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留“海绵体”的功能与效益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ch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当下城市因发展需求过度无保护性“灰色”开发,城市边缘大量场地“抛荒”得不到利用,依据海绵城市“弹性”理念、生态学生态位理论,结合预留策略,引申出预留“海绵体”概念,将场地理解成能在不同时间段发挥不同功能,自我积蓄、涵养、扩散、链接生态能量的多功能生态循环体系海绵体,形成稳固整体生态体系,在未来城市扩张时补充城市缺失的自然生态位,平衡区域与未来城市生态位,减少未来城市扩张不利因素。
  关键词:海绵体;预留;生态位
  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为51.27%,2015年上升至58.47%,城市化进程加快给城市带来巨大的机遇与发展,也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矛盾进一步激化:巨大资源压力、城市化扩张与农耕保护、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的剧烈矛盾、城市边缘地区遭受巨量、无节制、无保护性的开采,导致耕地退化,资源(水,植物,土地等)过度消耗。城市周边大量场地遭受破坏,得不到修复与利用,成为未来城市化、城乡之间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城市过度开发导致环境问题
  (一)城市边缘地区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碎、土地“抛荒”
  城市发展经济体系与城市边缘自然生态矛盾,过度开发城市周边农耕区域,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丧失耕地生产力,造成水旱等灾难。非保护性过度开发导致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工业污染严重等环境问题。生态系统完全破碎,无法进行自我完善,生态失衡,动植物无法生存,区域环境恶化愈演愈烈。
  土地矿产资源开采殆尽、人类迁移无人居住、废品垃圾随意放置、农业用地转化非农用地废置,场地危险性增高,长期得不到人类关注,失去利用价值,出现土地“抛荒”现象。
  (二)城市边缘地区给未来城市化带来重大隐患
  面对未来城市化扩张无生态性冲击,“灰色”扩张代替生态是无法取代的,场地无法自我完善,遗留更多隐患,水患冲击热岛效应等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治标不治本,地域无生态性。
  二、解决途径——海绵城市弹性生态位
  1993年10月,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就发表了《ASLA环境与发展宣言》,提出了景观设计学视角下的可持续环境和发展理念;2008,YU Kongjian, LI Hailong, LI Dihua “反规划”与生态基础设施;2012年俞孔坚在哈尔滨群力公园设计提出生命细胞——景观格局与创新网络。
  (一)海绵城市“弹性”策略对场地思考:
  1.“弹性”策略对场地价值
  城市边缘区域场地“抛荒”现象越来越多,场地资源浪费得不到修复治理,环境日益恶化,生态系统破碎,希望对此问题找到解决途径,解读海绵城市理念与策略[1]。未修复前场地生态能量枯竭,建立恢复稳固生态秩序是必要的,“弹性”策略将生态能量如同雨水进行功能上的构建,对场地起到重要作用。
  2.引入创新
  将场地分层修复,帮助生态破碎区域重构最基本的生态能量系统。场地看作一块生态弹性海绵,生态能量能够进行积蓄、涵养、释放、扩散、链接,修复完善自身生态系统,帮助周边生态系统修复,随着时间的发展,整个场地形成整体稳固生态自循环系统,建立完整生态秩序。
  (二)生态位理论对解决废弃场地问题的重要作用
  1.生态位理论对场地的作用
  将传统生态位由物种引申到区域,区域生态位定义为一块区域整体的复杂有多重动植物,自然资源组成的生态系统。生态位理论态(状态)与势[2]。态呈s形是逻辑斯蒂曲线。本文指修复生态体系涵养、积蓄生态能量;势呈n形,本文指外溢,扩散生态能量链接其他单元生态位。生态位态与势理论将场地进行更好地分析以及单元位计算,对场地修复提供良好的基础策略。
  2.融合完善
  单元生态位通过对势的扩充扩散生态能量链接其他生态位,与“弹性”策略更好地融合。不同的单元生态位通过自身调整改造或扩大承载资源能力来影响周边环境场地。生态位理论在对场地问题解决的途径中能够起到一个良好的指导性与填充性作用,与海绵城市“弹性”策略相互补充,增加完善“海绵体”内涵。
  (三)结合“弹性”策略与生态位理念发现新的策略
  修复(破碎生态体系重构,添加单元生态位态的慢变量)——涵养(提升单元生态位态的高度——扩散(增强势的影响力)——构建生态廊道(补充缺失生态元素,链接)——形成区域多元化自我演替生态体系(区域生态位一体完善化)——影响未来城市扩张。
  (四)解决场地问题——“海绵体”概念源起
  海绵城市“弹性”策略与区域生态位理论进行融合创新,扩充区域单元生态位的态与势,增加生态位宽度与“弹性”策略结合探测解决场地问题可行性。场地如海绵拥有“弹”与“柔”,不同区域单元生态位时间发展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利用态和势的分析预测区域生态位的发展大致时间需求,形成生态海绵,面对未来城市化冲击而形成抵抗,能有目的性地对未来城市扩张进行补充空白缺失自然单元生态位,将城市化破坏自然问题从根源上往有利方向引导。
  三、预留“海绵体”
  (一)预留
  狭义预留地——本文指城市周边废弃搁置地:城市发展周边预留搁置无完整生态的土地;城市边缘地带被过度开发废弃场地(城市边缘大量被开采的矿坑废弃地、垃圾场、乡村结合部搁置场地等)。
  (二)预留“海绵体”概念的本质
  解决城市过度扩散导致城市与自然不和谐问题。
  工业文明达到成熟时期,自然城市化向工业城市化转变,但过度开发造成一系列城市化扩张带来的“病”,“海绵体”遵循、顺应自然,保护性地为未来城市化提供良好的自然基础,减少城市化的不利因素。传统城市扩张对土地高强度开发,将自然地块“推平”硬质化,管道、水泥等无生态,“海绵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和谐相处。传统城市扩张对自然环境是粗放式的开发,而“海绵体”是保护性开发。   (三)预留“海绵体”的内涵
  将废弃地区域生态位分为三个层次:①完全破碎无法自我完成生态循环;②生态系统无完整性;③良好且能完成生态自我循环。
  层次①已达到单元生态位态与势末端,将单元生态位破损严重区域重构修复形成局部单元生态位(生态源);②修复涵养-积蓄释放-扩散链接融合生态能量(层次①②③)——多元化一体化自我循环区域生态。
  1.破碎单元生态位重构修复涵养:
  层次①单元生态位破碎需进行生态重构,分析场地内生态循环,补充缺失元素、处理污染、结合气候光照等自然条件让场地重新排列生态秩序。随时间延续,生物单元生态位扩充,渐渐演化辐射完善生态系统。
  将破碎区域①结合郊野公园做法构建生态廊道,形成整体序列,稳固涵养,形成生态源,增强区域单元生态位韧性。
  2.不完整单元生态位涵养积蓄生态能量扩散链接
  层次②生态系统缺失单元生态位,勘察区域场地,补充缺失元素,涵养生态因素,扩充单元生态位宽度将态与势提升到新的顶端,与层次①③链接,让③物种资源扩散影响力,帮助自身恢复,进行层次上的融合,达到涵养扩散链接融合生态能量目的,形成中转站运送扩散生态能量。
  3.良好完整生态体系扩散链接融合
  层次③具备完整生态体系,是海绵体的中坚力量。保护区域,防止人为再破坏,发散生态能量保持区域单元生态位态与势的顶端,链接层次①②影响周边单元生态位带动周边自然生态系统。
  四、“海绵体”——未来城市的生命源
  “海绵体”的出现是城市化的结果,城市边缘地区环境遭破坏是城市化过度开发带来的弊端,“海绵体”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促进城市化向有利方向发展。从根源上减少城市化带来的弊端。
  1.现代城市化过程是资源侵占的过程,在肥沃自然的土地上划出伤疤,忽略摧毁自然,“海绵体”概念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扩张并非侵略自然,可以实现城市与自然并存,让未来城市拥有生机。
  2.未来城市扩张,硬质化铺盖侵占自然,城市缺少自然,海绵体为未来城市涵养并补充未来城市扩张时缺失的自然单元生态位,未来城市扩张不再是死气沉沉的水泥、管道等“灰色”组成,将会拥有富含自然生态的新城市化过程。
  3.海绵体是为城市培育生态源,发散性为城市提供绿色,生态城市是人类向往的结果,海绵体为未来城市提供进化方向。
  五、结语
  对于城市开发周边地区被过度开采“抛荒”的废弃地仍未找到有效修复手段,本文通过对此类型场地以点的形式来看待面的程度,海绵体的提出是在海绵城市影响下的新理解。
  海绵体是将未来城市化从根本上引导向生态城市方向发展,为未来城市涵养生态,也为未来人类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
  注释:
  ①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_途径与展望[J].建设科技.2015,(01).
  ②朱春全.生态位态势理论与扩充假说[J].生态学报.1997,(03).
  参考文献:
  [1]沃夫冈·F·盖格,陈立欣,张保利,刘姝,田乐.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技术——愿景与传统[J].景观设计学.2015,(04).
  [2]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论“反规划”[J].城市规划.2005,(09).
  [3]胡楠,李雄,戈晓宇.因水而变——从城市绿地系统视角谈对海绵城市体系的理性认知[J].2012,(06).
  [4]亚力克·大卫·库奇曼,汉娜·瑞白卡·鄂克,奈杰尔·安德鲁·卡特迈尔,吉文丽,修娜,杨思琪.后碳时代城市的整体化营造[J].中国园林.2010,(08).
  作者简介:
  张恩金,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本科生。
  谢倩丽,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本科生。
  指导老师:
  朱华,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其他文献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方社会科学领域中,制度分析作为一种分析范式在解释现实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被“重新发现”,随后新制度主义分析范式逐渐形成。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与管理学派强调效率性、工具性的管理行为不同,新制度主义中研究的重点就是环境与组织的关系,其研究角度是组织生存的合理性。该理论研究一直被沿用至今,西方大多数国家的组织理论研究学者都喜欢透过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来阐述问题,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相
期刊
摘 要: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休闲空间是为使用者提供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场所。探讨园林景观中休闲空间的设计原则、方法及应用,对优化城市园林景观环境、延续城市文脉、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等,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以武汉市城市绿道的休闲空间为例,研究休闲空间的设计思想及方法,以期为市民提供更加绿色生态、更具人文关怀的绿道。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绿道;休闲空间;应用  城市园林景观类型主要包括公园、城
期刊
摘 要:国家发布《中国制造2025》规划,从国家层面系统推进中国制造。从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们不缺少规模,也不乏资源和技术,恰恰匮乏的是传承了千百年的工匠精神,也就是本真、匠心与智慧精神,而这种工匠精神不仅仅在国学典籍中,更在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间手工艺里。如果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整个工匠精神、造物精神丢失了,那我们也就丢弃了文化中最核心的东西。建立传统手工艺文化与当代社会的深刻联系,有助于
期刊
摘 要:在整个西方艺术与文明史中,古希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希腊人在文学、戏剧、雕塑、建筑、哲学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最早的剧场建筑就出现于古希腊。本人从最早的悲剧演出引出世界上第一个以石头建造的剧场——戴奥尼索斯剧场,同时也是希腊悲剧发源地。剧场的出现对古希腊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出现、繁衍及建筑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作用。同时,受地理环境差异的影响,希腊人具有创造精神的天性,个性活泼开放,喜欢追
期刊
摘 要:“稻草龙”是绥宁苗疆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它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体现了当地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厚重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稻草龙 ;民俗文化  地处湘西南边陲的绥宁县,自古以来便是苗、侗、瑶、壮多民族聚居之地,清修《绥宁县志》中就有记载:“绥极楚边,苗瑶杂处”。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以其悠久的历史,创造出了绚
期刊
摘 要:豫南地区处于我国秦岭-淮河分界线,其民居建筑即有江南建筑之气韵,又得北方建筑之魂魄,体现了南北文化的交融性。笔者以信阳新县丁李湾村明清民居为例分析村落的风水文化、院落及建筑特征、装饰特色等,并将丁李湾民居建筑类型归结为类徽派民居建筑。  关键词:类徽派民居;丁李湾;风水;院落;建筑  一、村落概况  丁李湾村位于信阳新县八里畈镇,是豫南地区为数不多的至今保留较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由于这里地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当前城市人口密度高、社区公共空间紧缺的背景下,屋顶作为半开放的公共空间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与地面平行的社会网络化场所。以长沙市新民路社区为调研出发点,以“人”的社会活动需求为主体,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归纳一个记录屋顶空间的基本方案,总结构建社会网络化屋顶环境的前提。  关键词:社会网络;屋顶绿化;居民;城市社区;长沙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的不断
期刊
摘 要:旅游业是天然的“体验产业”。体验是旅游的固有属性,现代旅游业发展形势呈燎原态势,特别是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精神方面的享受,对旅游行业来说,无疑是绝佳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变化,该行业应该做出相应的对策,打破传统旅游模式,在景区内设施建造方面,应更多地设计出新奇、独特、引人入胜、让游客流连忘返、并能与游客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游乐、公共、住宿等
期刊
摘 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化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发展中保护传统村落的乡土景观成为当今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吉林省乡土景观保护现状的考察,选取其中典型的村落锦江木屋村,对其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开发状况三大方面的研究,阐明吉林省传统村落乡土景观保护的其他困境和原因,为改善吉林省传统村落乡土景观的保护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土景观;景观保护;锦江木屋村
期刊
摘 要:在当代,人们对办公环境的人性化设计越来越重视,设计师更重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讨论分析怎么使办公空间人性化,着重考虑办公空间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办公环境设计;人性化;趋向研究  发达国家大多数都非常重视办公环境的好坏,美国企业家成功的信条之一就是:必须有一流的办公室,这是一项非常容易被忽视的重要的企业投资。20世纪50年代,德国学者就在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