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困生”的转化是个大工程。经过实践证明,“学困生”的转化是有窍门的,只要“学困生”愿意学习,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训练,是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转化的。“学困生”的“差”是暂时的,正因为他们现在的学习成绩不很理想,才更需要老师的帮助。更何况在一个学校里的“学困生”,到了另一个学校可能就是优秀学生,乃至尖子生。把“学困生”转变成优秀学生,正是一个教师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做好的关键一步。
一、讲清楚化学的学科特点
对于化学没有学好的“学困生”我们要帮他找出学不好的根本原因。化学术语、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相关计算等是高中阶段出题的核心内容,有一个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几个弄不清楚,就可能沦为“学困生”的行列。找准之后,先把关键的知识补上,补的时候要一对一地辅导学生学会自学,让学生自己找到相应的知识,自己钻研,不明白的多问老师。适当给学生以信心,让他们体验及格和得高分的喜悦。成功的喜悦比失败的教训更能激励“学困生”的进步。
二、强调做题习惯的培养
“学困生”做不好计算题的原因除了相关的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外,最致命的缺点是做题习惯不正确。如: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进行计算,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尽可能都换算成物质的量,然后再找已知和未知的联系,最后设未知数列方程。这些最基本的做题习惯,几乎所有的“学困生”都没有掌握。知识点和做题习惯,要双管齐下,这是“学困生”转化的秘诀所在。要明确告诉“学困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这一方法学习,短期内,就会有明显的进步。
三、在课堂上多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说题”
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说题,是短期内提高期成绩的最有效的方法。“学困生”的考试成绩之所以差,大多是不会思考,面对一个问题不知从何下手,有时虽然能写两步,但最终还是想偏了,结果得不到分,等考试后,老师一讲,他们大都有顿悟感:“噢!原来是这样!”但大都只停留在这一声感叹上,以为听懂了,就是会了。其实,你马上让他说一说解题思路,说一说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他可能立马就说不会。隔几天考试时,再把这道题拿来让他做,他又是“似曾相识”,却又做不出来,这就是“差生”的“一错再错”现象。“说题”的最大功效是把学生的思维充分展示出来,把缺点也暴露出来,老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当场辅导,辅导这一个、全班受益。在课堂上说题,一人说题众人听,其他人也能从中吸取教训或开拓思维。若是连续提问,比一比看谁说得更有条理,看谁说得更简练,还有一种竞赛的气氛。这是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来解决问题,若是正确的,则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若不正确,可以当场纠正,解决一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障碍。
四、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本本”,记下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顿悟”到的“一句话知识”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知识是必需记在纸上加强记忆,才能理解和掌握的,这是减少“一错再错”的最有效的方法,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而我们的“学困生”呢?他甚至不知道某一知识点是必考的,自己会不会也不清楚,你问哪里不会?他随口答曰:“都不会!”这是典型的自卑者逃避现实的回答——越自卑越封闭,越封闭越落后,越落后越自卑,这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老师要耐心启发学生把不会的记下来,记在错题本上。“都不会”也没关系,从现在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先挑重点的,常用的记。记下来,以备考试前再复习一下。这里要强调一点:是“记”而不是“抄”。这里所说的“记”,可分为两类6种:
第一类是在学习或复习课本知识和相关辅导材料时遇到的,包括4种情况: ①记下你自己认为重要的和你认为容易忘的知识点。②记下顿悟到的知识(大多是“一句话知识”)。③记下规律性的知识。④记下特殊的知识。第二类是在做题中总结出的知识(大多是做题的经验和教训),包括两种情况: ①记下多次做错的题型和相关的知识点。“一错再错”现象是学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预防一错再错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考试前看一下自己曾多次错过的题,相当于考试前给自己提个醒。如果平时做题和复习时没有把这些题记下来,考试前就不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容易错。这就是“差生”之所以差的最根本原因。学得不明不白,考试稀里糊涂。原来曾经流行过“错题集”,要求把错了的题抄下来。实际上,典型的“错题集”只适合于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对于“学困生”来说,很难做好。因为需要抄在错题本上的题太多了。这时可以不抄题,只记下题目在哪里,相关的答案在哪里就可以了。如:“课本P38-6”表示:课本38页的第六题自己做错了。②记下经过请教别人才会的题的详细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优秀学生之所以能在各种考试中有较好的成绩,关键是他把不会的知识真正问清楚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这里强调“真正”两个字?因为我们的“学困生”也问了,也耐心地听老师讲了,也听懂了。但是仅仅满足于听懂了,没有把听懂了的知识再写出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就急急忙忙地去做下一题或干其他事情去了。几天后考试时又遇到了类似的题,写的时候,才发现写不完整,重蹈了“一错再错”的覆辙。正所谓“行百步而半九十”。就差一个“写下来”,却道出了“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天壤之别!
事实证明,“学困生”之所以差,“学优生”之所以优,关键是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的差和优。“学困生”要转化为“学优生”,关键是要转变学习习惯,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无定法,却也不可无法,“学困生”是“当局者迷”,作为“旁观者清”的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困生”尽快冲破迷雾,清清楚楚学习,明明白白考试,昂起头来做一个优秀学生。这大概也是老师最欣慰的事情了,是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
一、讲清楚化学的学科特点
对于化学没有学好的“学困生”我们要帮他找出学不好的根本原因。化学术语、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相关计算等是高中阶段出题的核心内容,有一个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几个弄不清楚,就可能沦为“学困生”的行列。找准之后,先把关键的知识补上,补的时候要一对一地辅导学生学会自学,让学生自己找到相应的知识,自己钻研,不明白的多问老师。适当给学生以信心,让他们体验及格和得高分的喜悦。成功的喜悦比失败的教训更能激励“学困生”的进步。
二、强调做题习惯的培养
“学困生”做不好计算题的原因除了相关的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外,最致命的缺点是做题习惯不正确。如: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进行计算,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尽可能都换算成物质的量,然后再找已知和未知的联系,最后设未知数列方程。这些最基本的做题习惯,几乎所有的“学困生”都没有掌握。知识点和做题习惯,要双管齐下,这是“学困生”转化的秘诀所在。要明确告诉“学困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这一方法学习,短期内,就会有明显的进步。
三、在课堂上多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说题”
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说题,是短期内提高期成绩的最有效的方法。“学困生”的考试成绩之所以差,大多是不会思考,面对一个问题不知从何下手,有时虽然能写两步,但最终还是想偏了,结果得不到分,等考试后,老师一讲,他们大都有顿悟感:“噢!原来是这样!”但大都只停留在这一声感叹上,以为听懂了,就是会了。其实,你马上让他说一说解题思路,说一说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他可能立马就说不会。隔几天考试时,再把这道题拿来让他做,他又是“似曾相识”,却又做不出来,这就是“差生”的“一错再错”现象。“说题”的最大功效是把学生的思维充分展示出来,把缺点也暴露出来,老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当场辅导,辅导这一个、全班受益。在课堂上说题,一人说题众人听,其他人也能从中吸取教训或开拓思维。若是连续提问,比一比看谁说得更有条理,看谁说得更简练,还有一种竞赛的气氛。这是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来解决问题,若是正确的,则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若不正确,可以当场纠正,解决一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障碍。
四、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本本”,记下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顿悟”到的“一句话知识”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知识是必需记在纸上加强记忆,才能理解和掌握的,这是减少“一错再错”的最有效的方法,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而我们的“学困生”呢?他甚至不知道某一知识点是必考的,自己会不会也不清楚,你问哪里不会?他随口答曰:“都不会!”这是典型的自卑者逃避现实的回答——越自卑越封闭,越封闭越落后,越落后越自卑,这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老师要耐心启发学生把不会的记下来,记在错题本上。“都不会”也没关系,从现在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先挑重点的,常用的记。记下来,以备考试前再复习一下。这里要强调一点:是“记”而不是“抄”。这里所说的“记”,可分为两类6种:
第一类是在学习或复习课本知识和相关辅导材料时遇到的,包括4种情况: ①记下你自己认为重要的和你认为容易忘的知识点。②记下顿悟到的知识(大多是“一句话知识”)。③记下规律性的知识。④记下特殊的知识。第二类是在做题中总结出的知识(大多是做题的经验和教训),包括两种情况: ①记下多次做错的题型和相关的知识点。“一错再错”现象是学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预防一错再错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考试前看一下自己曾多次错过的题,相当于考试前给自己提个醒。如果平时做题和复习时没有把这些题记下来,考试前就不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容易错。这就是“差生”之所以差的最根本原因。学得不明不白,考试稀里糊涂。原来曾经流行过“错题集”,要求把错了的题抄下来。实际上,典型的“错题集”只适合于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对于“学困生”来说,很难做好。因为需要抄在错题本上的题太多了。这时可以不抄题,只记下题目在哪里,相关的答案在哪里就可以了。如:“课本P38-6”表示:课本38页的第六题自己做错了。②记下经过请教别人才会的题的详细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优秀学生之所以能在各种考试中有较好的成绩,关键是他把不会的知识真正问清楚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这里强调“真正”两个字?因为我们的“学困生”也问了,也耐心地听老师讲了,也听懂了。但是仅仅满足于听懂了,没有把听懂了的知识再写出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就急急忙忙地去做下一题或干其他事情去了。几天后考试时又遇到了类似的题,写的时候,才发现写不完整,重蹈了“一错再错”的覆辙。正所谓“行百步而半九十”。就差一个“写下来”,却道出了“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天壤之别!
事实证明,“学困生”之所以差,“学优生”之所以优,关键是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的差和优。“学困生”要转化为“学优生”,关键是要转变学习习惯,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无定法,却也不可无法,“学困生”是“当局者迷”,作为“旁观者清”的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困生”尽快冲破迷雾,清清楚楚学习,明明白白考试,昂起头来做一个优秀学生。这大概也是老师最欣慰的事情了,是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