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应该体现出基础性,普及性以及发展性,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小学生刚跨入校园,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同,如果课堂教学中用同一个标准要求全部学生,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不适应,影响学生效果,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基础,不同特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和教学方式,并且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以及智力情感等方面进行差异化的综合考评。只有真正的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分层教学法就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分层教学即把学生按照个体差异和学习基础分成不同的层次,对学生分层,对教材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既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又可以满足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要求,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根据学生基础,划分学生层次
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分层不同的层次。答题可以分为三层:基础级别,中等级别,高等级别。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多层次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教师根据不同的层次将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划分,按照每个层次实际学习能力和接收能力进行相对应的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和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效果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进度、方式进行灵活调整,做到灵活恰当的分层。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讲授乘法计算时,对于基础级别的学生,重点讲述计算公式和方法,要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内容。对于中等级别的学生,要求他们在掌握方法和公式的同时将所学的公式延伸运用。对于高等级别的学生,可能最基础的知识他们已经掌握,此时可以进行提高一点难度,给他们讲解一些补充例题,进行有深度的教学,进一步开发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合理分层,提高学习有效性
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整,对于基础等级的学生,教师应以讲解课本知识为主,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加以指导和巩固。对于中高等级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活动可以以两轨制或者三轨制交叉进行。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进度和情况不一,有的学生可能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弱,这时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或者安排学生相互交流,学生相互帮助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学习的知识。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也应明确设问对象和目的,指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也不一样。在提问互动过程中,可以采取一问多式的方法,将问题层层递进,逐步衔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解决不同的问题。使提问内容具有连贯性,延伸性,可以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进行分层练习,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分层教学中,课堂和课后联系一定要有弹性和针对性。教师可以采取剥离式练习方式,就像剥洋葱一样,由浅入深层层剥离,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例如可以练习中可以设置一题多解,一题多问,教师可以要求基础等级学生完成基础的习题,一个题目可以只给出一种解法,保证其练习难度低,以便其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对于中等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一道题目写出两种或者以上解法,或者在基础练习题上面延伸一些稍稍有难度的题目,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对于高等等级的学生要求其尽可能多的列举解法,并且寻求最优解法,其联系的难度和深度可以进一步延伸,尽量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将练习题目设计成递进式,难度和深度层层递进,越往后面越难,将题目分为基础题,提高题以及拓展题,每个层次的学生完成题目的要求也是层层递进。基础等级学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并且解决基础题中不会的题目或者出错的题目。中高等级的学生要求完成提高题和拓展题,题目中的难点,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争取能够顺利完成练习。
对学生的联系评价以及学习效率考核,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鼓励和引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与自己竞争,超越自己就是最大的进步。培养学生各自的优势,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水平,因材施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综合全面发的展。
【作者单位:苏州香雪海小学 江苏】
一、根据学生基础,划分学生层次
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分层不同的层次。答题可以分为三层:基础级别,中等级别,高等级别。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多层次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教师根据不同的层次将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划分,按照每个层次实际学习能力和接收能力进行相对应的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和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效果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进度、方式进行灵活调整,做到灵活恰当的分层。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讲授乘法计算时,对于基础级别的学生,重点讲述计算公式和方法,要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内容。对于中等级别的学生,要求他们在掌握方法和公式的同时将所学的公式延伸运用。对于高等级别的学生,可能最基础的知识他们已经掌握,此时可以进行提高一点难度,给他们讲解一些补充例题,进行有深度的教学,进一步开发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合理分层,提高学习有效性
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整,对于基础等级的学生,教师应以讲解课本知识为主,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加以指导和巩固。对于中高等级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活动可以以两轨制或者三轨制交叉进行。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进度和情况不一,有的学生可能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弱,这时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或者安排学生相互交流,学生相互帮助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学习的知识。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也应明确设问对象和目的,指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也不一样。在提问互动过程中,可以采取一问多式的方法,将问题层层递进,逐步衔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解决不同的问题。使提问内容具有连贯性,延伸性,可以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进行分层练习,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分层教学中,课堂和课后联系一定要有弹性和针对性。教师可以采取剥离式练习方式,就像剥洋葱一样,由浅入深层层剥离,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例如可以练习中可以设置一题多解,一题多问,教师可以要求基础等级学生完成基础的习题,一个题目可以只给出一种解法,保证其练习难度低,以便其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对于中等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一道题目写出两种或者以上解法,或者在基础练习题上面延伸一些稍稍有难度的题目,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对于高等等级的学生要求其尽可能多的列举解法,并且寻求最优解法,其联系的难度和深度可以进一步延伸,尽量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将练习题目设计成递进式,难度和深度层层递进,越往后面越难,将题目分为基础题,提高题以及拓展题,每个层次的学生完成题目的要求也是层层递进。基础等级学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并且解决基础题中不会的题目或者出错的题目。中高等级的学生要求完成提高题和拓展题,题目中的难点,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争取能够顺利完成练习。
对学生的联系评价以及学习效率考核,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鼓励和引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与自己竞争,超越自己就是最大的进步。培养学生各自的优势,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水平,因材施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综合全面发的展。
【作者单位:苏州香雪海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