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四通八达的教育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X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波,长三角诸多实力雄厚城市中的一员,山明水秀,海天辽阔,古韵与现代相融,秀雅与壮阔共生。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汇流于此,东入大海,“海定则波宁”,宁波由此而得名。在富庶的江南,这座港口工业城市,从2018年官宣GDP破万亿,现已跻身世界港口物流排名前三甲,成为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
  随着区域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要在复杂的世界大变局中步伐从容更上一个台阶,突围成为全球港口名城的“大宁波”,宁波发展则需要走向一个新境界。如果我们在这个境界里重新定义宁波的话,无疑,教育将是我们的目光追寻。我们看到,许多城市从“抢人”到“抢建大学”,从用足够的工作岗位吸引人才,到培养人才支撑产业集群发展,显然,教育已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新的风向。对人才的需求,从吸引外来到加大对本土人才培养,新一轮因教育而产生的“机会窗口”已到来,这将改变着城市对教育的传统认知。
  城市正在重新定义教育系统。在各区域纷繁的人才吸引政策下,宁波亦在悄然布局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双一流”建设、职业教育继续引跑全国、在全省率先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等,宁波在新的发展阶段对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如何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求解教育,如何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定位教育,如何在“育人”的期待中办好教育,宁波教育人有着审慎的思考。
  在宁波历史文脉中寻找教育发展逻辑
  伫立宁波教育博物馆展厅,当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一座城市的文化脉络清晰可见,在一眼千年里,宁波穿唐越宋而来;站在天一阁前,当目光透过泛黄的书卷,那些青衣布衫的孺子,正研墨书写一个朝代的春秋,在一笔经年里,宁波栉风沐雨而来。先秦时期,生活在宁波境内的是古越人,铸剑是他们独特的文化符号;明清时期,宁波文教昌盛,风气儒雅,天一阁藏书成为宁波最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从剑到书”的历史转变中,是文化形态的改变和文化多样性的丰富,教育无疑是推动的力量。
  那么,宁波的“文教之邦”美誉如何而来?回望历史,从王安石在鄞县创办学府开始,官学教育与民间讲学至此在宁波这片土地上兴盛。宁波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文人学士,他们倡导教育,兴办府学,“乡饮酒礼”曾盛极一时。由此,宁波在积微成著中形成了教育风气,并由风气转化为外在形势,广泛影响着民间认知。风气一开,宁波这片古老的吴越之地,教育觉醒的时代来临。
  从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如星光般存在,照着宁波教育前行的道路。宁波在文化传承中,与教育的演变互为依存,从“进士之乡”到“院士之乡”,我们始终可以从宁波的历史文脉中寻找到教育发展的逻辑。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神经生物学家杨雄里教授是宁波镇海人,虽土生土长在上海,但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对自己家乡的教育有着这样的评价,“从父母身上感受到宁波人是非常重视小孩子教育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专家沈昌祥老师是宁波奉化人,曾就读于奉化二中和奉化中学。他说:“中学时代的先生们比较博学,既能传授传统文化知识,也讲科学知识。”中学时代的教育给他打下了扎实的功底,为他后来走上科研道路奠定了基础。
  我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老师是宁波象山人。作为我国第一位教育学博士,他在谈到家乡的教育时,充满感情。“宁波有两个显著标志,一是大企业家多,二是院士多。这基础在于宁波历来重视教育。宁波教育的根子是什么?就是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宁波人屠呦呦教授为救死扶伤制成青蒿素不是一个实例?”从林崇德教授的话语中不难看出,宁波走出的杰出代表中,不管是从事商业贸易,还是科学创造,其成长的源泉都来自厚重的文化积淀。
  宁波人对乡土有格外的归属感,对“根”的继承和亲和,是其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认同而产生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给宁波教育带来了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千年文化的沉淀,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能量,影响和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思维。建立在深厚文化基础上的宁波教育,在守旧和维新间的不断碰撞中,积渐成变,不断产生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促进了新教育形态的形成。而这种新教育形态让宁波教育总能循序渐进,在新的时代趋势下生发活泼泼的气象。
  从宁波经济“县域现象”里看教育发展
  小桥流水,白墙黛瓦,宁波的乡村,美丽得像一首江南的诗。而在这如画的乡村,家庭作坊遍布,民营企业林立,成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分析宁波城市肌理,其内涵和外延随城市发展不断变化。但值得关注的是,宁波的“县域强”现象伴随着改革开放更加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作为计划单列的副省级城市宁波,其下辖十个区县,其中慈溪、余姚、宁海、象山四个县(市),均是我国百强县。以慈溪为例,这座与上海、杭州相邻的宁波县级市,2020年GDP 为2008.3亿元,经济体量堪比地级市。城市的教育现代化是建立在县域这一基本单元之上的,宁波县域的经济实力,为城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宁波县域的“强经济”现象,产生了 “强县中”现象,如浙江省慈溪中学、浙江省余姚中学、浙江省宁海中学、浙江省象山中学等都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全国知名的浙江省镇海中学也曾是宁波“县中”队列里具有代表性的学校。高中阶段的高质量发展,使县域的整个教育系统产生了“蝴蝶效应”,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的一体化均衡发展。宁波始终把教育与城市协调发展作为价值导向,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学校平衡互动。透过宁波经济的县域现象,在无数个家庭作坊和民营企业中,人才的自培养和经验的代际传替,也赋予了宁波教育新的内涵。
  “十三五”期间,宁波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学前教育持续迈向优质普惠,中小学教育进一步提升品质与发展内涵,职业教育进入全国先进地区行列,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并于2018年全市通过了浙江省教育现代化验收。从宁波经济的“县域现象”中,可以看到宁波教育的底气和锐气。
  教育的发展需要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也需要与区域经济特征相匹配。从城市发展的動力判断,每一座城市对教育都有着深切的期待和要求。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彭佳学在谈到城市发展时强调,“要加快建设新材料科创高地,聚焦新材料重点领域,构筑以甬江实验室为龙头的实验室体系,实施甬江引才工程和‘关键核心技术登峰’等计划,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全面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成果转换效力、特色产业实力和专业人才竞争力”。   面对城市发展的需要,宁波正着力提升高校与产业、行业、企业的深入融合和契合,加快推进产教融合服务城市发展。目前,驻甬15所高校开设的专业培养层次涵盖了从专科到博士多层次学历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基本覆盖了宁波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一、二、三产业。
  在城市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以及教育自身发展的本质理解这两方面,宁波教育的实践遵循理路清晰。寧波把教育放在城市发展的现实境况下进行重新审视,并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教育改革动态中进行考量,宁波的教育步伐趋向稳健。未来,宁波教育的决策和实践,还需继续持有对城市发展的洞察,以及对百姓人家的了解,这些必将汇集成一种平和而宁静的教育态度,使宁波教育发展充满坚韧的力量。
  由“商帮”价值观阐述宁波教育体制机制创新
  作为我国第一批的开埠城市,宁波有着开放的气质。宁波商人向外开拓的足迹不仅踏在了国内漫长的海岸线上和内陆地区的村村落落,更是踏出国门,遍布世界,为宁波和世界的联通架起四通八达的桥梁。商贸带来生活富有的同时,让历来尊师重教的宁波人更加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宁波人重视教育不仅仅是理念,更出自他们的行动。他们在家乡出资建学、改善教育,促进了民间助学兴学优良传统的形成,来自民间的支持使宁波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捐资助学的宁波商人中,邵逸夫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今天,企业家捐资助学在宁波已成为一种常态。
  开放且携带开拓精神的宁波商帮文化,其骨子里是流水般遇阻而迂回的变通灵活,是于压力中敢打敢拼的勇气,是在不断变化中探索新路的通达。宁波商人的通透精明却不失书生般对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操守,对宁波教育的影响是深刻的,为宁波教育注入了新的观念和活力,同时也给宁波教育的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启示。
  近年来,宁波职业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其加强职业教育立法,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宁波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均围绕制度创新这一核心,提出了“建设一所学校,支撑一个园区;办好一个专业,支撑一片产业”,并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测建设,建立专业数据中心,科学调整专业布局,与城市产业布局对接,通过打通职业人才培养通道,整体提升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仅如此,宁波正在加速推进境外办学和中外合作办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是我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通过十几年办学实践,为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办学之初,大学党委怎么建?思政课程如何开?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用宁波教育人自己的话说,“根本就谈不上打破制度壁垒,因为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宁波人骨子里的商道精神,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用生意人的办法变通解决”。通过智慧的变通,宁波诺丁汉大学从无到有,实际上体现出了宁波教育的体制机制创新水平。
  随着都市圈越扩越大,未来影响城市发展的,已不再是都市空间大小的问题,而是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水平。城市的创新制度是否高效,创新思维是否足够开放,这些都来自人才素质,教育在城市发展中承载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发挥教育在城市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为城市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宁波的教育改革实践,为“城市教育如何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办学活力,为育人提供好的制度保障”这一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提供了鲜活的现实样本。宁波商帮文化所形成的价值观,促进了宁波教育体制机制创新能力的提升,使宁波教育的图景更为壮阔。
  宁波,一座传统与创新的城市,一座怀古与开放的城市,一座小桥流水与海阔浪涌的城市。美丽的宁波,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正用四通八达的开放教育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宁波,你可于烟雨蒙蒙中浸染江南的春,可于月夜的海边看夏风拂动衣角,可于古朴石桥上任两袖揽住秋风,也可于古老的屋檐下听薄雪飘落甬江。而这些生动的景象都会变成教育意象,在孩子们心间留下美好的印痕。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宁波教育应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从民间传统中生发力量,以制度创新激发教育活力。我们相信,宁波定会文脉相继,教育长兴。
其他文献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携手”是一项新兴事业,也是一项艰巨任务,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科学教育理论的研究,对教学实践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既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父母的需求不同。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使家庭教育发挥良好作用
期刊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我们都耳熟能详,可真正要读懂,把这句话做成学问,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陕西省西安市高新路小学校长史惠和她的团队在这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高新路小学是一所办在小区里、成立仅两年的学校,可谓“藏在深闺人未识”。日前,记者来到这所学校,在校门前,远远就看到“健康、高尚、团结、快乐”八个大字。高挂在楼顶上的电子屏幕滚动着“三弯腰”的内容:看到师长一弯腰,看到纸屑
期刊
周德华,四川省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陶行知研究协会初中委员会副理事长,自贡市初中语文“周德华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自贡市唯一的校长工作室——周德华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曾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全国研究型校长”“全国立德树人先进个人”“四川省中小学名校长”“四川省‘两基’先进个人”“四川省骨干教师”“四川省优秀校长”“四川省川派初中名校长”等多项称号。  “出世为
期刊
“学本治理”是指在治理理论指导下,以学生的学为本,学校教职工、家长、政府相关部门的公务员、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教育方面的社会组织人士、媒体人士等作为治理主体,联合起来对学生问题进行共建、共管、共责,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989年,世界银行在描述非洲状况时首次使用“治理”一词。此后,治理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发展研究中,关于学校治理的研究并不多。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
期刊
“精巧别致,寸土寸金”是苏州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以下简称“田家炳初中”)给人的第一印象。采访当天,如烟的雨丝飘落校园中,使小巧玲珑的田家炳初中别有一番景致。田家炳初中虽然面积不大,但内涵不浅。学校曾先后获得“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基础教育优秀课程基地”称号,并分别与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合作共建了“教育研究基地”“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在2016年的国家城调队满意度测评中,学校家长
期刊
“我一直想在全国找一个加强教师队伍的典型,今天终于在伊金霍洛旗找到了。”2020年9月,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宋磊一行到鄂尔多斯市宣讲调研,对伊金霍洛旗(以下简称“伊旗”)近年来取得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成果给予高度肯定。  同年10月、12月,伊旗教体局局长贺占平两次受邀登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讲台,分别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教育局局长分享“伊旗教改”。  伊旗是全国第三大产煤县和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基
期刊
密云区第一小学“十三五”期间承担了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利用评价引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策略研究”,该课题于2017年9月开题。在研究工作中,学校确立了“以课题为抓手、以专家做引领、以团队促进步”的研究思路,立足学校实际,严格常规管理,扎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科学分析,定位研究方向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而抓住课堂教学,就抓住了教学质量管理的主动权,把住
期刊
“八大习惯”是思维教学着力培养的内容之一  陶继新:你们学校所构建的思维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且科学的工程,可否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下其中的“八大习惯”?  陈祥春:“八大习惯”即预习、听讲、整理笔记、反思质疑、阅读、讲题、锻炼、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是我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做文雅南武人”对学习习惯的要求,也是我校思维教学着力培养的内容之一。我校思维教学体系的核心价值追求是“思考·思维·思想”,我们
期刊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教研支撑作用。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科学讲究证据,讲究规律寻找和科學精神的弘扬,教育要遵循规律办教育,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教育要在科学化的道路上快速发展,就要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以科学精神为引领,使科学精神贯穿教育工作全过程。教育工作者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学习借鉴科学
期刊
广东省惠州中学以创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以素质教育为总抓手,创设和谐高效的教育教学环境,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提供保障。惠州中学《五彩育人,办生命力学校》获评2020年教育部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  构建“五彩”育人体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