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集中体现为学生能力的欠缺和能力发展的不均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以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按照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和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工商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把与之有关的若干要素加以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结构,是可供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中借以进行操作的既简约又完整的实施方案,其组成要素是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培养过程。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探究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深刻理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根据系统优化理论探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途径和有效措施。
一、工商管理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还不太科学,人才培养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培养的毕业生“千人一面”,与市场需求错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全面
尽管近年来各高校及中职学校普遍认识到培养能力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的工商管理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论灌输和简单的案例讨论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归根到底是能力培养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较为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则不够重视;较为注重培养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进行分析的能力,而对培养学生针对问题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则不够重视;较为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采取稳定可靠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对培养学生敢于承担风险的胆识则不够重视。
(二)企业家精神培养缺位
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它涵盖了企业家才能,同时又有着更多的内涵,如冒险精神、效率精神、诚信精神、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等,这些都是企业家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忽视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反应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化是永恒的。企业经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所以有人认为如今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年代”。“管理无定式”,究其原因就在于环境是随时变化的,因此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是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关键的能力之一。反观我们的工商管理教育,只注重教给学生关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如何运作、如何管理的知识,而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对企业外部环境(如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而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企业所遇到的重大问题都是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
(四)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关注不足
当前,两个互相联系并正在加速的趋势是:经济向服务型发展和企业向信息密集型发展,这种趋势对工商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财务、会计、营销、管理)都要应用信息技术,都要搜集、处理、传递和利用大量的信息。今后的商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据于信息技术。显然,在工商管理教育中,仅仅开设一两门信息管理与技术课程是不够的。
二、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管理者。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铸造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如何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具有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功能,是刻不容缓的命题。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力培养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的培养,首先要求转变重共性、轻个性的教育观念,注重人才素质的特质性。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所有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教学计划,同一种教学方法,结果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其实,每个学生在知识结构、个性心理特征、兴趣和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实践证明,某些独特的品质往往是其创新素质的表征。因此,强调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就首先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大学应该更多强调给予学生一个广阔的知识视野,一种终身学习的兴趣,一种探索问题的意识。
(二)深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增加创新创业类课程
在课程体系上,从学生应有的管理知识、能力、素质来总体优化设计,进行工商管理系列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在加强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建设时,注重提高学生知识素养的新型课程的设置,增加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可选择性,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对学生实行分流培养;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突破现有课程的界限,注重系列课程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构建“能力主导型”管理系列课程的新体系,引入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与地方经济特色相结合的课程,比如《中小企业创业管理》《三国演义与孙子兵法》《商务沟通》等中西结合、融会贯通的课程;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精选教学内容,吐故纳新,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在传授经典内容的同时,必须渗透现代管理的观点和方法,为现代管理适当地提供展示的窗口和延伸发展的接口。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倡体验式教学等现代管理教学方法
因循守旧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现代工商管理的要求,难以培养学生今后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以人为本”、“彰显个性”和“鼓励创新”的社会背景下,用人单位更注重大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掌握与运用知识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及中职学校学生越来越注重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教学及实践活动之中,通过亲身体验享受获取信息的乐趣并培养专业情感,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达到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之上,进行大胆创新,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并被主动掌握,这就是新型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
关键词:工商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把与之有关的若干要素加以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结构,是可供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中借以进行操作的既简约又完整的实施方案,其组成要素是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培养过程。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探究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深刻理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根据系统优化理论探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途径和有效措施。
一、工商管理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还不太科学,人才培养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培养的毕业生“千人一面”,与市场需求错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全面
尽管近年来各高校及中职学校普遍认识到培养能力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的工商管理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论灌输和简单的案例讨论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归根到底是能力培养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较为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则不够重视;较为注重培养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进行分析的能力,而对培养学生针对问题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则不够重视;较为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采取稳定可靠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对培养学生敢于承担风险的胆识则不够重视。
(二)企业家精神培养缺位
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它涵盖了企业家才能,同时又有着更多的内涵,如冒险精神、效率精神、诚信精神、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等,这些都是企业家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忽视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反应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化是永恒的。企业经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所以有人认为如今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年代”。“管理无定式”,究其原因就在于环境是随时变化的,因此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是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关键的能力之一。反观我们的工商管理教育,只注重教给学生关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如何运作、如何管理的知识,而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对企业外部环境(如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而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企业所遇到的重大问题都是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
(四)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关注不足
当前,两个互相联系并正在加速的趋势是:经济向服务型发展和企业向信息密集型发展,这种趋势对工商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财务、会计、营销、管理)都要应用信息技术,都要搜集、处理、传递和利用大量的信息。今后的商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据于信息技术。显然,在工商管理教育中,仅仅开设一两门信息管理与技术课程是不够的。
二、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管理者。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铸造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如何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具有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功能,是刻不容缓的命题。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力培养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的培养,首先要求转变重共性、轻个性的教育观念,注重人才素质的特质性。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所有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教学计划,同一种教学方法,结果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其实,每个学生在知识结构、个性心理特征、兴趣和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实践证明,某些独特的品质往往是其创新素质的表征。因此,强调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就首先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大学应该更多强调给予学生一个广阔的知识视野,一种终身学习的兴趣,一种探索问题的意识。
(二)深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增加创新创业类课程
在课程体系上,从学生应有的管理知识、能力、素质来总体优化设计,进行工商管理系列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在加强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建设时,注重提高学生知识素养的新型课程的设置,增加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可选择性,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对学生实行分流培养;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突破现有课程的界限,注重系列课程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构建“能力主导型”管理系列课程的新体系,引入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与地方经济特色相结合的课程,比如《中小企业创业管理》《三国演义与孙子兵法》《商务沟通》等中西结合、融会贯通的课程;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精选教学内容,吐故纳新,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在传授经典内容的同时,必须渗透现代管理的观点和方法,为现代管理适当地提供展示的窗口和延伸发展的接口。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倡体验式教学等现代管理教学方法
因循守旧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现代工商管理的要求,难以培养学生今后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以人为本”、“彰显个性”和“鼓励创新”的社会背景下,用人单位更注重大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掌握与运用知识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及中职学校学生越来越注重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教学及实践活动之中,通过亲身体验享受获取信息的乐趣并培养专业情感,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达到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之上,进行大胆创新,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并被主动掌握,这就是新型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