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文化滋润应用型人才的精神家园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x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语文课是通识与通才教育的基础,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着提高人文素养,滋润人们精神家园的作用。大学语文在增强学生文化自豪感、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改善思维品格、提高终身学习能力、提高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正能量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汉语应用水平和应用能力,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大学语文 传统文化 应用人才 精神家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97
  语文教学承载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语文的内容,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闪烁着哲理与智慧的光芒。应用型的本科主要是培养以应用型为主体的现代化人才。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统一。
  在生活中能展开科学与人文的对话,在工作上能连接科学与人文的桥梁,在视野上能沟通古今中外,能用人文知识、人文修养来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和事业。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今天说的人文,是指能够升华人的精神、提高人的价值的优秀文化。优秀的人文文化是人文素质或人文精神的基础,也是维系中华各民族的精神纽带。而“大学语文”课程正是向学生传播优秀的人文文化、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
  概括起来讲,大学语文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一、大学语文具有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提高竞争力的作用
  终身学习能力是每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能力的核心是语言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大学语文课在这两个能力培养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再好的大学也不可能教给学生一生中要用到的全部知识,更不可能培养好学生一生所需要的所有能力。尤其是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新技术层出不穷,终身学习能力对理工科大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既包括科学技术知识,也包括人文科学知识和经验知识,彼此形成一个相互连接、互为贯通的网络系统。现代科学技术所面临的一些重大的课题,都需要多学科的合作,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多方位研究,才能独辟蹊径,取得成效。工科大学生只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发展工科大学生的想象、直觉、感悟等形象思维的能力。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来进行换位思考,可以大大促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智商占20%,情商占80%。情商就是情绪商数,是指情绪、情感、意志、耐挫力等方面的品质,这些品质都可以通过文学形象的感召、激励和熏陶来改善。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具有极大的精神感召力量,使人产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激情,形成“宠辱不惊”的博大胸怀,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的意志力和抗挫力。从培养和提高情商的角度讲,文学是情绪的镇静剂,是情感的稳定剂;可以强化意志力,增强抗挫力。文学是人类思想的营养剂,艺术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剂。不懂文学的人,思想难免会“缺氧”,不懂艺术的人,极易被世俗的思想吞食了灵魂。
  二、大学语文具有丰富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的作用
  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道德教育等内容。大学语文的内容,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闪烁着哲理与智慧的光芒。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传承中华文化,有利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在帮助学生体悟人生,塑造健康人格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学生的内在修养供应“粮草”,助学生兰质蕙心。我们常说,儒家养德,道家养身,佛家养心。传统文化注重修身养性,如儒家的仁道尚德,厚德载物,刚正不阿,诚信仁厚;道家的顺应自然,淡泊名利,真率旷达,虚怀若谷;佛家的宠辱不惊,进退从容,自然清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大学语文课是大学里最好的人文课程,不仅可以传承文化,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大学语文具有改善思维品质,提升创造力的作用
  人最关键的能力是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汉字是象形文字,汉语言是极易唤起人的形象思维活动的语言,是一种词、句都富有形象暗示的语言;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因此,学习汉语言和文学,可以大大丰富人的想象力,增强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改善人的思维品质,提升人的创造力。鲁班由带刺的草叶展开联想发明了锯,航空学家由蜻蜓展开联想发明了飞机,无数科学事实证明:形象思维是科学家获得创造灵感的主要方式。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打破对书本、老师、权威的迷信,对名家、名篇也敢发表批评意见,要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质疑。从这门已学过12年的课程开始,培育他们在学术领域的创新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语文课是一门思维能力培养课,是一门创造潜能开发课,是一门创新能力启迪课。仅仅从语言和文学的角度来看大学语文课,是有些偏颇的。
  四、大学语文具有提高审美鉴赏力,净化灵魂完美人格的作用
  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实际就是挖掘美-感知美-传递美的过程。从形式到内容,从静态到动态,从直觉到想象,每一篇课文都具备等待我们去发现美的内涵。文学可以丰富人的内心世界,提高人的文学素养,培养人的生活情趣。文学是生活的审美反映,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意境极易唤起人的美感体验,使人获得强烈的美感享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的审美鉴赏力,使人的思想充满活力。开好大学语文课,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们的人生更充实,生活更快乐。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人格素养的完善。文学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剂,可以剔除人内心的一切私欲和杂念,使人变得纯洁而高尚;文学可以在人的心灵深处播下善良的种子,可以唤醒人的良知,唤起人向善的意识;文学可以使人富有同情心、宽容心、仁爱心,使人感情丰富、嫉恶如仇;文学可以使人心胸宽广、志向远大。屈原的忧国忧民、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朱自清在貧病交加中拒领美国的面粉,这些都说明文学对人的巨大影响。空洞说教是苍白无力的,文学的影响却是深入人心的,语文课在大学生人格塑造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参考文献
  [1]罗翠梅.浅谈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与职业,2009:3
  [2]徐建.浅析大学语文课程对培养全面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中国期刊网,2015:1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志愿者队伍从薪酬激励、目标激励、尊重激励、荣誉激励等方面探讨了图书馆管理者如何将激励理论运用于志愿者队伍管理中,对志愿者队伍进行有效激励,提升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图书馆 志愿者 激励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95  志愿者在联合国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
【摘 要】本文首先对PLC技术的相关概念及PLC课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探讨了在社会对PLC技术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培养PLC技术人才的有效策略,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PLC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 PLC技术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200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下,P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地理学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方面是自身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能够在日后对幼儿进行一些地理知识的教学。因此,为了让学前教育专业地理教学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就需要教师对地理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  【关键词】学前教育 地理教學 现状 重视 优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
一、激发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当学生乐意去学,认真去动手、去操作,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应激发学生自愿通过学习去动手、去操作,从中获得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步增强学习信心.  例如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函数的知识后,可设计如下练习:怎样测量学校教学楼的高度?请设计出不同的测量方法. 我组织学生到实地去考察,并记录所
这个话题一直有争议,至今未有定论,笔者带着这个问题思考很久.为还一个真相,诚惶诚恐地就该问题提出一管之见,希冀得到专家指教."百分数"只是"一类分数"特殊的书写形式,是不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国际性通用语言,对中师生来说,一定要学好这门工具课,掌握这门重要的国际性通用语言。教师要把英语这门必修课教好教活,努力构建中师英语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国际性 必修课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202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国际性通用语言,在以后的生活及工作中发挥
【摘 要】本文主要根据职业技術学院中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再结合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实际实践,从感恩、逆反、责任、学习、同学关系等方面着手,对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进行分析,并尝试着从辅导员的角度去寻找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 辅导员 学生 心理困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加上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有效的动手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 然而近年来笔者从听过的二十余节高年级“图形几何体”课堂教学中发现,在课堂操作中还存在着以下一些误区,现从理性上试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误区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