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式自学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索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fox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物理教学中,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注重知识与技能,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我在物理教学中积极进行中学物理教改实验,试用了“单元式自学探究”教学模式,初见成效.
  “单元式自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是:老师先把教学内容按照需要划分成教学单元,在进行新课时,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引入新课后,先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本单元的基本内容,然后发给学生单元导学提纲,让学生再精读课文,并在学习小组间互相讨论,同时完成导学提纲上的学习内容和思考题,然后让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
  第一步:合理划分教学单元、精心设计导学提纲
  教师在授课前,根据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难易和学生的素质,以知识结构为标准,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个教学单元,并按教学单元进行教学.划分教学单元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学生水平来确定,要反映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教学单元划分好之后,教师再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导学提纲.设计导学提纲时,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点、例题详解(示范题分析、教师导学活动的设计、供学生参考的学习方法、规范的解题过程)和供给学生使用的思考题等.思考题可以分两部分:一是基础知识部分,二是供学生思考、交流和探究的拓展题.拓展题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要求学生选择完成.设计导学提纲,要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顺序性、规范性,要根据需要设计生活、生存方面的知识、问题.
  如初二物理第二章“光现象”可划分为“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两个小单元.第六章“电压、电阻”可划分为“电压”和“电阻”两个小单元.单元的划分在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的条件下,按教者的意图进行.然后按照所划单元,由教者拟写导学提纲,其目的是:要求学生抓住提纲主线学好这一单元知识;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测掌握知识程度.拟写的提纲,还要求能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特点,将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展示在他们面前.提纲形式要多彩多姿多样,可以是填空、选择、判断、作图、计算、实验、问答等.提纲内容要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有一定灵活性并要照顾学生智能差异、有梯度.
  如初二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这一单元自习提纲按其内容可分五种题型:
  (1)填空:要求列出本章该掌握的物理概念;
  (2)问答题(书本上练习题):要求运用某一物理知识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3)课外小实验:要求学生人人动手,观察实验现象,写出简单实验报告;
  (4)选择题:选择题的不同题型、不同解法,可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5)判断题:给学生自测,自我评价自习的效果.
  第二步:指导学生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在开始上物理课时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要阅读课前问号和课题,了解问题的提出,明确问题解决的方向;其次要阅读教材中的小标题、插图和正文.
  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首先要求学生粗读.通过粗读,要求学生对这一单元的主要梗概大致有所了解.然后再细读,细读时要重视对插图理解,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上的文字叙述,认真分析插图中的每一条线段,每一部分图示表示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问题,表示了什么物理现象和过程.学生会看插图,对掌握物理知识和理解物理概念是很有帮助的,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便于理解和记忆.
  最后再对重点内容进行精读,精读时则要求学生做到掌握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的外延.例如公式P=ρgh适用于液体的内部压强,而计算大气的压强不可以.又如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要使学生掌握这一定律,需要学生认真做好实验想象推理,同时应对文字进行化解,知道这一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一切物体,适用条件是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从而真正理解掌握这一结论.
  在学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然后按照导学提纲进行自测.允许同学课外交流、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知.
  第三步:加强实验设计、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根据探究目的和已知条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一步,也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最佳时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为了省时间、赶进度,让学生照搬书中现成的方案,而是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创造,并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己设计成果的平台.
  例如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时,为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我们可以以实验为载体,把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尽可能设计成富有探究性、创造性,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或实践课题.比如:
  (1)提出问题:由教师直接提问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说:由学生思考并互相补充得出滑动摩擦力可能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制定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的计划,思考需要测量的数据与可能需要的实验器材,如长方体木块、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砂纸等.
  (4)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实验研究.
  (5)根据证据进行解释:由各组选派代表,提供实验数据并作出解释: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6)交流与检验: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推导结论,将其与学生的实验结论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误差分析.
  事实证明,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的学习效果与科学探究能力,比教师做演示实验或在黑板上讲理论的效果要好得多.只有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正确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能由表及里,达到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认识.在物理教学中,创造条件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发展新知的重要途径.   第四步: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精讲点拨
  由于学生素质不同,并存在能力类型、能力发展水平等差异,虽然各自都能自学教材、进行实验探究,并完成导学提纲上的问题,但总是各有所得,体会各异.因此及时组织学习小组讨论,让小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交流心得,从而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对于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遇到的有疑义、争议的困难问题,教师不要去直接出示现成的答案,而是要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通过教师科学的提示、恰当的点拨,让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综合、思考,自己来解决问题.
  如“物态变化”单元在小组讨论时,学生共提出12个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出7个题正确答案,其中有3个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答案,另外有2个题则由教师精讲解决.全班53个学生,发言的41人(占77.4%),发言共计71人次.
  所提问题的性质,大致可分三种:
  ①多数能围绕导学提纲、紧扣教材提出问题.例如有的学生问:“为什么在做海波的熔解时,一定要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对试管中的海波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呢?直接加热不是更快更省事?”学生沉默,这时,教者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对两种不同加热方法的分析阐述其理由.
  ②肯钻和学得较好的学生会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偏题”或“怪题”.对这种情况,教者首先应肯定学生提的问题有深度,有的可借助一些比喻,加以形象解释,有的可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借以拓宽思路,丰富知识领域.
  ③有时学生所提问题过于简单.这时教者可提出补充问题,启发他们思考,把问题引向深入.
  第五步:归纳总结,应用达标
  各小组展示学习结果及结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分析、概括、综合,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分析本部分知识所涵盖的主要内容,找出知识的联系点;引导学生分析在学习本部分知识时应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把知识在质和量的两个方面加以提高,起到强化、迁移的作用.归纳综合后,要让学生通过课堂达标测试来检验课堂学习效果,并及时进行检查评讲,以取得信息反馈,调控教学.
  “单元式自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关键是科学划分教学单元,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组织课堂教学的工作是取得较好效果的前提.这种教学法有以下几个主要的优点:
  (1)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好表现自己,但意志比较脆弱.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心情松愉快,感知问题灵敏,思维活跃.
  (2)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单元备课中,教师首先要弄清本单元各节的联系,抓住重点,难点,给学生设计导学提纲.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解答个别性问题并引导自学和开展讨论.教师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
  学生在自学探究过程中能积极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温习和应用旧知识,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3)便于因材施教.学生自学时老师可以对不同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差生和尖子生可以分层次地给予指导,在开展讨论中,学生可以提出各自的疑问,各自的见解,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样,能使全班学生在同一时间内都各有所得.
  (4)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采取单元自学探究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还可以减轻师生的负担,缩减教学时间,提高教学的效率.
其他文献
兴趣就象能力的催化剂,它可以将人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一个人如果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也就谈不上思考,更无法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怎样才能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呢?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无论老教材还是新课程,实验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开始大量使用课件,加上有些实验不可预测,不能保证课堂上一定会成功,很多实验逐渐被视频和动画所替代,刚开始学生很兴奋很好奇,各门功课都大量的使用课件,
期刊
【摘要】理答是课堂问答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重要的课堂评价方式。本文通过分析两位教师的理答方式,提倡综合运用多种理答方式,促进有效教学。  【关键词】英语课堂 理答方式 提问    有一位学者这样说过:“教师的智慧语言像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像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像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田。”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引发了学生一个又一个的回答,教师对学生作答的即时反应和处理我们称之为理答行为,它是课
涉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物理问题是近几年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题目.而对于磁场,可以分为匀强磁场和非匀强磁场,其中最常见的匀强磁场又可以分成足够大磁场和有界磁场.我们遇
期刊
期刊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论新课还是复习课都离不开习题的训练.我们发现大量的习题训练后,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对反复遇到的类型题还错,说明我们在设计习题时内容太泛泛,没有针对性,重点题型没突出,属于眉毛胡子一把抓.另一种现象是习题设置不分层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能力差的又跟不上,最终造成这两类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因此如何设置有效的课堂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一重要因素.聆听了关于物理习题设置有效性的课题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运用有效的奖励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  1.值日报告的奖励机制  以往的值日报告基本都是值日的学生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近年高考中有这样的一类选择题,题干信息较复杂和生疏,选项的代数表达式也比较复杂,需经过比较繁琐的公式推导过程才能做
期刊
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使我们的物理课堂更具有吸引力、魅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终身打下来坚实的基础.具体如何使我们物理课堂更具有吸引力、魅力.我结合教学实践和实际总结了如下技巧.  1 “巧”引入,导情引思  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