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年来每一位教师都沐浴在新课改的春风中,开始重新思考现代教育的方向,探索教学的新思路。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也和广大教师一样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这场课程改革的试验中。下面我就个人在实践中的思考与感悟浅谈自己的观点。
一、新课改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革新
新课标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方法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要求改革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为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1.参与性学习
首先要让学生有参与的欲望。怎样有参与的欲望呢?我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有三种方法:第一是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的激发有很多种,如猜谜语、做试验、变魔术、看相关碟片等等,当然要根据教材内容合理选择。第二是情感沟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方法也有多种,如上面所提到的教师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学习,在教室里走动。教师语言亲切,面带微笑,遇到回答错误的学生也不要去批评,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回答。还可以使用一些使人轻松愉快的幽默,给学生以安全感,这样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参与进来。第三是让学生有成就感。教师一开始先制定难度适当的任务,学生经过尝试之后能够成功,就会激励自己继续参与。
其次,让学生有参与的机会。除了正常的绘画活动以外,还有很多很好的参与方法。可以举办展览,把学生的作品一起展出来,让学生在教室里自由参观,随意走动,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还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的活动,比如把事先准备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学生的教和老师的教是不一样的,它更能吸引其他学生的参与。或者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就是让学生参与学习。
2.体验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就是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得到刺激,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识。体验性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只有把教材内容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才能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体验性学习的类型可分为:触摸感觉体验,视听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体验,实践创造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等等。如《美无处不在》一课,光是在课堂上讲美的无处不在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的,让学生在校园里走一圈,让他们自己体验身边事物的美,那才会更深入他们的内心。引导他们看美丽的操场,学校的建筑之美;或者观察细处,如一堆假山,一条弯弯的石子路,一朵欲开的花蕾,等等。他们眼看、耳听、手摸真真切切体会深刻,才能感受到美的无处不在。
3.实践性学习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美术课中实践性学习的机会很多,除了一些本就可以实践的内容外,有些可进行实践性学习的机会我们也不应放弃。《装饰纹样》一课,书中强调手绘就可以了,但我在上这课时就分了两课时来完成。第二课时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了可以装饰的用品,学生带了杯子、碟子、花瓶、伞、相框、茶壶等等。然后将上节课设计的图案画在彩纸上,再刻下来贴到他们带来的用品上,理论用在了实际事物上学生很是兴奋。
二、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转变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美术课的课堂教学有了许多改革与创新,使得美术课更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1.美术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首先,美术课堂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在美术课教学时,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在题材、形式的选择表现上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例如《画展设计》中,学校没有专门给学生布置画展的教室,外面的画展也不是上到这课时就会有的。但我不想放弃学生认识画展的这个好机会,于是决定把外面的橱窗临时改为学生的展厅,把不同班级的学生作品汇聚在一起,用美术课时间带每个班的学生都来参观学习。
其次,让美术教育走进学生生活,变生活为美术学习的大课堂。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教学就失去创造的活力。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把公园、田野、村庄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如六年级《画菜场》一课,我一开始以为学生多少知道一点菜场的样子,再加上书中的图片就可以了。当我进课堂一问,才发现一大半学生根本没进过菜场,一点都不能描绘。所以我当时考虑了一会决定还是不画了,改上其他内容。第二节美术课我就组织学生参观了附近的菜场,蔬菜怎么摆放,鱼虾放在哪里卖,鸡鸭又在什么地方,学生一一都看清楚了,回来画的时候轻松多了,而且画得很生动。
2.美术教学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它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表现性、多样性和个性化。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应制定整齐划一的学习标准,学习内容和要求不能规定得过死。美术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目标,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各自的审美表现。不同学生由于个人性格、气质、生活环境的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艺术倾向和趣味,有的喜爱工笔,有的偏向写意,有的追求厚实,有的欣赏飘逸,教师要尊重学生艺术趣味的多样化,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对学生表现妄加评判。
3.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美术课程以实施美育为核心,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首先,教师应该情绪饱满,言行举止富于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要以热情和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个作品、每一次尝试都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关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師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三、新课改下更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新课标中指出,“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以及文物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这便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依据一定的目的对美术课程资源进行选择、组合、改造与创造性加工,从而使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落实到教学的层面上。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社会与现实生活的素材,从美术课程资源中挖掘出更加丰富的内容,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使学生从生活中受到相应的教育。如《亭子》一课,书本上的内容是比较少的,我从本地实际出发,结合扬州园林的地方特色,重点讲解瘦西湖中五亭桥、二十四桥的特点。在了解了本地亭子的特点之后,再把它和书本上的亭子进行比较,学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再如学习水墨画时,我除了介绍中国著名的国画大师之外,特地还开设了新的课题,那就是扬州八怪。扬州八怪在中国画史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又是我们当地的文化,还有扬州八怪纪念馆,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机会。因此,我在重点讲解了扬州八怪的历史背景之后,再带学生参观纪念馆,使本地的文化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为了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教学中还要广泛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即要做到对学校的各种设施、校外活动基地及教育场所、学校周围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的充分利用。不能让现成的美术教育资源闲置,而是要让其成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场所和阵地。
(责编钟岚)
一、新课改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革新
新课标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方法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要求改革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为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1.参与性学习
首先要让学生有参与的欲望。怎样有参与的欲望呢?我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有三种方法:第一是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的激发有很多种,如猜谜语、做试验、变魔术、看相关碟片等等,当然要根据教材内容合理选择。第二是情感沟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方法也有多种,如上面所提到的教师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学习,在教室里走动。教师语言亲切,面带微笑,遇到回答错误的学生也不要去批评,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回答。还可以使用一些使人轻松愉快的幽默,给学生以安全感,这样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参与进来。第三是让学生有成就感。教师一开始先制定难度适当的任务,学生经过尝试之后能够成功,就会激励自己继续参与。
其次,让学生有参与的机会。除了正常的绘画活动以外,还有很多很好的参与方法。可以举办展览,把学生的作品一起展出来,让学生在教室里自由参观,随意走动,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还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的活动,比如把事先准备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学生的教和老师的教是不一样的,它更能吸引其他学生的参与。或者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就是让学生参与学习。
2.体验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就是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得到刺激,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识。体验性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只有把教材内容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才能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体验性学习的类型可分为:触摸感觉体验,视听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体验,实践创造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等等。如《美无处不在》一课,光是在课堂上讲美的无处不在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的,让学生在校园里走一圈,让他们自己体验身边事物的美,那才会更深入他们的内心。引导他们看美丽的操场,学校的建筑之美;或者观察细处,如一堆假山,一条弯弯的石子路,一朵欲开的花蕾,等等。他们眼看、耳听、手摸真真切切体会深刻,才能感受到美的无处不在。
3.实践性学习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美术课中实践性学习的机会很多,除了一些本就可以实践的内容外,有些可进行实践性学习的机会我们也不应放弃。《装饰纹样》一课,书中强调手绘就可以了,但我在上这课时就分了两课时来完成。第二课时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了可以装饰的用品,学生带了杯子、碟子、花瓶、伞、相框、茶壶等等。然后将上节课设计的图案画在彩纸上,再刻下来贴到他们带来的用品上,理论用在了实际事物上学生很是兴奋。
二、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转变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美术课的课堂教学有了许多改革与创新,使得美术课更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1.美术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首先,美术课堂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在美术课教学时,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在题材、形式的选择表现上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例如《画展设计》中,学校没有专门给学生布置画展的教室,外面的画展也不是上到这课时就会有的。但我不想放弃学生认识画展的这个好机会,于是决定把外面的橱窗临时改为学生的展厅,把不同班级的学生作品汇聚在一起,用美术课时间带每个班的学生都来参观学习。
其次,让美术教育走进学生生活,变生活为美术学习的大课堂。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教学就失去创造的活力。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把公园、田野、村庄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如六年级《画菜场》一课,我一开始以为学生多少知道一点菜场的样子,再加上书中的图片就可以了。当我进课堂一问,才发现一大半学生根本没进过菜场,一点都不能描绘。所以我当时考虑了一会决定还是不画了,改上其他内容。第二节美术课我就组织学生参观了附近的菜场,蔬菜怎么摆放,鱼虾放在哪里卖,鸡鸭又在什么地方,学生一一都看清楚了,回来画的时候轻松多了,而且画得很生动。
2.美术教学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它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表现性、多样性和个性化。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应制定整齐划一的学习标准,学习内容和要求不能规定得过死。美术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目标,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各自的审美表现。不同学生由于个人性格、气质、生活环境的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艺术倾向和趣味,有的喜爱工笔,有的偏向写意,有的追求厚实,有的欣赏飘逸,教师要尊重学生艺术趣味的多样化,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对学生表现妄加评判。
3.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美术课程以实施美育为核心,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首先,教师应该情绪饱满,言行举止富于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要以热情和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个作品、每一次尝试都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关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師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三、新课改下更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新课标中指出,“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以及文物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这便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依据一定的目的对美术课程资源进行选择、组合、改造与创造性加工,从而使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落实到教学的层面上。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社会与现实生活的素材,从美术课程资源中挖掘出更加丰富的内容,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使学生从生活中受到相应的教育。如《亭子》一课,书本上的内容是比较少的,我从本地实际出发,结合扬州园林的地方特色,重点讲解瘦西湖中五亭桥、二十四桥的特点。在了解了本地亭子的特点之后,再把它和书本上的亭子进行比较,学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再如学习水墨画时,我除了介绍中国著名的国画大师之外,特地还开设了新的课题,那就是扬州八怪。扬州八怪在中国画史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又是我们当地的文化,还有扬州八怪纪念馆,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机会。因此,我在重点讲解了扬州八怪的历史背景之后,再带学生参观纪念馆,使本地的文化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为了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教学中还要广泛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即要做到对学校的各种设施、校外活动基地及教育场所、学校周围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的充分利用。不能让现成的美术教育资源闲置,而是要让其成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场所和阵地。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