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王堆一号汉墓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湖南长沙出土,震惊中外。马王堆出土的T形帛画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丧葬观念,为我们研究汉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关键词】:马王堆T形帛画;引魂升天;空间
一、马王堆帛画内容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一号墓的主人是利苍的妻子辛追,盖于墓主人内棺上的T字形帛画,内容十分丰富。关于画面的内容划分,巫鸿认为纵向看实际上包括四部分,被三個平行的“地平面”分开,作为帛画的内部分界,这些平面界定了不同的存在空间。也有分为两部分或三部分之说。这一帛画,按照顺序,自上而下横竖分界,横幅描绘天堂,竖幅描绘人间和地下。天堂部分利用横幅的空间,显示天的广阔和包容,居中的是一人首蛇身神像,显得神圣而诡异,有被称为女娲或烛龙的说法;左上方有一太阳,内立一禽鸟,称为金乌,周围若干小太阳,穿插于扶桑树之间。右上方一女子手托一弯新月轻盈飞升,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广泛流传着乘龙升天的传说,如:《太原真人茅盈内纪》一书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九月,茅盈的曾祖父在华山之中,“乘云驾龙,白日升天”。[1]由于当时人们深信乘龙可以生仙,所以此帛画中墓主人乘龙升天的意境,就是在此信仰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一画面寄托着人的理想,向往可以长生不死。月牙内有蟾蜍和玉兔,下方有翼龙和云气;天门被两个守门人和一对豹子把守,天门二人拱手而立,持迎接状;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对天界的描绘十分明朗,由此看出在这一时代天的至高地位,体现着当时人们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第二部分里巨大的华盖和神鸟居于顶部,华盖下一体态丰满的老妇拄杖侧身而立,居于T字形帛画的中间,从人物塑造来看,人物雍容华贵,气度非凡;三个侍女紧随其后,两个小吏跪地迎接。下方是相互交缠的龙,巨龙被巨环束缚,共同驮着上方墓主人的灵魂,这两条龙被约束的姿态和第一部分描绘天界神龙的自由飞腾形成对比。紧随其后的第三部分描绘一个献祭的场面:三个大鼎和两个壶摆在近前的地面上;在这些礼器之后,七个人排成两行,正前方摆放祭祀所用的食器,恭敬地朝向中间的一个物体拱手而立。中间物体可能是放置在灵床上被衣物和尸巾覆盖起来且以酒食献祭的死者尸体,这个画面表现的其实是躺在灵床中,装殓以前的轪侯夫人。[2]第一、四部分围绕墓主和献祭形成了一个宇宙空间,前面我们已经说到了第一部分的天上,再来看表示地下的第四部分:两条交缠的大鱼是水的象征,站在鱼背上双手上托的巨人是中心人物,蛇是地府之物,画面下角的一堆土羊都说明这一空间表现的是地府最深层的环境。马王堆帛画所表现的是一个微观的宇宙。他们在表面上仅是空间关系,实际上也代表时间序列:天是未来世界,人是现实世界,地是过去世界。在楚汉人的观念中,不仅天人一致,而且时空一体。天国是人间的美化,地狱是人间的丑化,对人而言,上天是荣耀的体现,下地则是卑微的表现。
在分析第二部分内容的时候,拄杖的老妇往往被认为是墓主轪侯夫人,很容易让人想到表现的是墓主人生前奢靡的享乐生活,但我们分析得知,古代丧葬仪式必定是和巫术有关的,在送葬仪式中,铭旌高举于柩车前面,作为表明死者身份的符号引导柩车前行,铭旌既然是引导死者灵魂进入墓地的,那它必然是为死者服务的,如果说是为了给在世的人观看以达到歌功颂德的目的,大可不必埋入地下,高高挂起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所以说这幅帛画应是生者为死者去到一个陌生境地精心绘制的引路地图。从帛画的放置位置来看,也颇有象征意味:放置在内棺上的帛画,其上部对着死者的头,画面面对死者盖在棺盖上,因此是通过棺盖覆盖着轪侯夫人的尸体。第一部分描绘了天界之上,日月光辉。从死者仰卧的角度看,帛画的上部与死者的头部方位都是向北的,死者的右方为西,左方为东,而帛画则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以太阳是在死者的右方,即西方,月亮是在死者的左方即东方。太阳东升是生命的初始,西落则代表生命结束,太阳只有落下以后,即古人认为的死亡以后才会在西方,黑夜中月亮才会在东方,所以对死者来说,上部描绘的即死者的冥地。铭旌将死者灵魂带入墓地,但死者最终要去的是灵魂居住的冥地,即第一部分内容的场景。所有形象皆以墨笔勾勒而成,轮廓清晰。
二、马王堆帛画的空间构成
由前面的分析得知,马王堆“T”形帛画中描绘了飞禽、人物、器皿、日月、星云等,广泛的包含了天地万物。借助盘龙和神话动物的穿插配置把天上、人间和冥界有秩序的组合在一起,从中可以窥视到汉代先民想象中的宇宙空间,构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空间整体。巫鸿在《礼仪中的美术:马王堆再思》中明确指出,马王堆帛画的构图形式并非“叙事性的”,而是“相关性的”。二者的不同在于前者以故事情节构建联系,后者则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概念性联系。通过这种方式,古代中国宇宙观中的基本的二元结构被转换为视觉形象。[3]画面中包含了许多在纵横两个方向都相互联系的对子,以构图的中轴线为标准,竖向来分析,龙、蛇、天门守卫者等都是一一对应的。除此之外,太阳与月亮相对,太阳里的金乌与月亮中的蟾蜍相对,整体形成一个“镜像”。横向来看,天上与地下相对,轪侯夫人的柩与祭献时的尸体相对,后一组形象被一对龙以盘绕成“8”字形的形象加以连接又相对独立,为死者的两种形象创造出两个相连接的空间。整体画面均衡对称。从底部向上,通过地府,到达人间祭祀,通过狭窄的天门到达辽阔的天上,顿时豁然开朗。将天界安排在横的空间内,能更好的表现辽阔天界,竖向则显得画面紧凑,实在,使由下往上通往天堂之路得以充分表现。
在疏密的表现上,四条龙、两条大鱼还有祭祀场面虽然所占比例不小,但与之对应的还有其他装饰,穿插组合在一起,容易让人产生迫塞之感,而且在画面中并不突出。画面中最突出的就是天界的人首蛇神和人间的墓主形象,虽然占据空间不大,但都在画面的中轴线上,周围都留出空白,绝不与其他形象纠缠在一起,故此形象被鲜明烘托出来了。墓主周围留白最多,所以这一形象最突出。
在线条运用上,整幅帛画几乎所有形象全用曲线,唯有天门、墓主站立的平台、巨人托举的大地几处是直线,直线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也点出了墓主的主题。从整个画面看,龙在飞腾,凤鸟扬天长鸣,女子奔月,双鱼交缠,连彩带、祥云都在缓缓流动,整幅画面形象都是以动态呈现,倒是人首蛇神、墓主等静止的形象与动感的环境形成对比,反而成为画面的重点被凸现出来。
前面我们提到巫鸿的观点,他认为构图是沿中轴线对称分布的,初看,左右似乎完全对称,但仔细观察又并不全然相同。日和月对称而大小不同,且日为圆形,月为月牙状。蛇身人面身体盘绕一团而左右不同,蛇首人身两旁的凤鸟以及墓主前后的侍从数量都是左二右三,对称中追求数量变化。整个画面追求质量的均衡而非单纯的数量对等,并且环环相扣,达到使整幅画面均衡的目的。通过对空间的巧妙布局,将现实图景、神话传说、对天国的幻想统一到一幅画面里,精彩绝妙。[4]
综上所述,马王堆“T”形帛画在宇宙的背景下描绘了死亡,也寄托了重生的愿望。汉代人并不认为死去就“万事空”了,而是把坟墓看成死者的幸福家园,葬礼之后,作为铭旌的帛画被覆盖在柩棺上一同放入三层套棺,于是,轪侯夫人便在各种神兽和祥瑞的保护下穿越死亡,走过地府,进入永恒的不死之境,轪侯夫人将生活在她地下的“永恒家园”,最终跨越天门成为永恒乐土的一份子。在那里,她可以享受到生前享受的一切,也能像生前一样,得到天上地下诸神对她的关照。[5]
注释:
[1]傅举有.马王堆汉墓不朽之谜.[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105—109.
[2]侯良.西汉文明之光——长沙马王堆汉墓.[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223—224.
[3]巫鸿.礼仪中的美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
[4] 巫鸿.时空中的美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136.
[5] 冯娜.浅析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的功能.[J].科技信息,2009(27):491.
【关键词】:马王堆T形帛画;引魂升天;空间
一、马王堆帛画内容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一号墓的主人是利苍的妻子辛追,盖于墓主人内棺上的T字形帛画,内容十分丰富。关于画面的内容划分,巫鸿认为纵向看实际上包括四部分,被三個平行的“地平面”分开,作为帛画的内部分界,这些平面界定了不同的存在空间。也有分为两部分或三部分之说。这一帛画,按照顺序,自上而下横竖分界,横幅描绘天堂,竖幅描绘人间和地下。天堂部分利用横幅的空间,显示天的广阔和包容,居中的是一人首蛇身神像,显得神圣而诡异,有被称为女娲或烛龙的说法;左上方有一太阳,内立一禽鸟,称为金乌,周围若干小太阳,穿插于扶桑树之间。右上方一女子手托一弯新月轻盈飞升,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广泛流传着乘龙升天的传说,如:《太原真人茅盈内纪》一书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九月,茅盈的曾祖父在华山之中,“乘云驾龙,白日升天”。[1]由于当时人们深信乘龙可以生仙,所以此帛画中墓主人乘龙升天的意境,就是在此信仰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一画面寄托着人的理想,向往可以长生不死。月牙内有蟾蜍和玉兔,下方有翼龙和云气;天门被两个守门人和一对豹子把守,天门二人拱手而立,持迎接状;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对天界的描绘十分明朗,由此看出在这一时代天的至高地位,体现着当时人们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第二部分里巨大的华盖和神鸟居于顶部,华盖下一体态丰满的老妇拄杖侧身而立,居于T字形帛画的中间,从人物塑造来看,人物雍容华贵,气度非凡;三个侍女紧随其后,两个小吏跪地迎接。下方是相互交缠的龙,巨龙被巨环束缚,共同驮着上方墓主人的灵魂,这两条龙被约束的姿态和第一部分描绘天界神龙的自由飞腾形成对比。紧随其后的第三部分描绘一个献祭的场面:三个大鼎和两个壶摆在近前的地面上;在这些礼器之后,七个人排成两行,正前方摆放祭祀所用的食器,恭敬地朝向中间的一个物体拱手而立。中间物体可能是放置在灵床上被衣物和尸巾覆盖起来且以酒食献祭的死者尸体,这个画面表现的其实是躺在灵床中,装殓以前的轪侯夫人。[2]第一、四部分围绕墓主和献祭形成了一个宇宙空间,前面我们已经说到了第一部分的天上,再来看表示地下的第四部分:两条交缠的大鱼是水的象征,站在鱼背上双手上托的巨人是中心人物,蛇是地府之物,画面下角的一堆土羊都说明这一空间表现的是地府最深层的环境。马王堆帛画所表现的是一个微观的宇宙。他们在表面上仅是空间关系,实际上也代表时间序列:天是未来世界,人是现实世界,地是过去世界。在楚汉人的观念中,不仅天人一致,而且时空一体。天国是人间的美化,地狱是人间的丑化,对人而言,上天是荣耀的体现,下地则是卑微的表现。
在分析第二部分内容的时候,拄杖的老妇往往被认为是墓主轪侯夫人,很容易让人想到表现的是墓主人生前奢靡的享乐生活,但我们分析得知,古代丧葬仪式必定是和巫术有关的,在送葬仪式中,铭旌高举于柩车前面,作为表明死者身份的符号引导柩车前行,铭旌既然是引导死者灵魂进入墓地的,那它必然是为死者服务的,如果说是为了给在世的人观看以达到歌功颂德的目的,大可不必埋入地下,高高挂起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所以说这幅帛画应是生者为死者去到一个陌生境地精心绘制的引路地图。从帛画的放置位置来看,也颇有象征意味:放置在内棺上的帛画,其上部对着死者的头,画面面对死者盖在棺盖上,因此是通过棺盖覆盖着轪侯夫人的尸体。第一部分描绘了天界之上,日月光辉。从死者仰卧的角度看,帛画的上部与死者的头部方位都是向北的,死者的右方为西,左方为东,而帛画则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以太阳是在死者的右方,即西方,月亮是在死者的左方即东方。太阳东升是生命的初始,西落则代表生命结束,太阳只有落下以后,即古人认为的死亡以后才会在西方,黑夜中月亮才会在东方,所以对死者来说,上部描绘的即死者的冥地。铭旌将死者灵魂带入墓地,但死者最终要去的是灵魂居住的冥地,即第一部分内容的场景。所有形象皆以墨笔勾勒而成,轮廓清晰。
二、马王堆帛画的空间构成
由前面的分析得知,马王堆“T”形帛画中描绘了飞禽、人物、器皿、日月、星云等,广泛的包含了天地万物。借助盘龙和神话动物的穿插配置把天上、人间和冥界有秩序的组合在一起,从中可以窥视到汉代先民想象中的宇宙空间,构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空间整体。巫鸿在《礼仪中的美术:马王堆再思》中明确指出,马王堆帛画的构图形式并非“叙事性的”,而是“相关性的”。二者的不同在于前者以故事情节构建联系,后者则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概念性联系。通过这种方式,古代中国宇宙观中的基本的二元结构被转换为视觉形象。[3]画面中包含了许多在纵横两个方向都相互联系的对子,以构图的中轴线为标准,竖向来分析,龙、蛇、天门守卫者等都是一一对应的。除此之外,太阳与月亮相对,太阳里的金乌与月亮中的蟾蜍相对,整体形成一个“镜像”。横向来看,天上与地下相对,轪侯夫人的柩与祭献时的尸体相对,后一组形象被一对龙以盘绕成“8”字形的形象加以连接又相对独立,为死者的两种形象创造出两个相连接的空间。整体画面均衡对称。从底部向上,通过地府,到达人间祭祀,通过狭窄的天门到达辽阔的天上,顿时豁然开朗。将天界安排在横的空间内,能更好的表现辽阔天界,竖向则显得画面紧凑,实在,使由下往上通往天堂之路得以充分表现。
在疏密的表现上,四条龙、两条大鱼还有祭祀场面虽然所占比例不小,但与之对应的还有其他装饰,穿插组合在一起,容易让人产生迫塞之感,而且在画面中并不突出。画面中最突出的就是天界的人首蛇神和人间的墓主形象,虽然占据空间不大,但都在画面的中轴线上,周围都留出空白,绝不与其他形象纠缠在一起,故此形象被鲜明烘托出来了。墓主周围留白最多,所以这一形象最突出。
在线条运用上,整幅帛画几乎所有形象全用曲线,唯有天门、墓主站立的平台、巨人托举的大地几处是直线,直线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也点出了墓主的主题。从整个画面看,龙在飞腾,凤鸟扬天长鸣,女子奔月,双鱼交缠,连彩带、祥云都在缓缓流动,整幅画面形象都是以动态呈现,倒是人首蛇神、墓主等静止的形象与动感的环境形成对比,反而成为画面的重点被凸现出来。
前面我们提到巫鸿的观点,他认为构图是沿中轴线对称分布的,初看,左右似乎完全对称,但仔细观察又并不全然相同。日和月对称而大小不同,且日为圆形,月为月牙状。蛇身人面身体盘绕一团而左右不同,蛇首人身两旁的凤鸟以及墓主前后的侍从数量都是左二右三,对称中追求数量变化。整个画面追求质量的均衡而非单纯的数量对等,并且环环相扣,达到使整幅画面均衡的目的。通过对空间的巧妙布局,将现实图景、神话传说、对天国的幻想统一到一幅画面里,精彩绝妙。[4]
综上所述,马王堆“T”形帛画在宇宙的背景下描绘了死亡,也寄托了重生的愿望。汉代人并不认为死去就“万事空”了,而是把坟墓看成死者的幸福家园,葬礼之后,作为铭旌的帛画被覆盖在柩棺上一同放入三层套棺,于是,轪侯夫人便在各种神兽和祥瑞的保护下穿越死亡,走过地府,进入永恒的不死之境,轪侯夫人将生活在她地下的“永恒家园”,最终跨越天门成为永恒乐土的一份子。在那里,她可以享受到生前享受的一切,也能像生前一样,得到天上地下诸神对她的关照。[5]
注释:
[1]傅举有.马王堆汉墓不朽之谜.[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105—109.
[2]侯良.西汉文明之光——长沙马王堆汉墓.[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223—224.
[3]巫鸿.礼仪中的美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
[4] 巫鸿.时空中的美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136.
[5] 冯娜.浅析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的功能.[J].科技信息,2009(27):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