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学生 发展学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g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业评价就是对学习者学习语文的状况作出基本判断的过程。对于学习状况,我们并不简单地理解为学习效果、学习成绩。它还应该包含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同样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它还应该包括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语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的表现。那么,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应该如何有效实施学业评价呢?
  一、调控温度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每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地被鼓励和被肯定。调控温度指针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行积极的评价。
  1.善用宽容。“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宽容学生在语文学习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减轻学生的紧张感和心理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轻装上阵,树立对学习的兴趣、成长的信心。
  2.因力施评。本着通过学业评价促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承认每个学生在同一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只要学生用心参与了语文教学活动,只要他在语文实践中有所感悟和体验,教师就应该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待。
  二、聚涌强度
  聚涌强度是对学生有效掌握语文知识的评价,它主要是对学生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积累的理解和评价。
  1.前馈式评价。前馈式评价主要分为前馈诊断评价和前馈补偿评价。前馈诊断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方式,对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有效测试,或者根据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进行预测。前馈补偿则是在进行前馈诊断之后,针对相关问题,教师进行补偿教学。
  2.中馈式评价。中馈式评价是指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随时进行形成性测试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解决,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过程,尽可能把学生内隐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可观察的学习行为。教师要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
  3.后馈式评价。后馈式评价是指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学习结束以后,必须依据预定目标进行终结性检测。后馈评价环节的关键是编制测试题。测试内容要与复习目标相对应,排列要有层次性,要以测试语言为重点,还要照顾不同水平的各种学生,可用必答题和附加题的形式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推进深度
  所谓“推进深度”,是指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广泛发展进行评价。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评价包括观察、认识问题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社会生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等。
  1.评价内容综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评价学生完成学业时的行为表现,即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积累、战胜困难的信心、与人合作的能力、独立创新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
  2.评价方式综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如果离开了过程,就难以使语文知识内化为语文能力,难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应力求做到以日常形成性评价为主,阶段的终结性评价为辅,通过观察记录、信息采集、自我反思等形式不断总结调控,指导学生的学习,使之掌握学法,形成能力。
  3.评价主体多元。从课程改革评价的根本目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改变评价主体单一化的做法。评价不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家长的事、社会的事。教师、学生、家长都是评价的主体。多方参与、多方评价相结合,会使评价更客观,更公正,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延伸广度
  语文评价标准应以“评学”为主,注重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延伸广度指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评价。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评价主要包括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
  1.评价参与状态。评价学生的参与性,首先应体现学生的参与数量和质量。参与的数量,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员全程参与的目的;在参与质量上,要使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协调发展,尤其要突出学生动口多读、动手练笔的训练。
  2.评价交往状态。建立互动的课堂教学关系,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因此,交往状态评价应体现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交往状态,以引导教育教学转向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发展轨道。
  3.评价思维状态。能不能质疑,会不会提问是衡量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重要尺度,也是评价学生能否主动探究、主动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思维状态的评价,应从质疑的数量、质量和答疑的表现这三方面评价学生的语言思维发展水平。
  实施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语文课堂。这里充满情趣,使学生热情高涨地学习语文;这里充满激励,使学生信心十足地学习语文;这里充满赏识,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语文。只有拥有了一个这样的课堂,才能使他们成为“爱学语文的人,会学语文的人,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人,有语文运用能力的人,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所以说美是音乐的灵魂,而音乐课就是向学生诠释美的平台,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音乐中蕴含的美的追求。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塑造自身形象,熏陶学生发现美  例如,在教学《小白船》时,我先在黑板上勾勒出一幅明亮的夜空中月亮船摇曳图,配上音乐用柔美的声音给学生
提起后进生,每个老师都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出几个耳熟能详的学生名单,然后从各个侧面剖析其在课堂上的种种行为和表现,以及给教师留下的“深刻”印象。作为教师,我们有时真恨不得把那些影响我们班级教学成绩和教学质量的“害群之马”统统铲除干净。但是,认真思考一下,后进生问题还是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途径,从产生后进生的根源入手,以创新的理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多亲近  消除学
这些年来每一位教师都沐浴在新课改的春风中,开始重新思考现代教育的方向,探索教学的新思路。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也和广大教师一样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这场课程改革的试验中。下面我就个人在实践中的思考与感悟浅谈自己的观点。  一、新课改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革新  新课标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方法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要求改革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为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
案例描述    “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所以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  为了让学生体会场面的壮观,我引领学生精读课文相关内容。学生通过对“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等词句的品析,明白闻讯赶来的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感受到了观众之多。在朗读中再现还原,师生一起亲临“伟大壮举”的“现场”。  学生发挥想象,看到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应把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课堂充满创造的活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丰富的创新内涵,我们应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质疑问难,鼓励标新立异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创新的开始,是创新的动力。质疑的过程蕴含着创新的萌芽。陶行之先生有这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随时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当课堂出现“意外”情况时,教师不应是敷衍、搪塞,而应有“这可能又是一个良好的教学契机”的资源意识,要对“意外”进行现场利用,进行即时开发,让“意外”变得精彩。对此,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学定教,及时调整进程  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正当我准备引领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有一个学生忽然激动地说:“老师,我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正视每一个学生与生俱来的创造天赋,挖掘、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挑战权威,大胆质疑  创新素质中最基本的态度之一就是质疑,最基本的精神之一就是批判。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
设计理念:  2010的暑假,对于我班的管梓璇同学来说是黑色的暑假。一天下午,管梓璇同学和往常一样,做完作业从妈妈单位回家。刚穿过马路的她被一辆疾驰而来的大卡车撞倒,卡车从她幼嫩的右脚上无情地碾过。经专家会诊,小梓璇最后被无奈地截去右小腿。截肢后,她的情绪十分低落,不吃东西、不见人、不锻炼,甚至想放弃学业。当我们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写信、制作礼物、打电话鼓励她,全校师生为她捐款,如皋电视台对她进行
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后,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语文课要体现语文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更多地感受语言文字,从语言文字人手,与文本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培养情感。但是课堂也是一门艺术,在语文课堂中有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遗失语文性。下面就自己一堂不成熟的课中的一些片段,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教学片段一  指名读句子——科利亚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杲地望着窗户。  师:如果你是科利亚,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语言是写作的建筑材料,丰富的语言为表达提供了坚定的客观基础。有了一定的语言储备,就可以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曹靖华先生曾经说过:“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言,也如同巧妇手中的‘米’,‘无米’也就一筹莫展了。”因而,《语文课程标准》把“有较丰富的积累”纳入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中,并且在各年级阶段都提出了语言积累的分级目标。那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