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技课堂的教学要处处落在“实”处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7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与技术》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劳技的活动设计和教学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注意激发学生的技术学习兴趣,在保证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态度的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同时,要把积极的劳动与技术态度和正确的劳动与技术价值观的形成渗透到整个活动中去。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趣激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劳动。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创新、发展个性,进行自主探究。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课堂上,学生动手机会明显多了,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老师也是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放在首位。但是,我们是否静下心来仔细想过:学生探究的效果如何?劳技课堂的有效性体现在哪里?笔者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大多数劳技课堂的教学是低效的。在一些公开课中,我们还发现学生的劳技作品甚至是事先做好的或者是课前已经做了“滚瓜烂熟”的。试问这样的教学,还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吗?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农村一线教学中,运用新理念实践经历和倾听别人的宝贵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想法。
  一、了解学生,学情分析要落在“实”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教师没有尽全力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没有针对学情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研究,就不能保证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及具体方法。如果教师不能切实地关注学情,不能做到“对症下药”,甚至无视学情及其发展变化,只是一味机械地套用教学预案,那么,教学活动极有可能落得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关注学情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教学的实效。因此,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活动,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师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
  二、教育学生,目标定位要落在“实”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同时又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所以,教学要有效就必须首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在新课标的影响下,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正在从传统教学中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逐渐转变为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和方法,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基于此,我个人觉得,劳技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部分:一是熟能生巧,强化手脑并用,加强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统一,达到学会、做会的境界。二是拓展和深化,由工具、材料和作品的交换,产生技能迁移,由技能点、类的归纳,使技能由经验型上升为理性化,到达会学、会做的境界。三是体验,存在决定意识,实践出真知,学生由艰苦的学习过程过渡到最后愉悦的情感体验和意识形成,从而产生“技术伟大”“学习幸福”心声。
  三、尊重学生,内容选择要落在“实”处
  劳技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劳动技术素质及各种能力的载体。因此劳技课堂教学内容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项目,即考虑教学任务目标,又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同时还要注意技术的先进性。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简单生产的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现代生活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去实践,去创新。
  四、激励学生,手段运用要落在“实”处
  大家应该都看过花样篮球表演,运动员们被跳板弹起五六米高空后,经过各式翻腾,再将篮球灌入篮筐之中,每一个动作是那么流畅,那么准确。所有的高难度动作表演,给观众莫大的享受,富有创新的节目总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不仅使我想起了我们的劳技课,我们的劳技教学如何也能让人耳目一新呢?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常见的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情感需求。
  劳技课中,学生的大多实践操作是在对教师示范演示的模仿中获得的。如果教师的示范操作示范动作规范且娴熟利落,会引起学生的惊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
  “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这样的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强调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并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启迪、相互帮助,实现“互补”。
  五、相信学生, 评价展示要落在“实”处
  《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中强调劳动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养成,以关注学生发展为本,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的多方面的功能实现。在劳技教学中,实施有效课堂评价可以促成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积极评价学生,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主要有两个:第一,有利于学生劳动技能形成和劳动技能水平不断发展;第二,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
  总之,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做到求真务实,这才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根基。
其他文献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启迪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  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初中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化学新课标理念落实的重要手段。新课标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创新能力,就是提出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期刊
马卡连柯在《家庭和儿童教育》中说:“爱是一生中伟大的感情,他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类,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可见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西方学者把情感教育看成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以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德、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又是广大教师的神圣使命。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强烈的求异创新愿望是学生创新性学习的内在动因。化学的历史是一部化学家创新的历史,结合化学史教学,鼓励学生以化学家为榜样,要有当“第一个”的求异精神。根
期刊
“学困生”的转化是个大工程。经过实践证明,“学困生”的转化是有窍门的,只要“学困生”愿意学习,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训练,是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转化的。“学困生”的“差”是暂时的,正因为他们现在的学习成绩不很理想,才更需要老师的帮助。更何况在一个学校里的“学困生”,到了另一个学校可能就是优秀学生,乃至尖子生。把“学困生”转变成优秀学生,正是一个教师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做好的关键一
期刊
教育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其特点在于它的对象不断改变,环境也不断地在改变,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在不断地改变,所以教育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地研究自己教育的自变量,才能推动因变量的正相关,否则可能停滞不前,甚至还可能像牛顿定律一样,你的作用力越大,其反作用力也越大,付出了无数汗水,收获的却是串串苦果。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很多父母为了
期刊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
期刊
数学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以形成技能、行为习惯和发展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是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一味注重反复地多练,认为反复多练的次数愈多,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就愈牢固。固然,这种练习对培养计算技能也有一定作用,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更新,就显得相形见绌了。一位美国教授曾说过:中国与美国的一个重要的
期刊
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性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在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高涨,精力集中,这是学习的最佳状态。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相整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成为人们最基本的文化水平。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一直以来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这一路走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许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深远历史意义的决策。其中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国家最为关注。小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信息技术课更加受到全国教育者的关心和思考。如今的小学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一堂简简单单40分钟的课。它被加入了许多所谓亮丽的元素,像游戏
期刊
初中数学复习的内容可分为基础知识和基础解题技能两部分。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最主要的是要通过对知识的系统复习,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不同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复习中,要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定律、法则的辨析比较和灵活运用,做到理解、综合、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