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教育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为及时、客观地了解初中班主任工作的现状,加强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指导,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对本校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中就班主任赏识学生、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班主任对学生的指导等方面,从观念上和具体工作方法上做了详尽的设计,我们发现,具有赏识意识、沟通意识、指导意识的班主任占80%以上。但是,在如何赏识、沟通、指导上,班主任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
一、“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经验,更需要支持、理解和被认可”——班主任应学会赏识
问卷调查表明,13%的学生认为教师从来没有表扬过自己;而99.1%的学生谈到受表扬的心情是激动兴奋的,只有极少数表扬“专业户”心里无所谓;在受到表扬的学生中,83.5%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的表扬仅仅局限于学习,极少数人谈到教师关注他们的特长、能力、品德,这些都表明学生内心对教师表扬的渴望,以及学生希望教师能更多地了解自己,除了学习之外,他们还有许多值得赞扬的地方。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善于赏识学生。
1.多鼓励,少批评,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班主任对某种美好事物的期待,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受到感染,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对某种事物的向往。这样一来,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也会因友好而变得融洽,从另一个侧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赞扬须出自真心,符合实际。如果为赞扬而去赞扬,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赞扬不切实际,并带有随意性,学生将信将疑、自认侥幸,或认为班主任迁就自己,或从此怀疑班主任的能力,所以班主任的赞扬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不虚伪,不矫情,在特定的情况下带有前瞻性,让学生从中体会班主任对他的期望,认识到自己的差距。真正的赞扬是让学生在欣喜之后,找到新征程的起点,一鼓作气向新的目标进军。
3.创造机遇,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舞台。班级是一个小团体,但不能局限于作为学习团体。学习团体的概念过去狭窄,许多学生在此重压下,艰于呼吸视听,寻不到符合自己的生活氧气。班主任应当从班级实际出发,结合学校大型活动,经常性地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活动面适当铺开,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如班级书画比赛、卡片设计竞赛、吃苦耐劳竞赛、假期远足、网页设计大赛等,让学生各展其能,表现自己。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才能,并加以评点和表扬。一定程度上,教师的赏识催化了学生的自赏,增强了他们的自尊意识。
4.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最近发展区就是学习者现在水平与将来将要达到的潜在水平的一个过渡区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某一领域(学科)的原有知识水平,是预测他在这一领域未来学习成绩的重要指标,前者对于后者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班主任尽可能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并能使学生明确他们的优势及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长久地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5.评语寄“赏”意。每个学期末的评语是班主任对学生作综合评价的时间,也是赏识教育的最佳时期。评语要能挖掘学生思想的深度,在不多的篇幅内,班主任要精心设计,要指出学生学习的现状及可能达到的高度,评价学生当前表现及其应做的改进,适当提供给学生,以使其正确估量前途。
二、“老师,我期待着你们的关爱与批评,我想老师有时可以听听同学的心声”——班主任应学会沟通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78%的学生班主任家访过(或者打电话),谈话交流的占26%,37%的学生反映班主任征求过意见或建议,19%的学生反映班主任接受过建议和意见,其他沟通方式占7%。而且从谈话、家访等内容来说,也只是针对学生的学习和品德,方法也比较单一,基本就是“我说你听”“我问你答”。因此,班主任必须加强和改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沟通途径要多样、内容要广泛、方法要灵活。
1.沟通是双向互动的。班主任不仅要了解学生,而且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学生不了解教师,不理解教师,就不能很好地配合教育,严重的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矛盾。班主任工作要增强透明度,与学生常进行心灵交流,要让学生去理会自己的良苦用心。
2.相互信任和爱心是沟通的基础。在沟通中班主任要相信学生,还要用诚心让学生相信自己,师生间言而有信,在信任中增进沟通,在沟通中加深信任,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教育工作易见成效。
3.沟通的途径应是多样的,要巧妙地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坚持时时刻刻用体态语沟通;复杂事情用书信沟通;心理思想情况用批评语沟通;了解学生个性用课间沟通;师生感情用活动沟通;特长优异学生用赠物沟通;特殊情况用间接沟通(通过学生、家长、任课老师等)。
4.沟通内容应是宽泛的。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与学生交往沟通的机会比其他教师多不足为奇。针对学生的内心需求,班主任与学生谈话不能局限于学习成绩,而要随机应变,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一个成功的班主任,是学生生活中的知己,学习上的良师,心灵火花的点燃者,人生的坐标系。
5.在沟通中还要注意培植学生个体的“警戒点”,力求实效。平时对学生的教育中,往往存在着教育“不同频”的现象,我们应注意培植学生的“警戒点”。班主任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从学生的思想品德、日常行为、个性特长等角度发现不同类型学生的警戒点,找到沟通的最佳契机。
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如今只是站在屋里,需要出门的工具”——班主任应学会指导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班主任在指导上存在这样的现状: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得到加强;理想前途教育出现疏漏;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不强;日常行为规范和人际关系指导、身体素质培养不多;特长培养少得可怜。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之,强化之。
1.确立德育的分层点,在目标上做文章。针对班主任工作的现状、初中生的实际,学校应指导班主任在各年级学生个体和教育要求上进行分层教育,做到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有具体的分解目标;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进行因材施教;对具体要求进行分步施教,比如要做到“助人为乐”这一条,可从“不妨碍他人”到“互帮互助”再到“助人为乐”,达到人人有目标,层层有落实,提高德育实效。
2.拓展学生教育的“训练点”,在内容上求全面。学校应指导班主任确立文明礼貌和礼仪、卫生习惯、课间操、食堂就餐、学习方法、心理等训练点,并落实强化“训练点”,在“严”上下功夫,在“实”上求落实,努力提高学校的常规管理水平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寻觅学生“矫治点”,在转化上下功夫。对班级学生,教师要一视同仁,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对症下药,因人而异。过于自负的,要加强挫折教育;自卑的,要多多鼓励表扬,创造条件帮他成功,增强其自信心;有自我压抑心理的,不妨让他和班级其他学生多接触,参与意识强了,他就不会那么封闭了;而对于过去老脸厚皮的,则着力在如何增强他的自尊心,让他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光荣。
4.发展学生的“突出点”,在个性上求完善。所谓的“突出点”,是指学生在某一个方面的特长或爱好。也许这些特长将成为他一生的愉悦和支撑。对于音乐的爱好必将使其永沐旋律的熏陶,对于体育的热爱必将使其长久地享受健康,对于书籍的爱好必将使其富有睿智的眼、沉静的心,等等。班主任对学生要不求全责备,不求其“全”,但求其“长”,努力地发展学生的特长,为学生撑开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让学生在其间放飞自己的翅膀,让学生用理想和渴望建立起美好人生的大厦。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2]实用心理学词典.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经验,更需要支持、理解和被认可”——班主任应学会赏识
问卷调查表明,13%的学生认为教师从来没有表扬过自己;而99.1%的学生谈到受表扬的心情是激动兴奋的,只有极少数表扬“专业户”心里无所谓;在受到表扬的学生中,83.5%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的表扬仅仅局限于学习,极少数人谈到教师关注他们的特长、能力、品德,这些都表明学生内心对教师表扬的渴望,以及学生希望教师能更多地了解自己,除了学习之外,他们还有许多值得赞扬的地方。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善于赏识学生。
1.多鼓励,少批评,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班主任对某种美好事物的期待,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受到感染,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对某种事物的向往。这样一来,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也会因友好而变得融洽,从另一个侧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赞扬须出自真心,符合实际。如果为赞扬而去赞扬,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赞扬不切实际,并带有随意性,学生将信将疑、自认侥幸,或认为班主任迁就自己,或从此怀疑班主任的能力,所以班主任的赞扬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不虚伪,不矫情,在特定的情况下带有前瞻性,让学生从中体会班主任对他的期望,认识到自己的差距。真正的赞扬是让学生在欣喜之后,找到新征程的起点,一鼓作气向新的目标进军。
3.创造机遇,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舞台。班级是一个小团体,但不能局限于作为学习团体。学习团体的概念过去狭窄,许多学生在此重压下,艰于呼吸视听,寻不到符合自己的生活氧气。班主任应当从班级实际出发,结合学校大型活动,经常性地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活动面适当铺开,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如班级书画比赛、卡片设计竞赛、吃苦耐劳竞赛、假期远足、网页设计大赛等,让学生各展其能,表现自己。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才能,并加以评点和表扬。一定程度上,教师的赏识催化了学生的自赏,增强了他们的自尊意识。
4.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最近发展区就是学习者现在水平与将来将要达到的潜在水平的一个过渡区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某一领域(学科)的原有知识水平,是预测他在这一领域未来学习成绩的重要指标,前者对于后者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班主任尽可能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并能使学生明确他们的优势及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长久地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5.评语寄“赏”意。每个学期末的评语是班主任对学生作综合评价的时间,也是赏识教育的最佳时期。评语要能挖掘学生思想的深度,在不多的篇幅内,班主任要精心设计,要指出学生学习的现状及可能达到的高度,评价学生当前表现及其应做的改进,适当提供给学生,以使其正确估量前途。
二、“老师,我期待着你们的关爱与批评,我想老师有时可以听听同学的心声”——班主任应学会沟通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78%的学生班主任家访过(或者打电话),谈话交流的占26%,37%的学生反映班主任征求过意见或建议,19%的学生反映班主任接受过建议和意见,其他沟通方式占7%。而且从谈话、家访等内容来说,也只是针对学生的学习和品德,方法也比较单一,基本就是“我说你听”“我问你答”。因此,班主任必须加强和改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沟通途径要多样、内容要广泛、方法要灵活。
1.沟通是双向互动的。班主任不仅要了解学生,而且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学生不了解教师,不理解教师,就不能很好地配合教育,严重的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矛盾。班主任工作要增强透明度,与学生常进行心灵交流,要让学生去理会自己的良苦用心。
2.相互信任和爱心是沟通的基础。在沟通中班主任要相信学生,还要用诚心让学生相信自己,师生间言而有信,在信任中增进沟通,在沟通中加深信任,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教育工作易见成效。
3.沟通的途径应是多样的,要巧妙地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坚持时时刻刻用体态语沟通;复杂事情用书信沟通;心理思想情况用批评语沟通;了解学生个性用课间沟通;师生感情用活动沟通;特长优异学生用赠物沟通;特殊情况用间接沟通(通过学生、家长、任课老师等)。
4.沟通内容应是宽泛的。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与学生交往沟通的机会比其他教师多不足为奇。针对学生的内心需求,班主任与学生谈话不能局限于学习成绩,而要随机应变,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一个成功的班主任,是学生生活中的知己,学习上的良师,心灵火花的点燃者,人生的坐标系。
5.在沟通中还要注意培植学生个体的“警戒点”,力求实效。平时对学生的教育中,往往存在着教育“不同频”的现象,我们应注意培植学生的“警戒点”。班主任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从学生的思想品德、日常行为、个性特长等角度发现不同类型学生的警戒点,找到沟通的最佳契机。
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如今只是站在屋里,需要出门的工具”——班主任应学会指导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班主任在指导上存在这样的现状: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得到加强;理想前途教育出现疏漏;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不强;日常行为规范和人际关系指导、身体素质培养不多;特长培养少得可怜。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之,强化之。
1.确立德育的分层点,在目标上做文章。针对班主任工作的现状、初中生的实际,学校应指导班主任在各年级学生个体和教育要求上进行分层教育,做到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有具体的分解目标;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进行因材施教;对具体要求进行分步施教,比如要做到“助人为乐”这一条,可从“不妨碍他人”到“互帮互助”再到“助人为乐”,达到人人有目标,层层有落实,提高德育实效。
2.拓展学生教育的“训练点”,在内容上求全面。学校应指导班主任确立文明礼貌和礼仪、卫生习惯、课间操、食堂就餐、学习方法、心理等训练点,并落实强化“训练点”,在“严”上下功夫,在“实”上求落实,努力提高学校的常规管理水平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寻觅学生“矫治点”,在转化上下功夫。对班级学生,教师要一视同仁,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对症下药,因人而异。过于自负的,要加强挫折教育;自卑的,要多多鼓励表扬,创造条件帮他成功,增强其自信心;有自我压抑心理的,不妨让他和班级其他学生多接触,参与意识强了,他就不会那么封闭了;而对于过去老脸厚皮的,则着力在如何增强他的自尊心,让他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光荣。
4.发展学生的“突出点”,在个性上求完善。所谓的“突出点”,是指学生在某一个方面的特长或爱好。也许这些特长将成为他一生的愉悦和支撑。对于音乐的爱好必将使其永沐旋律的熏陶,对于体育的热爱必将使其长久地享受健康,对于书籍的爱好必将使其富有睿智的眼、沉静的心,等等。班主任对学生要不求全责备,不求其“全”,但求其“长”,努力地发展学生的特长,为学生撑开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让学生在其间放飞自己的翅膀,让学生用理想和渴望建立起美好人生的大厦。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2]实用心理学词典.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