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显数理结合之魅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unsze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要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而数学和物理是紧密联系且各具特色的两门学科,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由此可见,重视数学方法,数学知识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做好数学与物理学科的衔接,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事半而功倍之效。
  一、结合相似三角形透视光学问题
  例:在竖直的墙壁上挂着一个长30厘米的平面镜,人站在离平面镜2米远的地方,从镜子里看身后离平面镜6米远的墙壁,如果人的头部不动,他在镜中能看到的那部分墙壁的长度是:( )。
  A.30厘米  B.60厘米  C.90厘米  D.120厘米
  解析:如图1,设O为人的眼睛位置,MN为平面镜,AB所在为墙壁,A`B`为墙壁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特点,知:
  CD=6米 OC=2米 MN=30厘米 AB=A`B`
  由于A’B’∥MN,所以有△OMN∽△OA`B`
  ∴OC/OD=MN/A`B`
  A`B`=MN×OD/OC=30厘米×8米/2米=120厘米。
  由于镜中能看到的墙壁长度端点由平面镜的上、下两端的反射光线决定;
  ∴A`B`即为镜中能看到的墙壁长度,故选D。
  二、方程在热学问题中的妙用
  例:将一杯热水倒入盛有一些冷水的容器中,冷水的温度升高了10℃,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的一杯热水,冷水的温度又升高了6℃。同样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则冷水温度可再升高多少度(不计热损失)?
  解析:题中有三次热平衡的过程,根据热平衡方程式列出这三个热平衡方程,综合三式即可求解。
  设容器内冷水的质量为m1,初温度为t01,每杯热水的质量为m2,初温度为t02,则:
  第一次把热水倒入冷水中,有Cm1△t1=cm2〔t02-(t01+△t1)〕10m1=m2〔t02-(t01+10)〕         ①
  第二次把热水倒入冷水中,C(m1+m2)△t2=cm2〔t02-(t01+△t1+△t2)〕6(m1+m2)=m2〔t02-(t01+10+6)〕  ②
  由①式和②式解得m1=3m2(t02-t01)=40℃  ③
  第三次再把热水倒入冷水中C(m1+2m2)△t3=cm2〔t02-(t01+16+△t3)〕(m1+2m2)△t3=m2〔(t02-t01)-16-△t3〕。
  把③式代入上式得(3m2+2m2)△t3=m2(40-16-△t3),再升高的温度为△t3=4℃。
  三、用比例攻解电学难点
  例:将两盏“220V40W”的白炽灯串联接到220V的照明电路中,两灯的实际功率之和是( )。
  A.20W  B.80W  C.10W  D.200W
  若用常规办法,由于计算步骤过多,导致出错率较高,学生容易产生“物理恐惧症”。若用“比例”法,设一灯电阻为R,接在220V的电路中,消耗的功率为40W,两盏灯串联总电阻为2R,接在220V的电路中由公式P=U2/R,在U一定时P与R成反比,轻松易得消耗的功率为40W/2=20W。
  四、用不等式求解光学类问题
  例: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某同学忘了测凸透镜的焦距,当他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0cm处时,移动光屏,在距凸透镜16cm处得到了一个倒立、清晰的像,则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A.5cm  C.5cm  解析:由题意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所以该凸透镜应该成放大的实像。那么,物距和像距对应的区域为f2f。即有:
  f<10cm<2f ①
  16cm<2f  ②
  联立方程解得5cm  如果学生熟练掌握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能巧妙利用数学知识中的不等式组来解决问题,那么,看似繁冗的解析过程,就会简单易行,不易出错。
  五、利用图像展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例:有两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R1、R2,它们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I-U图像如图,如果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串,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并,则关于R串、R并所在的区域为哪区?
  分析:此图像是根据欧姆定律I=U/R做出的图线即R的图线,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在图线中由于I轴的直线交U轴于UO,如图2,R1和R2的交点对应的电流分别为I1、I2显然越向上电流值越大,即I1R2,所以在此图像中可得越偏向U轴的图像阻值越大。因此三个区域中区Ⅰ电阻最大,区Ⅲ电阻最小。若R1、R2串联,则R串>R1·R2,则R串应在Ⅰ区;若R1、R2并联,则R并  六、极值法指点迷津,提高效率
  例:有两个定值电阻R1和R2,串联时的总电阻是20Ω,那么当它们并联时,总电阻的最大值可以为____Ω。
  解析:由串联电阻特点知R1+R2=20Ω,设并联的总电阻为R,由并联电阻特点知:
  由上式看出R是以R1为变量的二次函数。
  在二次函数y=ax2+bx+c中,如果a<0,则y有极大值,此时x=-  ,y极大=    。
  如果a>0,则y有极小值,此时x=- ,y极小=    。
  对照关于R的二次函数式有a=  ,b=1c=0。
  Ω。所以定值电阻R1和R2并联后的总电阻最大值可以为5Ω。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 “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而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理想的物理教学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
期刊
“教学”二字看来很平常,但要做好绝不是轻松的事。有些教师时间没少用,力气没少使,效果却不佳,他们很困惑。他们不懂得课堂教学是“主导”与“主体”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是师生心流的沟通。心流不通畅,教学就会阻滞,其主要原因是缺少课堂的教学艺术。  遍览古今中外许多名家课堂教学成功的经验,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质量的艺术,概括起来有五个字:“爱、趣、需、合、美”。我们称其为课堂教学的“五
期刊
一、加强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力  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经常不断地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产生不断追求新知的强大学习动力,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兴趣爱好、强大的进取动力。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应坚持把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力作为提高合格率、优秀率的关键来抓。每当接任新班的第一课,我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阐
期刊
美国教育学家卢布姆说:“目标是预定的教学成果。”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受教育者能自己解决问题。教,就是为了不教。”这就是说,教学目标就是教师所预期的学生达到的某种程度和变化,它是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学中的具体化,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是素质教育中学生应达到的水平标准。而目标教学,就是将教学目标贯串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共同努力。语文课的目标教学,就是语文
期刊
要想做好高考数学题,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外,还取决于临场发挥。怎样才能使我们在高考中考出更加理想的成绩呢?或者说怎样做到超水平发挥呢?下面我们交换一些看法:  一、 做好考前准备  考前两三天内不要再做数学题目了,应早睡早起,在头脑清醒时,可将下列内容自我回忆一下:(1)各考点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2)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有哪些? (3)高中课本各章主要内容分别涉及哪些基本问题和基
期刊
如何让农村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整体提高呢?本文就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结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本人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实际,提出了如下几点思考:  一、图书馆  许多农村小学图书馆资源少,跟不上学生的需求。如我镇各村小学图书馆的图书陈旧,很多图书是几年前“两基”、“普实”工
期刊
摘 要: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总结、实践、改革,形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评价体系,达到评价的最终目的,让评价成为学生进步的阶梯。  关键词:评价 发展 进步  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
期刊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学科特色决定了生物教学方法要不同于语文、英语等语言学科。同时由于课时相对较少,学生不够重视,这些都给教学增加了难度。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看法。  一、以“纲”扣“本”,结合实际,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学大纲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
期刊
在以科学思维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要根据创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与语言学,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模仿创造法  模仿是“以他为主”,创造是“以我为主”。创造离不开模仿,克鲁普斯卡娅曾说过:“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那样的同等必要。”要引导孩子从模仿开始,然后再进入独创。  如教学《詹天佑》(十册),学生在理解描述“人”字形线路设计的一段文字后,可要
期刊
九年级是初级中学的最高年级,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毕业、升学。所以,九年级历史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综合过程,也是由基础到能力提升的综合过程。学习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历史教学的最后效果和质量。所以,如何将中外历史进行纵横联系,有机结合,在比较中学习、复习,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下面将我在世界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与大家交流。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