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马王堆“T”形帛画的空间构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王堆一号汉墓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湖南长沙出土,震惊中外。马王堆出土的T形帛画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丧葬观念,为我们研究汉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关键词】:马王堆T形帛画;引魂升天;空间
  一、马王堆帛画内容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一号墓的主人是利苍的妻子辛追,盖于墓主人内棺上的T字形帛画,内容十分丰富。关于画面的内容划分,巫鸿认为纵向看实际上包括四部分,被三個平行的“地平面”分开,作为帛画的内部分界,这些平面界定了不同的存在空间。也有分为两部分或三部分之说。这一帛画,按照顺序,自上而下横竖分界,横幅描绘天堂,竖幅描绘人间和地下。天堂部分利用横幅的空间,显示天的广阔和包容,居中的是一人首蛇身神像,显得神圣而诡异,有被称为女娲或烛龙的说法;左上方有一太阳,内立一禽鸟,称为金乌,周围若干小太阳,穿插于扶桑树之间。右上方一女子手托一弯新月轻盈飞升,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广泛流传着乘龙升天的传说,如:《太原真人茅盈内纪》一书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九月,茅盈的曾祖父在华山之中,“乘云驾龙,白日升天”。[1]由于当时人们深信乘龙可以生仙,所以此帛画中墓主人乘龙升天的意境,就是在此信仰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一画面寄托着人的理想,向往可以长生不死。月牙内有蟾蜍和玉兔,下方有翼龙和云气;天门被两个守门人和一对豹子把守,天门二人拱手而立,持迎接状;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对天界的描绘十分明朗,由此看出在这一时代天的至高地位,体现着当时人们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第二部分里巨大的华盖和神鸟居于顶部,华盖下一体态丰满的老妇拄杖侧身而立,居于T字形帛画的中间,从人物塑造来看,人物雍容华贵,气度非凡;三个侍女紧随其后,两个小吏跪地迎接。下方是相互交缠的龙,巨龙被巨环束缚,共同驮着上方墓主人的灵魂,这两条龙被约束的姿态和第一部分描绘天界神龙的自由飞腾形成对比。紧随其后的第三部分描绘一个献祭的场面:三个大鼎和两个壶摆在近前的地面上;在这些礼器之后,七个人排成两行,正前方摆放祭祀所用的食器,恭敬地朝向中间的一个物体拱手而立。中间物体可能是放置在灵床上被衣物和尸巾覆盖起来且以酒食献祭的死者尸体,这个画面表现的其实是躺在灵床中,装殓以前的轪侯夫人。[2]第一、四部分围绕墓主和献祭形成了一个宇宙空间,前面我们已经说到了第一部分的天上,再来看表示地下的第四部分:两条交缠的大鱼是水的象征,站在鱼背上双手上托的巨人是中心人物,蛇是地府之物,画面下角的一堆土羊都说明这一空间表现的是地府最深层的环境。马王堆帛画所表现的是一个微观的宇宙。他们在表面上仅是空间关系,实际上也代表时间序列:天是未来世界,人是现实世界,地是过去世界。在楚汉人的观念中,不仅天人一致,而且时空一体。天国是人间的美化,地狱是人间的丑化,对人而言,上天是荣耀的体现,下地则是卑微的表现。
  在分析第二部分内容的时候,拄杖的老妇往往被认为是墓主轪侯夫人,很容易让人想到表现的是墓主人生前奢靡的享乐生活,但我们分析得知,古代丧葬仪式必定是和巫术有关的,在送葬仪式中,铭旌高举于柩车前面,作为表明死者身份的符号引导柩车前行,铭旌既然是引导死者灵魂进入墓地的,那它必然是为死者服务的,如果说是为了给在世的人观看以达到歌功颂德的目的,大可不必埋入地下,高高挂起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所以说这幅帛画应是生者为死者去到一个陌生境地精心绘制的引路地图。从帛画的放置位置来看,也颇有象征意味:放置在内棺上的帛画,其上部对着死者的头,画面面对死者盖在棺盖上,因此是通过棺盖覆盖着轪侯夫人的尸体。第一部分描绘了天界之上,日月光辉。从死者仰卧的角度看,帛画的上部与死者的头部方位都是向北的,死者的右方为西,左方为东,而帛画则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以太阳是在死者的右方,即西方,月亮是在死者的左方即东方。太阳东升是生命的初始,西落则代表生命结束,太阳只有落下以后,即古人认为的死亡以后才会在西方,黑夜中月亮才会在东方,所以对死者来说,上部描绘的即死者的冥地。铭旌将死者灵魂带入墓地,但死者最终要去的是灵魂居住的冥地,即第一部分内容的场景。所有形象皆以墨笔勾勒而成,轮廓清晰。
  二、马王堆帛画的空间构成
  由前面的分析得知,马王堆“T”形帛画中描绘了飞禽、人物、器皿、日月、星云等,广泛的包含了天地万物。借助盘龙和神话动物的穿插配置把天上、人间和冥界有秩序的组合在一起,从中可以窥视到汉代先民想象中的宇宙空间,构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空间整体。巫鸿在《礼仪中的美术:马王堆再思》中明确指出,马王堆帛画的构图形式并非“叙事性的”,而是“相关性的”。二者的不同在于前者以故事情节构建联系,后者则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概念性联系。通过这种方式,古代中国宇宙观中的基本的二元结构被转换为视觉形象。[3]画面中包含了许多在纵横两个方向都相互联系的对子,以构图的中轴线为标准,竖向来分析,龙、蛇、天门守卫者等都是一一对应的。除此之外,太阳与月亮相对,太阳里的金乌与月亮中的蟾蜍相对,整体形成一个“镜像”。横向来看,天上与地下相对,轪侯夫人的柩与祭献时的尸体相对,后一组形象被一对龙以盘绕成“8”字形的形象加以连接又相对独立,为死者的两种形象创造出两个相连接的空间。整体画面均衡对称。从底部向上,通过地府,到达人间祭祀,通过狭窄的天门到达辽阔的天上,顿时豁然开朗。将天界安排在横的空间内,能更好的表现辽阔天界,竖向则显得画面紧凑,实在,使由下往上通往天堂之路得以充分表现。
  在疏密的表现上,四条龙、两条大鱼还有祭祀场面虽然所占比例不小,但与之对应的还有其他装饰,穿插组合在一起,容易让人产生迫塞之感,而且在画面中并不突出。画面中最突出的就是天界的人首蛇神和人间的墓主形象,虽然占据空间不大,但都在画面的中轴线上,周围都留出空白,绝不与其他形象纠缠在一起,故此形象被鲜明烘托出来了。墓主周围留白最多,所以这一形象最突出。
  在线条运用上,整幅帛画几乎所有形象全用曲线,唯有天门、墓主站立的平台、巨人托举的大地几处是直线,直线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也点出了墓主的主题。从整个画面看,龙在飞腾,凤鸟扬天长鸣,女子奔月,双鱼交缠,连彩带、祥云都在缓缓流动,整幅画面形象都是以动态呈现,倒是人首蛇神、墓主等静止的形象与动感的环境形成对比,反而成为画面的重点被凸现出来。
  前面我们提到巫鸿的观点,他认为构图是沿中轴线对称分布的,初看,左右似乎完全对称,但仔细观察又并不全然相同。日和月对称而大小不同,且日为圆形,月为月牙状。蛇身人面身体盘绕一团而左右不同,蛇首人身两旁的凤鸟以及墓主前后的侍从数量都是左二右三,对称中追求数量变化。整个画面追求质量的均衡而非单纯的数量对等,并且环环相扣,达到使整幅画面均衡的目的。通过对空间的巧妙布局,将现实图景、神话传说、对天国的幻想统一到一幅画面里,精彩绝妙。[4]
  综上所述,马王堆“T”形帛画在宇宙的背景下描绘了死亡,也寄托了重生的愿望。汉代人并不认为死去就“万事空”了,而是把坟墓看成死者的幸福家园,葬礼之后,作为铭旌的帛画被覆盖在柩棺上一同放入三层套棺,于是,轪侯夫人便在各种神兽和祥瑞的保护下穿越死亡,走过地府,进入永恒的不死之境,轪侯夫人将生活在她地下的“永恒家园”,最终跨越天门成为永恒乐土的一份子。在那里,她可以享受到生前享受的一切,也能像生前一样,得到天上地下诸神对她的关照。[5]
  注释:
  [1]傅举有.马王堆汉墓不朽之谜.[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105—109.
  [2]侯良.西汉文明之光——长沙马王堆汉墓.[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223—224.
  [3]巫鸿.礼仪中的美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
  [4] 巫鸿.时空中的美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136.
  [5] 冯娜.浅析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的功能.[J].科技信息,2009(27):491.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当前教育形势下的主流。基于此,声乐教学需要通过不断改革、勇于创新的方式,来革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并不断加强师资建设、健全教学设备,实现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声乐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世纪声乐人才。  【关键词】:声乐教学;中职;改革创新  声乐教学在中职教学中是一种强技能性的课程,它的教学重点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以及声乐技能的运用
期刊
【摘要】:豫东周口关帝庙是我国研究历史文化、历史建筑特征等重要的历史遗迹,研究关帝庙阑额装饰雕刻艺术,对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考究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关帝庙;阑额装饰;雕刻艺术  引言:关帝庙建筑阑额装饰在石牌坊、大殿等多处都有存在,虽然部分遗迹被毁,但是依旧有很多流传至今。本文,将对关帝庙建筑阑额装饰雕刻艺术进行分析。  (一)豫东周口关帝庙的建筑阑额雕刻装饰分析  1、石牌坊阑额雕
期刊
【摘要】:芭蕾集训中难度系数最高的要数足尖训练,这也是女演员必经的残酷训练,只有战胜了小小足尖,才能在舞台上绽放无限的光芒。本论文主要通过研究中西方舞剧中女演员通过脚尖动作的变换展现出不同的情感表达,体现足尖在芭蕾舞中的丰富表现力。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芭蕾舞蹈经久不衰的原因以及足尖在芭蕾舞中的核心地位。  【关键词】:芭蕾;足间;表现力;演员  一、西方芭蕾舞剧足尖  (一)意大利早期芭蕾  舞剧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也对精神世界与文化追求日益提高,其中舞蹈作为提升人们艺术修养的重要内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浅谈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期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舞蹈;群众文化;地位;作用  舞蹈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由来已久,并有许多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加之艺术表现手法赋予舞蹈魅力与丰富多样的形式
期刊
【摘要】:色彩美学, 是指色彩作用于人的视觉神经所引起愉悦感的美學。文学作品中色彩词可以使人在脑海产生色彩想象和色彩情景再创造,能唤起人们的一种审美愉悦。本文通过分析《莎乐美》中色彩的运用,阐释莎乐美这一人物的多面形象,并探究王尔德独特的文字色彩配比,感受色彩文字带来的想象美。故事莎乐美中,王尔德运用三种颜色词来暗示莎乐美性格的变化,白、黑和红三种颜色与黑暗的故事情节产生强烈对比色调,给予一种怪异
期刊
【摘要】:暴力美学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手法,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影视作品中。动漫作品也紧跟这种潮流,将暴力美学作为卖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动漫作品中的暴力美学,如何正确运用这一表现手法显得尤其重要。此文旨在研究动漫作品运用暴力美学的审美价值以及对青少年成长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动漫;暴力美学;审美价值;影响  一、什么是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一词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为以下内容:
期刊
【摘要】:中国油画人物在中国油画发展史上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油画在中国广泛的传播,维米尔对中国写实油画产生的影响甚远,靳尚谊、郭润文、王忻东等中国油画家在艺术创作中都收到了维米尔的影响,无疑为中国油画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他们在对维米尔油画学习与研究的同时,也为我们正在绘画道路上的年轻一代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维米尔;艺术特点;影响  一.维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民族乐器探索与实践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适应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不同时代的音乐家们在民族乐器的形制与演奏技法等方面都在进行着不断的创新与变革。不仅丰富了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音响色彩,也为我国民族乐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笔者首先通过梳理民族乐器演奏技法的总体发展,了解其发展的基本历程,并进一步分析作曲家们在民族器乐作品演奏过程中对于创新演奏技
期刊
【摘要】:中国的人物画简称“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是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关键词】: 人物画;传神;生动  中国古代人物的发展阶段  (1)人物画的早期发展阶段  1949年在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我国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帛》,是我国现已发
期刊
【摘要】:本文从阿德勒的自卑感理论出发,区别了自卑感和自卑情结,引入了阿德勒对自卑的三种补偿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追风筝的人》的主人公阿米尔自卑情结产生的原因和对自卑的不当补偿,以及阿米尔最终超越自卑情结的救赎之路,印证了在适当补偿下,人们可以克服自卑情结,获得心灵的平静。  【关键词】:自卑感;自卑情结;适当补偿;缺乏补偿;过当补偿;救赎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