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业评价就是对学习者学习语文的状况作出基本判断的过程。对于学习状况,我们并不简单地理解为学习效果、学习成绩。它还应该包含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同样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它还应该包括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语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的表现。那么,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应该如何有效实施学业评价呢?
一、调控温度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每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地被鼓励和被肯定。调控温度指针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行积极的评价。
1.善用宽容。“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宽容学生在语文学习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减轻学生的紧张感和心理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轻装上阵,树立对学习的兴趣、成长的信心。
2.因力施评。本着通过学业评价促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承认每个学生在同一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只要学生用心参与了语文教学活动,只要他在语文实践中有所感悟和体验,教师就应该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待。
二、聚涌强度
聚涌强度是对学生有效掌握语文知识的评价,它主要是对学生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积累的理解和评价。
1.前馈式评价。前馈式评价主要分为前馈诊断评价和前馈补偿评价。前馈诊断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方式,对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有效测试,或者根据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进行预测。前馈补偿则是在进行前馈诊断之后,针对相关问题,教师进行补偿教学。
2.中馈式评价。中馈式评价是指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随时进行形成性测试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解决,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过程,尽可能把学生内隐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可观察的学习行为。教师要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
3.后馈式评价。后馈式评价是指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学习结束以后,必须依据预定目标进行终结性检测。后馈评价环节的关键是编制测试题。测试内容要与复习目标相对应,排列要有层次性,要以测试语言为重点,还要照顾不同水平的各种学生,可用必答题和附加题的形式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推进深度
所谓“推进深度”,是指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广泛发展进行评价。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评价包括观察、认识问题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社会生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等。
1.评价内容综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评价学生完成学业时的行为表现,即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积累、战胜困难的信心、与人合作的能力、独立创新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
2.评价方式综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如果离开了过程,就难以使语文知识内化为语文能力,难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应力求做到以日常形成性评价为主,阶段的终结性评价为辅,通过观察记录、信息采集、自我反思等形式不断总结调控,指导学生的学习,使之掌握学法,形成能力。
3.评价主体多元。从课程改革评价的根本目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改变评价主体单一化的做法。评价不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家长的事、社会的事。教师、学生、家长都是评价的主体。多方参与、多方评价相结合,会使评价更客观,更公正,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延伸广度
语文评价标准应以“评学”为主,注重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延伸广度指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评价。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评价主要包括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
1.评价参与状态。评价学生的参与性,首先应体现学生的参与数量和质量。参与的数量,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员全程参与的目的;在参与质量上,要使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协调发展,尤其要突出学生动口多读、动手练笔的训练。
2.评价交往状态。建立互动的课堂教学关系,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因此,交往状态评价应体现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交往状态,以引导教育教学转向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发展轨道。
3.评价思维状态。能不能质疑,会不会提问是衡量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重要尺度,也是评价学生能否主动探究、主动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思维状态的评价,应从质疑的数量、质量和答疑的表现这三方面评价学生的语言思维发展水平。
实施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语文课堂。这里充满情趣,使学生热情高涨地学习语文;这里充满激励,使学生信心十足地学习语文;这里充满赏识,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语文。只有拥有了一个这样的课堂,才能使他们成为“爱学语文的人,会学语文的人,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人,有语文运用能力的人,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
(责编 莫彩凤)
一、调控温度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每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地被鼓励和被肯定。调控温度指针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行积极的评价。
1.善用宽容。“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宽容学生在语文学习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减轻学生的紧张感和心理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轻装上阵,树立对学习的兴趣、成长的信心。
2.因力施评。本着通过学业评价促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承认每个学生在同一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只要学生用心参与了语文教学活动,只要他在语文实践中有所感悟和体验,教师就应该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待。
二、聚涌强度
聚涌强度是对学生有效掌握语文知识的评价,它主要是对学生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积累的理解和评价。
1.前馈式评价。前馈式评价主要分为前馈诊断评价和前馈补偿评价。前馈诊断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方式,对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有效测试,或者根据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进行预测。前馈补偿则是在进行前馈诊断之后,针对相关问题,教师进行补偿教学。
2.中馈式评价。中馈式评价是指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随时进行形成性测试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解决,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过程,尽可能把学生内隐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可观察的学习行为。教师要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
3.后馈式评价。后馈式评价是指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学习结束以后,必须依据预定目标进行终结性检测。后馈评价环节的关键是编制测试题。测试内容要与复习目标相对应,排列要有层次性,要以测试语言为重点,还要照顾不同水平的各种学生,可用必答题和附加题的形式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推进深度
所谓“推进深度”,是指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广泛发展进行评价。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评价包括观察、认识问题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社会生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等。
1.评价内容综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评价学生完成学业时的行为表现,即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积累、战胜困难的信心、与人合作的能力、独立创新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
2.评价方式综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如果离开了过程,就难以使语文知识内化为语文能力,难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应力求做到以日常形成性评价为主,阶段的终结性评价为辅,通过观察记录、信息采集、自我反思等形式不断总结调控,指导学生的学习,使之掌握学法,形成能力。
3.评价主体多元。从课程改革评价的根本目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改变评价主体单一化的做法。评价不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家长的事、社会的事。教师、学生、家长都是评价的主体。多方参与、多方评价相结合,会使评价更客观,更公正,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延伸广度
语文评价标准应以“评学”为主,注重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延伸广度指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评价。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评价主要包括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
1.评价参与状态。评价学生的参与性,首先应体现学生的参与数量和质量。参与的数量,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员全程参与的目的;在参与质量上,要使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协调发展,尤其要突出学生动口多读、动手练笔的训练。
2.评价交往状态。建立互动的课堂教学关系,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因此,交往状态评价应体现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交往状态,以引导教育教学转向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发展轨道。
3.评价思维状态。能不能质疑,会不会提问是衡量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重要尺度,也是评价学生能否主动探究、主动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思维状态的评价,应从质疑的数量、质量和答疑的表现这三方面评价学生的语言思维发展水平。
实施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语文课堂。这里充满情趣,使学生热情高涨地学习语文;这里充满激励,使学生信心十足地学习语文;这里充满赏识,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语文。只有拥有了一个这样的课堂,才能使他们成为“爱学语文的人,会学语文的人,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人,有语文运用能力的人,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