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性思考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zh210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年时期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重要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阶段,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和建功立业的内在动力,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执著的事业追求,才能奋发有为,奉献社会。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研究和回答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逐渐形成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我国封建腐朽没落思想相互渗透,对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产生很大的冲击。因此,高校要及时了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理性分析理想信念问题产生的原因,加强理想信念的理论教育和实践引导,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探究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在院团委、宣传部的主导和支持下,就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时事政治常识、诚信状况、社会公德、理想信念等相关问题,于2010年秋季学期对大三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工作由思想政治课教师随班随机进行,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回收1500份,占该年级学生人数的70%。在问卷中的理想信念问题,我们设计了四个选项,一是你对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可程度,65%的学生非常认可,25%的学生基本认可,10%的学生不太认可;二是你进入大学以来,是否确立了理想信念,74%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并为之而努力, 15%的学生认为社会变化太快,理想信念难以确立,11%的学生认为理想信念是虚幻的,现实才是真实的;三是你是否做到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67%的学生认为正在准备着,准备的形式就是好好学习,21%的学生为这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做起来非常难,12%的学生认为我们不一定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而一定要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奋斗终身;四是你是否打算在大学期间积极要求入党,为什么要求入党时,33%的学生有过主动申请入党的意愿,主要是一批学生干部,54%的学生有要求入党意愿,因自身条件而没有递交入党申请书,同时也觉得入党并不是真心履行党员义务,而是增加政治资本,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利,13%的学生认为从没想过入党,也不可能入党,但也觉得学生入党有动机不纯等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较为客观的反映出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总体是科学积极、健康向上的。在思想政治方面,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在生活学习方面,他们思想活跃,自我意识突出,刻苦好学,成才愿望强烈。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政治优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国之本和实现现代化的政治保证,更是青年大学生最基本的政治信仰。在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伴随着西方所谓的政治文明对我国社会的不断渗入和我国封建残余的陈渣泛起,导致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产生了许多不良因素和负面影响,对青年大学生坚定政治信仰,确立理想信念产生一定的抵毁作用。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主义不真,旗帜不明,党性不强,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使其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疑惑,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产生质疑,对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产生动摇。在确立理想信念问题上持否定态度,奉行理想理想,有利就想的人生哲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缺乏认同,对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更是认为是前途渺茫,遥不可及,高不可攀。
  2.强调自我实现,缺乏社会责任
  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既是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人生的社会价值为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没有社会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就无法实现。部分大学生过于强调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缺乏对社会和集体的奉献精神,不关心他人、集体和社会,一切以个人利益为重,以个人发展为重,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表现出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藐视和冷漠,把自己凌驾于集体和社会之上,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面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高校要教育和引导他们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观察社会,领悟人生真谛,确立人生目的,选择人生道路。大学生要学会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懂得个人价值只有在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断增强“舍我其谁”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人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3.用人机制繁杂,思想产生困惑
  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是学好本领,锻炼体魄,接受祖国挑选,做未来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但他们必竟是从学校到学校,理想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个人对自己未来工作或生活的一种美好想象,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更加明晰,特别是对学习专业的选择和未来职业的预期,更加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满怀希望学好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毕业后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由于我国目前人才市场不规范,体制机制不完善,甚至出现权力用人、关系用人、点招录用、暗箱操作,违反了我国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方针,背离了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公正性、公开性、竞争性,极大地伤害了广大毕业生的满腔激情,使他们感觉到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脱节,个人理想和社会生活背离,从而使理想信念发生变化甚至动摇。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出现,既有其主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其客观方面的原因,尤其是社会生活对大学生的影响,我们要面对社会现实,认真加以分析,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1.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格局不断调整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产生影响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斗争由来已久,正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以来对社会义义国家的经济封锁、武力威胁、文化入侵才导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遭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中国遇到严峻考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大阵营之间的斗争不断没有消失,而且愈演愈烈,还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方式。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强权政治和国际资本,不断突破区域和国家的界线,在控制和垄断别国资源,攫取高额利润的同时,还将西方国家的政治模式、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给发展中国家,有时甚至是相互勾结、沆瀣一气,采取军事联盟,武装入侵的方式,强行推翻弱小国家,扶植西方国家认可的傀儡政权,使其成为西方集团的附庸。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传播、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成为现实,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瞬间通过网络传输到世界各地和千家万户,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享受高科技服务的知识群体,成为我国上线网民的主体。网络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分,大学生进入网络世界后,很容易接触到反动的政治主张,低浴的视觉文化和利己的价值观念,甚至宣扬恐怖、暴力、凶杀、色情等不良信息。这些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理想信念的确产生很大影响。
  2.国内形势日新月异,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产生影响
  从国内形势看,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国民经济的增长,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人瞩目。30多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制度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的社会主体地位和分配方式的变化,对人们的思想产生较大的影响。大家在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也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产生一些困惑,如劳动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是否动摇;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否存在;不同性质的所有制是否会殊路同归;贫富差距扩大,财富快速集中是否会形成资本家集团。这些问题既反映了广大民众关心国家发展的忧患意识,也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需要正视和回答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思想敏捷、思维活跃、政治敏感,对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特别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和思考,也会得出不同的看法和结论,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会形成较为稳定的思想和观点,从而上升为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影响理想信念的形成。所有制形式的不断改革,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呈多样性发展趋势,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职业和不同领域之间的利益差别日益明显,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使一系列问题凸显:如下岗失业人员增加、“三农”问题、城乡差别、贫富差距、升学和就业压力,再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这些社会问题和错误思潮对大学生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3.青年时期自身心理特征的变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产生影响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既有别于其它年龄阶段人群的心理特征,也有别于同龄其它青年的心理特征。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未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他们在自我意识、思维能力、情感和意志等诸多方面有成熟的一面,面对大学生活的诸多问题反映出矛盾的心理状态,也有主观、幼稚、片面和不成熟的一面,这些明显的心理特征制约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庸懒的学习状态并存。信息化社会和开放式校园环境使当代大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活跃,目标明确,求知欲旺盛,渴望早日成才,他们深深懂得面对激烈竞争的当今社会,不学无术就难以立足,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我价值。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和“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是大学生活的真实写照。但也有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得过且过,旷课逃课也不乏其人。其次,强烈的参与意识与事不关己并存。大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更具有参与意识和竞争精神,无论是班级活动、社团活动还是社会公益事业,绝大部分同学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大学校园环境为他们表现自我,展现才华提供了舞台,也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自我潜能的发挥。但也有部分同学集体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参与意识,自我封闭,我行我素,不利于身心健康。最后,强烈的独立意识与严重的心理依赖并存。从身理角度讲,大学生多数已进入成年期,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从心理角度讲,他们已进入“第二次断奶期”,总认为自己长大了,应该独立了。绝大多数同学希望离开他们早已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对他们呵护有加的父母家人,过上真正独立的生活,这无疑为他们独立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条件,也是大学生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但也有部分同学从小过份依赖父母家人,缺乏应有的人际交往和是非判断能力,进入大学后,缺乏父母的关爱,面对陌生的环境,无所适从,无法适应,甚至对自身的日常生活都无法料理。
  4.加强自我修养,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产生影响
  大学生确立理想信念必须加强自我修养。自我修养一般表现为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二是加强实践磨炼。在这两个方面当代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理想信念的确立。理论成熟是政治坚定的基础,要确立理想信念,就必须加强理论学习。高校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基本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熟悉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进程;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科学内涵。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基本内容,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习理想信念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征,懂得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理想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实践问题。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实践才是联系两者的桥梁。社会实践既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增长知识、锻炼才干的唯一途径,也是大学生确立理想、坚定信念、践行诺言的重要途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坚持不懈地社会实践活动,甚至是在逆境中的磨炼,才能获得旁人难以体会的高尚情感体验和取得进步的成就意识,而这种情感体验和成就意识会不断地强化理想信念,增强实践的内在动力,激励人们朝着理想目标迈进。相反,如果说理想信念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知而不行,言行不一,不仅难以确立理想信念,而且会阻碍甚至是断送自己的美好人生。
  三、理想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伟大文学家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这里所说的目标,就是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树立的理想,理想是一个闪耀着璀璨之光的伟大字眼,它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个期盼拥有它的青年。青年向往、追求美好的理想,渴望有一个闪光而又充实的人生,这正是处在人生发展新阶段的青年正常而又合理的愿望,也是其思想品质境界的可贵之处。什么是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人的本质和主体性的鲜明表现。正如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指出:“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总是在不断地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去追寻和实现更高更远的目标,这种对现状的永不满足,对未来的不断追求,是理想形成的根本原因。当代青年在向往最高理想、树立社会理想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个人理想,在个人理想的实现过程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添砖加瓦,为追求最高理想和实现社会理想铺路搭桥,使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达到完美的结合。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是建立在客观社会生活实践基础之上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自觉的循序渐进的运动发展,是两者有机统一的必然发展趋势。因而,它具有实现的现实可能性。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有了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有理想的人,生活充满希望,生活的道路洒满阳光,人生的经历丰富多彩。每个人都会有理想,但又各不相同。有的崇高,有的卑微;有的符合实际,有的流于幻想;有的追求物欲的满足,有的追求精神的欢愉。崇高理想会使人奋进,而卑微的理想只会使人消沉。胡锦涛同志告诫青年:“正确的思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动力,也是人们知难而进,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古往今来,凡有作为的人,无不具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而且大多立志于年轻之时,追求于一生之中”。
  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这是因为人们在同周围世界发生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观点,它同时又会支配人的行为。因此,世界观在个人的人生经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生观是关于人应当怎样生活的总观点,是立身为人的根本原则,它与世界观密不可分。世界观就包含着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看法,从中就会引出人生观的结论。中国传统人生观的主流精神是追求完美的人格,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强调正确处理义利关系,提倡推已及人,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具体表现为对人生目的和人生道路的追求和选择。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念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内在的联系,价值观不同,行为取向也会不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在社会生活中,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个体与集体的关系问题。由此表现为两种完全对立的价值观,即个人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以个体为单位,以个人为中心,个体人的价值高于一切;集体主义价值观以集体为单位,以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在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理所当然的以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为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有机整体,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阐释了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观点,也是青年规划未来,树立理想的集中体现。
  四、信念是认知、情感、意志的高度统一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处于顺境中,还是在逆境中,总有一批批时代的精英胜不骄,败不馁,不屈不挠,勇往直前,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有自己坚定的信念支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古代思想家苏轼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这里的“志”,即志向、意志,也就是信念。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要有理想信念,有奋斗目标,要在艰辛中寻找快乐,在压力中寻找动力,让信念支撑起一片心灵的天空。信念让我们勇敢,勇敢地去面对生命的艰难困苦,勇敢地去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勇敢地去面对前进道路上的磕磕绊绊。信念让我们自信,相信自己能够直面人生,相信自己能够超越自我,相信自己能够迎接命运的挑战。信念是什么?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高度统一,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是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的高度统一。认知是信念形成的第一步,我们只有知道某种理论主张和思想见解是什么的时候,才有可能接受它。因此,对先进理论的学习是形成信念的基础。情感是信念形成的第二步,即我们在了解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之后,对它产生了共鸣,产生了亲近接受的感情,并愿意主动去践行。意志是信念形成的第三步,即我们在实现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时所产生的进行坚持不懈地努力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随着实践活动的增加逐渐增强,最后达到非这样做不可的程度。信念产生的路径可表述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产生认知→情感的接受和共鸣→积极践行→坚持不懈地努力→信念。信念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它是人们通过人类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逐步产生的。任何一种信念的产生,都是由人们的社会条件、经历、知识、能力以及特定需要所产生的,而在行动中得以满足,加以维护和贯彻。信念一旦确立,作为对人、对事、对社会发展的坚定看法,就会强化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成为人生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使人们牢固地恪守信念,追求和实现理想的人生目标。
  信念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在人们的行为处事活动中首先表现为一种高度的稳定性。一个对于已经确立的信念,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反复的实践中验证、确认其真正错误时才有可能改变。其次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执着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既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但从总体来说,确认为自己的信念是正确时,均持坚持相信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践行,这就使信念表现为极大的执着性。信念还表现为复杂多样性。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和具体经历的不同,会形成不同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同一个人,在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都可能产生相应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同性质和不同层次的信念。面对信念的多样性,一方面要看到这是正常多元文化现象,不宜强求一致;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各自的信念也有共通之处,从而形成社会的共同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它相伴人生,决定人生。
  
  [参考文献]
  [1]邱光伟,大学德育[M]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 2003年7月第一版
  [2]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2009年修订版
  [3]彭绪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北京:2008年9月出版
  [4]李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代性审视[J]北京 思想教育研究,2008(5)
  [5]王仕民,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特点及原因分析[J]北京:教学与研究,2008(5)
  [6]曹文泽,“深度辅导”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促进作用,北京:思想教育研究2010(12)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局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重点、难点研究”。项目编号:20072060。本文是该项目阶段性理论成果。
  (作者单位:仙桃职业学院,湖北 仙桃 433000)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析大学新生入学遇到的适应性问题和影响因素,阐述了团体心理辅导、校园活动等对于增加大学新生适应性的作用,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提出了好的思路,并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新生;适应性;因素;对策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环节之一,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是人生全部适应过程中较为特殊的一种适应。学生从高考重压下的高中生活转移到相对宽松的大学生活中, 经历了个人
期刊
摘 要:在已过去的20世纪,英语世界的中国戏曲研究与翻译,从研究队伍到研究成果都是蔚为大观的,不仅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研究的方法和研究视角较为新颖,在戏曲英译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上,也有值得国内同行重视之处,但也不同程度存在着“文化误读”。在参考借鉴和评述西方汉学家的戏曲研究和戏曲英译成果时,应加以客观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最终建构自身的戏曲研究与英译的学术话语体系。  关键词:英语世界;戏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及市场的不断变化及调整,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已日趋成为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边疆地方院校的研究生就业比起部委院校的研究生就业而言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及优势与劣势,如何找到边疆地方院校研究生的就业特色,拓展研究生的就业渠道,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着重探索边疆地方院校的就业形势及目前的就业方式,力图在多渠道多角度多层面的基础上拓展研究生的就业。  关键词:边疆地方院校;就业形势;就业渠道
期刊
摘 要: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是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介绍了高校图书馆建设中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分析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信息资源整合的内容及原则,提出了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整合方法。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图书馆建设;信息资源整合  1 前言  在众多类型的图书馆中,高校图书馆无疑是较为有活力的图书馆类型之一。随着高度教
期刊
摘 要:在就业方向多元化背景下,从学校、学生和社会三方面就预防医学学生职业规划与个性化教育问题展开调研和分析,为学生最终达到人职合理匹配,实现职业规划成功和个性全面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提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职业规划;个性教育  1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20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恶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特别是近年来SAR
期刊
摘 要:网络舆情并不能代表社会主流声音,但又是不容忽视的社会情绪“晴雨表”。网络舆情是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概念、特征及其引导。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引导  一、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概念   国内已有研究对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进行了界定,但尚未形成共识。一般认为,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是网民以网络为平台,借助网络论坛(BBS) 、
期刊
摘 要:泛北部湾次区域合作是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深化,成为提升区域合作促进双边发展的重要战略机制。泛北部湾次区域下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在环境、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渐成气候,但就整体而言仍有不足。为更好促进泛北部湾非传统安全合作,仍需要加强机制建设、意识构建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非传统安全;泛北部湾;合作  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也掀起了沿海经济开发的序幕,建立
期刊
摘 要:为了建立小组合作成员间的积极互赖关系,依据层次分析方法,挖掘博弈与合作学习的内涵和要素,探究合作学习中蕴含博弈。进一步,通过对国外合作学习文献的考证,合作学习在理论层面和应用层面中均蕴含博弈。  关键词:合作学习;博弈;积极互赖  目前,合作学习被视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王坦2002)。在世界范围上合作学习理论研究已形成三个著名的研究群体:约翰逊兄弟(Johnso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河南省高等学校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实施情况及学生参与情况为分析目标,探析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实践情况及其运用意义。  关键词:模拟联合国;学生参与;运用  早在一九九九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①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二零零四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问题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视也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问题研究的新思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主体性的提升,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现代接受理论为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关键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参与者是作为主体存在的人,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然而,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