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就业方向多元化背景下,从学校、学生和社会三方面就预防医学学生职业规划与个性化教育问题展开调研和分析,为学生最终达到人职合理匹配,实现职业规划成功和个性全面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提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职业规划;个性教育
1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20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恶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特别是近年来SARS、H1N1流感等流行病在全球大爆发、食品安全卫生问题频发,更引起社会各界对公共卫生问题前所未有的关注,社会对公共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分化出来的一个独立学科群,是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无论继续深造,还是就业都面临多种选择,涉及医学领域(传染病科室临床工作、流行病及地方病研究所科研工作、卫生防疫、卫生宣传,卫生事业管理、社会医学研究等);非医领域(环境保护与监测、海关检疫等)。
我国人口众多,大学连续扩招,大学教育已成为大众教育,全国各大医学院校普遍开设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存在能力、兴趣、个性等多方面的差异,按照传统统一的模式不利于学生成长,也不能满足就业方向多元化背景下社会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需求,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开展个性化教育,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对于大学生的成才、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职业规划
目标是前进的动力。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 1] 。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期(18—22岁)和试验承诺期(22—24岁)。在此时期,大学生的职业兴趣趋于稳定,个体能力迅速提高,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 1] 。职业规划,可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还能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提升应对职场竞争的能力。
预防医学专业不仅就业方向多元化,而且同一个单位不同岗位职责、要求也各不相同,学生可有不同的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早的人,成功的比例更大。因此,做好职业规划对未来职业走向和职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2] 。
1.3个性化教育
个性是人们对某一方面比其他方面具有更强的认知能力或求知的主动性和欲望[ 3] 。个性化教育是以个性充分发展为突破口,强调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化教育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测试、考核和诊断,根据社会或未来发展趋势、学生的潜质特征和自我价值倾向以及实际可行要求,量身定制教育目标、计划、方案,帮助学生达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能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全面、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征,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合格人才。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在2008年-2011年,分4次对我校预防医学专业2007-2010级139位在大学学习近一年的预防医学本科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专业思想、职业规划、个性特点、就业意向四个方面。同时,对疾控、卫监等20个相关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工作人员,20位预防医学专业教师进行无记名开放式问题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围绕用人单位的需求、目前毕业生状况和当今预防医学学生培养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深入探讨。
3结果与分析
3.1预防医学学生调查结果与分析
3.1.1您选择预防医学专业原因
被调查学生中只有19%同学是因为自己喜欢而选择预防医学,44%同学是专业调剂到预防医学专业,29%同学因看好专业的就业前景、8%同学是为因为父母的愿望。调查表明一些学生进入预防医学专业学习后存在一定专业思想问题,一些填报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专业了解有限,或存在受利益取向制约、从众心理、依赖心理等问题。
3.1.2预防医学专业是否适合你
被调查学生中37%同学觉得预防专业是适合自己的,相比最初只有19%同学是因为自己喜欢而选择预防医学,提高了18%,说明通过新生专业思想教育和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上升了。另外,还有53%同学还不太清楚,10%同学认为不适合。大学新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进一步开展行之有效的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个性化教育是极其必要的,将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学习兴趣。
3.1.3是否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规划
图1 你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规划吗
被调查的学生中2.3%对未来有具体规划, 27.9%有初步规划,65.1%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4.7%没有规划。表明同学们对专业和职业规划了解和认识还有待加强。
3.1.4择业考虑首要因素
A收入与福利 B社会需求与自我发展 C就业地与工作环境 D兴趣爱好 E专业对口 F其它
图2 你择业的考虑因素
所列选项中选择收入与福利选项学生有34人次,约占学生总数24%,就业地与工作环境有23人次,约占学生总数17%,由此可见一些学生择业观还有待引导。
被调查学生中希望就业的单位从多到少依次是: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防疫站、海关、企业、医院。开设职业生涯课程,学习择业遵循的原则、职业概率涉及因素等内容,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择业的成功率。
3.1.5对你所希望的就业岗位的了解程度
调查中只有2%同学是经常关注的,63%的同学有所了解,14%同学没有了解,21%同学没有考虑过。可以看出一些学生即使有规划或想法,也未对岗位进行足够的了解,更无法将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
3.1.6对所学课程兴趣
超过84%的同学对所学课程兴趣一般,只有9%同学感觉兴趣浓厚,还有2%不知道,5%没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爱好被调动时,学习才会主动、高效。结合学生特点、不同的职业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探索学习,让学习成为快乐学习。
3.1.7为了更好就业,你最需要加强哪些课程的学习(可多选)
选择英语和计算机最多,占学生人数67%、实验课、专业课、通识类课程依次占25%、23%、7%。学生需求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岗位对人才需求也各不相同,应该将两者有机结合,满足社会和学生不同需要这,也是个性化教育的目的所在。
3.1.8你自认为最欠缺的能力
学生自认为最欠缺的能力依次为社会经验和适应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专业和基础知识。在升学考指挥棒下,我国各地的中学往往按学生升学考试成绩被分成不同等级,为提高升学率,学校重成绩、轻能力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学校受实验条件有限,也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条件和机会缺乏?
3.2对用人单位调查
3.2.1不同岗位最看重的能力
调查表明:科研性岗位和考研看重的能力是学习、思维、创新、实践与动手能力;管理岗位看重的能力依次是组织与管理能力、思维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偏远地区和基层岗位看重能力依次是适应能力、实践与动手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新能力。总体说用人单位更青睐有学生工作经验的学生干部和党员学生。
3.2.2对毕业生能力满意状况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专业素养、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劳动态度、创新能力,其中创新能力得票为零票。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调查反映了学生个性化教育缺乏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创新性需求的迫切性,也进一步证明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
3.2.3毕业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
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存在的不足按其严重性依次为适应力、工作热情与责任心、抗压能力、自我定位不清楚和专业技能。在我国各地逐渐步入老龄化,人口红利优势逐步消失的情况下,更需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以质量弥补数量不足,满足社会需求。
4思考与建议
对学生、社会和学校三方面调查显示:从供需角度看学生职业规划缺乏,目标不清楚,存在就业能力不足这一核心问题;从供求匹配角度看关键要加强服务。为此提出如下思考与建议:
4.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职业生涯指导体系
人的职业生涯选择受到文化与社会环境、父母、学校教育等各种因素影响。良好的早期教育会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发展达到最大的程度。当前我国学生早期职业生涯教育普遍缺乏,对社会了解有限,相对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开设晚,知晓程度低。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辅相成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开设第二课堂,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劳动,了解社会,培养兴趣,学习技能。同时,成立家长学校,家校互动,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给予必要的鼓励并重点加以引导。高中学校还应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配备职业咨询师,采用多元智能量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HLD)、MBTI/Keirsey职业人格测验等方法,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高校与高中学校间也要加强互动,举办大中学生学科夏令营、社团活动、创新实验、专业讲座、网上学科园地,帮助中学生全面了解各学科,树立远大的职业志向,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报考相关专业给予加分或破格录取等政策。
大学期间,通过名师讲坛、名师坐堂、优秀学长言传身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熟悉大学生活,树立稳定的专业思想。同时,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方面,制定职业规划,学习个人职业潜能开发技巧。建立医学院校、预防医学系两级职业咨询中心,完善学生转专业评价机制,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实现人职匹配、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4.2推行校内外导师制,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服务
在辅导员一人面对上百学生的现状下,聘请专业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根据教师的所长和学生的择业方向合理分组,分类指导,开展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尽快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开展个性化服务。
根据学生的择业意向,为高年级学生提供相应的岗位实践机会,通过校企合作,聘请校外导师让学生感同身受,帮助学生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实现职业成功。如:聘请卫生执法机关专家指导学生外出执法、执法笔录、档案审核、审核发证,就放射卫生、医院感染、医政等方面进行实际操作,如:走访居民住宅楼、水厂就水相关卫生工作、服务人员卫生健康许可,卫生情况等进行样品采集、专项检查。在学习业务知识同时,感受执法人刚正不阿的高大形象,以及与人交流等种种技巧。
4.3实行完全学分制,根据不同就业方向,构建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实行完全学分制,不断更新教学管理观念,是个性化教育的保证。结合社会需求建设预防专业创新教学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和探讨,根据学生的培养方向,形成不同模块,如:卫生监督培养方向等,分类指导,力求课程多样化,让各类学生能全面、深入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达到“科学研究型”、“实践应用型”和“技术管理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一个充满学术争鸣的校园,才能培养出创新性的人才。预防医学课程设置应与时俱进,与卫生体制改革相适应,不断充实课程内涵,注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关性,合理配置理论课,增加讨论课、操作课和实践课课时。积极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或科研成果讲课,采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用小课题、小讲课等考核形式。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能力。
人的禀赋、资质千差万别,同样,在教师聘任上要扬长避短,聘请理论根基深厚,善于言辞的教师为更多学生上大课,甚至可在网上开课,让更多学生受益。请相关学术领域了解全面,善于因势利导,学术造诣高的教师为学生上讨论课,抓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倡导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工作,教师重点传授科研的思路、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养成学生主动探索和不断总结的学术理念和习惯。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地操练环境和条件,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4.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品质
调查发现,在学校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同样优秀。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要根据各阶段学生的特点,开展演讲、辩论、联谊等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发挥学生智能优势,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提高自信心。学生活动应与专业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长知识,增能力。
高校应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组成不同的社团,公开选拔骨干委员和普通会员,开展临终关怀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在奉献社会的同时,了解社会,为日后更好融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4.5建立个性化的评价体系,为学生职业发展导航
评价体系是个性化教育的指挥棒,有很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变化巨大的青年时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面临着学习,情感,就业等诸多压力,要及时给予正激励,如表彰“合作之星”、“创意之星”、“科研之星”、“实践之星”;对学生不良行为也要马上给予负激励,进行制止,为学生成为有用之才导航。
[参考文献]
[1] 林泽炎陈红编著《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技术》[M]
[2](美)萨克尼克,(美)班达特,(美)若夫门著.李洋,张奕,小卉译.《职业指导(第七版)—职业生涯规划教程》[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6-1
[3] 向云彬.《加强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上海 200025)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职业规划;个性教育
1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20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恶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特别是近年来SARS、H1N1流感等流行病在全球大爆发、食品安全卫生问题频发,更引起社会各界对公共卫生问题前所未有的关注,社会对公共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分化出来的一个独立学科群,是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无论继续深造,还是就业都面临多种选择,涉及医学领域(传染病科室临床工作、流行病及地方病研究所科研工作、卫生防疫、卫生宣传,卫生事业管理、社会医学研究等);非医领域(环境保护与监测、海关检疫等)。
我国人口众多,大学连续扩招,大学教育已成为大众教育,全国各大医学院校普遍开设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存在能力、兴趣、个性等多方面的差异,按照传统统一的模式不利于学生成长,也不能满足就业方向多元化背景下社会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需求,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开展个性化教育,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对于大学生的成才、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职业规划
目标是前进的动力。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 1] 。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期(18—22岁)和试验承诺期(22—24岁)。在此时期,大学生的职业兴趣趋于稳定,个体能力迅速提高,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 1] 。职业规划,可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还能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提升应对职场竞争的能力。
预防医学专业不仅就业方向多元化,而且同一个单位不同岗位职责、要求也各不相同,学生可有不同的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早的人,成功的比例更大。因此,做好职业规划对未来职业走向和职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2] 。
1.3个性化教育
个性是人们对某一方面比其他方面具有更强的认知能力或求知的主动性和欲望[ 3] 。个性化教育是以个性充分发展为突破口,强调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化教育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测试、考核和诊断,根据社会或未来发展趋势、学生的潜质特征和自我价值倾向以及实际可行要求,量身定制教育目标、计划、方案,帮助学生达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能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全面、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征,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合格人才。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在2008年-2011年,分4次对我校预防医学专业2007-2010级139位在大学学习近一年的预防医学本科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专业思想、职业规划、个性特点、就业意向四个方面。同时,对疾控、卫监等20个相关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工作人员,20位预防医学专业教师进行无记名开放式问题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围绕用人单位的需求、目前毕业生状况和当今预防医学学生培养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深入探讨。
3结果与分析
3.1预防医学学生调查结果与分析
3.1.1您选择预防医学专业原因
被调查学生中只有19%同学是因为自己喜欢而选择预防医学,44%同学是专业调剂到预防医学专业,29%同学因看好专业的就业前景、8%同学是为因为父母的愿望。调查表明一些学生进入预防医学专业学习后存在一定专业思想问题,一些填报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专业了解有限,或存在受利益取向制约、从众心理、依赖心理等问题。
3.1.2预防医学专业是否适合你
被调查学生中37%同学觉得预防专业是适合自己的,相比最初只有19%同学是因为自己喜欢而选择预防医学,提高了18%,说明通过新生专业思想教育和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上升了。另外,还有53%同学还不太清楚,10%同学认为不适合。大学新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进一步开展行之有效的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个性化教育是极其必要的,将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学习兴趣。
3.1.3是否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规划
图1 你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规划吗
被调查的学生中2.3%对未来有具体规划, 27.9%有初步规划,65.1%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4.7%没有规划。表明同学们对专业和职业规划了解和认识还有待加强。
3.1.4择业考虑首要因素
A收入与福利 B社会需求与自我发展 C就业地与工作环境 D兴趣爱好 E专业对口 F其它
图2 你择业的考虑因素
所列选项中选择收入与福利选项学生有34人次,约占学生总数24%,就业地与工作环境有23人次,约占学生总数17%,由此可见一些学生择业观还有待引导。
被调查学生中希望就业的单位从多到少依次是: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防疫站、海关、企业、医院。开设职业生涯课程,学习择业遵循的原则、职业概率涉及因素等内容,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择业的成功率。
3.1.5对你所希望的就业岗位的了解程度
调查中只有2%同学是经常关注的,63%的同学有所了解,14%同学没有了解,21%同学没有考虑过。可以看出一些学生即使有规划或想法,也未对岗位进行足够的了解,更无法将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
3.1.6对所学课程兴趣
超过84%的同学对所学课程兴趣一般,只有9%同学感觉兴趣浓厚,还有2%不知道,5%没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爱好被调动时,学习才会主动、高效。结合学生特点、不同的职业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探索学习,让学习成为快乐学习。
3.1.7为了更好就业,你最需要加强哪些课程的学习(可多选)
选择英语和计算机最多,占学生人数67%、实验课、专业课、通识类课程依次占25%、23%、7%。学生需求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岗位对人才需求也各不相同,应该将两者有机结合,满足社会和学生不同需要这,也是个性化教育的目的所在。
3.1.8你自认为最欠缺的能力
学生自认为最欠缺的能力依次为社会经验和适应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专业和基础知识。在升学考指挥棒下,我国各地的中学往往按学生升学考试成绩被分成不同等级,为提高升学率,学校重成绩、轻能力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学校受实验条件有限,也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条件和机会缺乏?
3.2对用人单位调查
3.2.1不同岗位最看重的能力
调查表明:科研性岗位和考研看重的能力是学习、思维、创新、实践与动手能力;管理岗位看重的能力依次是组织与管理能力、思维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偏远地区和基层岗位看重能力依次是适应能力、实践与动手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新能力。总体说用人单位更青睐有学生工作经验的学生干部和党员学生。
3.2.2对毕业生能力满意状况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专业素养、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劳动态度、创新能力,其中创新能力得票为零票。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调查反映了学生个性化教育缺乏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创新性需求的迫切性,也进一步证明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
3.2.3毕业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
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存在的不足按其严重性依次为适应力、工作热情与责任心、抗压能力、自我定位不清楚和专业技能。在我国各地逐渐步入老龄化,人口红利优势逐步消失的情况下,更需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以质量弥补数量不足,满足社会需求。
4思考与建议
对学生、社会和学校三方面调查显示:从供需角度看学生职业规划缺乏,目标不清楚,存在就业能力不足这一核心问题;从供求匹配角度看关键要加强服务。为此提出如下思考与建议:
4.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职业生涯指导体系
人的职业生涯选择受到文化与社会环境、父母、学校教育等各种因素影响。良好的早期教育会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发展达到最大的程度。当前我国学生早期职业生涯教育普遍缺乏,对社会了解有限,相对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开设晚,知晓程度低。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辅相成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开设第二课堂,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劳动,了解社会,培养兴趣,学习技能。同时,成立家长学校,家校互动,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给予必要的鼓励并重点加以引导。高中学校还应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配备职业咨询师,采用多元智能量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HLD)、MBTI/Keirsey职业人格测验等方法,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高校与高中学校间也要加强互动,举办大中学生学科夏令营、社团活动、创新实验、专业讲座、网上学科园地,帮助中学生全面了解各学科,树立远大的职业志向,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报考相关专业给予加分或破格录取等政策。
大学期间,通过名师讲坛、名师坐堂、优秀学长言传身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熟悉大学生活,树立稳定的专业思想。同时,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方面,制定职业规划,学习个人职业潜能开发技巧。建立医学院校、预防医学系两级职业咨询中心,完善学生转专业评价机制,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实现人职匹配、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4.2推行校内外导师制,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服务
在辅导员一人面对上百学生的现状下,聘请专业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根据教师的所长和学生的择业方向合理分组,分类指导,开展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尽快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开展个性化服务。
根据学生的择业意向,为高年级学生提供相应的岗位实践机会,通过校企合作,聘请校外导师让学生感同身受,帮助学生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实现职业成功。如:聘请卫生执法机关专家指导学生外出执法、执法笔录、档案审核、审核发证,就放射卫生、医院感染、医政等方面进行实际操作,如:走访居民住宅楼、水厂就水相关卫生工作、服务人员卫生健康许可,卫生情况等进行样品采集、专项检查。在学习业务知识同时,感受执法人刚正不阿的高大形象,以及与人交流等种种技巧。
4.3实行完全学分制,根据不同就业方向,构建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实行完全学分制,不断更新教学管理观念,是个性化教育的保证。结合社会需求建设预防专业创新教学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和探讨,根据学生的培养方向,形成不同模块,如:卫生监督培养方向等,分类指导,力求课程多样化,让各类学生能全面、深入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达到“科学研究型”、“实践应用型”和“技术管理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一个充满学术争鸣的校园,才能培养出创新性的人才。预防医学课程设置应与时俱进,与卫生体制改革相适应,不断充实课程内涵,注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关性,合理配置理论课,增加讨论课、操作课和实践课课时。积极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或科研成果讲课,采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用小课题、小讲课等考核形式。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能力。
人的禀赋、资质千差万别,同样,在教师聘任上要扬长避短,聘请理论根基深厚,善于言辞的教师为更多学生上大课,甚至可在网上开课,让更多学生受益。请相关学术领域了解全面,善于因势利导,学术造诣高的教师为学生上讨论课,抓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倡导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工作,教师重点传授科研的思路、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养成学生主动探索和不断总结的学术理念和习惯。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地操练环境和条件,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4.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品质
调查发现,在学校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同样优秀。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要根据各阶段学生的特点,开展演讲、辩论、联谊等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发挥学生智能优势,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提高自信心。学生活动应与专业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长知识,增能力。
高校应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组成不同的社团,公开选拔骨干委员和普通会员,开展临终关怀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在奉献社会的同时,了解社会,为日后更好融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4.5建立个性化的评价体系,为学生职业发展导航
评价体系是个性化教育的指挥棒,有很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变化巨大的青年时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面临着学习,情感,就业等诸多压力,要及时给予正激励,如表彰“合作之星”、“创意之星”、“科研之星”、“实践之星”;对学生不良行为也要马上给予负激励,进行制止,为学生成为有用之才导航。
[参考文献]
[1] 林泽炎陈红编著《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技术》[M]
[2](美)萨克尼克,(美)班达特,(美)若夫门著.李洋,张奕,小卉译.《职业指导(第七版)—职业生涯规划教程》[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6-1
[3] 向云彬.《加强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上海 2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