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及市场的不断变化及调整,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已日趋成为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边疆地方院校的研究生就业比起部委院校的研究生就业而言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及优势与劣势,如何找到边疆地方院校研究生的就业特色,拓展研究生的就业渠道,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着重探索边疆地方院校的就业形势及目前的就业方式,力图在多渠道多角度多层面的基础上拓展研究生的就业。
关键词:边疆地方院校;就业形势;就业渠道
自1998年开始,我国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开始扩大。从1998年至2004年几年期间,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在校人数、毕业人数均保持在每年20%以上的递增速度。2004年,全国研究生的招生人数达到了32.63万。随着研究生人数的扩张,研究生的招生、培育、就业也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自2005年开始,研究生报考人数,招生人数的增长率开始逐年下降,到2007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为128.2万,仅比2006年增加了7000人。而2008年全国共有120万人报考研究生,比2007减少了8.2万人,首次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下降。这样现象的背后,研究生就业市场的看跌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研究生就业市场的供大于求,研究生就业人职不匹配的现象也逐渐凸显。近年来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研究生的就业优势正在丧失,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学历与就业率“倒挂”的现象,研究生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这个问题在地方高校,尤其是在近几年获得硕士授予权的地方高校尤为突出。因此,对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渠道的探索,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
一、边疆地方院校研究生的就业形势
地方院校是指隶属于地方政府的院校,与之对应的是部委所属院校。地方院校具有较强的地方区域性,一些地方院校办学历史不长且远离省会城市,存在着品牌弱势和区位劣势;一些地方院校没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较少,属于教学型院校;一些地方院校属于升格时间不长的院校。这些地方院校的研究生的就业不仅关系学生的前途命运,而且直接影响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将影响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经济的发展。
相对于部委院校而言,边疆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有自己的优势及劣势。只有充分把握住自己的特点,才能在就业的战场上有的放矢。
从优势方面来讲,第一,边疆地方院校研究生人数比起部委院校相对较少。与此相对应的毕业生人数也少,就业市场的压力也相对小些;第二,从研究生的教育上来看,目前在边疆地区,研究生教育仍属精英教育。学校在硬件或者软件上都为研究生的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研究社生的质量较本科生还是有较明显的区别;第三,从市场需求来看,新时期,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边疆地区,研究生仍是经济发展的宠儿。用人单位在引进高端人才的时候,门槛一般是要求研究生以上。研究生仍然是冲击高收入、高端行业、白领行业的有力竞争者。
从劣势方面看,第一,边疆地方院校的名气较低带来的就业竞争力薄弱。随着研究生就业市场的严峻。部委院校及沿海地区的毕业研究生逐渐把眼光投到内地及边疆地区。由于边疆地方院校在办学经验、办学规模、学校名气上与部委院校的差距,导致了边疆地方院校毕业的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明显弱于部委院校;第二,从对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上看,边疆地方院校大多注重的是研究生的理论能力,知识水平的增长。对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往往重视不够,造成了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动手能力、表达能力较弱,在某些行业的就业竞争甚至不及本1科毕业生;第三,从研究生的就业心理上看,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就业期望脱离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和兴趣,目光只盯着“大机关、大城市和富裕地区”,对他们吸引更大的是工作稳定、工资福利待遇较好的机关事业单位。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最想进入的行业前三名为“教育”、“政府机关”、“金融、证券、保险业”。以至出现高校辅导员招聘过程中十几比一、几十比一的现象。
二、新时期边疆地方院校研究生就业渠道拓展与探索
1、以网络资源为依托打造就业平台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毕业研究生就业的政策指导和信息指导势在必行。一是以校为单位打造就业信息平台,向学生提供就业的政策、信息,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技巧。二是在班内建立以QQ和Email为载体的班级就业信息平台,依托校就业指导中心就业信息网和政府、社会人才中心信息网等,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加以分析整理,去繁就简,有针对性地及时向同学们发布有关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为研究生就业拓展了视野。
2、注重导师的作用
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实行的是导师责任制制度,导师对研究生自始至终都起着引导和督促作用。导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类特殊群体,除了具有一般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外,还具有指导研究生的职责,同时,研究生在知识结构需求、心理需求等多方面也同本科生不同。深刻认识导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认真履行导师职责,正确地处理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对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至关重要。在导师责任制下,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研究生遵守科研道德,保持科研动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除此之外,在研究生的就业过程中,导师的推荐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3、以提升核心就业竞争力促进就业
首先,要注意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没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很难在社会竞争中立足。硕士生肩负着科技创新的重担,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创造性的科学研究。
其次,要注重实践能力。除了注重科技能力科研能力,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研究生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自身的实践能力,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创造价值。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可能完全通过授课获得,必须参与科研项目,在实际研究中培养科研和创新意识。
第三,要注重社会交往能力。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现在的研究生几乎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论文的文献检索等研究工作,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少了。只注重个人的生活圈子,不利于研究生的成长与成才。因此,研究生的教育还应该考虑对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有时比专业课的成绩更为重要。
第四,要注重自我表达和推销的能力。绝大部分研究生一直注重学术研究,口头表达能力很差,在求职过程中,笔试成绩可能不错,但最终会因为面试考核不过关而失败。
4、注重心理的引导,拓展就业宽度
研究生的就业渠道宽窄,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生就业的心理水平和心理预期。本科的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素质学生能力的全面打造与提升。研究生的教育,更大程度注重科研知识的研究与拓展。研究生的学习的专业化程度决定了研究生在就业时候的心理预期很大程度上也是往专业方面发展。造成了研究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更看重对口。
从研究生的招生分布上来看,部分研究生是直接从本科毕业后考上研究生的,这部分考生,有的考研的动力来源于对自己的深造渴求,有的来源于对就业的逃避。这些研究生在就业选择的时候,大多对就业市场的期许要高于本科时的就业市场,认为自己毕竟多读了三年的书,选择应该更好些。无形当中缩小了就业的宽度。另外,还有一部分研究生来源于社会考生。这部分考生原本已经有自己的工作,是为了更高层次的人生目标而来读研的。但是三年过去了,随着就业市场供求的变化,三年前不屑一顾的单位现在不再招聘自己,三年前还看好的单位现在只要博士生了,现在可以进的单位有的还不如自己读书前的单位。所以这部分毕业生宁可继续观望,也不愿意降低市场期许度。
所以,对研究生心里的调试,有利于打开研究生的就业渠道,使研究生积极就业。
5、加强特色培育,打造特色就业市场
边疆地区研究生的就业在动手能力上稍弱,在名声名气上又略输于部委院校和沿海院校。要想开拓属于自己的就业市场,拓展就业渠道,需要学校在研究生教育的时候准确定位,找准自己的方向和特色,加强特色教育。
加强特色教育,就是要根据本校的优势和特色同时结合地方需求制定发展战略,从自身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找出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专长,找准特色,培育特色,用好特色,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以特色提升研究生的综合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在这些亮点上设置研究生专业,集中人力、财力与物力培养这些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学校要以特色学科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形成比较突出且稳固的有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从本校优势与特色出发,结合本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特点,优先规划和发展一些学科和专业。地方高校应根据地方需求,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以特色提升研究生就业质量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青侠、吕一波.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探讨.鸡西大学学报, 2008(12).
[2]李枫、徐军海、刘玮.当前研究生结构性就业难现象探析.前沿. 2008(12).
[3]姚乃英、段昆仑.注重需求导向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3).
[4]蒋小曼.从人力资本分类谈硕士研究生教育.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9).
[5]尹发跃.就业市场视角: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与矛盾.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9(2).
[6]旷毓君、刘鹏.扩招背景下研究生的培养与就业.求是.2006(3).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GY100050)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关键词:边疆地方院校;就业形势;就业渠道
自1998年开始,我国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开始扩大。从1998年至2004年几年期间,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在校人数、毕业人数均保持在每年20%以上的递增速度。2004年,全国研究生的招生人数达到了32.63万。随着研究生人数的扩张,研究生的招生、培育、就业也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自2005年开始,研究生报考人数,招生人数的增长率开始逐年下降,到2007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为128.2万,仅比2006年增加了7000人。而2008年全国共有120万人报考研究生,比2007减少了8.2万人,首次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下降。这样现象的背后,研究生就业市场的看跌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研究生就业市场的供大于求,研究生就业人职不匹配的现象也逐渐凸显。近年来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研究生的就业优势正在丧失,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学历与就业率“倒挂”的现象,研究生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这个问题在地方高校,尤其是在近几年获得硕士授予权的地方高校尤为突出。因此,对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渠道的探索,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
一、边疆地方院校研究生的就业形势
地方院校是指隶属于地方政府的院校,与之对应的是部委所属院校。地方院校具有较强的地方区域性,一些地方院校办学历史不长且远离省会城市,存在着品牌弱势和区位劣势;一些地方院校没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较少,属于教学型院校;一些地方院校属于升格时间不长的院校。这些地方院校的研究生的就业不仅关系学生的前途命运,而且直接影响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将影响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经济的发展。
相对于部委院校而言,边疆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有自己的优势及劣势。只有充分把握住自己的特点,才能在就业的战场上有的放矢。
从优势方面来讲,第一,边疆地方院校研究生人数比起部委院校相对较少。与此相对应的毕业生人数也少,就业市场的压力也相对小些;第二,从研究生的教育上来看,目前在边疆地区,研究生教育仍属精英教育。学校在硬件或者软件上都为研究生的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研究社生的质量较本科生还是有较明显的区别;第三,从市场需求来看,新时期,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边疆地区,研究生仍是经济发展的宠儿。用人单位在引进高端人才的时候,门槛一般是要求研究生以上。研究生仍然是冲击高收入、高端行业、白领行业的有力竞争者。
从劣势方面看,第一,边疆地方院校的名气较低带来的就业竞争力薄弱。随着研究生就业市场的严峻。部委院校及沿海地区的毕业研究生逐渐把眼光投到内地及边疆地区。由于边疆地方院校在办学经验、办学规模、学校名气上与部委院校的差距,导致了边疆地方院校毕业的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明显弱于部委院校;第二,从对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上看,边疆地方院校大多注重的是研究生的理论能力,知识水平的增长。对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往往重视不够,造成了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动手能力、表达能力较弱,在某些行业的就业竞争甚至不及本1科毕业生;第三,从研究生的就业心理上看,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就业期望脱离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和兴趣,目光只盯着“大机关、大城市和富裕地区”,对他们吸引更大的是工作稳定、工资福利待遇较好的机关事业单位。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最想进入的行业前三名为“教育”、“政府机关”、“金融、证券、保险业”。以至出现高校辅导员招聘过程中十几比一、几十比一的现象。
二、新时期边疆地方院校研究生就业渠道拓展与探索
1、以网络资源为依托打造就业平台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毕业研究生就业的政策指导和信息指导势在必行。一是以校为单位打造就业信息平台,向学生提供就业的政策、信息,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技巧。二是在班内建立以QQ和Email为载体的班级就业信息平台,依托校就业指导中心就业信息网和政府、社会人才中心信息网等,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加以分析整理,去繁就简,有针对性地及时向同学们发布有关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为研究生就业拓展了视野。
2、注重导师的作用
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实行的是导师责任制制度,导师对研究生自始至终都起着引导和督促作用。导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类特殊群体,除了具有一般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外,还具有指导研究生的职责,同时,研究生在知识结构需求、心理需求等多方面也同本科生不同。深刻认识导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认真履行导师职责,正确地处理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对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至关重要。在导师责任制下,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研究生遵守科研道德,保持科研动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除此之外,在研究生的就业过程中,导师的推荐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3、以提升核心就业竞争力促进就业
首先,要注意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没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很难在社会竞争中立足。硕士生肩负着科技创新的重担,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创造性的科学研究。
其次,要注重实践能力。除了注重科技能力科研能力,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研究生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自身的实践能力,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创造价值。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可能完全通过授课获得,必须参与科研项目,在实际研究中培养科研和创新意识。
第三,要注重社会交往能力。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现在的研究生几乎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论文的文献检索等研究工作,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少了。只注重个人的生活圈子,不利于研究生的成长与成才。因此,研究生的教育还应该考虑对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有时比专业课的成绩更为重要。
第四,要注重自我表达和推销的能力。绝大部分研究生一直注重学术研究,口头表达能力很差,在求职过程中,笔试成绩可能不错,但最终会因为面试考核不过关而失败。
4、注重心理的引导,拓展就业宽度
研究生的就业渠道宽窄,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生就业的心理水平和心理预期。本科的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素质学生能力的全面打造与提升。研究生的教育,更大程度注重科研知识的研究与拓展。研究生的学习的专业化程度决定了研究生在就业时候的心理预期很大程度上也是往专业方面发展。造成了研究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更看重对口。
从研究生的招生分布上来看,部分研究生是直接从本科毕业后考上研究生的,这部分考生,有的考研的动力来源于对自己的深造渴求,有的来源于对就业的逃避。这些研究生在就业选择的时候,大多对就业市场的期许要高于本科时的就业市场,认为自己毕竟多读了三年的书,选择应该更好些。无形当中缩小了就业的宽度。另外,还有一部分研究生来源于社会考生。这部分考生原本已经有自己的工作,是为了更高层次的人生目标而来读研的。但是三年过去了,随着就业市场供求的变化,三年前不屑一顾的单位现在不再招聘自己,三年前还看好的单位现在只要博士生了,现在可以进的单位有的还不如自己读书前的单位。所以这部分毕业生宁可继续观望,也不愿意降低市场期许度。
所以,对研究生心里的调试,有利于打开研究生的就业渠道,使研究生积极就业。
5、加强特色培育,打造特色就业市场
边疆地区研究生的就业在动手能力上稍弱,在名声名气上又略输于部委院校和沿海院校。要想开拓属于自己的就业市场,拓展就业渠道,需要学校在研究生教育的时候准确定位,找准自己的方向和特色,加强特色教育。
加强特色教育,就是要根据本校的优势和特色同时结合地方需求制定发展战略,从自身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找出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专长,找准特色,培育特色,用好特色,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以特色提升研究生的综合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在这些亮点上设置研究生专业,集中人力、财力与物力培养这些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学校要以特色学科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形成比较突出且稳固的有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从本校优势与特色出发,结合本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特点,优先规划和发展一些学科和专业。地方高校应根据地方需求,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以特色提升研究生就业质量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青侠、吕一波.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探讨.鸡西大学学报, 2008(12).
[2]李枫、徐军海、刘玮.当前研究生结构性就业难现象探析.前沿. 2008(12).
[3]姚乃英、段昆仑.注重需求导向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3).
[4]蒋小曼.从人力资本分类谈硕士研究生教育.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9).
[5]尹发跃.就业市场视角: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与矛盾.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9(2).
[6]旷毓君、刘鹏.扩招背景下研究生的培养与就业.求是.2006(3).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GY100050)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