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就象能力的催化剂,它可以将人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一个人如果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也就谈不上思考,更无法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怎样才能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呢?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无论老教材还是新课程,实验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开始大量使用课件,加上有些实验不可预测,不能保证课堂上一定会成功,很多实验逐渐被视频和动画所替代,刚开始学生很兴奋很好奇,各门功课都大量的使用课件,时间长了学生也似乎视觉疲劳,而且有的学生还会说那是假的,都是电脑制作的.更期待实物操作,又开始返璞归真,觉得还是动手操作的实验更真实更有趣.实验的功能并不仅仅是在学生面前演示现象或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按着预设的流程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而是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
1 发挥学科优势,激发求知欲
科学是一门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科学教学中举足轻重.与大自然联系得很紧密,学生往往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走进科学课堂,迫切希望弄清很多“为什么”.同时也觉得科学很神秘高不可攀.好多学生跟我说,他最开始不喜欢科学,觉得太深奥.好几个学生跟我说,他最开始不喜欢科学,觉得太深奥.后来渐渐地喜欢上了科学.因为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尤其是实验现象跟他们的猜测相反时,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以至于他们每次上科学课之前都很兴奋,期待课堂里又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实验现象呢?学生的话深深提醒了我们科学老师,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不能偷懒,否则可能会抹杀学生的积极性.
家庭小实验是学习科学的一把金钥匙.学生通过做家庭小实验不仅能获取知识和技能,还能大大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如 “瓶吞鸡蛋”、覆杯托水、“筷子提米”等都可以在家里做.家庭小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催化剂,有好几个学生都是因为觉得家庭实验有趣,操作方便,学习科学的兴趣越来越浓.老师要善于抓住科学课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吸引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 发挥学生资源,收集实验器材
老师们对于科学实验能省则省,其中很大的一个理由是,实验器材的准备比较麻烦,尤其象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没有专门的实验员.上课、辅导、批改作业的任务已经比较繁重,还要自己准备实验材料,有时感觉精力不够.后来发现老师如果自己来不及准备,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发动学生一起准备,他们积极性很高.如大气压的学习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需要用到易拉罐空盒和空的矿泉水瓶,学生非常乐意给老师帮忙,用双氧水制氧气需要用到猪肝,印象很深刻,一个学生说他从来都不吃猪肝,甚至看见猪肝都觉得恶心,可那次就是他帮我们带来了猪肝,可见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期待.学完显微镜,学生主动带来洋葱头,做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制作二氧化碳气体时,发动学生带蛏子壳,效果非常明显.学习植物时,有学生主动帮我们带来芹菜(很多学生觉得是须根系,他带来了实物便一目了然)、百合、大蒜、葱等植物,帮助同学们认识了植物的特征,也学会了用特征区分植物的种类.不但帮老师分担了一些任务,更主要的是学生很乐意参与,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每次学生分组实验,他们都迫不及待的催促我,主动帮我一起准备.趁着准备能提前熟悉实验器材,学生都很乐意参与准备.
3 废物利用,巧妙化解难题
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发现很多废旧物品能为科学实验帮很大的忙.矿泉水瓶在很多教学内容里面都能发挥作用,有助于抽象概念的理解,效果超好.下面针对巧妙利用废旧物品,帮助化解难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液体压强里面有一些典型的题目,梯形容器倒置比较前后分别对容器底和桌面压强的大小;试管中装有一部分液体然后倾斜导致长度增加,比较前后液体对试管底压强的大小,借助喝剩的矿泉水现场操作倒置或倾斜;判断压力的方向,学生往往很糊涂,总要跟重力混淆,借助一块海绵压在斜面、压在竖直面上,通过海绵的形变轻松搞定压力方向的判断问题.面对难题,往往是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自分明,可见实验能帮忙化解难题,巧妙的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4 改进实验方案,提高演示效果
刚开始工作时热情很高,每个实验都做,可是因为缺乏经验,课本上的有些实验操作看似简单,可真正操作起来效果不一定好.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我第一次做晶体熔化实验时,用奈做实验,弄得教室里气味也比较浓,一节课结束了奈还没熔化完,匆匆忙忙去跟下一节课的老师换课,花了两节课的实验才完成,导致后来上这个内容时就害怕做实验,课件放放省事又省时.近几年学生对实验的期待越来越高,又开始做了.华师大课本上是用加热冰的方法观察冰的熔化,办公室里操作时,发现温度很难控制,于是想到用水浴加热,受热比较均匀,或许效果好一些.第一次用热水加热,冰很快就熔化了,太快了不便于观察,反复琢磨,发现就用常温状态下的水水浴加热,效果非常明显.
用二氧化碳做高低蜡烛熄灭的实验时,有时候不一定能成功.为了避免意外,不采用往烧杯中倒二氧化碳气体,而是事先在放蜡烛的烧杯里面放一个装有大理石的小烧杯,等一切就绪后,再往里面加入稀盐酸,每次实验都非常成功.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作用,能事半功倍.既然学生对科学实验如此的喜欢,顺水推舟的事儿,我们老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开始大量使用课件,加上有些实验不可预测,不能保证课堂上一定会成功,很多实验逐渐被视频和动画所替代,刚开始学生很兴奋很好奇,各门功课都大量的使用课件,时间长了学生也似乎视觉疲劳,而且有的学生还会说那是假的,都是电脑制作的.更期待实物操作,又开始返璞归真,觉得还是动手操作的实验更真实更有趣.实验的功能并不仅仅是在学生面前演示现象或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按着预设的流程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而是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
1 发挥学科优势,激发求知欲
科学是一门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科学教学中举足轻重.与大自然联系得很紧密,学生往往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走进科学课堂,迫切希望弄清很多“为什么”.同时也觉得科学很神秘高不可攀.好多学生跟我说,他最开始不喜欢科学,觉得太深奥.好几个学生跟我说,他最开始不喜欢科学,觉得太深奥.后来渐渐地喜欢上了科学.因为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尤其是实验现象跟他们的猜测相反时,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以至于他们每次上科学课之前都很兴奋,期待课堂里又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实验现象呢?学生的话深深提醒了我们科学老师,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不能偷懒,否则可能会抹杀学生的积极性.
家庭小实验是学习科学的一把金钥匙.学生通过做家庭小实验不仅能获取知识和技能,还能大大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如 “瓶吞鸡蛋”、覆杯托水、“筷子提米”等都可以在家里做.家庭小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催化剂,有好几个学生都是因为觉得家庭实验有趣,操作方便,学习科学的兴趣越来越浓.老师要善于抓住科学课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吸引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 发挥学生资源,收集实验器材
老师们对于科学实验能省则省,其中很大的一个理由是,实验器材的准备比较麻烦,尤其象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没有专门的实验员.上课、辅导、批改作业的任务已经比较繁重,还要自己准备实验材料,有时感觉精力不够.后来发现老师如果自己来不及准备,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发动学生一起准备,他们积极性很高.如大气压的学习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需要用到易拉罐空盒和空的矿泉水瓶,学生非常乐意给老师帮忙,用双氧水制氧气需要用到猪肝,印象很深刻,一个学生说他从来都不吃猪肝,甚至看见猪肝都觉得恶心,可那次就是他帮我们带来了猪肝,可见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期待.学完显微镜,学生主动带来洋葱头,做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制作二氧化碳气体时,发动学生带蛏子壳,效果非常明显.学习植物时,有学生主动帮我们带来芹菜(很多学生觉得是须根系,他带来了实物便一目了然)、百合、大蒜、葱等植物,帮助同学们认识了植物的特征,也学会了用特征区分植物的种类.不但帮老师分担了一些任务,更主要的是学生很乐意参与,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每次学生分组实验,他们都迫不及待的催促我,主动帮我一起准备.趁着准备能提前熟悉实验器材,学生都很乐意参与准备.
3 废物利用,巧妙化解难题
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发现很多废旧物品能为科学实验帮很大的忙.矿泉水瓶在很多教学内容里面都能发挥作用,有助于抽象概念的理解,效果超好.下面针对巧妙利用废旧物品,帮助化解难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液体压强里面有一些典型的题目,梯形容器倒置比较前后分别对容器底和桌面压强的大小;试管中装有一部分液体然后倾斜导致长度增加,比较前后液体对试管底压强的大小,借助喝剩的矿泉水现场操作倒置或倾斜;判断压力的方向,学生往往很糊涂,总要跟重力混淆,借助一块海绵压在斜面、压在竖直面上,通过海绵的形变轻松搞定压力方向的判断问题.面对难题,往往是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自分明,可见实验能帮忙化解难题,巧妙的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4 改进实验方案,提高演示效果
刚开始工作时热情很高,每个实验都做,可是因为缺乏经验,课本上的有些实验操作看似简单,可真正操作起来效果不一定好.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我第一次做晶体熔化实验时,用奈做实验,弄得教室里气味也比较浓,一节课结束了奈还没熔化完,匆匆忙忙去跟下一节课的老师换课,花了两节课的实验才完成,导致后来上这个内容时就害怕做实验,课件放放省事又省时.近几年学生对实验的期待越来越高,又开始做了.华师大课本上是用加热冰的方法观察冰的熔化,办公室里操作时,发现温度很难控制,于是想到用水浴加热,受热比较均匀,或许效果好一些.第一次用热水加热,冰很快就熔化了,太快了不便于观察,反复琢磨,发现就用常温状态下的水水浴加热,效果非常明显.
用二氧化碳做高低蜡烛熄灭的实验时,有时候不一定能成功.为了避免意外,不采用往烧杯中倒二氧化碳气体,而是事先在放蜡烛的烧杯里面放一个装有大理石的小烧杯,等一切就绪后,再往里面加入稀盐酸,每次实验都非常成功.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作用,能事半功倍.既然学生对科学实验如此的喜欢,顺水推舟的事儿,我们老师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