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合作越来越重要。所以合作竞争已成为新世纪接班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作为班主任,我越来越觉得学生的成绩固然重要,但合作竞争意识的培养也应成为班主任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善于与他人合作,已经成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课程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理念的提出解放了学生的学,也对老师的教指明了新的方向。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实践,我对于这一新理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我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融合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科学合理的分组,激发学生合作意识的参与
各学习小组分得科学合理,学生才会积极竞争,否则就会消极对待。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竞争中来,我以八人为一组将学生分成了11组,每一组学生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差生。每次竞争都是优等生与优等生比,中等生与中等生比,差生与差生比。并且我赐给每个学生每周50分的德育分,根据“班规”的制定进行加减分。一周下来再把各小组的总分加起来进行评比,评选出优秀小组并颁发流动红旗(自制的)。每周还要评出优秀个人及进步快学生。凡是获得奖的小组及个人都赐给他们一颗五星并张贴在“光荣栏”上,并且在德育分总表里还要再加分。这样一分组,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合作意识增强了。每个同学都在自己相应的水平上竞争,每个同学都感觉到只要自己努力,不仅可以为自己加分,而且还可以为小组加分。何乐而不为呢?
二、指导合作的分工,发挥集体的力量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老师必须认真指导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依据自己的特长分工,并且明确职责,比如在成立“学习型小组”时我设立了行政组长、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文艺组长。行政组长负责小组的全面工作,并及时登记小组成员的德育分,班会课时各小组进行总结交流;学习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各科作业的收发;纪律组长就得管理好自己的小组在开展活动中的纪律,使活动能顺利开展;小组成员的用眼卫生、读写姿势、环境卫生等自然就是卫生组长关心的问题了;班上及学校开展各项艺体活动,那就是艺体组长份内的事了。这样的分工让多数孩子都有机会当上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这点对于大多数的独生子女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必须明白在小组中他们不再是家里的“小皇帝”,组员们必须相互尊重、团结进取才能使自己小组的活动获得成功。当然,对于每个同学担任的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定期轮换,使每个同学都能担当不同的角色,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内学会合作。
三、精心把握合作机会,挖掘集体的潜力
新课程提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让自己的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且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还要转变学生观,对自己的学生应充满信心,相信他们的能力,在课堂内外合理地开展小组合作,为学生制造更多的交流机会。
在课堂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小组合作的问题,我会先让学生认真思考,然后再让合作伙伴组内讨论,直到组内达成协议。合作伙伴之间意见不一致的再继续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声此起彼伏。我则行间参与讨论,适时因势利导,让学生尽情发表意见,但不直接说出最后结果。之后,我让不同意见的小组选代表上台说结论与理由并操作演示给学生看。这样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难题也能在同学们的讨论中圆满解决了。同学们在讨论决定中既学会了知识,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合作意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了的机会。
四、强化小组团体激励,感受集体的温暖
对于小组成员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坚持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机会,一是对组内成员评价采取纵向比较,看与以前相比是否又有了进步。依据这一原则,每当学生在课堂表现、单项检测、各项作业、单元过关等有进步时,都及时给予赞扬或发喜报;二是让同类水平的学生展开竞争,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有取胜的可能,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由个人目标达成从而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三是对于学困生要做到注重引导,及时让学生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从小懂得帮助弱势群体,懂得尊重别人的努力。教师应把握评价的时机,只要哪个学困生在活动中为小组争光了,哪怕是只有点滴的进步我都给予小组鼓励,而且充分肯定组员们对他的帮助。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班级长期以来的合作竞争已让学生有了自觉的意识。教是为了不教,我将更好的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竞争,使他们不仅成绩好,更要自觉培养合作与竞争的意识,争取更好的发展自我,使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提高”。
新课程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理念的提出解放了学生的学,也对老师的教指明了新的方向。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实践,我对于这一新理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我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融合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科学合理的分组,激发学生合作意识的参与
各学习小组分得科学合理,学生才会积极竞争,否则就会消极对待。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竞争中来,我以八人为一组将学生分成了11组,每一组学生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差生。每次竞争都是优等生与优等生比,中等生与中等生比,差生与差生比。并且我赐给每个学生每周50分的德育分,根据“班规”的制定进行加减分。一周下来再把各小组的总分加起来进行评比,评选出优秀小组并颁发流动红旗(自制的)。每周还要评出优秀个人及进步快学生。凡是获得奖的小组及个人都赐给他们一颗五星并张贴在“光荣栏”上,并且在德育分总表里还要再加分。这样一分组,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合作意识增强了。每个同学都在自己相应的水平上竞争,每个同学都感觉到只要自己努力,不仅可以为自己加分,而且还可以为小组加分。何乐而不为呢?
二、指导合作的分工,发挥集体的力量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老师必须认真指导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依据自己的特长分工,并且明确职责,比如在成立“学习型小组”时我设立了行政组长、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文艺组长。行政组长负责小组的全面工作,并及时登记小组成员的德育分,班会课时各小组进行总结交流;学习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各科作业的收发;纪律组长就得管理好自己的小组在开展活动中的纪律,使活动能顺利开展;小组成员的用眼卫生、读写姿势、环境卫生等自然就是卫生组长关心的问题了;班上及学校开展各项艺体活动,那就是艺体组长份内的事了。这样的分工让多数孩子都有机会当上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这点对于大多数的独生子女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必须明白在小组中他们不再是家里的“小皇帝”,组员们必须相互尊重、团结进取才能使自己小组的活动获得成功。当然,对于每个同学担任的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定期轮换,使每个同学都能担当不同的角色,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内学会合作。
三、精心把握合作机会,挖掘集体的潜力
新课程提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让自己的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且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还要转变学生观,对自己的学生应充满信心,相信他们的能力,在课堂内外合理地开展小组合作,为学生制造更多的交流机会。
在课堂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小组合作的问题,我会先让学生认真思考,然后再让合作伙伴组内讨论,直到组内达成协议。合作伙伴之间意见不一致的再继续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声此起彼伏。我则行间参与讨论,适时因势利导,让学生尽情发表意见,但不直接说出最后结果。之后,我让不同意见的小组选代表上台说结论与理由并操作演示给学生看。这样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难题也能在同学们的讨论中圆满解决了。同学们在讨论决定中既学会了知识,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合作意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了的机会。
四、强化小组团体激励,感受集体的温暖
对于小组成员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坚持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机会,一是对组内成员评价采取纵向比较,看与以前相比是否又有了进步。依据这一原则,每当学生在课堂表现、单项检测、各项作业、单元过关等有进步时,都及时给予赞扬或发喜报;二是让同类水平的学生展开竞争,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有取胜的可能,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由个人目标达成从而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三是对于学困生要做到注重引导,及时让学生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从小懂得帮助弱势群体,懂得尊重别人的努力。教师应把握评价的时机,只要哪个学困生在活动中为小组争光了,哪怕是只有点滴的进步我都给予小组鼓励,而且充分肯定组员们对他的帮助。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班级长期以来的合作竞争已让学生有了自觉的意识。教是为了不教,我将更好的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竞争,使他们不仅成绩好,更要自觉培养合作与竞争的意识,争取更好的发展自我,使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