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泛北部湾次区域合作是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深化,成为提升区域合作促进双边发展的重要战略机制。泛北部湾次区域下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在环境、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渐成气候,但就整体而言仍有不足。为更好促进泛北部湾非传统安全合作,仍需要加强机制建设、意识构建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非传统安全;泛北部湾;合作
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也掀起了沿海经济开发的序幕,建立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地区等沿海开发圈,其中北部湾是尚未挖掘的薄弱环节。泛北部湾次区域合作则将广西推向了与东盟国家海上合作的舞台,广西参与泛北部湾合作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做出贡献。
一、泛北部湾基本框架的确立
20世纪80年代末起,中国已经开始研究探讨北部湾地区的经济开发问题,90年代,中国的北部湾地区开始经济合作,2000年11月,中国成立“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 [ 1] 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提出是新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环北部湾经济圈次区域合作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化和发展。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包括中国、越南,以及隔海相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文莱等国家。[ 2] 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目标是建成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较高的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共同体,最终目标是发展成为太平洋西岸重要的经济力量。从2006年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提出和论证到“两廊一圈”和“一轴两翼”战略的提出,泛北部湾次区域合作战略不断走向成熟。
新加坡著名学者黄朝翰曾表示:从“环”到“泛”这一个字的变化,不仅意味着直接增加了五个东盟国家,而且更意味着为未来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打开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东盟国家在这一新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大大提高。[ 3] 如果说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GMS)是中国与东盟内陆国家的陆上之翼,那么泛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则以港口为纽带构成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海上之翼,两翼相得益彰。该区域涵盖了一百多个港口,泛北部湾正如一条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国与东盟的海上动脉。
广西南部、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西部和越南北部沿海地区都属于环北部湾经济圈。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是在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基础上,将合作区域延伸、拓展到与中越隔海相邻的海上东盟国家,使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也参与进来,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上开展经济合作,北部湾地区经济合作的。泛北部湾的合作从虚入实,已经从前期的宣传阶段进入了机制构建阶段,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成立标志着合作向机制化迈进了一大步。
二、泛北部湾框架下的非传统安全合作现状
(一)经济安全合作彰显海洋特色
泛北部湾区域内各个国家和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越南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和咖啡出口国之一,柬埔寨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天然淡水鱼场,海鱼产量等于中南半岛其他各国产量的总和。各个国家和地区农业多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产业结构水平不高,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各国之间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加强各国农业合作,发挥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农业分工与协作,既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区域农业生产水平的客观需要,又是增强区域农业竞争力,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然要求。由于参与泛北机制下的各国都是南海问题的牵扯国家,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的加深有助于复杂的南海安全困境,对保障我国的海上安全,营造区域和谐发展的环境有重大的意义。
(二)建立泛北部湾能源安全共同体
能源安全问题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环节,它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重大、国家经济正常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都与之息息相关。由于我国炼油能力地区分布不均,在成品油消费量最大的华东、华南和目前快速发展的西南地区,成品油供给明显不足。环北部湾的周边省区广西、海南、广东等地近年来不时地出现“油荒”。随着北部湾能源基地的逐步形成,这种局面有望在今后一段时间改变。
我国泛北部湾合作区共囊括了“九国五地区”,是东北亚经济圈、中国粤港澳经济圈和东南亚经济圈等亚洲三大经济圈的重要交汇区域。“区域内的南海地处太平洋西岸,位于中国大陆以南,西邻越南,东邻菲律宾,南临马来西亚、文莱,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国际航道要冲,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和巴拉巴克海峡的要道,在地缘上具有重大战略地位。”[ 4] 该区域内海洋资源和能源资源丰富,对保障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战略资源——石油安全,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东盟一些国家拥有较为丰富的能源资源、金属矿产资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新加坡还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重要的石油交易中心。越南无烟煤产量、铬铁矿储量、磷矿储量,马来西亚石油天然气储量、锡矿储量,印度尼西亚液化天然气储量、锡矿储量等,均居世界前列。北部湾靠近市场和石油产地,依靠项目带动产业链,行成能源供给基地有利于优化中国原油和成品油供应格局,极大的提高了本地区的能源安全度。
在中国已与泛北部湾其他国家开展石油贸易、电网联网、电力贸易等能源合作基础上,深化能源合作、共同构建泛北部湾能源共同体,将是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一项战略选择。主要合作内容包括:(1)水电资源开发利用合作;(2)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合作;(3)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合作;(4)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合作;(5)新能源开发利用合作;(6)区域电力合作;(7)加强能源信息交流与沟通;(8)能源领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等。在上述各种资源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能源领域合作。包括:建立泛北部湾能源合作机制,如举办各国能源高官会;建立泛北部湾能源共同储备体系;建立泛北部湾区域开放、畅通、有序、协调的能源与原材料市场;建立泛北部湾区域油气国际采购协调机制;建立中国石油期货市场等。通过这些渠道和途径,推动泛北部湾能源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三、泛北部湾次区域非传统合作机制的路径选择
(一)理顺现有机制,充实合作内容
通过专家的论证与理论的实践,泛北部湾的合作风声水起,初见成效。但随着非传统安全领域实践的深入发展,机制建设的滞后较为明显,内容有待充实。 在现有的大框架下,合作的具体内容有待完善和细化,便于可操作性。比如,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经济可行性详细分析,尤其是参与方之间的各自比较优势和区域内的分工合作体系设计;各国私营部门参与区域合作的问题;具体区域合作过程中可能涉及环保、人员过境、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协调处理等等。
梳理好泛北机制与区域内已有的其他合作机制的关系和互补性,有利于更好的泛北机制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发挥。专家指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是在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背景下,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为基础,将中越之间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延伸到南海沿岸各国而形成的一个次区域合作机制。在这个区域内,已有一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在开展活动。
(二)加强环境安全合作机制建设
北部湾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同时这里也是中华白海豚、儒艮、珊瑚礁、红树林等国家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大型工业能源项目的落成,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应该尽早提上日程,并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目前,泛北海域的水质良好,难能可贵。生态安全关系着泛北部湾地区的共同利益,在重视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更要加强环境合作,积极创建生态型次区域,以促进泛北部湾区域乃至世界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主要合作内容包括:(1)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合作;(2)加强跨境生态安全合作;(3)加强热带雨林保护合作;(4)建立泛北部湾环境合作机制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让区域发展经济的底气更足。
(三)泛北机制渐进式的可能性
在泛北次区域合作的国家都在中国-东盟合作的大框架下,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机制进行合作,并力图借鉴和有所创新。利用大区域提供的宏观环境从微观入手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内,有各种次区域经济合作,包括东盟东部增长区、东盟南部增长三角、东盟西部增长三角、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北部湾经济圈等。泛北部湾合作各方要积极支持和参与这些次区域开发与合作,以促进泛北部湾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5] 这是实现泛北部湾合作宗旨与目标的重要途径。
泛北合作可以借鉴GMS合作的经验,由地区性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为泛北项目的实施提供资金链支持,协调国家间的金融合作和项目投资。泛北合作的复杂性体现在不仅仅是国际层面需要协调,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涉及中国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之间的协调平台亟需建立起来,有利于继续推进泛北合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研究报告——2006首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附件
[2]郭晓磊,CAFTA框架下的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北京工业大学,2008
[3]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研究报告——2006首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附件
[4]辛夷,泛北部湾区域特征与合作基础广西新闻网,2008年07月23日
[5]熊曦,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广西大学,2009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关键词:非传统安全;泛北部湾;合作
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也掀起了沿海经济开发的序幕,建立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地区等沿海开发圈,其中北部湾是尚未挖掘的薄弱环节。泛北部湾次区域合作则将广西推向了与东盟国家海上合作的舞台,广西参与泛北部湾合作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做出贡献。
一、泛北部湾基本框架的确立
20世纪80年代末起,中国已经开始研究探讨北部湾地区的经济开发问题,90年代,中国的北部湾地区开始经济合作,2000年11月,中国成立“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 [ 1] 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提出是新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环北部湾经济圈次区域合作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化和发展。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包括中国、越南,以及隔海相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文莱等国家。[ 2] 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目标是建成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较高的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共同体,最终目标是发展成为太平洋西岸重要的经济力量。从2006年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提出和论证到“两廊一圈”和“一轴两翼”战略的提出,泛北部湾次区域合作战略不断走向成熟。
新加坡著名学者黄朝翰曾表示:从“环”到“泛”这一个字的变化,不仅意味着直接增加了五个东盟国家,而且更意味着为未来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打开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东盟国家在这一新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大大提高。[ 3] 如果说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GMS)是中国与东盟内陆国家的陆上之翼,那么泛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则以港口为纽带构成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海上之翼,两翼相得益彰。该区域涵盖了一百多个港口,泛北部湾正如一条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国与东盟的海上动脉。
广西南部、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西部和越南北部沿海地区都属于环北部湾经济圈。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是在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基础上,将合作区域延伸、拓展到与中越隔海相邻的海上东盟国家,使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也参与进来,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上开展经济合作,北部湾地区经济合作的。泛北部湾的合作从虚入实,已经从前期的宣传阶段进入了机制构建阶段,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成立标志着合作向机制化迈进了一大步。
二、泛北部湾框架下的非传统安全合作现状
(一)经济安全合作彰显海洋特色
泛北部湾区域内各个国家和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越南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和咖啡出口国之一,柬埔寨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天然淡水鱼场,海鱼产量等于中南半岛其他各国产量的总和。各个国家和地区农业多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产业结构水平不高,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各国之间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加强各国农业合作,发挥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农业分工与协作,既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区域农业生产水平的客观需要,又是增强区域农业竞争力,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然要求。由于参与泛北机制下的各国都是南海问题的牵扯国家,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的加深有助于复杂的南海安全困境,对保障我国的海上安全,营造区域和谐发展的环境有重大的意义。
(二)建立泛北部湾能源安全共同体
能源安全问题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环节,它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重大、国家经济正常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都与之息息相关。由于我国炼油能力地区分布不均,在成品油消费量最大的华东、华南和目前快速发展的西南地区,成品油供给明显不足。环北部湾的周边省区广西、海南、广东等地近年来不时地出现“油荒”。随着北部湾能源基地的逐步形成,这种局面有望在今后一段时间改变。
我国泛北部湾合作区共囊括了“九国五地区”,是东北亚经济圈、中国粤港澳经济圈和东南亚经济圈等亚洲三大经济圈的重要交汇区域。“区域内的南海地处太平洋西岸,位于中国大陆以南,西邻越南,东邻菲律宾,南临马来西亚、文莱,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国际航道要冲,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和巴拉巴克海峡的要道,在地缘上具有重大战略地位。”[ 4] 该区域内海洋资源和能源资源丰富,对保障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战略资源——石油安全,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东盟一些国家拥有较为丰富的能源资源、金属矿产资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新加坡还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重要的石油交易中心。越南无烟煤产量、铬铁矿储量、磷矿储量,马来西亚石油天然气储量、锡矿储量,印度尼西亚液化天然气储量、锡矿储量等,均居世界前列。北部湾靠近市场和石油产地,依靠项目带动产业链,行成能源供给基地有利于优化中国原油和成品油供应格局,极大的提高了本地区的能源安全度。
在中国已与泛北部湾其他国家开展石油贸易、电网联网、电力贸易等能源合作基础上,深化能源合作、共同构建泛北部湾能源共同体,将是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一项战略选择。主要合作内容包括:(1)水电资源开发利用合作;(2)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合作;(3)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合作;(4)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合作;(5)新能源开发利用合作;(6)区域电力合作;(7)加强能源信息交流与沟通;(8)能源领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等。在上述各种资源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能源领域合作。包括:建立泛北部湾能源合作机制,如举办各国能源高官会;建立泛北部湾能源共同储备体系;建立泛北部湾区域开放、畅通、有序、协调的能源与原材料市场;建立泛北部湾区域油气国际采购协调机制;建立中国石油期货市场等。通过这些渠道和途径,推动泛北部湾能源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三、泛北部湾次区域非传统合作机制的路径选择
(一)理顺现有机制,充实合作内容
通过专家的论证与理论的实践,泛北部湾的合作风声水起,初见成效。但随着非传统安全领域实践的深入发展,机制建设的滞后较为明显,内容有待充实。 在现有的大框架下,合作的具体内容有待完善和细化,便于可操作性。比如,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经济可行性详细分析,尤其是参与方之间的各自比较优势和区域内的分工合作体系设计;各国私营部门参与区域合作的问题;具体区域合作过程中可能涉及环保、人员过境、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协调处理等等。
梳理好泛北机制与区域内已有的其他合作机制的关系和互补性,有利于更好的泛北机制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发挥。专家指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是在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背景下,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为基础,将中越之间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延伸到南海沿岸各国而形成的一个次区域合作机制。在这个区域内,已有一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在开展活动。
(二)加强环境安全合作机制建设
北部湾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同时这里也是中华白海豚、儒艮、珊瑚礁、红树林等国家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大型工业能源项目的落成,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应该尽早提上日程,并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目前,泛北海域的水质良好,难能可贵。生态安全关系着泛北部湾地区的共同利益,在重视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更要加强环境合作,积极创建生态型次区域,以促进泛北部湾区域乃至世界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主要合作内容包括:(1)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合作;(2)加强跨境生态安全合作;(3)加强热带雨林保护合作;(4)建立泛北部湾环境合作机制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让区域发展经济的底气更足。
(三)泛北机制渐进式的可能性
在泛北次区域合作的国家都在中国-东盟合作的大框架下,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机制进行合作,并力图借鉴和有所创新。利用大区域提供的宏观环境从微观入手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内,有各种次区域经济合作,包括东盟东部增长区、东盟南部增长三角、东盟西部增长三角、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北部湾经济圈等。泛北部湾合作各方要积极支持和参与这些次区域开发与合作,以促进泛北部湾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5] 这是实现泛北部湾合作宗旨与目标的重要途径。
泛北合作可以借鉴GMS合作的经验,由地区性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为泛北项目的实施提供资金链支持,协调国家间的金融合作和项目投资。泛北合作的复杂性体现在不仅仅是国际层面需要协调,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涉及中国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之间的协调平台亟需建立起来,有利于继续推进泛北合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研究报告——2006首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附件
[2]郭晓磊,CAFTA框架下的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北京工业大学,2008
[3]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研究报告——2006首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附件
[4]辛夷,泛北部湾区域特征与合作基础广西新闻网,2008年07月23日
[5]熊曦,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广西大学,2009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