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崭新开始,同时也是进行常规培养的重要时期。教师培养幼儿生活常规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从他律到自律 。使常规成为一种自觉的、自愿的行为,幼儿常规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需要所有教师长期的共同努力,得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幼儿,那么常规管理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关键词】常规管理 游戏 小班幼儿 幼儿教育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自从带了小班之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师对孩子的爱。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匙子,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有的幼儿大小便在身上,还要毫不嫌弃地帮助他们换衣服、洗衣服。教师的爱还不仅是这些,还要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的教育规律上。要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如我班周妍彤小朋友,胆子很小,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活动她不愿参加,甚至连吃饭、喝水也不愿意。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经常耐心地帮助她,剛开始给她喂饭、喝水,后来慢慢引导她自己吃饭、喝水。在组织活动时也特别注意她,经常提问她。渐渐地,她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成了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多了。是她让我明白了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
二、以游戏引起幼儿主动遵守常规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符合幼儿生理发展水平,能满足其需要,幼儿游戏以活动本身为目的,幼儿的行为是由内部直接动机的驱动而产生的。小班幼儿具有泛灵化心理,通过设置游戏情境,引起幼儿主动遵守规则,要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可以再过渡环节组织幼儿参与各种小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同时也可以减少幼儿在消极等待中打闹现象,使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也井然有序。通过手指游戏在过渡时间的合理运用,可建立幼儿们的规则意识,在任何时候都遵守幼儿园的行为规范,加强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排队等待吃饭时间,我就让幼儿们玩起了手指游戏《吃饭歌》:“小宝宝吃饭了,小手快点洗洗好,细细嚼慢慢咽,一粒一粒,不要浪费掉!”通过游戏,教育他们要养成餐前洗手讲究卫生,吃饭要细嚼慢咽不慌不忙的好习惯,并让他们树立珍惜粮食不浪费的美好品德。有的幼儿用餐速度快,有的慢,为了不让先吃完的幼儿消极等待为吃完的,我让他们在一边玩手指游戏《漱口、擦嘴歌》,这样就可以在教师管理的空挡幼儿们可以进行自主活动,维持幼儿的稳定秩序,又在游戏中潜移默化了要养成良好的餐后习惯,及时漱口擦嘴,保持口腔卫生,保护牙齿健康的教育思想,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可见,将简单易行的手指游戏贯穿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过渡时间,可有助于幼儿建立规则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自理能力和习惯。
三、用教师的行为暗示孩子遵守常规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老师的言行、情绪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而小班幼儿情绪易受感染,老师适时的行为暗示,才能促使孩子遵守常规。幼儿在喝水时有说有笑的情况比较突出。今天,在喝水前我提了“喝水时请轻轻做事,不要影响别人”的要求,然后播放《乌鸦喝水》的故事。淼淼忘了我的提醒,放回水杯后跺着脚跑回座位上,我连忙用夸张的语气告诉他:“哎呀,淼淼,你刚才的脚步声吵到我了,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我都没听清楚。”于是,我又重新放了一遍录音,非常专注地听着,孩子们看我认真的样子,都不由自主地轻手轻脚做事。
四、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炎炎小朋友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椅子上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五、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家园有效配合,能促进孩子更快的发展。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幼儿的常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解决工作,它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中,要让幼小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常规,刚开始时保教人员是很辛苦的,但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时时提出这方面的要求,慢慢的、自然而然的就会使其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所以,一个班级的常规好与否,取决于班上的保教工作者,班级常规好了,教室里不会吵吵闹、乱乱麻麻的,护外活动时安全意识增强了,教师也要少些担心。总的来说,常规好的班级的教师相对来说要轻松些。作为幼儿家长或老师,不能因为孩子还小就听之任之,那样的话可能会害了孩子,因为,一个人一生中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
【关键词】常规管理 游戏 小班幼儿 幼儿教育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自从带了小班之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师对孩子的爱。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匙子,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有的幼儿大小便在身上,还要毫不嫌弃地帮助他们换衣服、洗衣服。教师的爱还不仅是这些,还要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的教育规律上。要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如我班周妍彤小朋友,胆子很小,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活动她不愿参加,甚至连吃饭、喝水也不愿意。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经常耐心地帮助她,剛开始给她喂饭、喝水,后来慢慢引导她自己吃饭、喝水。在组织活动时也特别注意她,经常提问她。渐渐地,她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成了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多了。是她让我明白了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
二、以游戏引起幼儿主动遵守常规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符合幼儿生理发展水平,能满足其需要,幼儿游戏以活动本身为目的,幼儿的行为是由内部直接动机的驱动而产生的。小班幼儿具有泛灵化心理,通过设置游戏情境,引起幼儿主动遵守规则,要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可以再过渡环节组织幼儿参与各种小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同时也可以减少幼儿在消极等待中打闹现象,使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也井然有序。通过手指游戏在过渡时间的合理运用,可建立幼儿们的规则意识,在任何时候都遵守幼儿园的行为规范,加强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排队等待吃饭时间,我就让幼儿们玩起了手指游戏《吃饭歌》:“小宝宝吃饭了,小手快点洗洗好,细细嚼慢慢咽,一粒一粒,不要浪费掉!”通过游戏,教育他们要养成餐前洗手讲究卫生,吃饭要细嚼慢咽不慌不忙的好习惯,并让他们树立珍惜粮食不浪费的美好品德。有的幼儿用餐速度快,有的慢,为了不让先吃完的幼儿消极等待为吃完的,我让他们在一边玩手指游戏《漱口、擦嘴歌》,这样就可以在教师管理的空挡幼儿们可以进行自主活动,维持幼儿的稳定秩序,又在游戏中潜移默化了要养成良好的餐后习惯,及时漱口擦嘴,保持口腔卫生,保护牙齿健康的教育思想,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可见,将简单易行的手指游戏贯穿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过渡时间,可有助于幼儿建立规则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自理能力和习惯。
三、用教师的行为暗示孩子遵守常规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老师的言行、情绪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而小班幼儿情绪易受感染,老师适时的行为暗示,才能促使孩子遵守常规。幼儿在喝水时有说有笑的情况比较突出。今天,在喝水前我提了“喝水时请轻轻做事,不要影响别人”的要求,然后播放《乌鸦喝水》的故事。淼淼忘了我的提醒,放回水杯后跺着脚跑回座位上,我连忙用夸张的语气告诉他:“哎呀,淼淼,你刚才的脚步声吵到我了,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我都没听清楚。”于是,我又重新放了一遍录音,非常专注地听着,孩子们看我认真的样子,都不由自主地轻手轻脚做事。
四、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炎炎小朋友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椅子上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五、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家园有效配合,能促进孩子更快的发展。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幼儿的常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解决工作,它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中,要让幼小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常规,刚开始时保教人员是很辛苦的,但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时时提出这方面的要求,慢慢的、自然而然的就会使其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所以,一个班级的常规好与否,取决于班上的保教工作者,班级常规好了,教室里不会吵吵闹、乱乱麻麻的,护外活动时安全意识增强了,教师也要少些担心。总的来说,常规好的班级的教师相对来说要轻松些。作为幼儿家长或老师,不能因为孩子还小就听之任之,那样的话可能会害了孩子,因为,一个人一生中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