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逐渐向世界制造中心的发展,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的生产基地,数控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基础及尖端技术它的重要性已经被大家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而作为数控人才主要培养基地的数控专业也已得到各类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关注,数控专业发展之态势势不可挡。但由于数控技术发展的特殊性,导致了各地区、各院校在数控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差异很大。如何正确建设和发展数控专业才能使数控专业得到更快更有效的发展,已经成为各个院校所探讨和思考的重点。本文仅是个人对数控专业建设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数控技术 校企合作 一体化教学 专业建设
先进制造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数控技术对机械行业所带来的革命性的变革,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制造业已经成为各国先进制造业的技术基础。我国进入世贸以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批跨国企业抢滩中国市场并将生产加工向中国转移。同时,国内制造企业也开始广泛应用现代制造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从而使我国制造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在拥有了高新设备后,各个企业开始的是人才的竞争,由此出现了前几年的“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等社会现象,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市场对掌握现代数控制造技术的大量一线数控人才的巨大需求。在此良好契机之下,各职业学校的数控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职校数控专业简单的培养数控操作工的模式已不适合市场的需求,未来机械行业的竞争无疑是数控技术的竞争。对培养以生产型及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主的职校来讲,这必将引来一场数控专业建设的竞争,谁能把握好市场的需求,就必将成为行业中的强者。
一、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众所周知,企业赖以生存的是其产品,而产品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比如:三星集团是世界有名的企业,三星总裁李健熙上任的第一件事就大声疾呼:三星人要摒弃重产量轻质量的落后观念,树立质量至上的意识,否则很难使企业生存下去。其实,在这点上学校和企业有很多的相同点,学校的“产品”就是毕业生,优秀的毕业生不但能够更加容易地得到优质的岗位以提高学校招生时的声誉,而且到达用人单位后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院在用人单位中的声誉,从而不断提升学院在同类型学校间的竞争力和未来的生存能力;反之,质量较差的毕业生只会影响学院声誉,导致招生的困难,使学校进入恶性循环,最终使学校在竞争中落败。因此,我们须采用一定的优胜劣汰的筛选制度,树立专业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决不把不合格的、影响我们品牌的毕业生送入企业,以期在一定范围内确立专业地位,最终打响我们的品牌。
二、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实际上是由国际普遍认同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Cooperative Education演化发展来的。英国的“三明治”、德国的双元制以及澳大利亚TAFE体系都是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范例。职业教育需要行业的参与和配合,这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校企合作在国外的发展很成功。比如:我们在维也纳所参观的一家食品机械生产厂HAAS,他们的校企合作是这样的:在培训的组织方式上,采用由企业进行主要的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培训学校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培训,企业与职业学校两方面共同完成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培训工作。当学生14岁时选择进入职业类院校后就已经开始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应知识的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它要求使受训者具备在某一工作岗位上独立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实施工作计划和独立评估工作计划所需要的各种能力。这样的校企合作有很多的优点:
⑴培训目标更符合企业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为未来工作而学习”,大大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⑵真实的生产环境及先进的设施设备,使学生比较接近实践,接近未来工作的需要。
⑶能较早地接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⑷专业技能的训练目的明确、工艺规范,更符合企业生产的要求。
相比较而言,我们学校现在的校企合作存在一定问题:
⑴虽然教学大纲和计划是共同制定的,但是理论和实习的整个教育的过程却全是我们自己的。
⑵目前,我们校企合作中的实习教师主要由我们自己的老师担任教学。实习教师是校企合作中非常关键的、起着重大作用的师资。在国外,这种专职的或兼职的实训教师是由企业提供的。他们一般是具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并且具有了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在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后,方能成为实训教师。鉴于国内的实际情况,即便我们得不到企业提供的实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聘用一定数量的一线工程师担任一定课时的实习指导教师,以减少教学环节与企业的脱节。
⑶整个培养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只有少数时间是在企业实习的,学生没法学到或者遇到很多生产中才能遇到的问题,使得学生毕业到企业后,企业还需要时间来对其培养。这属于资源的浪费,同时忽视了校企合作的重点——让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我们应该缩短一些学生在校的实习时间,转而增加一定企业实习课时,以更加有利于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无缝”对接。
三、一体化教学
通过参观奥地利本地的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我觉得就一体化教学方面,我们在形式上是正确的,但是课程以及课题的安排与国外职业院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我们的一体化教学也是在专业理论课结束后进入实习课,看似理论联系实践,但我们忽略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课题的合理性。合适的、正确的课题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是,如果课题选择不当,则会出现仅是表面的理论联系实践,而实际运作时学生所学的理论和实践没有很好地结合以至于学生根本就不明白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样就脱离了一体化教学的要求。而当前我们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课题过于片面,仅仅是单一零件的生产加工,学生通过学习后并没有对工艺和生产加工有全面的认识。在这点上,国外的职业教育做得就很周到。比如:我们在HTL学院学习时亲身体验了他们学生的一个学习课题:一个照明盒,大小类似我们的U盘,在这个课题中,学生在理论部分学习相关的原理、设计和工艺知识,实习部分分为机械实习和电子实习,机械加工部分包括壳体的加工、夹具的选择以及最后的装配,电子部分分为电路板的制作和电子原件的焊接。通过整个课题的学习,学生在实习部分将有机会接触到数控辅助设计、加工、编程,以及钳工的修配、电子设计加工等多学科多工种的配合,不但能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后真正地联系到实际,更能通过这种一体化教学明确整个课题的步骤。
与国外职业教育中的一体化教学相比我们还应在以下几点中加以改进:
⑴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的教材。要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相关企业职工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力争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⑵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场地。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在我们参观的HTL学院的实习教室中,不但有理论教室的教学设备,更有多专业、多工种的实训设备。比如:他们很多的教室内都不是单一工种的设备,其中包含车、铣、刨、磨、钳等等,真正实现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
⑶加强建设一体化课程的师资队伍。要加快培养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课程教师;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试验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优秀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如果能实现真正的一体化,则不但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感受到生产企业里的某些流程,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理论和技能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一体化教学中的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关键词】数控技术 校企合作 一体化教学 专业建设
先进制造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数控技术对机械行业所带来的革命性的变革,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制造业已经成为各国先进制造业的技术基础。我国进入世贸以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批跨国企业抢滩中国市场并将生产加工向中国转移。同时,国内制造企业也开始广泛应用现代制造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从而使我国制造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在拥有了高新设备后,各个企业开始的是人才的竞争,由此出现了前几年的“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等社会现象,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市场对掌握现代数控制造技术的大量一线数控人才的巨大需求。在此良好契机之下,各职业学校的数控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职校数控专业简单的培养数控操作工的模式已不适合市场的需求,未来机械行业的竞争无疑是数控技术的竞争。对培养以生产型及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主的职校来讲,这必将引来一场数控专业建设的竞争,谁能把握好市场的需求,就必将成为行业中的强者。
一、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众所周知,企业赖以生存的是其产品,而产品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比如:三星集团是世界有名的企业,三星总裁李健熙上任的第一件事就大声疾呼:三星人要摒弃重产量轻质量的落后观念,树立质量至上的意识,否则很难使企业生存下去。其实,在这点上学校和企业有很多的相同点,学校的“产品”就是毕业生,优秀的毕业生不但能够更加容易地得到优质的岗位以提高学校招生时的声誉,而且到达用人单位后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院在用人单位中的声誉,从而不断提升学院在同类型学校间的竞争力和未来的生存能力;反之,质量较差的毕业生只会影响学院声誉,导致招生的困难,使学校进入恶性循环,最终使学校在竞争中落败。因此,我们须采用一定的优胜劣汰的筛选制度,树立专业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决不把不合格的、影响我们品牌的毕业生送入企业,以期在一定范围内确立专业地位,最终打响我们的品牌。
二、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实际上是由国际普遍认同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Cooperative Education演化发展来的。英国的“三明治”、德国的双元制以及澳大利亚TAFE体系都是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范例。职业教育需要行业的参与和配合,这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校企合作在国外的发展很成功。比如:我们在维也纳所参观的一家食品机械生产厂HAAS,他们的校企合作是这样的:在培训的组织方式上,采用由企业进行主要的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培训学校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培训,企业与职业学校两方面共同完成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培训工作。当学生14岁时选择进入职业类院校后就已经开始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应知识的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它要求使受训者具备在某一工作岗位上独立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实施工作计划和独立评估工作计划所需要的各种能力。这样的校企合作有很多的优点:
⑴培训目标更符合企业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为未来工作而学习”,大大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⑵真实的生产环境及先进的设施设备,使学生比较接近实践,接近未来工作的需要。
⑶能较早地接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⑷专业技能的训练目的明确、工艺规范,更符合企业生产的要求。
相比较而言,我们学校现在的校企合作存在一定问题:
⑴虽然教学大纲和计划是共同制定的,但是理论和实习的整个教育的过程却全是我们自己的。
⑵目前,我们校企合作中的实习教师主要由我们自己的老师担任教学。实习教师是校企合作中非常关键的、起着重大作用的师资。在国外,这种专职的或兼职的实训教师是由企业提供的。他们一般是具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并且具有了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在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后,方能成为实训教师。鉴于国内的实际情况,即便我们得不到企业提供的实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聘用一定数量的一线工程师担任一定课时的实习指导教师,以减少教学环节与企业的脱节。
⑶整个培养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只有少数时间是在企业实习的,学生没法学到或者遇到很多生产中才能遇到的问题,使得学生毕业到企业后,企业还需要时间来对其培养。这属于资源的浪费,同时忽视了校企合作的重点——让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我们应该缩短一些学生在校的实习时间,转而增加一定企业实习课时,以更加有利于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无缝”对接。
三、一体化教学
通过参观奥地利本地的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我觉得就一体化教学方面,我们在形式上是正确的,但是课程以及课题的安排与国外职业院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我们的一体化教学也是在专业理论课结束后进入实习课,看似理论联系实践,但我们忽略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课题的合理性。合适的、正确的课题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是,如果课题选择不当,则会出现仅是表面的理论联系实践,而实际运作时学生所学的理论和实践没有很好地结合以至于学生根本就不明白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样就脱离了一体化教学的要求。而当前我们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课题过于片面,仅仅是单一零件的生产加工,学生通过学习后并没有对工艺和生产加工有全面的认识。在这点上,国外的职业教育做得就很周到。比如:我们在HTL学院学习时亲身体验了他们学生的一个学习课题:一个照明盒,大小类似我们的U盘,在这个课题中,学生在理论部分学习相关的原理、设计和工艺知识,实习部分分为机械实习和电子实习,机械加工部分包括壳体的加工、夹具的选择以及最后的装配,电子部分分为电路板的制作和电子原件的焊接。通过整个课题的学习,学生在实习部分将有机会接触到数控辅助设计、加工、编程,以及钳工的修配、电子设计加工等多学科多工种的配合,不但能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后真正地联系到实际,更能通过这种一体化教学明确整个课题的步骤。
与国外职业教育中的一体化教学相比我们还应在以下几点中加以改进:
⑴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的教材。要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相关企业职工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力争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⑵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场地。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在我们参观的HTL学院的实习教室中,不但有理论教室的教学设备,更有多专业、多工种的实训设备。比如:他们很多的教室内都不是单一工种的设备,其中包含车、铣、刨、磨、钳等等,真正实现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
⑶加强建设一体化课程的师资队伍。要加快培养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课程教师;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试验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优秀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如果能实现真正的一体化,则不但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感受到生产企业里的某些流程,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理论和技能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一体化教学中的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