。这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教学规律,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法上的编排、设计和加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新型教育模式。使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好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养,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与要求。因此,我们绝不能把学生看作是无知无能的被动者、看作是只能接受教师指令的工具,而要把学生看作是有着独特个性和鲜活生命力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着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教师所要做的不是从外部强制性地去灌输知识,而是从内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由内而外地引导他们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使他们最终成为知识真正的占有者、发现者、创造者。
例如:前些年我们上欣赏课,先由教师过多介绍作品的曲名、作者、表现内容和音乐的基本要素等等,学生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他们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亲身感受,把音乐的多元化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新课标下的音乐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通过演唱、演奏或欣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不同体裁和内容及形象,给人的情感领域以无形的巨大的影响。通过思考,我们是否应当明确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格局,展示新的教学过程,形成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创造的主人,在课堂中通过引导、互动、探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品质人格、学科素养、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创设开放教学环境、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创造力
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热爱、尊重、信任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巧妙应用激励性的语言、动作、神态,激励学生的创新欲望,提供学生想象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例如:学习《快乐的泼水节》时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傣族的自然风光和风俗人情,再以听与视的方法相结合,让学生联想到傣族青年身着盛装轻歌曼舞的欢乐场面,同学们不由自主地演唱起歌曲,歌曲唱会后,大屏幕再一次将青年人、老年人一起过“泼水节”的场景映入孩子们的眼前,引发了师生共同创编傣族民间舞蹈动作的欲望,这样,让学生体会到的不仅仅是歌唱的魅力还有创编的乐趣。这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灵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研究、提高学生创造力。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强调让学生会唱歌,而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们创设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机会,为同学们搭建一个创造的舞台。
音乐学习的关键是学生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而“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恰恰在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上有悖于音乐学习思维过程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多样性。罗曼·罗兰说得好:“我创造,所以我生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新一轮课改的创新教育,作为当代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在教育教学中做到真正的“创新”。
一、体现学生主体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把过程与方法只视为手段,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整个音乐课教学都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及修养入手,让学生在自然的歌唱、舞蹈、表演和乐器演奏中接受创新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大大提高,进而在音乐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当代的音乐教师,我们更要去挖掘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领会、去感悟。新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教师要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设计师’、‘合作伙伴’,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为此教师应该想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在自信中进行,引导学生自信尝试,自信表达,自信探究,自信创造。
例如:在《动物回家》一课中,为了激发同学的兴趣,了解动物的特点,我在课堂中首先让学生模仿歌词中小动物回家的动作和表情,孩子们都乐于表演和表现,孩子们通过模仿和创造已经喜欢上小动物,也喜欢上这首歌曲,通过这些作为铺垫,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学们利用自信的声音、自信的动作、自信的语言和自信的表演等方法来诠释对美的理解更是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孩子们的天真和活泼的特点。
教学中也要时刻关注最近发展区,让孩子们知道“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道理,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本,从而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二、构建新型教育模式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创新因素。这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教学规律,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法上的编排、设计和加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新型教育模式。使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好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养,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与要求。因此,我们绝不能把学生看作是无知无能的被动者、看作是只能接受教师指令的工具,而要把学生看作是有着独特个性和鲜活生命力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着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教师所要做的不是从外部强制性地去灌输知识,而是从内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由内而外地引导他们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使他们最终成为知识真正的占有者、发现者、创造者。
例如:前些年我们上欣赏课,先由教师过多介绍作品的曲名、作者、表现内容和音乐的基本要素等等,学生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他们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亲身感受,把音乐的多元化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新课标下的音乐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通过演唱、演奏或欣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不同体裁和内容及形象,给人的情感领域以无形的巨大的影响。通过思考,我们是否应当明确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格局,展示新的教学过程,形成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创造的主人,在课堂中通过引导、互动、探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品质人格、学科素养、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创设开放教学环境、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创造力
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热爱、尊重、信任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巧妙应用激励性的语言、动作、神态,激励学生的创新欲望,提供学生想象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例如:学习《快乐的泼水节》时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傣族的自然风光和风俗人情,再以听与视的方法相结合,让学生联想到傣族青年身着盛装轻歌曼舞的欢乐场面,同学们不由自主地演唱起歌曲,歌曲唱会后,大屏幕再一次将青年人、老年人一起过“泼水节”的场景映入孩子们的眼前,引发了师生共同创编傣族民间舞蹈动作的欲望,这样,让学生体会到的不仅仅是歌唱的魅力还有创编的乐趣。这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灵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研究、提高学生创造力。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强调让学生会唱歌,而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们创设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机会,为同学们搭建一个创造的舞台。
音乐学习的关键是学生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而“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恰恰在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上有悖于音乐学习思维过程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多样性。罗曼·罗兰说得好:“我创造,所以我生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新一轮课改的创新教育,作为当代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在教育教学中做到真正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