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数学训练的新视觉初探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y2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以形成技能、行为习惯和发展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是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一味注重反复地多练,认为反复多练的次数愈多,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就愈牢固。固然,这种练习对培养计算技能也有一定作用,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更新,就显得相形见绌了。一位美国教授曾说过:中国与美国的一个重要的差异在于,中国学生比较适应特定问题的特定解法的学习,而美国学生则善于解决那种开放的、含糊的、需要更多创造性的问题。看来,在实际教学中只重视巩固知识的机械性的练习,忽视运用知识的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不善于灵活地运用知识。
  数学习题是教学中能展现学生才能和创新能力的最具活力的成分,需要更新、求异,这样才有吸引力。学生在课堂里的练习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如何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练习,以提高教学质量呢?我在实践中作了如下探索。
  一、生活实际—认知的桥梁
  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情境。通过实际教学我们发现: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感兴趣的事物。数学知识都可以从学生的身边找到原型,把单纯的认知和计算变成学生的具体实践。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切实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从他们的身边挖掘与数学有关的数学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自主地找到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
  例如:我在教学《几个和第几个》的时候,就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小小火车站”,把同学们分成数目不等的小组,等在各个“车站”。然后我义不容辞地当起了“火车头”,领着孩子们在教室里不停地穿梭,同时几个和第几个的概念也在同学们“上车下车”的过程中逐渐清晰,由他们自己表达出来,这样就在玩玩乐乐中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下课了,我发现同学们还在操场上玩这个数学游戏,还大声地讲着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和内容。
  二、动手操作—认知的基础
  好奇心,人皆有之。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如何让学生掌握新授知识,动手操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授新内容时,要尽量设计一些学生熟悉并自行通过思考能解答的实例,而数学课堂学具实物、模型的操作是最好的显性活动,通过操作实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在讲解一年级第一学期第6页认圆柱体图时,我考虑学生第一次从数学课上直观具体认识圆柱体,自己设计用纸做了一个可拆开的圆柱体,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四个层次进行观察分析:(1)这个圆柱体的中间是什么形状?(2)这个圆柱体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3)让学生进一步观察上下两个面是否是大小形状完全相同?(4)将这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形状?经过学生动手摸一摸、做一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关于“空间”这一概念的初步印象,对今后学习体积做了铺垫。
  三、展示思维过程—认知形成网络结构的环节
  让思维尽量开放,同一条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容易想入非非,甚至想出老师在备课中根本考虑不到的结果。老师应该从积极的因素去对待学生的“奇思异想”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思维,努力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退位减法》时,从两位小朋友摆弄图片后,出示减法算式12-5等于几,有位小朋友说:“等于7。”我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他说:“我做减法时想加法,因为5+7=12,所以12-5=7。”我就紧紧抓住这点表扬他。再追下去提问:“还可以怎么想?”又有一位小朋友举手回答;“我是这样想的,把12拆成10和2,10-5=5,再把5+2=7。”我立即表扬他:“你真会动脑筋。”这时,又有小朋友举手要求讲:“我是这样想的,把5拆成2和3,用12先减去2,再把减下来的10减去3也可以等于7。”我马上用赞许的眼光示意,全体小朋友立即拍手表扬他。老师的表扬,小伙伴的鼓励深深地打动了每位小朋友。像上面这样的例子有许多,相信每位老师都有感受吧!
  四、实践应用—认知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总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某个数学知识从具体到表象来认识的,在多次反复应用中加深认识,逐步形成自己思维里的东西,这样就达到理解巩固的目的。因此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抓住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单一到多样,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9的分与合”时学生对于9的知识已基本掌握,但如何来加以巩固呢?光靠练,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动静结合进行如下教学。
  1.请小朋友做拍手游戏,在拍手的过程中掌握几与几合成9。
  2.接口对答。师:9可以分成6和几?生:9可以分成6和3。
  3.找朋友。每个小朋友都有数字动物头饰,一边放音乐,一边各自找朋友。等到音乐停后各自说出几和几合成9。
  学生的知识必须经过练习才能转变成技能,才能牢固与保持,也才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运用自如。所以,像这样的层次性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头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熟练掌握已经学过的知识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在做中学,积极鼓励学生思考,使学生进行交流合作。课堂教学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题目的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要活泼、新颖、有趣、简练,从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搞好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我觉得要做好此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明确阅读教学
期刊
近几年来,国家进行中职教育改革,重视中职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体育职业学校作为高等体育教育的补充,肩负着培养大批的中等体育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体育职业学校办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地方体育乃至全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但是,近些年来,根据有关对体育职业学校的调查和报道,以及20年来本人在体育职业学校从事学校教学和管理的经验,发现体育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出现这种现象,分析其
期刊
“快乐体育”一词源于日本。它的中心含义是让学生在体育中体验快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力为目的。  目前,在体育教学中,普遍推行强制体育的教学方法,它未能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特点,故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因而厌烦体育课,长此下去,必将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不利,进而影响全面素质的提高。通过快乐体育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体验到体育中的快乐,而且还能大大提高对体育的兴趣。进行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的自然科学。而所有的自然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这种事物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一方面反映了必然联系的规律性,同时又存在着许多偶然性,使我们的研究产生了复杂性。这就需要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处理某些实际问题。物理模型是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能具体、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
期刊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启迪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  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初中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化学新课标理念落实的重要手段。新课标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创新能力,就是提出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期刊
马卡连柯在《家庭和儿童教育》中说:“爱是一生中伟大的感情,他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类,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可见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西方学者把情感教育看成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以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德、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又是广大教师的神圣使命。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强烈的求异创新愿望是学生创新性学习的内在动因。化学的历史是一部化学家创新的历史,结合化学史教学,鼓励学生以化学家为榜样,要有当“第一个”的求异精神。根
期刊
“学困生”的转化是个大工程。经过实践证明,“学困生”的转化是有窍门的,只要“学困生”愿意学习,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训练,是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转化的。“学困生”的“差”是暂时的,正因为他们现在的学习成绩不很理想,才更需要老师的帮助。更何况在一个学校里的“学困生”,到了另一个学校可能就是优秀学生,乃至尖子生。把“学困生”转变成优秀学生,正是一个教师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做好的关键一
期刊
教育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其特点在于它的对象不断改变,环境也不断地在改变,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在不断地改变,所以教育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地研究自己教育的自变量,才能推动因变量的正相关,否则可能停滞不前,甚至还可能像牛顿定律一样,你的作用力越大,其反作用力也越大,付出了无数汗水,收获的却是串串苦果。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很多父母为了
期刊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